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优缺点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域,不会延伸到彼此生活、工作的其他领域 中。
三、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
在很多老外看来,朋友意味着彼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思想、兴趣和爱好;对双方而言,
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而绝不是
义务和责任。
中外友谊各自的优缺点
华人朋友,更关心和在意对方、处 处为对方着想、无微不至,甚至为 朋友两肋插刀;而很多老外对待朋 友的态度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中外友谊的换算公式
华人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朋友
北美老外
一般没有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认识的人、经常一起 说上几句话的人
朋友
二、华人朋友的直言不讳
华人朋友之间更直言不讳,朋友之 间更能听到有关个人生活方面的真 话。
老外朋友在生活中赞美有余,而建 议和批评不足。
三、华人朋友的情深意长
留面子VS直言不讳
案例:“没问题”等于“拒绝”
一、中西方面子的比较
中西方的人士都好面子,但是程度和表现方 式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作为华人还是老外,如果你伤了一 个老外的面子,多半只是这个老外怨恨你而 已;但是如果你伤害了一个华人的面子,有 可能导致一个群体怨恨你、你可能会激怒了 一大群认识和不认识、相关和不相关的人们。
¤你去哪儿了,为什么才来? ¤你好像感冒了!多喝水、多穿衣服。 ¤刚才你在给谁打电话? ¤你吃的东西没有营养,别吃了! ¤为什么坐地铁,乘出租车多方便。 ¤你的衣服颜色太艳了! ¤吃点儿吧,对身体有好处! ¤你该减肥了! ¤你太胖/瘦了! ¤你的发型不好看。 ¤天太冷了,多穿衣服。 ¤你显得很疲倦。
写推荐信
学到的工作经验、取得的业绩、
工作中建立的声誉和口碑,是任何雇 主也永远夺不走的,这些才是你我可 以永久依赖的财富。

古今中西安全文化的对比分析

古今中西安全文化的对比分析

古今中西安全文化的对比分析摘要:探讨了古今、中西两个方面的安全文化,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

古代安全文化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现代则主要体现在工业、交通、医疗、科技等领域。

中国安全文化注重权威和人情关系,西方安全文化注重个人责任和自由。

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应该借鉴不同的安全文化,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注重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的发展。

关键词:古今;中西;安全文化;对比1.概述安全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信仰、安全行为规范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

它是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一种习惯和共识,是一种保障组织稳定发展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文化也随之改变。

本文将从古今、中西两个方面对安全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2.古今安全文化对比分析古代安全文化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而现代安全文化主要体现在工业、交通、医疗、科技等领域。

2.1古代安全文化古代安全文化主要体现在军事、战争方面。

在古代,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不同的朝代和王朝都有自己的安全文化,如夏朝时期,尧舜时期的“仁政”,周朝时期的“礼乐”,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秦朝时期的“法家”等等。

这些安全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些文化背景下,军事安全文化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一种安全文化。

古代人们强调的是“兵不厌诈”,“奇正相生”,“先发制人”等战争策略,同时也重视军队的纪律、训练、装备等方面。

在战争时期,军队必须有战争策略、战术、兵器、战争技术等各方面的准备,并且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纪律和组织。

在古代,权力、地位的争夺常常是通过战争来解决的。

因此,安全文化在古代就具有了高度的重要性。

汉代的《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安全文化观点,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凡军有五要,将、气、谋、士、法”等。

《孙子兵法》的安全理念强调计谋、战术、用兵之道,并且注重对敌方情况的了解和分析。

在中国古代,尊重权威和人情关系是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个人的安全需要得到部族、家族和国家的保障。

中西方文化爱情观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爱情观的差异

文教研究中西方文化爱情观的差异杨佳颖(辽东学院,118001)摘要: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性是基于中西方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内敛含蓄的,而西方文化伴随着资本主义,是开放热烈的。

因此,中国的爱情观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化构成上是最底层的,也羞于将情感表达出来。

