第02讲 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02-第2讲:顶点的度

02-第2讲:顶点的度
分别称为D的最大出度、最小出度、最大入度、最小入度。 简记作⊿、 、 ⊿+、 + 、 ⊿- 、 - 。
相关概念
注意
称度为0的顶点为孤立点; 称度为1的顶点为悬挂点,与其关联的边称为 悬挂边。 称度为偶数的顶点称为偶点; 称度为奇数的顶点称为奇点。
相关概念
注意
若图G的所有顶点的度相等, 则G称 作正则图; 若进一步所有顶点的度都等于k,则 称G是k-正则图 。
基本性质
定理2.1
设 G=<V,E> 为任意无向图, V={v1,v2,...,vn }, |E|=m , 则
n
d(vi )=2m ,
i=1
即顶点度数之和等于边数的2倍。
基本性质
定理2.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D=<V,E>为任意有向图,
V={v ,v ,...,v },|E|=m,则
12
n
n
n
d(vi)= d-(v i)=m 。
相关概念
在无向图G中,令 ⊿(G) = max{d(v)| v∈V(G) } (G) = min{d(v)| v∈V(G) }
称⊿(G) ,(G)分别为G的最大度和最小度。 简记做⊿,。
相关概念
在有向图D中,可类似定义 ⊿(D)、(D)。另外,令 ⊿+(D) = max{d+(v)| v∈V(D) } +(D) = min{d+(v)| v∈V(D) } ⊿- (D) = max{d-(v)| v∈V(D) } - (D) = min{d-(v)| v∈V(D) }
d(v)= iv(e) 。 e∈E
基本概念
定义2.2
设D=<V,E>为一有向图, v∈V , (1)称v作始点的边的条数为v的出度,记作dD+(v),简 记作d+(v); (2)称v作为终点的边的条数为v的入度,记作dD-(v), 简记作d-(v)。 称dD+(v)+ dD -(v)为v的度数,记作d(v)。

(第二讲)数据库(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第二讲)数据库(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表2-5 学生表 XS_Sex XS_Age ZY_Id
类型 char(10) char(10) char(2) Int char(4) 学号,主码 姓名:字符类型
说明
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年龄:整形 所在专业编号,外码,参照专业表
4. 选课表(XK_Tab):记录学生的选课结果,对于任意一门课,每 个学生一年最多只能选一次,因此用课程编号、学号和年份联合作为 选课表的主码。选课表通过学号参照学生表,通过课程编号参照课程 表。
2. 课程表(KC_Tab):存放多门课程,主码为课程编号。
表2-4 课程表(KC_Tab)
列名 KC_Id KC_Name KC_KC_Id KC_Point
类型 char(4) char(50) char(4) Float
说明 课程编号,主码 课程名称 先修课课程编号 课程的学分
3. 学生表(XS_Tab):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主码为学号,通过专业 编号参照专业表。
2.3 关系模型规范化
关系模型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存储异常,减少数据冗余,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存储效率。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的规范化要求的。对于不 同规范化程度,可以使用“范式”来衡量。满足最低要求的为I范 式。。在I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一些要求的为II范式,以次 类推。一般情况下,在实践中关系模式满足3范式就基本可以。
元素的每一个值 di 叫作一个分量。关系模型中要求每一 个分量必须属于某种基本数据类型,如整形或字符串型。
关系:笛卡尔积的子集就是一个关系。
R( D1 , D2 ,, Dn )
这里R表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目或度。
例: 我们给出如下三个域: D1 =导师集合。导师={王新,赵阳} D2=专业集合。专业={计算机,通信} D3=学生集合。学生={(张三,101),(李四,201)} 则笛卡尔积为: D1XD2XD3={(王新,计算机,张三,101), (王新,计算机,李四,201),

