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事实论据

合集下载

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

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
假设分析法
一试身手:
1.用假设分析法为下文续写一段分析议论文字。 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李白壮志凌云,怅 然失意,却成为“诗仙”;李煜国破家亡,阶下为囚, 却成一代词宗;辛弃疾一生力主抗击金兵收复中原,是 一代伟大的爱国词人。


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李白壮志凌云,怅 然失意,却成为“诗仙”;李煜国破家亡,阶下为囚, 却成一代词宗;辛弃疾一生力主抗击金兵收复中原, 是一代伟大的爱国词人。如果李白官至宰辅 ,享尽荣 华 ,不用浪迹江湖,那么诗仙的豪迈与脱俗肯定与他 无缘;如果李煜一直当着皇帝,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 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下“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经历国土沦丧,家园消亡的苦 难,那么辛弃疾也只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普 通词人而已。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用假设分析法为下文续写一段分析议论文字。
• 题目: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 论点:“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 •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 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 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 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 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 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
在我们成长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不要 怕,挺直腰杆,迎难而上,你会发现这些困难是 磨砺你的砥石。就像松树那样,大雪压青松,青 松挺且直。再大的雪也压不弯它,再大的风也折 不断它,即使是雷电也击不跨它。硬汉桑提亚哥 就是如此。他说: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在我们现实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伟大的领袖毛泽 东在长征时困难不?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粮食 奇缺,军心不稳,可毛泽东退缩过吗?这些困难 不照样没阻止长征的胜利吗?再看古代,文天祥 起兵抗元,一败于兴国,二败于安平,三败于海 丰。可他不是从没有弯下过腰杆向元兵认输吗?

议论文如何分析事实论据

议论文如何分析事实论据

练习1: 练习 :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 年;相声艺术 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 谐浪》 多万字的《 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 多万字的《谐浪》;俄 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 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 年 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 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 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 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 新坤凡纳明。 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 新坤凡纳明 分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证明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场优秀作文《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考场优秀作文《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 成功, 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
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从逻辑的因果关系上对材料进行分析说理的 一种方法, 一种方法,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 因果分析是探究本质的一种方法。 性。因果分析是探究本质的一种方法。
练习2: 练习 :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 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 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 他把 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 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 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唯有马 谡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 谡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 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 被依军法身首异处。街亭失守, 被依军法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 法吗? 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 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 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 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 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______ 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在决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 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考场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 (考场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

事实论据四种分析法

事实论据四种分析法

德国总理勃兰特,19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 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 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 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论点:奉献是人间大爱

论据——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事迹略) 意义分析: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 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 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 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它让《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却让 它的作者遭受酷刑;它夺去贝多芬的听觉,却在他的钢 琴上演奏出精彩的生命华章;它让放射性元素透视居里 夫人那俊美的脸庞,使她很快衰老,却让她把诺贝尔奖 的桂冠两次戴起;它让迫害和疾病夺起马克思的两双儿 女,让他浪迹天涯,却让他把“他世界的无产者,联合 起来”。 华山壁立千仞,如果按“山”的标准来评判,它不 是一座完美的山。然而它的色斧神工的险峻之美展现无 遗,并且因此而产生的那个可歌可泣的“劈山救母”的 故事,形成了滋养着中华民族善良、刚强、爱心的历史 长河。圆明圆断壁残垣,如果按“园”的标准来衡量, 它不过是一片废墟。然而它饱受蹂躏的警世之美,震撼 寰宇。历史同大自然一样,以它的千疮百孔来演绎着完 美的历程——世界需要和平!
勤能补拙事实论据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议论文写作瓶颈突破
复习回顾:论据选择的原则 1、切合论点,有一致性; 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3、叙述精炼,有针对性; 4、新颖独特,有时代性。
如何分析论据
二、因果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 或“正因为如此……所以……”

三、事实论据运用的技巧

三、事实论据运用的技巧

事实论据运用的技巧这里主要谈谈例证法。

例证法运用要做到“三有”,具体就是:例前有导语,叙例有方法,例后有分析。

①例前有导语。

就是在举出事例之前要有观点和事例的联系的话语,不能在观点之后直接的很突然的举例,造成了内容的不连接,语言的不流畅,所以在举例之前要有一两句简短的过度语,让观点和例子有机的联系起来。

如下文: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样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如果人们不能多角度多方面统筹看待问题,同样会闹出笑话。

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董事会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的,而西边的人说它是黄的。

当桌子两边的人互换座位以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只看到了布的一方面。

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总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评:本段第一句是观点句。

第二句则是一个过渡句,有了这一句就使观点和事例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不会使人觉得举例很突然,全段就形成了整体。