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往往是以繁衍后嗣为基础的,婚姻往往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爱情与家庭可以分开来看。

而西方则秉持真爱至上的爱情观,喜欢用直白的语言,用具体化的行动来表达爱意,婚姻与爱情相辅相成。

关键词:态度;时效;表达中西方爱情观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爱情表达的差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情感的内敛,无论女性或是男性,若将爱意直白地表达出来,总会 被社会舆论所判定为浪荡一派。

因此总是会将感情化在生活中,融进眼神里。

而才子佳人们,也喜欢用诗篇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温庭筠的《南诗子词二首》:“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中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

在中国古代,总是习惯用各种各样的物象来寄托 对彼此的爱慕之情。

而在夫妻生活中,表达爱意也并不会通过言语,而是以实际行动。

例如张敞为妻子画眉,以及孟光的举案齐眉,都是将爱意融进生活的日常点滴里。

而西方文化则讲究直率地表达感情,对于真爱若不勇敢追求则会被视为懦夫,为自己所不耻。

因此总是会将情感明确地表达出来,用行动与语言相结合,勇敢的追求真爱。

如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中所说:“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四月里迎风初开。

我的爱人像一首甜甜的曲子,奏的合拍又和谐。

”以及拜伦的《典雅的少女》:“还有我久久欲尝的红唇,还有那轻盈苗条的腰身,凭这些定情的鲜花,我要说,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无一不是用热烈的语言来表达炙热的感情。

二、对爱情维持的差异中国的感情是爱情与家庭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在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的感情是爱情与亲情相融合,而子嗣则是夫妻感情维系的重要纽带。

对比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

对比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

对比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种教育体系也各自有着优点和缺陷。

从教育的目标、方法、评价等多个角度来探究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借鉴两种体系的优势。

下面就以这个角度来探讨中西方教育的优点和缺陷。

一、教育目标中西方教育的目标存在明显的区别。

西方教育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创新精神,而中国的教育则注重集体利益和家庭传统价值观。

西方教育追求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而中国教育则更偏向于选拔优秀的学生并为其提供更优质的发展平台。

这种区别在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以明显体现。

西方教育的好处在于鼓励人才的创新能力。

它重视培养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个人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想法,希望能够从中培养出具有开创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中国教育的优势则在于强调集体组织和纪律性。

这种集体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心,从而造就更多的人才。

然而,西方教育的缺陷在于过于注重个人特殊性。

这种个人化的教育模式有可能导致学生间竞争的加剧,形成不健康的社会氛围。

而中国教育的缺陷则在于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弱化了个体发展的特殊性。

这种教育模式往往会压制孩子所有的天性和个性,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方法中西方教育方法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的教育则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输入和灌输,要求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规范。

西方教育的优势在于鼓励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究和学习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多样化和自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消化学习内容,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而中国教育的优势在于知识的传承和灌输。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讲解,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知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这种方法适合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然,西方教育的缺陷也很明显,其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性和目标性,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和挑战。

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西方文化是指以欧洲为起源的文化体系,广义上包括欧洲、美洲、澳洲等地的文化。

西方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与优缺点,下面将对其进行论述。

首先,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是重视个人主义。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人有自由决定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权力,这使得西方社会非常重视个人的自主性和权利。

这也表现在政治制度上,西方国家普遍采用民主制度,强调人民的权力和自由。

其次,西方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法治。

西方社会主张以法律为基础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关系。

法治是一个保障公正和平等的制度,它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平等的对待。

西方社会中的法治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此外,西方文化也注重科学和理性思维。

科学方法在西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

西方人强调思辨和实证,通过科学方法来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种理性思维的推崇使西方社会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尽管西方文化有着许多积极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争议。

首先,西方文化倾向于过度消费和浪费。

西方社会中,消费被视为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消费主义的文化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同时,过度消费也引发了社会不平等的问题,让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其次,个人主义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社会凝聚力的减弱。

