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顾问《企业管理知识》考点:自由贸易理论.doc

合集下载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一、自由贸易理论1、自由贸易理论的定义自由贸易理论,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1、前提假设(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主要内容(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2)开放条件下,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一国出口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劳动生产力较低的产品;(3)国际交换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定的原则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4)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3.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

自由贸易理论 ppt课件

自由贸易理论  ppt课件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8、19世纪古典自由贸易 理论的背景
一、18、19世纪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背景
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在批判重商 主义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进行了最初 的系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英国经济学 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成本学 说,是研究国际贸易原因的第一座里程 碑。它们是此后许多国际贸易理论得以 补充、引申和发展的根源,尤其是李嘉 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至今仍是国际贸易 理论的核心。
(二) 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内容
● 在封闭条件下,由于市场有限,随着工资基金的积累、工业品生 产的扩大,工业品的价格将下降,直至利润率为零,从而经济增长将 归于停滞。 ●在开放条件下,面对世界市场价格,其价格不会随着该国工业部 门的扩大而下降;由于该国在工业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开放会 使该国工业品相对价格提高,从而提高该国的利润率。 ●贸易开放通过提高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利润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 动力。 ★贸易开放,世界价格保证了开放小国能够持久获利,并由此实现 长期收益。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资产阶级在全国组织了“反谷物法同 盟”,宣传自由贸易的好处,李嘉图的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 生的。李嘉图认为,英国不仅应该进口粮食,而且应该大量进口, 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的生产上占的优势比粮食生产上占的优势大。 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纺织业,以纺织品换取粮食,这样才有利于英 国的发展。
(二) 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内容
18-19世纪的古典 自由贸易理论
目录
01 18、19世纪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背景 02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03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

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谢谢观看
自由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目录
01 自由贸易概述
03 核心与前提
02 简介 04 理论要点
05 发展阶段
07 有利影响
目录
06 演变与发展 08 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 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 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理论要点
自由贸易பைடு நூலகம்论的要点有:
(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 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 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进出口总额示意图(2)扩大真实国民收入。各国根据自己的禀赋条件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要素就会得 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加国民财富。
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进行了最初的系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英国经 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成本学说,是研究国际贸易原因的第一座里程碑。它们是此后许多国际贸易 理论得以补充、引申和发展的根源,尤其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在假定生产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转移的前提下,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或比较差异成为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环节。因为初级产品旳需求弹性小,加上初
级产品旳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旳贸易
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旳出现就
不可防止了。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8
❖ 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因为初 级产品出口旳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 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旳出口,利用技术进 步来增进产业升级。但因为本身基础单薄, 主要经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 术外溢和改善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 际分工中旳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 节。但是这种改良型旳比较优势战略因为过 分旳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久得 不到提升,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 达国家旳技术进步。
又因为该理论尤其强调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旳生产要 素百分比,故人们又将之称为要素百分比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Proportions)。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26
❖ 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稀 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而取得贸易利益。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1
1.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
❖ 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与“谷物法”有关 ❖ 1823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地主贵族阶级旳利
益颁布了《谷物法》。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2
(二)比较优势理论旳主要内容
❖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旳条件下,一国在 两种产品旳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 国都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旳国家 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旳那种产品,处于 劣势势地位旳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 旳那种产品,然后参加国际贸易,双方均能 够取得利益。