《面授辅导第二讲》课件

《面授辅导第二讲》课件
面授辅导第二讲
目录
• 课程介绍 • 知识点讲解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课程总结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01
02
03
掌握基本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 应掌握面授辅导的基本概 念、原理和方法。
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提高学生的面授辅导应 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培养综合素质
05 课程总结
本节课重点回顾
01
02
03
04
掌握面授辅导的基本概 念和特点
了解面授辅导的常见形 式和适用场景
理解面授辅导在教育中 的重要性和作用
熟悉面授辅导的基本技 巧和方法
下节课预告
01
02
03
04
了解面授辅导的评估与反馈机 制
学习如何提高面授辅导的效果 和质量
探讨面授辅导的创新与发展趋 势
课程安排
理论学习
介绍面授辅导的基本概念 和理论,占用课程总时间 的30%。
技巧训练
讲解并练习面授辅导的各 种技巧,占用课程总时间 的40%。
实践应用
通过模拟课堂、角色扮演 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占 用课程总时间的30%。
02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基本概念
总结词:理解基础
详细描述: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 运用这些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堂活动
角色扮演
在面授辅导中,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学生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情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 识。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会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通 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继电器第2讲经典课件工程师必备教学课程

继电器第2讲经典课件工程师必备教学课程

当电压降至某一规定范围时动 作。在线路正常工作时,铁芯 与衔铁是吸合的,当电压降至 低于整定值时,衔铁释放,带 动触点动作。对电路实现欠电 压或零电压保护。 动作电压可在40%~70%额 定电压范围内调整。
欠电压
符号
02 PartTwo 中间继电器
基本概念
作用:实为电压继电器,用来增加控制电路中的信号数量(扩展触点的 数量) 或将信号放大。其输入信号是线圈的通电和断电,输出信号是触 点的动作。 特点:触点多(用来控制多个元件或电路),触点容量大,动作灵敏等。
与接触器的区别
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接触器基本相同,但中间继电器的 触点对数多,且没有主辅之分,各对触点允许通过的 电流大小相同,多数为5A。工作电流小于5A的控制电 路,可代替接触器。
符号
小结
01 02
电压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01 PartOne 电压继电器
基概念
定义:电压继电器是根据输入电压大小而动作的继电器。 特点:线圈并联在电路中,匝数多,导线细,阻抗大。 作用:主要作为过电压、欠电压、失压保护。
原理功能
过电压
A
当电压大于其整定值时动作,
B
主要用于对电路或设备过电压
保护。
动作电压可在105%~120%
额定电压范围内调整。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系统论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系统论的自然观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生物种群数量、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平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包括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旨在实现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04 系统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 用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通过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 能的过程。自组织是社会系统演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社 会系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社会系统的他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外部干预和强制力的作用 下,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他组织通常是在一定的 政治和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干预来实现的。
自然界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自然界的自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能够通过内部机制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有 序的结构和功能。
自然界的他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也可以通过外部干预和强制手段来 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作 用
在自然界中,自组织和它组织是相互作用的 ,它们共同作用,推动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 。
统等。
社会系统
03
社会系统中包括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组织,如经济系统、政治
系统等。
02 系统论的自然观
自然界的系统性
01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成了一 个有机的整体。
02
系统层次结构
03
系统的动态平衡
自然界中的事物按照一定的层次 结构组成系统,每个层次都有其 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02 地球物理场