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但在追求个人权益的同时可能忽视了社会的共同利益。

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有时会导致人们更关注自己的利益,而缺乏对社会整体的责任感。

最后,西方文化的扩散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文化侵略的问题。

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其他文化产生了碰撞。

许多非西方国家对于西方文化的传播感到担忧,他们担心自己的文化受到侵蚀和冲击,失去了独特性和传统价值。

综上所述,西方文化有着重视个人主义、法治和科学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西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就是这个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问题处理方式的总和。

那么,这些处理方式之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该民族的共同心理。

共同心理一方面是共同的要求、理想,即价值观念;一方面是共同的认识、观念,主要表现为共同的思维方式。

这一切,可以总称为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一个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的综合体。

中西民族文化的基本差异是文化模式的差异:中华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西文化各有优长,长短互见,对比简述如下。

一、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全球仅存的、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

二、两种自然环境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是海岸地理环境孕育的产地理环境是开放的。

中国古老文明起源——黄帝、尧舜、夏商周的地理环境,为黄河、长江灌溉的平原流域,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地理环境是半封闭性的。

三、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中西民族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形式、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这些不同的因素又分别构成了两种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商业文明:地域有限而多山的地理条件,使古希腊的农业难以满足不断繁衍的人口的生存需求,人们不得不转向大海和山林,发展渔业贸易、畜牧业,特别是向海外的迁移和殖民征服。

华夏农耕文明:中国远古传说、神话里的大人物,没有古希腊宙斯式的神力,也少有勇士的化身,而是始作八卦、发明网罟、教民渔猎的伏羲氏,教民农作、“尝百草”发明中药的神农氏,教民养蚕的嫘祖,治水的大禹等。

足见在华夏先民的心目中,农业乃是国计民生的命脉。

四、城邦民主和集权法治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希腊历史的关键是城邦。

城邦是一种规模有限、独立自主,并得到公民高度忠诚的共同体。

这个政治体制是希腊半岛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商业文明决定的,然而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希腊半岛,成为古代罗马共和国与近代欧洲民主制度的楷模。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模式比较研究一直是教育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指导、教育和培养活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传统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家庭教育模式也会有所差异。

本文将从东西方两种主要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异同点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自我实现。

西方家庭通常倡导尊重个人选择、鼓励孩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父母会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此外,西方家庭教育也更注重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情商培养。

父母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并教会他们处理情绪的方法。

西方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相比之下,在东方文化中,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家族和社会整体利益。

东方家庭通常倡导孝道、尊重长辈和团结亲情。

父母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业进行严格管理和指导,注重传统道德观念的培养。

另外,东方家庭教育也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业成就和社会地位。

父母会以教育为重,鼓励孩子勤奋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和未来。

东方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维护家族荣誉和地位。

尽管东西方家庭教育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家庭教育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心和责任心的体现。

无论是西方的尊重个体选择还是东方的传统孝道观念,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培养都是一脉相承的。

其次,家庭教育都强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

家庭是孩子学习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模式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独立思考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家庭纽带和社会责任感。

而在东方文化中,传统的严格规范和功利导向也有可能压抑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使他们陷入焦虑和自卑中。

因此,如何在保留各自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兼顾孩子个体发展的需求,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于西方文明的观点

关于西方文明的观点

关于西方文明的观点
一、西方文化源头
西方文化的源头主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这两个时期的文化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础,对后来的欧洲文化和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西方文化特征
西方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理性主义、个人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方面。

这些特征在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包括哲学、艺术、科学、政治等领域。

三、西方文化影响
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对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西方文化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

四、西方文化优缺点
西方文化的优点主要包括理性主义、个人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方面,这些优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西方文化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过度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缺点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五、西方文化未来发展
未来,西方文化将继续发展并不断创新,同时也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例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将更加开放和包容,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和深入。

