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安全教育基础知识
开学第一课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

常见伤害事故应急处理
化学灼伤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 至少15分钟,去除残留化学物质。 根据受伤情况,涂抹适当的药膏
或就医治疗。
割伤与刺伤
用干净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止 血并防止感染。若伤口较深或出
了解常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如化学 品泄漏、火灾、触电等。
PART 05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REPORTING
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安全习惯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操作规程。
注意个人防护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护目镜、 手套等。
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室整洁,及时清理废弃物和垃圾,确保实 验环境安全。
节约资源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节约使 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 生,实现绿色、环保的实 验操作。
PART 03
防火与灭火常识
REPORTING
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
火灾原因
电器短路、易燃物品管理不当、实 验操作失误等。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电器线路,规范使用易燃 物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灭火器材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和试剂通常价值 昂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导致 重大财产损失。
维护实验环境
实验室是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场所,保 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实验的顺利 进行至关重要。
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
01
02
03
04
化学试剂
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等化学试剂的储存和使用不当。
实验室安全基础

第一节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
• 1.易燃易爆 • 2.有毒 • 3.腐蚀性 • 4.强氧化性 • 5.放射性
• 二.化学试剂的安全防护
• 1.防毒 • 2.防火 • 3.防爆 • 4.防灼伤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 三.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要求
• 1.避免大量吸入药品,实验完毕后要洗手洗脸洗澡 • 2..药品要由专人保管,严格控制使用量 • 3.取药品时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第七节 实验室安全事故举例及常犯错误
一、实验室事故安全举例 1.在实验室吃东西中毒 2.未按实验室要求扎起头发致使头发被点燃 3.当拔出30%浓度的过氧化氢试剂瓶的塞子时,常会发生爆炸 二, 实验室常犯的安全错误 1.做实验时聊天打闹,配试剂时,不注意PH值和水的质量 2.做实验不按规程 3.玻璃管冷凝管上套胶塞时,一定要小心用力,不要用猛力
.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要求
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二 2.实验室基本管理应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3.明显 4.落实人员培训和准入制定 5.设施完善 位置必须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和使用 4.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所有制度、规定、操作规程
三、生物安全管理责任
1.管理者 2.个人责任
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安全 使用要求
1.灭菌的物品不宜过紧。 2,必须将冷气充分排出,以免影五节,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原则
1.科学合理原则. 2.则安全首位原 3.软件在先原则 4.管理严格原则 5.远离病源原则 6.预防为主原则 7.使用方便原则 8.厉行节约原则
• 2.化学试剂的保管方法:易侵蚀玻璃的试剂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或涂有石蜡的 玻璃瓶中;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放在棕色瓶内置于冷处暗藏;吸水性强的应 严格密封存放;容易相互作用的试剂分开存放;剧毒试剂应妥善保管。
实验安全教育

1 个 人 防 护 3 废 弃 物 处 理 5 个 人 行 为 规 范
7 消 防 安 全 9 设 备 检 查 和 维 护
-
目录
2 生物风险 4 紧急情况应对 6 事故报告和处理 8 安全文化培养 10 安全培训和教育
在实验室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是一项高度 复杂且需要深度专注的任务
为了保证实验室中的安全,所有的实验 人员都需要接受全面的安全教育,以便 了解并遵守各种实验操作的安全规定
1
实验室应遵守危险品申报和管理的相 关规定,确保危险品的正确存储、使
用和处理
实验者需要了解危险品的性质、存储 条件、使用方法和紧急处理措施
2
3
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危险品管理档案, 记录危险品的购买、使用、存储和废
弃等全过程
18 安全事故预防 和预测
安全事故预防和预测
19 应急预案制定 和演练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
A
实验室应制 定应急预案, 以应对可能 发生的突发 事件和紧急
情况
B
预案应包括 应急组织、 通讯联络、 现场处置、 医疗救护等 方面的内容
C
实验室应定期 组织应急演练, 以提高实验者 和相关管理人 员的应急响应
能力
安全培训和教育
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实验者 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培训和教育 内容可以包括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处理、 危险品管理等方面。通过不断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可 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始终保持在高水平
储和处理这些化学品
4 生物风险
生物风险
在处理或操作生物样本时,实验者需要了解并遵守相 关的生物安全指南和规定
x
这包括正确地处理和存储样本,以及在处理后正确地 清洗和消毒所有接触过样本的设备和表面
实验室安全教育

04
评估结果应用: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4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第一: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工作的首要任务
责任明确: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安全措施落实
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
持续改进:不断改进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水平
安全文化宣传
01
宣传方式:海报、宣传册、讲座、培训等
触电: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绝缘工具将触电者与电源分离,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3
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与方式
培训内容: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等
培训方式:理论授课、实际操作演示、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
培训周期:定期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训时间和内容
培训对象: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教师等
04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确保安全
05
遇到突发情况,及时报告,寻求帮助
06
实验室安全设施
急救设备:如急救包、急救箱等,用于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04
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用于保护实验人员
03
通风系统:实验室必备的通风设备,用于排出有害气体
02
灭火器:实验室必备的灭火设备,用于扑灭火灾
考核标准与要求
考核内容:实验室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应急处理等
考核方式:笔试、实操、面试等多种形式
考核标准:根据实验室安全要求,设定合格分数线
考核周期: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实验室安全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评估
01
评估方式:问卷调查、实际操作、笔试等
03
评估频率:定期评估,如每季度、每年等
实验室安全常识