02 地球物理场
单极场
重力异常
由于实际地球内部的物质密度分布非常不均匀,因而实
际观测重力值与理论上的正常重力值总是存在着偏差,
这种在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影响之后,仅仅是由于地下物 质密度分布不匀而引起的重力的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剩余密度与剩余质量
研究对象的密度与围岩密度之差称为剩余密度; 剩余密度与研究对象体积之积即为剩余质量M 据万有引力定律,存在比正常质量分布有多余(M >0) 或不足(M <0)的质量时,引力大小将会发生变化,进 而使重力值改变。
异大,可达上千倍;
应用: 重力固体潮是理论地球物理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与弹性等 方面的重要手段; 利用不同地球重力场模型的位系数,可计算出全球范围的重 力异常、大地水准面高程异常以及重力垂直梯度异常等,为研 究全球的板块构造、地幔内物质的密度差异、地幔流分布等提 供重要依据。
第二章
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特征
略讲
重力位
重力场为矢量场,根据场论,从场力作功的角度可引入一 个标量“位’’函数来方便地描述重力场,称为重力位, 它沿某个方向求偏导数恰好等于重力在该方向的分力。或 者说,重力可以用重力位 W(x,y,z) 的梯度表示。相应有引 力位和离心力位。 即 W(x,y,z) =V(x,y,z) +U(x,y,z) P=gradW=W 由场论知识,在地球外部,引力位V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但惯性离心力位不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在物体内部,引力位满足泊松方程:
略讲
重力位W具有以下性质:
在地球外部 在地球内部
重力等位面
垂直重力的方向l求偏导数时 积分后得到 对于确定的C值,上式代表了空间的一个曲面,该面上重 力位处处相等,故叫作重力等位面。 该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测量学上又称作水准面,因为 此时水不会流动而静止下来-静止的水面(无水头压差)。 因积分常数C有无数多个,故重力等位面也有无数多个。

系统工程2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

系统工程2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系统工程理论
STEP1
STEP2
STEP3
以非线性自组织理论为核心的系统理论(欧洲学派)
以圣菲研究所(SFI)为代表的理论框架,其代表性理论是1994年霍兰提出的CAS(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美国学派)
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中国学派)
八、复杂系统理论
第三节 系统工程理论
对于一个系统,如果它的某种描述结构能保持所需的一段时间并具有某种简单性,就称该系统的此种结构是有序的,此时的系统也称为有组织的。
框架结构:能够基本确认系统的主要关联方式; 运行结构: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组分之间相互动态影响的关联方式 空间结构:系统组分在空间的排列配置方式; 时间结构:系统组分关联方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第二讲 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
经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系统工程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一、系统
一个系统是人类在某项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对象;系统中的要素根据实践的目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并成为思维的对象。
二、子系统、结构与组织
当把系统的一个部分作为考察对象时,这个部分就称为原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系统的每个最小组成要素和各种子系统都称为系统的一个组分。系统在功能上不能再分的最小组分叫做基本组分,也是一个子系统。
01
类比方法
01
统计方法 信息方法 信息论(informatics)
01
第三节 系统工程理论
theory) 1969;比利时统计物理学家I.普利高津 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一种理论
四、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70年代初,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 H.哈肯 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西经重点第二讲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西经重点第二讲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讲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恩格尔定律等,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

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1.合乎理性的人(理性人,经济人)⑴基本特征⑵另一定义:偏好的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⑶意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2.需求⑴定义: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⑵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⑶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⑷需求表: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⑸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⑹需求规律: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需求规律的特例:吉芬商品;⑺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3.供给⑴定义: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⑵影响供给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③生产的成本;④技术水平;⑤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⑶供给函数:假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具有无限的分割性,并把商品的价格视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依变量;⑷供给表: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供给量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⑸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⑹供给规律:当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绪论第1节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时代中,谁掌握了最新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性。

信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知识、情报和文献首先应当属于信息的范畴。

一、信息从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号,息即消息,通过信号带来消息就是信息。

信息具有差异和传递两要素。

信息是物质存在的反映,不同的物质各自发出不同的信息,根据发生源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人类信息四大类。

我们这门课中讲到的“信息”一词属于“人类信息”的范畴,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式,即载体,比如:文字、文献、声波、电磁波等。

二、知识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对客观世界物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接受客观事物发出的信号,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逐步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所以,知识的产生来源于信息,通过信息传递,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从这可以看出,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三、情报情报是被传递的知识,它是针对一定对象的需要传递的,并且是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起继承、借鉴或参考作用的知识。

情报是知识的一部分,即被传递的部分。

知识要转化为情报,必须经过传递、并为使用者所接受、发挥其使用价值。

四、文献文献是记录有用知识的一种载体。

凡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记录下来,具有存贮和传递知识功能的一切载体都称为文献。