六、西方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西方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西方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也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和融合。

例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文化开始接受和融入西方文化。

七、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方面。

这些价值观是西方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的优缺点及应当坚持的传统文化
当我们提起一种文化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点或者几点令我们印象深刻。

中国文化的中庸,美国文化的自由至上,德国文化的谨慎,法国文化的浪漫……而我今天要讨论的西方文化自然也有它最显著的特征,最大的优势、致命的缺陷。

一、中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地方是它找到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根本的关系。

按照这个规范,就可以把社会处理统治得非常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为忠、义、礼、智、信五个常德。

三纲应该抛弃,它的核心是等级和不平等;五常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5个美德。

今天依然有用:忠诚、礼仪、勇敢、信义、节俭;新加坡则是把“忠孝仁爱礼仪廉耻”8个字化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动准则,并赋予新的含义;台湾蒋介石规定的军人精神要素是:学识、信义、仁慈、勇敢、严格;而朝鲜,早在新罗朝代,为士兵规定的品质是:忠诚、孝顺、信义、仁慈、勇敢。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儒学不是一种宗教。

而是一套和有理性的原则,目的是维护世俗人生的秩序和发展”。

中国文明对文明冲突,总是有着一种伟大的情怀──“以仁为本”。

即或对于那些曾经以野蛮方式对待他们而后来成为失败者的夙敌,也不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种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

春秋对夷狄,秦汉对匈奴,隋唐对胡人,明对蒙古,民国对满族,二战中对我们日本战俘,抗美援朝对美国战俘……正是这种伟大的“王师”气魄,使中国文明保持了饱满的文明正义的资本,从而在危亡关头敢于大无畏的面对任何强敌。

整个农业文明的数千年,中国屡屡面对敌人的纠缠,但却从来没有丧失高贵的人性尊严,从来没有与残暴之敌一起堕入灵魂的地狱。

“在世界大民族中,没有一个民族的崛起会象中国民族这样具有文明的正义性与资本的正义性。

中国民族没有文明历史的大血债,没有资本掠夺的大血债。

中国的崛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的勤奋与智慧。

不要以为这种伟大的文明情怀是一种迂腐,她是人性文明的高贵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最欠缺的是什么?科学,法律,民主。

科学精神的欠缺,使中国一次一次地错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机会。

一直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封建社会无法解决发展问题,社会主义无法解决效率问题。

与科学精神相对应的是创新精神,实业精神,理性精神,几千年的枪打出头鸟的文化熏陶,从尊老到拜老,中国已经变得非常缺乏创新精神。

中国是个文科至上的国度。

论语是中国文化最珍贵的财富。

但也正因为它太强大,就好像是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就发现了他的文学天赋,所以这个孩子就被要求朝着文学方向发展。

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跷脚了。

浪费了多少青春年华。

也耽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程。

传统文化导致了国民性格中三个致命的缺陷。

一是窝里斗;二是爱面子;三是爱耍小聪明。

我们还有很多缺点。

但惟有这三个是硬伤。

中国性格的致命伤就是大家都不舍得放弃小聪明和小利益。

结果是大家损失了很多大利益。

二、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多元化。

其实多元化是分几个方面来说的,一个是文化资
源,一是社会构成。

西方文化是显著的多点源流,这些源流的汇合本身不是共时性的,整个西方文化系统就处在各种源文化的互相碰撞、磨合、组合的进程中,因此西方文化在自我演进、自我更新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为一个系统的西方文化,实际上是由几个差异性较大的源流系统组成(其差异大到可以成为不同的文明)。

他至少包含着几个大的方面:
1.希腊文化传统
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深入骨髓,体现为追求理性知识的思辨探究精神,以及弘扬人性的人文精神。

