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汽车追尾碰撞乘员安全性研究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的研究报告与分析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
公路在有力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的同时,公路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基本保持在50万人左右。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非自然死亡人数的1/4左右,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公害。
我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平均每天有将近300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达17%左右,这与发达国家2%的交通事故致死率相比高出近9倍。
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救援不及时和救援措施不当造成的,据我国卫生部的资料表明,在1000例交通事故伤者中,只有14.3%乘救护车到达医院。
另道路交通事故实验表明,如果在事故发生后5分钟内采用紧急救援措施,30分钟内采用急诊,至少可以有18%-25%的重伤者免于死亡。
因此,如何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排除事故,降低事故的死亡率,减少其他损失,预防次发生事件的出现在公路信息化管理和智能交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2.1.我国道路交通紧急救援的现状2.1.1救援体系我国公路管理开展时间短,进行交通管理较国外比较晚,因此在高公路的运营管理方面缺乏丰富的经验,在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方面也缺乏表现出经验不足,紧急救援体系还有待完善。
快速高效是救援体系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体系不完善就容易导致救援行动的盲目,引起伤亡人员比例升高、经济损失加大。
由于救援力量的分散和救援经费的缺乏,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装备不及、数量上不足,而且技术上也较为落后,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相当一部分的乡镇卫生院没有救护车,部分县级医院的救护车也已超期服役。
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这些地区只好从其它地方调集救援设备(如车辆拆破器),严重延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汽车碰撞过程分析及安全设计要点研究

汽车碰撞过程分析及安全设计要点研究摘要:汽车碰撞是影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汽车碰撞过程进行分析和对汽车进行安全设计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首先对汽车碰撞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汽车安全设计要点,包括车身刚性设计、安全气囊设计、车脸及车灯设计、坐椅及安全带设计和制动系统与防抱死系统设计等。
最后,则讨论了汽车安全设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汽车碰撞过程的分析和对汽车安全设计要点的研究,可以不断提升汽车的安全性,为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减少贡献力量。
关键词:汽车;碰撞过程分析;安全设计要点引言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而汽车碰撞则是其中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
因此,对汽车碰撞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和对汽车进行有效的安全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汽车碰撞过程分析和汽车安全设计要点入手,探讨如何对汽车进行全方位的安全设计。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通过对汽车安全设计方面的探讨和发展趋势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汽车安全性,为交通安全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汽车碰撞过程分析汽车碰撞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
在汽车碰撞过程中,车辆的速度、方向和受力等因素都会影响碰撞的结果和事故的后果。
因此,对汽车碰撞过程进行分析,充分理解碰撞过程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碰撞刹车距离和时间碰撞刹车距离是车辆在发现危险情况时从刹车踏板被踩下到车辆完全停止的距离。
该距离与车速、地面摩擦力及刹车制动力等因素有关。
在碰撞过程中,刹车距离决定了车辆与碰撞物的相对位置,进而影响碰撞的角度和速度。
刹车时间也是车辆在解决危险情况时需要的时间。
快速反应和正确判断能够缩短刹车时间,减少碰撞后果。
(二)受力分析及变形过程在汽车碰撞过程中,车辆通常会受到不同的受力。
受力大小和方向会影响车辆的变形过程。
汽车碰撞时,车辆与碰撞物之间互相产生撞击,力的方向通常与碰撞物的运动方向相反。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近年来,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提升成为了汽车制造业的热点领域。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因此,针对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进行分析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1. 碰撞安全标准在进行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碰撞安全标准。
国际上常用的碰撞安全标准包括欧洲NCAP、美国NHTSA以及中国C-NCAP等。
这些标准对于汽车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例如碰撞试验速度、碰撞形式等。
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与优化汽车碰撞安全性能时有一个明确的指导。
2. 碰撞安全分析方法在进行碰撞安全性能分析时,我们常常采用数值仿真方法。
使用计算机模拟碰撞过程,可以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与实际碰撞情况相对应的结果。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实验成本,还可以在较早的设计阶段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帮助设计师进行优化。
对于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分析,常采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
通过将汽车各部分划分为有限的单元,可以对碰撞发生时的受力和变形进行模拟。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研究不同碰撞情况下汽车的变形程度、安全气囊的展开时间以及驾驶员和乘客的受力情况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设计师优化车辆结构,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除了数值仿真方法外,实验方法也是进行碰撞安全性能分析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实验室里进行碰撞试验,可以直接观察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并测量受力、速度等参数。
这些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3. 碰撞安全性能优化了解了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分析方法后,下一步就是进行碰撞安全性能的优化。
优化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车辆结构的优化是提升碰撞安全性能的关键。