②叙例有方法A、单个材料的叙述:剪裁取舍、概括叙述。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更不能篡改材料。

例一:的确,语言是伟大的,它能如阳光般把人与人之间那座沟通的冰山融化;它能如的谐的音符般把冷漠孤寂的心唤醒;它能如湿润的春雨般滋润人们之间的感情,让它更加坚固,更加深厚。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

德兰修女莱丝一生中曾挽救过很多处在得与痛苦中的人,当人们惊奇于为何她能通过个人这么小的力量挽救过些人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我的祝福。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 论证:我们家长惟恐向孩子们表达爱心不足, 爱心如潮,给孩子们报补习班,学钢琴学舞蹈, 参加奥林匹克各种学科大赛等等,已经使我们 的青少年不堪重负。我们的学校和社会所呼吁 的各种精英教育,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试想 我们的孩子以后还能脱离用爱心筑起的巢穴吗? ——陕西卷《让孩子翱翔吧》
二、例后评析法:对论据内容进行评价
论点一: 逆境出人才;论点二:有志者,事竟成。
论点:逆境出人才
原: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 的父亲读《春秋》、《尚书》, 改: 西汉司马迁因替投降 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 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处以 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宫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 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业, 受到折磨,曾经痛不欲生。但为 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 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负重, 之言”的史书,大量阅读国家 经过前后十六年含辛茹苦,用生 藏书、历史资料。 受宫刑 命写成巨著《史记》。司马迁无 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 故蒙冤,身受极刑,可谓不顺到 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 了极点,但他靠着坚强的毅力, 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 不懈的精神,撰写巨著,终成一 的宿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 代大家,成为逆境中开出的一朵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绚丽的花。 的《史记》。 材料始终抓住论点“逆境出人才”,叙述司马迁如何身处逆境, 如何成才 。
例后评价法:
狮子整天过着“饭来张口”的养尊处 优的生活,已使他失去了往日百兽之王 的雄风。它不去训练自己滚扑撕咬的能 力,健壮的肌肉已松弛下来,变成了满 身的肥肉,动作由矫健变成了“蹒跚”, 身体由“力拔山兮”变成了“弱不禁 风”。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狐狸,正是 它自己的“懒惰”。
正反对比法:
身为百兽之王的狮子长时间养尊处 优,肥胖、笨拙已使它丧失了跳跃、格 斗的能力,而它以前的“手下败将”— —一只小小的狐狸却勤于“练武”,每 天都去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最后, 狮子竟然被小小的狐狸咬死了,可见害 死狮子的不是狐狸,正是它自身的“懒 惰”。

2022年高考写作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分析技巧

2022年高考写作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分析技巧

2022年高考写作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分析技巧事例的分析——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分析方法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

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论据进行分析。

缺乏必要的分析,会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论据之感。

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论证是思维的展开,就是用论述来证明。

要使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

【存在问题】材料+观点。

有的一味堆砌素材,材料之间缺少联系;有的直说结果,缺少分析;有的语焉不详,不够准确。

【正确方法】材料+分析+观点。

【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是故,善假于物者胜。

(“论据+观点”,没有自己的议论)【改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者,借也。

人虽然自封为万物之灵,但有很多事欲做不能。

不借助于车马,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借助于船只,不能横渡江河湖海;但正是这一“借”,使人类可以将世界控于手掌之中,这一“借”,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

是故,善假于物者胜。

————————————————————————————————————【练一练】下面一段话缺少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分析,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充分析内容。

【原文】:“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改文】:……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

议论文事例分析方法

议论文事例分析方法

议论文事例分析方法1、为什么要分析事例?分析事例就是对所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

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病。

2、怎样分析事例?(1)因果分析法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已知结论→探究原因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后,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语言标志:“为什么,为何,之所以,究竟是什么,……?因为……”例1为了证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论点。

人贵有自知之明, (观点句)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才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蒙蔽。

( 阐释句)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美丽的城北徐公更美,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

(材料句)为什么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的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呢?他因为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

邹忌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使他没有迷醉在虚假的光环之下,并借此发掘出了治国安邦的道理。

(分析句)由此可见,自知之明多么重要。

(结论句)例2靠奋斗是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的。

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过被“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忍受被“埋没”的命运。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如何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议论

如何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议论

如何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议论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即总论点。

分论点从不同方面对总论点展开论述。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论证:包括立论和驳论。

一般以立论为主,即从正面论述。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是论点赖以“生存”的根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得数据、可靠的事实等;道理论据包括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

不管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

二、阅读作文的两个选段,指出存在的毛病1、毛病:只会罗列(堆砌)事实论据(事件、事例),没有(或不会)分析议论,因此离话题、中心论点越来越远,甚至完全抛开了话题、中心论点。

