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阅读推荐课《爱的教育》教案

阅读推荐课《爱的教育》教案

阅读推荐课《爱的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深入阅读《》一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在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启发他们拥有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通过对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教师介绍: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一阵及时的雨露,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爱。

那么我们如何去体会、理解和付出爱呢?今天,我们要认识一本全世界儿童、老师和家长都必读的书,它就是《》。

(板书书名)2.教师提问:你们对这本书了解多少?(学生介绍对书的了解)二、介绍书名及作者1.出示幻灯片,指名学生读出书名及作者。

2.介绍:《》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XXX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

书的原名翻译是“心”。

我国最早由XXX先生翻译,并定名为《》。

三、介绍推荐理由1.学生读出作者的话:XXX表示,他写这本书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爱和关心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表达这些情感。

2.教师介绍: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

书中讲述了发生在XXX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研究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四、阅读交流1.学生阅读书籍,并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和人物。

2.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和人物,以及他们从中学到的道理和感悟。

爱的教育整书阅读教学设计

爱的教育整书阅读教学设计

爱的教育整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爱、教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内容:第一章:爱的教育简介首先,为了让学生对《爱的教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出版时间和背景。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扉页或者简短的序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角色分析在本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对于每个角色的性格、行为和相互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第三章:主题探究本章主要关注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教师可以推动学生思考关于爱、教育和家庭的重要议题。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写作或者演讲,深化对于这些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章:阅读活动在本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活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综合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巩固对故事情节和细节的理解。

第五章:创作任务本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创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设想另一个结局、对于主要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等等。

这些任务旨在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第六章:综合评估在本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评估活动,以检查学生对于整本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这些评估活动可以包括写一篇综合性的读后感、参与小组讨论或者进行书面考试。

通过这些评估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相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共同理解和分析小说的内容。

2. 师生互动: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和引导,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创造性任务:通过开展一些创造性的任务和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爱的教育一月阅读教学设计

爱的教育一月阅读教学设计

爱的教育一月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爱的教育相关故事、文章,培养学生对爱的理解和价值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选择: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当的爱的教育相关故事或文章,如《小王子》、《爸爸去哪儿》等。

2. 阅读教学设计(1)预读:引导学生观察文章标题、字数、插图等,预测文章内容,并提出自己关于爱的教育的看法。

(2)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主题、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等,并标记关键词语和句子。

(3)理解:学生小组活动,互相交流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讨论文章中表达的爱的教育观点、角色心理变化等。

(4)思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爱的教育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开展辩论活动。

(5)总结:学生个人或小组汇报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与全班分享。

三、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或小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存在的爱的教育。

2. 阅读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学生进行预读、阅读、理解、思辨和总结等活动。

3. 学生互动:在小组活动和辩论环节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辩论。

4. 教师反馈:在学生个人或小组汇报后,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对爱的教育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1. 个人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计划。

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表达能力等,进行个人评价和班级评价。

3. 同学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评价对方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表现。

五、拓展延伸1. 阅读扩展: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与爱的教育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知识。

2.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爱的教育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或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体验爱的教育在行动中的力量。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六(2)林少平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学习读书笔记的方法,慢慢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通过交流《爱的教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读书方法。

3、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重点品读《佛罗伦萨小抄写员》,受到爱的教育。

2、使学生了解读书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准备:《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件ppt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读书名言。

1、音乐渲染:师:(播放《致爱丽丝》)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

是爱,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

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

爱贯穿于每个人的生命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亲自去感受书中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

2、课件出示亚米契斯的读书名言。

凡是读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亚米契斯3、出示课件、简介作者。

4、出示课件,介绍作品。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

书的原名翻译是“心”。

我国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译,并定名为《爱的教育》,作品以一个孩子记日记的形式来讲述一则则小故事。

《爱的教育》,是一本写给儿童懂得做人的教科书。

二、交流读书方法。

1、读了什么,怎样读?2、师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a、看封面读作者简介b、读前言浏览目录c、读文章品句子谈感受三、知识小擂台。