通过优化车辆的钢板厚度、框架结构以及螺栓连接等细节,可以提高汽车的刚性和抗冲击能力,从而减少碰撞时的变形程度和能量传递。
其次,安全气囊系统的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气囊在汽车碰撞时能够迅速展开,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保护。
汽车低速追尾碰撞事故中乘员颈部损伤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低速追尾碰撞事故中乘员颈部损伤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的拥堵,车辆追尾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而低速追尾碰撞事故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据统计,低速追尾碰撞事故占到所有车辆追尾事故的85%以上。
虽然这类事故一般伤害较轻,但由于乘员的颈部在事故中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因此易导致颈部损伤,如颈椎扭伤、颈部软组织损伤等。
颈部损伤会对乘员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因此,研究低速追尾碰撞事故中乘员颈部损伤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减少车辆追尾事故的发生,提高乘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相关文献,如车辆碰撞事故数据、低速追尾碰撞事故的特点和原因、颈部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等。
2、调查研究:选取低速追尾碰撞事故的常发生地点(如城市拥堵路段),对发生过低速追尾碰撞事故的乘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颈部损伤情况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情况,得出颈部损伤的特点和原因。
3、实验研究: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选取不同的车速、碰撞角度和碰撞位置等因素,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实验,探究这些因素对乘员颈部损伤的影响,得出乘员颈部损伤的规律。
4、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及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低速追尾碰撞事故中乘员颈部损伤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5、总结阐述:根据研究结果,总结低速追尾碰撞事故中乘员颈部损伤的特点和原因,分析其原因和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同时也对其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三、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1、得出低速追尾碰撞事故中乘员颈部损伤的特点和原因,为车辆碰撞事故的防范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2、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为人们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更好地预防事故、保障自己的安全提供实用指导。
3、为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
汽车碰撞安全性分析与设计优化

汽车碰撞安全性分析与设计优化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辆的碰撞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分析与设计优化在车辆制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汽车碰撞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优化车辆设计以提高碰撞安全性。
一、碰撞安全性分析汽车碰撞安全性是指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保护乘客和车辆的能力。
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车体结构车体结构是决定汽车碰撞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强度高、刚度好的车体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和转移碰撞能量,减少乘客受伤和车辆损坏的风险。
1.2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是车辆碰撞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快速充气,并提供额外的保护,减轻乘客的冲击力。
1.3 刹车系统刹车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碰撞时的制动效果。
良好的刹车系统能够使车辆在碰撞前更加稳定,并及时减速,减少碰撞的冲击力。
1.4 安全带系统安全带是车辆碰撞安全性的基本防护装置。
正确使用安全带能够减少乘客在碰撞中的身体损伤,增加生存概率。
二、设计优化策略为了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车辆制造商需要不断优化设计和改进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设计优化策略。
2.1 材料选择选择高强度材料和吸能材料是提高车辆碰撞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高强度材料可以提供更好的车体刚度,吸能材料能够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客和车辆的损害。
2.2 结构优化通过优化车体结构,可以使汽车在碰撞时更加稳定,分散冲击力。
采用先进的结构设计、增加车身强度等措施可以提高碰撞安全性。
2.3 智能安全系统智能安全系统包括碰撞预警、自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可以在碰撞前通过传感器和电子设备提前做出反应,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2.4 碰撞试验与仿真通过碰撞试验和仿真模拟,可以评估车辆碰撞安全性,并发现潜在问题。
这可以为改进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
三、案例研究:特斯拉Model 3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车辆中应用碰撞安全性分析与设计优化。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安全对策研究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安全对策研究0.引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截止 2007 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己达 5.36 万千米,居世界第二。
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 40 年走过的历程。
与一般公路相比,高速公路排除了混合交通和非机动车、机动车、行人的相互干扰,其路面宽阔、标志标线醒目,安全、服务设施日益完善。
它所具有的高速性、安全性、舒适性和高效性是普通公路无法比拟的。
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比较,具有交通事故少的特点[1]。
据统计,德国 1991 年在高速公路上每 10 亿行车千米发生了 7 起带有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而在其他一般公路上为 24 起类似事故。
日本高速公路因交通事故而死亡和受伤的人数仅分别为普通公路的 1/40 和 1/62; 美国高速公路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占全部公路死亡人数的 6.5%,每亿车千米死亡率为1 人。
所以,高速公路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为是安全程度最高的公路[2,3]。
