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2、结合教材,提问: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官窑: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三、小结: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教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
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
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2篇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lay life ancient pottery and porcelain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2篇前言: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2、篇章2: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2、结合教材,提问: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官窑: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三、小结: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教师总结。
泥土的生命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彩陶纹饰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我国古代的陶器十分发达,在目前已发掘、出土的大量丰富多彩的陶器,成为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一个标志。
赏析陶器应简要介绍陶器发展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成就,选择有代表性的陶器进行欣赏分析,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
欣赏教学一定要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是工艺美术的重要特点,即每一件陶器都是实用与美观的统一体。
本讲也简单介绍一下制陶工艺,包括材质及烧制等知识。
教学重点1、陶的发明与使用及其作用2、陶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从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理解陶器制作的特点 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 教材 多媒体 板书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传说女娲用泥土创造了人类,人类便从此生活在泥土之上,也从此再也离不开泥土生生不息地在泥土上劳作,人类从混沌走向文明也是从玩泥巴和火开始的。
导出课题——泥土的生命二 引入短片——有关陶的发明早在原始社会 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 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 变得更加结实、坚硬 而且可以防水 于是陶器就随之产生了。
陶器的发明 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 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
再展示一幅原始陶碗图片相应图片结合实物 让同学说制陶的方法有哪些 然后显示制陶的方法 早期制陶的方法很简单 有捏制法、泥条法等。
再思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共同的缺点是制作规模小、速度慢等 导出陶车的发明 配上相应的图片。
四 陶车的发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发明的一种可以旋转制陶的工具 可再看一遍有关陶的制作的视频 并指出烧陶的两点:温度和材料。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及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古代陶器艺术特点及其与当时生活的联系;瓷器的几个重要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中国辉煌的陶瓷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及相应的演示课件。
[教学程序]。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The life of earth: the teaching design of ancien t pottery and porcelain《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
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
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及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古代陶器艺术特点及其与当时生活的联系;瓷器的几个重要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陶瓷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对于学生来讲,又是陌生的,本课的教学直观性较差。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仔细搜集相关材料,有视觉图片,有视频资料,又有现代陶瓷的实物教具,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略)(二)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中陶器、瓷器各一件这两件作品给你带来哪些不同感受?那么陶和瓷有又有什么联系呢?有什么共同点呢?《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三)讲授新课:1.关于陶器:a.产生b.材料c.烧制温度d.特质e.古代陶器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马家窑--半山--马厂文化的彩陶艺术。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高课件

《 凤 首 壶 》
《釉里紅三魚紋 高足杯》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高
郎窑红一种红釉瓷器。釉凝厚,玻璃感强,佳品呈鲜红色。
器底书写年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两种, 但数量不多。
粉彩是中国清代以来的彩绘瓷品种。创始于康熙朝,盛于雍
正、乾隆时期。属釉上彩,图案绘制采用渲染法,注重表现 题材的阴阳向背,绘制前,在装饰部位以“玻璃白”打底, 以使彩色图案呈色柔和。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高
钧窑
从唐代起,还利用不同金属氧化物的釉料,成功地掌握了两色釉技术,产 品有黑釉蓝斑器,或在白釉上施青蓝斑彩,形成了此窑产品的独特风格。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高
官窑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高
元明清时期:花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彩绘瓷及 多种色釉瓷器也达到很高成就。景德镇窑
泥土的生命 ——
古代的陶器与瓷器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高
你能区别哪个是陶器?哪个是瓷器吗?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高
一、陶器的产生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 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 大创造。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 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 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 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 是"陶瓷的故乡"。
明《青花海水龙纹扁瓶》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高
青花瓷
青花瓷出现在唐代,产品受西亚白底蓝花陶器的启发, 效果多为白底蓝花,偶见蓝底白花。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讲课专用

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 直径48· 2厘米 估价:RMB 6,000,000一8,000,000 成交价.RMB l0,582,520 此盘菱花口板沿,兜腹圈足,口沿、内壁青花地留白凸起缠枝 花开,盘心青花绘鱼藻纹。印花凸起纹饰是元代白釉、卵白釉 瓷器常见的装饰方法,移植到青花瓷器上非常少见,其珍贵程 度不言而喻。如此硕大的盘子,适应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应 为元代景德镇窑专为西亚烧制的外销瓷器
泥土的生命
——中国陶瓷艺术
陶器是随着人类进入新
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
的,陶器的产生和人类知道 使用火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中国陶的种类(彩陶、素陶)
陶
彩陶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
素陶(黑、白、印纹陶)
大汶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半坡
庙底沟
马家窑 半山 马厂
(一)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特点: 陶器以卷唇盆和园底的盆、 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 鼓腹金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 比较单纯 其纹饰主要有: ①动物纹 ②几何纹 ③编织纹 《彩陶人面鱼纹盆》
瓷器制作流程-画青花
3、画青花
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 烧成。
瓷器制作流程-施釉
4、施釉
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 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瓷器制作流程
5、烧窑
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 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 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 胎烧成瓷胎。
清瓷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泥土的生命——中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选修课本的第十五课《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及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1、古代陶器艺术特点及其与当时生活的联系;瓷器代表青花瓷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中国辉煌的陶瓷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准备陶器与瓷器的实物,布置一场小型展览会。
熟练掌握教材、教参。
重点分析学情,特别是学生美术知识储备、美术感知能力和表达美术能力。
课件采用PPT软件制作,突出美感熏陶、材料新全、恰当合理等要求,特别是精心选取代表性作品以及精选视频,将传统文化线贯穿课程始终。
[教学程序]学情分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
高中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一般而言、高中学生会更注重理解二不去死记硬背,更注重自我理解和判断。