2、切记:运用事实论据必须要为论证论点服务,必须对论据(事件、事例)进行切合题意的分析议论。

善于“质疑”例:从前有一位化学家,得了一种病,这种病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

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人听说他有这种病,于是告诉他:“我们村里有口井,喝了井里的水就能治你的病。

”化学家喝了那口井里的水后,果真治好了病。

回去以后,化学家想:为什么这种水能救我呢?带着这个问题,化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发现井水里含有芒硝,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价值。

请对比分析村民与化学家对井水治病的态度与结果。

村民们世代都吃着这口井里的水,也知道井水能治病,但从来没有发现芒硝;化学家只是偶然经过,却最终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价值。

请思考,对比分析后,接下来可以怎么进行分析议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村里人根本没有去思考井水治病的原因,而化学家却能在村民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质疑点,所以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

追根探因法特点及思路紧扣题意,揭示事件结果产生的原因。

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果化学家也像那些村民一样,治好了病后就把这件事置之脑后,那么芒硝的药用价值就不会那么快被发现,也许这种怪病直到现在还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分析事实论据
怎样分析事实论据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论据的三种方法:假设法、探因法、意义法,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2、以典型的段落为例,由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论据分析的三种方法:假设分析法、探因分析法、意义分析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分析点拨法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上论据分析课,请同学们看两则例文。

比较论据的使用上哪一则存在问题?你觉得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投影
材料一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
“自古英才出寒家”。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师生交流,明确:材料一犯了“例而不议”的毛病。

由于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未融在一起,所以没有说服力。

材料二的事实论据紧扣论点进行了分析议论,使论点与论据融为一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而不议”这也是同学现在的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摆事实,不讲道理,不重视对论据的分析。

二、方法学习
(一)假设分析法:(出示投影)
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出示投影)
材料三
有志者事竟成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

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

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教师范读
分析:作者为了论证“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论点,选取了王羲之的事例,之后对这个事例进行了分析。

作者采用了什么句式?
迁移训练题
材料四
论点:“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

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假若
上面文字所举的是反面论据,体会这个段落的特点。

并用“假若……就……”复句从正面假设分析
教师小结:这两段例文,一个正面举例,反面假设;一个反面举例,正面假设,都是由我们写作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标志性词语:假如、如果、试想、倘若
(二)探因分析法
对论据进行的分析,紧扣论点,探寻原因。

材料五
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指名朗读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讨论,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对其从什么思路上做了分析?
明确:形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在探因的时候就朝论点的方向考虑,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使论据证明论点。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迁移训练:运用探因分析法分析王羲之的论据材料三
拓展思维:用假设分析法分析论据(材料五)
(三)意义分析法
即在举出实例之后,提炼出事件或行为意义,揭示出价值、影响或者危害。

材料六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天祥当面叱责前来劝降的叛将吕文焕,最后在狱中不屈不挠.从容就义.实践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徐悲鸿面对洋学生的诬蔑,勇于向洋学生挑战,勤学苦练,在多次竞赛和考练中一直名列前茅.使那位洋学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富有聪明才智。

朱自清宁愿饿死,坚决签名拒绝美援和拒绝接受配售的美国洋面粉,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妥协的反帝精神。

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洋楼、汽车,带着全家登上邮船,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真正表现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他们是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们的凛然正气将永远名垂青史,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分析:在列举概括性事例之后,用意义分析的方法,揭示出出四个人行为的共同特点:他们都具有一种浩气四塞的凛然正气!四个人虽是出自于不同的朝代,经历着不同的遭遇,但相同的一点便是他们都是中国人,都具有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傲然正气。

从而证明了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总结:运用意义分析法,可从正面分析其闪光点,也可对错误的行为分析其丑陋处,揭示其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世人以警醒。

(正面:分析闪光点
反面:指出其危害)
思考:这段论据能不能用其他的分析方法,请同学们试一试。

(口头表达)
三总结:
在运用论据分析的方法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分析必须结合论据,紧紧围绕论点展开。

2、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同一论据,可以提出不同的论点,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四、检测:
指出下段文字在分析论据方面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失败是成功之母。

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仅在发明电灯的试验中寻找一种适合的灯丝,就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

试想,假如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而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板书设计
事实论据的分析
假设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如果---就
假如-----就
倘若----就
探因分析法标志性词语:之所以-----是因为
“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
意义分析法
正面:分析闪光点
反面:指出其危害
学习赠言——从分析论据开始,细致人微的剖析事物的原因、意义、本质,才能使我们的议论文写作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