2001 年我国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 2.5 万起,造成 3150 人死亡、9.9 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4.1 亿元。
通车里程的增加、交通流量的增大是导致事故上升的主要原因[4]。
1.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与成因分析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道路交通事故引起人的伤亡和物资的损失,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道路交通状况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高速公路交通是由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闭环系统。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是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因素联合效应的产物。
1.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同普通道路相比,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1 重特大恶性事故多发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较快运动时动量大,冲击力强,再加上驾驶员反应时间不足,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和危害性往往超过普通公路上同类交通事故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高速公路汽车追尾机理分析及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速公路汽车追尾机理分析及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是目前交通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其中,汽车追尾事故占比较高。
如何避免和减少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是交通领域的研究重
点之一。
因此,对高速公路汽车追尾的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仿真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提升交通管理与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
1.研究汽车追尾事故的机理,通过对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速度、距离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建立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追尾模型,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仿真模拟,研究车速、距离和制动距离等之间的关系,探究汽车的驾驶行为和因素对事故的影响。
3.采用仿真方法对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对不同驾驶行为、速度、道路条件因素下追尾事故的发生概率等进行探讨。
4.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通过限速措施、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等,降低高速公路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率。
三、研究的可能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探究高速公路上汽车追尾事故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模型和仿真系统以探讨不同因素对事故的影响,提出防范汽车追尾事故的措施,对于
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
研究对于提高交通大数据处理和应用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概述

汽车碰撞安全性是衡量汽车安全 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乘 员和行人的生命安全。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法规与标准
法规
各国政府和汽车行业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法规和标准,以确 保汽车的安全性能。
标准
常见的汽车碰撞安全性标准包括欧洲的ECE法规、美国的FMVSS法规和中国的 C-NCAP标准等。
汽车碰撞安全性 设计及措施概述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汽车碰撞安全性概述 •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 • 汽车碰撞安全性措施 •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的应
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汽车碰撞安全性概述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汽车碰撞安全性是指车辆在碰撞 过程中对车内乘员和行人的保护 能力。
在某次事故中,由于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和 措施的应用,使得车内乘客在碰撞中受到的
伤害程度较低,减轻了医疗负担。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在某项技术中的应用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提升安全性能
在某项技术中,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和措施的应用使得该 技术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 更好的保护。
经验
在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和措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采用高强度材料、优化车身结构、增加安全气囊 等,这些经验为进一步改善汽车碰撞安全性提供了有 力支持。
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将 朝着更加智能化、主动化的方向发展,如采用先进的 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 ,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汽车碰撞安全性措施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车辆设计、生产工艺、成本等因素,以确保在提高安全性的 同时不会对车辆的其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计算效率提高。
追尾碰撞相同模型共有约32×2万个节点,30× 2万个单元。有限元假人模型是峪I’C公司50百分位 Hyb耐Ⅲ型可变性假人,共包括98个部件,6 439个 节点,3 963个单元,38个局部坐标系以及190种材 料与截面特性。 2.2.2有限元仿真结果及试验验证
试验采集了前车和后车的车身质心处、左右B 柱下端加速度信号以及假人头部、胸部、腿部信号, 由于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前车乘员颈部的伤害程度,所 以选择前车假人头部加速度信号验证仿真结果正确程 度‘9,10]。
损伤会出现颈部、肩部等部位的不良反应,包括头 昏、头痛、失去知觉等,严重的冲击则可能致残,甚 至致命HJ。
在高速公路汽车追尾事故中,在前车和后车发生 碰撞的时间段内,前车乘员颈部典型运动姿态序列, 如图l所示。
(a)开始时刻 (b)变形中期 (c)变形后期 (d)挥鞭时刻
图l汽车追尾碰撞颈部的响应
Rg.1(hix瑚∞nse lo car时end c0Uision
如前所述,在追尾事故过程中,前车乘员的颈部 运动主要包括挥鞭过程和回弹过程,即颈部的后仰和
汽车追尾碰撞有限元仿真得到的前车驾驶员颈部 转矩曲线,如图5所示。
前曲运动,由此产生了人体颈部的挥鞭效应。颈部主
由图5所示的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万方数据
第8期
周炜,等:高速公路汽车追尾碰撞乘员安全性研究
such鹊car
coHocati咖蚰d tEa伍c
so on.