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依然浓厚,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绘画基础以及对各种材料初步可以综合运用了,他们对美术技法的掌握及表现能力逐渐增强,可以通过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的教学来继续吸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所培养。
效果分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鉴赏课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自己去鉴赏、诠释、体验和讨论。
而教师在整个鉴赏过程中适时、恰当、中肯的讲评点拨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们美术老师应该在这新课改的实施中接受挑战,为学生而教,据学情而教,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中陶器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人类优秀的的传统艺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问题层层递进。
第一、古代彩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二、古代素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三、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古今不同的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明确陶瓷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2、过对课外知识的涉猎和介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并逐渐形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观察和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了解我国古今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本土的美术,热爱本族优秀的美术形式,并逐步提高传承本民族艺术的意识。
重点:不同时期陶瓷艺术的特点
难点:不同时期的陶瓷艺术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简单的制作工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对古代陶瓷艺术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和优秀的不同种类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领略陶器艺术的特征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陶器艺术的美感,塑造学生较健全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1、(提问)上课之前,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知道英文单词"China"的汉语意思除了"中国"的解释以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2、板书: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艺术
3、回顾知识点并引入本课话题:前面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中国有着灿烂文明的民间艺术形式,除了玉器,刚才大家所说到的"陶瓷"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大突出贡献,其地位从中国的英文名称中可已看出,它早已广泛深入人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一个非常灿烂的陶器
艺术发展史,这节课,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学生讨论并回答出还有"陶瓷"的意思等等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1、提问:根据课前的预习及大家对陶器艺术的认识,请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2、板书:一、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举手回答问题):1、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历史学科知识)2、中国最早的原始陶器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岩,距今都在万年以上,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和世界上其他地区陶器的出现年代相近。
通过对课外知识的涉猎和介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并逐渐形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观察和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引导并梳理补充知识):陶器的出现与火的发明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的器物,然后晒干,烧烤后就形成了陶器。
相传我们的祖先在使用火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将泥土涂抹在树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能。
人们就经
过不断的改造,终于制作出各种原始陶器,当时的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对陶器进行装饰,从而使陶器逐渐达到了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1、(提问):古代陶器种类丰富,根据实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食器和水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几类,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板书:二、陶器的分类:彩陶素陶:
3、布置思考题:在分析完作品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4、(总结)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中国彩陶进入兴盛时期,并向西北地区推衍,出现灿烂的马家窑文化,经历马家窑-半山-马厂前后相承的三种文化类型,大约一千二百多年的发展衍变,而进入尾声。
5、(总结)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欣赏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的陶器作品,分享了他们所拥有的艺术特点,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脉络:(1)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内容由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2)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形式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化;
(3)陶器的功能是从适用向具有装饰意义的礼器发展;
(4)陶器艺术的制作工艺从粗糙向精致化发展。
1、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陶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彩陶和素陶两大类。
7、按小组回答,并且让其他同学作补充
8、(回答)白陶和黑陶
9、(回答)素陶主要分为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把陶器艺术推向最后一个高峰。
(精致化、贵族化)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轮制造陶器,制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鬶等贵重器物。
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黑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壳而且厚薄均匀,器型规整,器壁厚度有的甚至不到0.5毫米。
黑陶的制造是在烧制过程中应用了烟熏法和渗碳技术,使之变得乌黑光亮。
以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为代表的黑陶艺术追求材质、造型设计和工艺设计的极致,使陶器制作精致化、贵族化。
并在性质上脱出原来的实用意义而衍化为贵族所独占的礼器。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今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本土的美术,热爱本族优秀的美术形式,并逐步提高传承本民族艺术的意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1、教师总结后,播放作品图片(《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
类型)、《鹳鸟石斧彩陶瓮》(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舞蹈
纹盆》(马家窑文化)、《漩涡纹尖底瓶》、《彩陶旋涡纹瓮》),并且请学生对作品做简单的分析说明,老师引导并补充;
2、(提问)看完刚才的图片,并且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些单独的彩器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那么现在每组派代表完成我前面布置的思考题: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3、播放《白陶鬶》及《黑陶蛋壳杯》作品图片,转入话题。
4、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什么作品?
5、板书:素陶:白陶黑陶
6、请同学们告诉我,你们在看到这两幅作品后,与前面的彩陶相比,你们发现它们有何不同吗?有谁愿意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对素陶的认识?
1、(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当时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2、(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出土于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此瓮外壁绘鹳鸟食鱼,其旁绘一石斧。
平涂着色勾线,为彩陶中仅见的一种画法。
3、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青海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
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
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4、(引导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
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5、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现藏国家博物馆,出土于甘肃永靖县,是储存种子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旋纹为间隔,组成三条装饰带,在主要部位绘旋涡纹,上下分绘水波纹、旋纹、主次分明,构图严谨,为彩陶艺术的杰作。
该瓮上方的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展示丰富的陶瓷相关图片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作品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艺术
一、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陶器的分类
陶器:彩陶素陶
素陶:白陶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