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2011-11-5
20
国际贸易原理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什么叫比较优势
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产品 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的劳动生产率 )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于产品B)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 人均产量: 的劳动生产率( (相对于产品 ) 产品 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 )
2011-11-5 17 国际贸易原理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 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 一国。该国可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 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通 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 获利。
2011-11-5
13
国际贸易原理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假设美国所有劳力都用来生产大米,生产能力为150吨, 150吨 假设美国所有劳力都用来生产大米,生产能力为150 中国的生产能力不变,图例变为: 中国的生产能力不变,图例变为:
生产可能性(假设两国劳动力都是 生产可能性(假设两国劳动力都是100人) 人 大米/吨 大米 吨 中国 美国 100 150 小麦/吨 小麦 吨 50 100
2011-11-5 11 国际贸易原理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贸易所得 没有贸易,自给自足: 没有贸易,自给自足: 中国大米产量50 50吨 小麦25 25吨 中国大米产量50吨,小麦25吨 美国大米产量40 40吨 小麦50 50吨 美国大米产量40吨,小麦50吨 自由贸易与分工(假设交换比例一比一): 自由贸易与分工(假设交换比例一比一): 中国生产100吨大米,美国生产100 100吨大米 100吨小麦 中国生产100吨大米,美国生产100吨小麦 中国自用大米50 50吨 50吨与美国交换小麦 吨与美国交换小麦; 中国自用大米50吨,拿50吨与美国交换小麦;美 国自用小麦50 50吨 50吨与中国交换大米 吨与中国交换大米。 国自用小麦50吨,拿50吨与中国交换大米。 贸易结果: 贸易结果: 吨小麦( 中国有50吨大米(自产) 50吨小麦 进口) 50吨大米 中国有50吨大米(自产)+50吨小麦(进口) 美国有50吨小麦(自产) 50吨大米 进口) 50吨小麦 吨大米( 美国有50吨小麦(自产)+50吨大米(进口)

第四章 自由贸易理论

第四章 自由贸易理论
2.125 1 1.125
170
170 2.2 1.2 1
国际 交换
(四)、简要评价
积极方面:
为废除《谷物法》提供了理论支持;论证了各国无论生产
力水平高低,都可按“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为自由贸易 提供了理论基础。
消极方面:
比较成本论揭示的是短期的和静态的分工与贸易现象;对
例:英国和葡萄生产酒和毛呢为例
国 家 酒产量 (单位) 1 1 2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人/年) (单位) 120 80 200 1 1 2 2.2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00 90 190 220 220
分 工 前 分 工 后
英国 葡萄牙 合计 英国 葡萄牙 合计 英国 葡萄牙
2.125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一)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两个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所接受的贸易条件,必须是 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条件,这种贸易条件必须被限定 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规 定的上下限之间。 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 (二)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 相互需求均衡就是指相互供求相等。穆勒用相互需求 方程式说明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而马歇 尔则是用提供曲线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提 供曲线是表示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曲线,它表示一国 想交换的进口产品的数量与所愿出口的本国产品数量 之间的函数关系。
检验:以1937年为例,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 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表4- 4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 行业或产品 美国劳动生产率/英国劳动生产率 美国出口/英国出口
大于2 收音机 生铁 容器 罐头 3.5 3.6 2.4 5.2 8 5 4 3.5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二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根据其成因可以分成两大群:第一群是为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而产生的,被称为新要素贸易论;第二群是为解释新的国际贸易格局而产生的,可称之为国际贸易新理论。

新要素贸易论认为,在考虑国际贸易中商品的比较优势时,人力技能、技术进展在国际贸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对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发展与补充,所不同的是赋予了生产要素新的内涵,突破了原来的局限,这一理论群主要有人力资本论、人力技能论和技术差距论。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囿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本文仅介绍国际贸易原因理论。

它们主要有:需求相似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代国际贸易的实践,调查结果发现有三个十分显著的贸易事实不容忽视: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贸易产品知识化;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的趋同化;部门内贸易的主导化。

这些是传统的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和不能预见的。

针对这些重大变化,国际贸易新理论做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解释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有: (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顾问《企业管理知识》考点:自由贸易
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是全部贸易理论的基础,其以比较利益为支柱。

1.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自由贸易理论的诞生。

斯密在该书中首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市场机制的基本机理,故被人们称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国富论》也被世人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2.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首先以比较优势原理补充与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故人们将他同斯密并称为自由贸易学说的奠基人。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法律|敎育网
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则假定各国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即生产函数相同,因而排除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他认为国际贸易的内在动因是国与国之间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而国与国之间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又主要来源于各国的不同生产要素存量的相对差异以及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强度的差异,这些不同要素的供给会影响到特定商品的生产成本。

(三)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需求相似理论等五种贸易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