(走进人物角色,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的丰富情感。

)课件出示:1、《爱的教育》作者是(),他的国籍是()。

2、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3、()为了救一年级的学生,脚被马车碾断了。

4、()的家里来了小偷,他为了救奶奶,被小偷杀死了。

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 课教学设计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内容
03 教学方法
04 教学过程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 阅读的方法和 技巧,提高阅
读效率。
学生能够理解 文本的主题和 思想,深入挖 掘文本的内涵。
学生能够通过 阅读文本,拓 展知识面,增 强文化素养。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
为学生提供反馈
及时给予学生口头或书面反馈,指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设计有效的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 受。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游戏 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 态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布置作业,及时反馈
学生学习情况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 加强巩固
复习测验:定期进行复习 测验,检测学习效果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拓展 阅读材料,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提问导入:通过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主题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案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案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爱的教育》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章节简介:《爱的教育》是一部描写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恩里科成长历程的小说,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和街头巷尾所经历的成长故事。

2. 重点词汇和句子解析: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含义。

3.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爱的教育》的作者和教育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词汇解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人物分析: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5. 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教育理念,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爱的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读后感的质量,评估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和感悟。

3.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教育理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爱的教育》原著。

2. 辅助材料:相关教育文章、视频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爱的教育》教学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爱的教育》教学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爱的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与鉴赏: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典型事件感知人物形象;通过书中社会环境描写,体会主人公深沉的爱国情怀;2.表达与交流:感受作者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尝试用这样的语言记录自己和身边人的关于“爱的故事”;通过班级读书会与同学分享《爱的教育》的阅读体会和阅读方法。

3.梳理与探究:根据表格梳理人物关系及小说的情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中蕴含哲理、启迪智慧的词句。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激发阅读兴趣,明确阅读方法1.读一读这段话:一百年前,夏丏尊来到春晖中学任教,他无意中读到一本书。

他花了三天时间一口气读完,阅读时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令其流下感动的泪水。

夏丏尊这样说:“读了这本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流泪。

书中叙述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

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老师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好几个故事也让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敢打赌,同学们如果用心读了这本书肯定也会忍不住流泪,你们信不信?2.默读序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亚米契斯根据儿子的日记改编,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于1886年问世。

)3.《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阅读小说的方法是什么?(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任务二:展示阅读日记,分享阅读感受1.说说书中的哪一个故事触碰到你内心最柔软那一部分,让你忍不住会心一笑或热泪盈眶?2.填写“我的阅读日记”。

3.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向同桌详细地讲一讲他(她)的故事。

4.评价标准(见下表)任务三:梳理人物关系图1.填写学生情况梳理表2.你需要学习哪位同学身上的哪些品质?对照表格说一说。

3.说说恩里克喜欢谁,不喜欢谁?这些不喜欢的反面人物存在对表达“爱的教育”这一主旨的作用是什么?4.经过这一学年,孩子们都成长了许多,说说他们的变化。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修改版]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读书方法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中了解更多感人的故事,达到教学延伸的目的。

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读书方法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课前准备:1、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每人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

3、每人在图书室借《爱的教育》作教学准备。

课时:一课时指导过程:一、推荐好书,引入指导:1、同学们,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这些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书有着无穷的力量,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呢?2、你们平时都喜欢读书吗?愿意把你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你读书时快乐吗?请马上在小组上把自己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吧!二、调查问卷:师:老师从同学们的介绍中,发觉到你们读书还不够深入。

下面,老师就来为你们诊断诊断,大家配合《读书调查问卷》,定能找出问题所在。

根据你真实的读书情况在题尾打√。

1、很想知道故事的结局。

()2、觉得书里的人物有意思。

()3、觉得书里的语言比较有意思,而且能找到身边一些人的影子。

()4、觉得书告诉了自己一些道理。

()5、觉得里面的小标题很特别。

()6、习惯边读边做批注。

()7、在读这本书前查找资料。

()8、经常与别人交流讨论。

()9、喜欢将书中精彩情节讲给别人听。

()10、读后习惯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看清自己的读书状态。

以举手的形式汇报调查结果。

师总结:看来,同学们读书普遍存在读小说就是追求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觉得有些人物好玩而读。