阿基米德堆满数字的头脑,为人类的世界开启了一扇通往数学王国的神奇大门;柏拉图的智慧的双眸洞悉了宇宙深处的孤独,触动了上帝内心最脆弱的心弦。

2.拉丁文化传统
拉丁文化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国家主义和法权关系。

古希腊罗马文化带有民主法治与科学的基因。

《汉莫拉比法典》更是第一次给人类的生活划定了一道明确的轨迹。

3.日耳曼文化传统
日耳曼文化的质朴、力量,与基督教文化有内在的精神契合。

他们造成的封建制对欧洲社会造成了事实上的分权。

4.基督教文化传统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就不用说了。

灵魂与肉体的分离,介入世俗的生活,把最高权力归与上帝,人间的君王就不能成为绝对崇拜和尊奉的对象。

基督教在很多时候起到了组织穷人的作用。

这也是社会分权。

其实他最重要的作用,是对资方社会巨大的整合力。

这些深埋于西方文化血液中的源流,使得西方文化显得丰富多彩、瑰丽绚烂。

正因为融入了这样多元文化,也使得西方文化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如下方面:
1.作为个体的存在,西方文化更强调一个人为本位、以注重自我权利为特征的权利型伦理价值观。

2.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改造一切、掌握一切、控制一切。

推崇个人主义和个人奋斗。

3.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竭力争取自由、独立和民主。

4.富有开拓与创新精神。

5.重视法制与公平竞争。

这些特点渗透在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

例如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他要听取诸多人的意见,协调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利害关系,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利益。

也许他要经过上百次的修改,但他最终会让所有人满意,实现每一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再如,西方人在工作与生活中有不同的伙伴。

在选择工作上的合作伙伴时,西方人更注重对方企业的实力而不是与其中某一人的交情;同理,在生意上的好伙伴也不一定是生活中的好伴侣。

所系在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做事也只是对事不对人。

相应的,它的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人是人与人之间的外在关系,强调人对物的支配关系,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与物的和谐统一。

这使得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团队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团队,甚至整个社会的潜在效益。

2.个体本位虽然张扬了个性,有利于创新与进取,促进了自由和平的观念,但却导致了自私自利,自由涣散,唯我独尊以及无政府主义。

人与人之间疏远隔离、缺乏融洽的沟通,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石村脆的竞争或者合作关系,员工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雇员与雇主的关系,个人不能不能将个人利益与集体目标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会阻碍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3.人与自然的对立。

这使得西方的一些企业以新的去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追求短
期的企业目标,对自然资源的滥采滥用,过度开采,这种不关心“天人”和谐的做法极大的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优势与缺陷,甚至同一个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他是积极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

正如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有时都会感到生活不如意,都会去抱怨,想要出国,想要改变。

同时,若想要真正的认知一种文化,就一定要亲身的接触,亲身的感悟,才会体会到他真正的优缺点。

正如我们谈到中国文化的时候总是能够找到太多的诟病,因为我们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真实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双重文化中,所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的优势与缺憾。

三、中国的哪些传统应当坚持
1.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例
其起源就不详述了,目的是为了纪念屈原。

百姓们纪念他,主要是因为他忠君爱国,这就是传统的,优秀的,值得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其作用显而易见是教育,感化,能够凝聚民族团结力。

2.传统文学:儒学为例
儒家传统思想作为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的作用并不只是教育民众。

拿论语来说,论语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他的初衷应该是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礼仪之邦。

所以,论语展现的也是道德理念与规范,是孔子理想中的万民之所向。

当然,儒学思想并不只是这样狭隘的一部分。

它包含的还有人生观与价值观,认识论与方法论。

它的社会作用应当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3.国画,国乐,书法等
这一部分当属传统文化中的佼佼者,不论是国画,还是国乐,书法的创作者及其作品,都深含着一种灵魂与神韵。

它们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而高超的创作才艺,同时,也蕴含创作者的思想境界与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性极强的代表。

它们的作用除供人鉴赏,瞻仰,最主要的是能够让人修身养性,提升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