实验室安全常识1.了解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有哪些危险品,关注实验台、洗涤、通风、废液回收、电源、钢瓶、压力容器、管道煤气等基本设施;了解实验室的灭火细沙和灭火器,淋洗器、洗眼器等。
2.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采取必要防护措施,进入实验室要穿工作服,不要穿暴露的凉鞋,要固定好长发,必要时带好防护眼镜、手套;切勿随手甩动吸管或移液管,避免管内残留液洒在他人或仪器设备上造成伤害;改进实验方案,尽量不用或少用有毒物质。
3.照明条件良好,加强室内通风(即使在通风橱内操作,也还是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尽量降低危险气体浓度),防止吸入有毒气体、蒸气、烟雾;建立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安全检查机制.实验室配置和使用各种安全警告标牌。
各种化学试剂要按其结构、物性的不同进行区别储存和管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原则上应存放在低处。
4.对实验中常使用高压储气钢瓶和压力装置,需掌握有关常识和操作规程。
高压钢瓶必须做到专瓶专用;气瓶应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 5 米;气瓶搬运要轻要稳,放置要牢靠;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以防倒灌;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
5.钢瓶中气体的识别(颜色相同时要看钢瓶上的气体名称)氧气瓶:天蓝色氢气瓶:深绿色氮气瓶:黑色纯氩气瓶:灰色氦气瓶:棕色压缩空气:黑色氨气瓶:黄色二氧化碳气瓶:黑色乙炔气瓶:白色氯气瓶:草绿6.使用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易燃易爆有机溶剂时要远离火焰和热源,相关操作要在通风厨内进行。
有机溶剂使用完后要将瓶子塞严,放在阴凉处保存。
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不能直接在火焰上或热源(煤气灯或电炉上)上加热,应使用水浴.7.减压蒸馏时不得使用异型、机械强度不大的玻璃仪器(如锥形瓶、平底烧瓶、薄壁试管等)。
必要时,要戴上防护面罩或防护眼镜.8.反应过于猛烈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冷冻降温、控制加料速度或是直接降低实验规模、减少投料量等措施。
实验室安全教育ppt

目录
CONTENTS
• 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 •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 实验室化学品安全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
01 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
CHAPTER
实验室安全定义
实验室安全是指在进行科学实验、研 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时,为确保人员 、财产和环境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 措施和规定。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 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实验服、 化学防护手套等。
遵循操作规程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遵循实验室制定 的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控制使用量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控制使用量,避 免大量使用或误用导致安全事故。
废弃物处理
使用完的化学品废弃物应按照实验室 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 员造成危害。
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紧急疏散路线
02
每个实验室都应标明紧急疏散路线,并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
熟悉疏散程序。
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03
通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和自救能力。
实验室急救措施
1 2
学习急救技能
实验室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 止血等。
熟悉急救用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
CHAPTER
生物安全级别与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级别
根据实验活动的危险程度,将实验室 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级别,如 BSL-1、BSL-2、BSL-3等。
操作规程
针对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制 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包括实验操作、 废弃物处理、消毒灭菌等环节,确保 实验活动的安全可控。
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

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在实验室工作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室的危险和潜在风险需要我们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我们的工作环境安全,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安全的基础知识,以帮助大家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1. 实验室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意识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实验操作指南。
了解实验室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并学习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此外,我们应该关注实验室的环境,及时发现和报告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实验室中使用各种各样的仪器和设备,如玻璃仪器、天平、离心机等。
在使用之前,我们应该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特别是对于复杂的设备,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以确保安全操作。
操作设备时,要保持专注,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 化学品的存储和处理化学品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源。
正确的化学品存储和处理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首先,我们应该将化学品妥善存放在设计合理的储存柜中,避免与其他化学品发生反应或泄漏。
在处理化学品时,应该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避免化学品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处理废弃物时,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火灾和紧急情况应急处理实验室中可能发生火灾和其他紧急情况,我们需要了解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熟悉实验室的火灾报警器和灭火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在发生火灾时,要保持冷静,立即按下报警器,寻找适当的灭火器进行扑灭,同时尽快撤离实验室,并通知相关人员。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如化学泄漏、人员伤害等。
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能够降低损失和伤害。
5. 个人防护措施在实验室工作中,个人防护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应该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根据实验需求,适当佩戴实验手套、安全鞋、护目镜等。
实验室安全知识点