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图形来表示,从图形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四者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使文献、情报、信息这三者之间趋向同一,逐渐淡化了三者在概念上的差别,尤其在与国际交往中情报与信息是同一概念(Information),所以目前在国内科技界已倾向于用“信息”一词替代“情报”。

第2节科技文献的级别科技文献的级别按内容性质,可以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和零次文献。

1、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凡是文献著者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根据科研成果、发明创造撰写的文献,称为一次文献。

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科技报告等。

确定一篇文献是否为一次文献,只是根据文献的内容,而不是根据其形式。

如在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可能是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是最基本的情报源,是文献检索最终查找的对象。

2、二次文献即检索工具。

将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加工、整理、简化、组织,如著录(即记录)文献的外部特征、摘录内容要点等,使之成为便于存贮、检索的系统,如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

二次文献是查找一次文献的线索,通常是先有一次文献后有二次文献。

但由于文献的数量太多,有些出版物在发表原文前,首先发表文摘,或者干脆只发表文摘,不发表原文。

在检索工具中(如PA,CA),经常在文摘后会发现“(AbstractOnly)”字样,表明该文献没有原文。

二次文献具有积累、报道和检索一次文献的功能,是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的工具性文献。

3、三次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评价而产生的文献,如专题述评、动态综述、教科书、专著、参考工具书等。

前面曾提到,在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可能是三次文献,而不是一次文献,原因是这篇论文可能是一篇综述性的文章。

三次文献一般来说系统性好,综合性强,内容比较成熟,常常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有时可作为查阅文献的起点。

从一次文献到二次、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组织到系统化的过程。

对于文献检索来说,查找一次文献是主要目的。

二次文献是检索一次文献的手段和工具。

三次文献可以让我们对某个课题有一个广泛的、综合的了解。

4、零次文献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文献。

如原始实验数据、手稿等。

零次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文献,一般都是保密级的。

不但零次文献要加以保密,在发表一次文献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成果加以保护。

第3节科技文献类型所有科技活动和生产活动的成果,都有可能成为文献的源泉。

科技文献按出版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科技图书(Book)科技图书是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出版物之一。

它一般是总结性的、经过重新组织的二次和三次文献。

按性质分可分为阅读性图书和参考性工具书。

阅读性图书有专著(Monograph)和丛书(Seriesofmonograph)、教科书(Textbook)等。

参考性工具书有词典(Dictionary)、手册(Handbook)、百科全书(Encyclopedia)等。

科技图书可以帮人们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某一特定领域中的历史和现状,可以将人们正确地领入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也可以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参考工具,但编辑出版时间长,传递情报的速度太慢,所以从情报检索过程来看,科技图书一般不作为主要检索对象。

2、科技期刊(Periodicals)期刊又称杂志(Journal,Magazine),一般是指具有固定题名、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

科技期刊是我们检索的最终目标之一,不管是用CA还是用PA,查到的科技论文,最终都要查阅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在检索工具的文摘中,往往有卷、期、页的标志(如J.Am.Chem.Soc(36),8474(1997))与图书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速度快、内容新颖深入、发行与影响面广、及时地反映了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期刊论文多数是未经重新组织的,即原始的一次文献。

在科学技术界已形成了通过科技期刊发表科研成就的传统,许多新的成果、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往往首先在期刊上刊登。

科技期刊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科学交流的主要工具。

它在科技文献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直到今天,科技期刊作为一种情报来源,在各种科技文献中仍然牢固地居于首要地位。

在科学家和专家们所利用的全部科技情报中,由科技期刊提供的占70%左右。

科技期刊两种主要形式:(1)学术型期刊:以发表科研方面的论文为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是科技期刊的主体;(2)检索型期刊:是提供科技文献线索的主要工具性刊物,属于二次文献。