舭t K耐words:auto脚tiVe engiIleeriIlg;occup锄t’s safet),;碳犷end couision;finite elenlent siIIluhtion;w}liplash
0引言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单向、高速行驶以及同向超 车,追尾碰撞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之一。经常发生 的连环追尾事故,尤其是轿车、货车、客车混合连环 追尾,将普通的道路交通事故演变为恶性的重、特大 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大,伤亡率高…。
轮胎的气压符合厂家的技术要求。燃料箱的燃料用自 来水代替,其质量为规定的燃料箱注满时的90%, 制动液和冷却液等不改变。放置假人位置的座椅和安 全带完好有效n J。
追尾碰撞试验的前车为某款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新型轿车,后车为1995年生产的广州标致505, 试验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
表2汽车追尾碰撞主要试验参数
2汽车追尾仿真及验证
2.1汽车追尾试验 汽车追尾的研发性试验中,前车挂一档静止放置
于300 m轨道的尾端,后车在电力牵引设备的拖动 下,向静止的前车方向运动,设定后车(追尾车)速
度为50州h。试验使用的假人是美国n'Ss公司的
Hv晡dⅢ型50百分位的成年男性假人。 试验车辆总成完整,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完好,
(1.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
摘要:研究高速公路汽车追尾交通事故中前车乘员颈部运动及其损伤形态,即挥鞭效应。采用有限元动态仿真技术模
拟汽车追尾碰撞过程,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应的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利用仿真结果分析汽车追尾事故中
前车假人颈部的运动损伤特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前车假人颈部的最大前屈和后屈转矩都在评价标准的
防止》、美国的礅VSs 301《燃油系统完整性》以及
我国的《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GB20cr72 .2006),其中关于乘员颈部伤害的主要评价指标,如 表1所示。
表1汽车追尾试验假人头颈部伤害的主要评价指标 7I'曲.1 Main evaluation cdteIia 0f durIlmy Ilead aIld neck
汽车追尾碰撞实车试验与有限元仿真前车假人头 部加速度信号曲线对比,如图4所示。
根据对比分析可以知道,实测曲线和仿真曲线的 线形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应的数值也具有近似 性。说明仿真模型、仿真算法以及仿真过程设置可 行,与实车试验具有相互印证关系,能够利用仿真结 果对实车事故进行分析。
9 0 一9 铀
100088,Chim)
Absl陷cc:When a re旷end collision accident Ilapp朗ed in me hi曲way,tlle neck of tlle 0ccup锄t who 8it at the
plea瑚ce f而nt of the car诵U be hurt possibly.The main ch啪cteristic of me nlotion and t11e hurt ap
7F曲.2瞰p燃£ers for car r锶r-end coUision
。碰.撞。条。。件
擘撞警零7
(km·h“)
50
。。
设…定…碰撞…角…度’,(~。)
o
温度,℃24湿度,%74标准混凝土路面行驶
车辆重心高度测量按照《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
法》(GB/T12583—90)测定。汽车追尾实车试验假人
安置及试验结果照片,如图2所示。
12
9
耋s 整,
O
一3
时间/s (c)实测',方向
IO
尊3 到一4 鲫 曩..1l
r…’l
I
一..