实验室安全知识点一、实验室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是保障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必要条件。
实验室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提高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第一”。
1.1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涉及到各种化学品、生物制品、辐射等危险物质和设备,如果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就会容易发生事故。
因此,加强安全意识培养是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任务。
1.2 安全意识培养方法(1)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2)定期组织演练;(3)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4)加强对新进人员的指导和管理;(5)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化学品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危险物质。
正确使用和管理化学品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2.1 化学品存放(1)分类存放:按照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存放;(2)标识明确:对每个化学品进行标识,明确名称、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3)储存条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
2.2 化学品使用(1)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等级;(2)正确配制和使用化学试剂;(3)严格按照实验流程操作,避免随意更改实验方案;(4)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是指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为保护人员、环境及其它生物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实验室中常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3.1 生物安全级别划分根据生物制品的危险性和传染性,将其分为四个安全级别,分别为一级到四级。
3.2 生物制品管理(1)分类存放: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存放;(2)标识明确:对每个生物制品进行标识,明确名称、来源、特点等信息;(3)严格控制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和物品;(4)遵循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四、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实验室中常用的辐射设备包括X射线机、γ射线机、电子显微镜等。
正确使用和管理辐射设备可以有效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
4.1 辐射安全级别划分根据辐射源的危险性和强度,将其分为四个安全级别,分别为一级到四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安全教育基础知识
一.实验室基本安全的维护
1. 实验室用水安全:
水龙头或水管漏水时,应及时地修理;下水道排水不畅时,应及时地疏通。
冷却水:上水管与水龙头的连接处及上水管、下水管与仪器或冷凝管的连接处必须用管箍夹紧;
下水管必须插入水池的下水管中。
人离开,水要关掉。
2.实验室用电安全:
电器、电线的老旧,易造成漏电事件或因电线走火引发火灾。
连线:仪器连线必须使用带有接地的三根线的护套线,不可使用普通的塑料绞线。
严禁私拉乱扯。
接地:仪器应有良好的接地,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及安全系数。
维修:维修仪器时必须切断电源,方可拆机修理。
人离开实验室,正在反应的搅拌器,应将搅拌速度调小(晚上用电器少,速度加快,易打破或打翻反应瓶,引发安全问题),其它电器,一律检查关闭。
3.实验室气体安全:
搬运:搬运或转动钢瓶时,要用推车,不得用手执着开关阀移动。
气瓶要远离热源;避免曝晒和强烈振动;所有气瓶都必须有铁链等保护,避免气瓶翻到伤人。
气瓶内的气体不可用尽(惰性气体:应剩余0.05MPa以上压力的气体。
可燃气体:应剩余0.2Mpa 以上压力的气体。
氢气:应剩余2.0MPa以上压力的气体)
4. 实验室用火安全:
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
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
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应防止气体逸出,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严禁使用明火。
禁止在实验室、学习室内吸烟或使用明火,禁止乱拉电线。
定期检查消防器材。
未经许可,禁止擅自移动。
禁止使用电炉、电热器等有明火的电器。
二.基本化学药品的性质和防护
(1)毒性:
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
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卤代烃有损肝肾而胺类化合物有损造血功能。
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
防毒:实验前应了解原料与产物的毒性,尽量在通风橱中做实验。
实验时应配代防护眼镜,手套,穿实验服甚至使用防毒面具。
实验操作要规范,处理好有毒废液,离开实验室要洗手。
剧毒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专柜保管,有使用记录。
(2)易燃性:
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
金属钠、钾、铝粉、镁粉、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安全, 要用惰性气体保护。
可能起火的情况:1. 电器发热或短路(变压器, 熔点仪等); 2. 明火(火柴, 打火机等); 3. 易燃气体药品泄漏或试剂瓶意外破损等;4. 夏日高温天气使得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石油醚、丙酮等自然挥发,当达到其闪点时,易出现起火燃烧。
闪点:易燃性溶剂的表面蒸气与周围空气混合至饱和,当一明火源出现时发生瞬时的闪火,此时的溶剂温度即为闪点。
防火:注意实验室内的通风,严禁吸烟,常检查电线是否破损。
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沙、干粉或CCl4 灭火器灭火。
火焰过大, 难以控制, 应及时离去报火警:119
(3)易爆炸性:
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明火诱发,极易发生爆炸;预防: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也可发生爆炸。
防爆:注意药品的使用说明,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
实验时应用防爆罩具与面罩并戴厚橡胶手套。
高温封闭体系的反应后处理时要降至室温。
(4)腐蚀性:
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腐蚀皮肤;
防腐: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预防: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等。
及时清洗伤处, 简单护理, 看医生。
三. 放射性同位素安全与防护
1.放射性实验应划出防护圈,并加设明显标志。
2.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及防护知识和健康条件,工作人员配备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套袖、手套、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3.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其贮存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
4.大量同位素分装应在专用的房间内进行,并设有相应的防护屏蔽,设置计量检测仪器及必要的应手工具。
5.放射性实验室的废物与普通垃圾要严隔分开,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排入沉淀池内、封存或固化处理。
6.有健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四.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安全
1.切实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科学评估,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发生安全事故后能够及时妥善处置。
2.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保藏、运输和实验活动的监督管理。
3.加强菌(毒)库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等事故发生,确保万无一失。
4.加强对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准入管理,切实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