3、科技报告(Technicalreports)科技报告又分专题报告、专人报告、年度科技报告等,在检索工具的文摘中,常有“Report”标志。

国际上著名的科技报告是美国政府四大报告:PB(政府部门)、AD(军事系统)、NASA(国家航空与航宇局)、DOE(能源部)。

具有一定保密性。

4、会议文献(Conferencepapers)会议文献是指国际学术会议和各国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报告。

此类文献一般都要经过学术机构严格的挑选,代表某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最新水平和发展趋势。

所以会议文献是了解国际及各国的科技水平、动态及发展趋势的重要情报文献。

但会议文献与期刊及其他类型的文献有重复交叉。

会议文献大致可分为会前文献和会后文献两类。

会前文献主要指论文预印本(preprint)和论文摘要,会后文献主要是指会议结束后出版的论文汇编—会议录。

5、专利文献(Patents)各国获得专利权的专利,在检索工具的文摘中,常有国际专利分类号(即IPC分类号如C07D207、24)、专利申请号(如Appl.95/23,080)、申请日期、优先权国家代码等。

作为一次文献主要有∶专利公报和专利说明书。

专利文献能及时反映全世界各行各业的工艺技术最新进展,以其内容详尽、技术新颖、实用性强,成为科技人员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献。

6、学位论文(Thesis,Dissertation)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为获得学位,在进行科学研究后撰写的学术论文。

学士(Bachelor)、硕士(Master)、博士(Doctor)毕业论文。

常有“Diss.”(Dissertation的缩写)标志,而且有学位论文编号,如OrderNO.DA8328940FromDiss. Abstr.Int.B1984,44(8),2428。

学位论文一般不出版,少数经过修改后在期刊上发表,一般不易获得。

科技文献出版社发行《中国学位论文通报》作为检索学位论文的工具。

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学位论文检索工具是美国出版的《国际学位论文文摘》。

7、标准文献(TechnicalStandards)技术标准是一种规范性的技术文件。

它是在生产或科研活动中对产品、工程或其他技术项目的质量品种、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供人们遵守和使用。

技术标准按使用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五大类型。

每一种标准都有统一的代号和编号,独自构成一个体系,技术标准是生产技术活动中经常利用的一种科技文献。

如ISO900*系列(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如中国的国标(GB)、美国的ASTM (AmericanSocietyforTestingMaterial——美国试验材料协会)标准。

8、政府出版物政府出版物是各国政府部门及其所属的专门机构发表、出版的文件。

其内容广泛,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

其中科技文献约占30~40%,通过这类文献可了解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等。

9、产品样本产品样本是国内外生产厂商或经销商为推销产品而印发的企业出版物,用来介绍产品的品种、特点、性能、结构、原理、用途和维修方法、价格等。

查阅、分析产品样本,有助于了解产品的水平、现状和发展动向,获得有关设计、制造、使用中所需的数据和方法,对于产品的选购、设计、制造、使用等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0、技术档案科技档案是指具体工程建设及科学技术部门在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图纸、图片、原始技术记录等资料。

科技档案是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用以积累经验、吸收教训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文献,现在各单位都相当重视科技档案的立案和管理工作。

科技档案大多由各系统、各单位分散收藏,一般具有保密和内部使用的特点。

上述十种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包括了主要的文献类型,是我们获得科技情报的主要来源,即人们常说的十大情报源。

第4节科技文献的出版形式及科技文献的特点一、科技文献的出版形式科技文献的出版形式,按信息载体了区分,有以下几种形式:1、印刷型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等。

这是一种存在了好几百年的传统形式。

2、声像型声像型文献运用录音、录像的技术,给人一直观的感觉,主要包括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幻灯片,多媒体光盘VCD等。

3、机读型现在的许多文献资料,已经由数字磁盘存储转向采用数字光盘的存储方式(CD-ROM光盘),由于CD-ROM光盘存储量大(每片650兆字节),寿命长(达100年),携带方便,因此许多大型文献库都采用此方式存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