...^^^..
一18 5
时问/s (f)仿真z方向
图4前车假人头部加速度对比
F电.4 C(Hltm8t of dl砌∞y head acceleratio啮on硒m car
3乘员颈部伤害程度及评价
要的评价指标是颈部的转矩,该矢量符合右手定 则㈨。
研究追尾碰撞对车辆和乘员的损伤程度,需要进 行汽车追尾试验,其中对乘员的伤害特性需要在试验 中安置试验用假人进行相应参数测量【6J。
目前,欧洲的ECE R32《汽车追尾碰撞车辆结构 性能技术要求》是汽车追尾碰撞试验的主要参照法 规,涉及到的其他相关法规有欧洲的ECE R34《火灾
本文用汽车追尾试验采集的头部加速度值验证有 限元仿真的正确程度,用有限元仿真数据分析假人颈 部的参数,并评价乘员的安全性。
殂OU Weil”,m~NG Tian—xial,CUI Hai—ta02,孤AO K肌2
Highway,AIinistr),0f‰uIlic砒i∞s,BeijiIlg (1.Non}l—Ea8tem Univers时,ShenyaIlg Uaorling 110004,Cllim;
2.Re8earch I璐titule of
根据统计,汽车追尾在交通事故中占30%. 40%,追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总损伤的60%。 人的头颈部相对脆弱,头颈部位的损伤在汽车追尾事 故中发生频繁,而且产生严重的伤害结果。交通管理 部门调查数据显示,30%以上的追尾事故中驾驶员有 颈部损伤的报告b J。
为了减少追尾事故以及降低事故对乘员伤害程
about t}le neck
si删l】删using which is called“whiplash e伍ect”we陀l眨岫捌.The pmcess of tlle car re盯一end couision was
the
tecIlrIolo舒of tlle tIlree—dimensi伽Ial finite element dynamic siIIlulation.T11e c∞tmst of tIle result be脚een simu lation
I.0r car n强广end coilision
1追尾碰撞对乘员的伤害
1.1乘员伤害的主要形式 被追尾的前车受到向前的加速度,座椅推动乘员
的躯干向前,头部却因为惯性而滞后,这种滞后将持 续到颈部被拉伸到极限为止,然后头部就像鞭梢一样 被颈部加速甩向前方,这就是挥鞭效应导致的乘员颈
部不同程度的“挥鞭损伤”(矾iplaSh Injur)r)。颈部
149
50
。.№。… 一28
E
Z-c
uMl^ ~
’p叫州~二 竣
解.18
—∞
时间/s (b)y方向转矩
g
弓
、
毅 鬈
O.1
O.3
f讥陀p£哦叮leters appe删ce 肌d experiment indicate tIlat t11e
are consistent generally.The啪ti∞舭d t|le hurt
of
f疏t the duI瑚咿’s neck sitting at tlle
of tIle c盯in tlle rear-end couision砸避ic accident we陀aIlalyzed tIlIDug}l tlle
含碰撞假人以及安全带的三维有限元汽车追尾碰 撞系统模型以及仿真结果的动画演示截图,如图3所 示。
图3汽车追尾碰撞系统仿真结果 置龟.3 Si删lla60n resLdt of(埘Ijearend 00llisi∞
在汽车追尾碰撞过程中,汽车的前部和尾部有限
元划分完全相同,网格基准尺寸为10咖,最小的单 元特征长度控制在5一左右,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
氨-18
瑙一27 茕.36
—45 O
5
0.1
0.2
O.3
O.4 0.5
时间/s
(a)实测x方向
5 的.8
篓珈
。一33
.45
5
霉3
簧z
景O
J lI-J^^.^^‘-. ▲..^^.
V ||Ifl…叩叩r~’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