其实一本书可以读的东西很多很多。

老师把自己平时的读书经验和方法介绍给你们:读什么?怎么读?不只关注情节;学会分析人物;阅读前找资料导读品味语言艺术;赏析精美的结构;阅读中写旁批、心得、摘录领悟主题思想;阅读后与他人讨论、交流三、介绍方法,领悟方法:师:如何做到成功的阅读呢?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教育》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讲述的是作者亚米契斯的少年时代生活,当时正值意大利爱国主义的高潮。

此书教育人们充满希望,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祖国。

其实,书中所描述的爱是完全可以超越时代和国界的。

《爱的教育》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主人公恩里科的日记。

记述了恩里科从头一年十月开学到次年七月放假十个月间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日记中刻画了学校里善良的老师、各色各样的同学以及形形色色的家长。

在班里,学习最好的德罗西代表善良,高高大大的加罗内代表慷慨、高尚,斯塔尔迪代表执着,沃蒂尼代表嫉妒,诺比斯代表傲慢,加罗菲代表精明……这些孩子之间,处处充满着关爱。

第二部分是主人公的爸爸、妈妈、姐姐写给他的信。

这些信有劝导,有责备,娓娓道来,动之以情,充满着亲人之间的爱。

第三部分是老师教给学生抄写并讲述的“每月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孩子,这些孩子都以不同的行为表现出对祖国、对家庭、对他人的爱。

这一部分是书中最具文学性的文字,以优美的语言传达着道德与教育,充满着广义的爱。

后两部分是交叉在第一部分之中的。

在人世间,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的教育,也永远在进行中。

二、阅读要点
1.真正读透这本书,需要深入了解意大利刚刚统一时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的统一来之不易,刚刚实现统一的意大利需要统一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爱的教育》在作者德·亚米契斯的笔下产生了。

2.这是一本充满爱的情意的书。

但是,语言有些淡淡的忧伤,看起来略觉枯燥。

开始读时,要引领孩子们一起读,共同交流,读书的速度可以适当减慢。

先激发出兴趣,再继续读。

爱的教育,需要慢慢体会,设身处地地去读。

3.书中有十个“每月故事”,每个故事都在教育孩子如何去爱周围的人、爱祖国。

“每月故事”若以老师或学生深情朗读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4.本书是以主人公恩里科的日记形式呈现的,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让整本书显得更真实,也能够让小读者接受。

5.书中的许多景物描写得非常好,尤其是“每月故事”中,描写中多处用到了排比和比喻的写法。

6.书中爸爸、妈妈、姐姐给恩里科写的信用了另一种字体,并且,如果把这些信单独拿出来,也可以成为一个教育系列故事。

7.这是主人公整整一年(三年级)的生活写照。

想象若恩里科每年都受到这样的教育会怎样。

三、问题提示
1、概括全书大致内容
2、浅谈自己所喜爱的书中人物,结合原书举例并集体交流,讨论
3、深受“爱”的教育的同时,结合自身,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四、教学目的
1、通过交流《爱的教育》,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品味《爱的教育》,渗透读书方法
3、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受到爱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主要内容
1 导入,揭示课题
2 简介作者,概括交流主要内容
<二>走进书中人物
1 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你读了这本书,就来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人物吧!
2 我来看看谁认识的人物多。

3 书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 小组交流
5 指名交流
揭示读书方法:走进人物
<三>感悟交流
1、书中写了好几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哪位老师令你最难忘?
2、安利柯的朋友各有各的可贵品质,你能总结一下吗?
3、在安利柯的朋友中,你最佩服哪个?为什么?
4、安利柯常请朋友到家里来玩或一起出门远足,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

你和朋友开展过哪些有趣活动?说说和大家分享。

5、认真阅读父亲教育安利柯写的几篇短文,哪篇让你最感动?推荐给父
母读一读。

6、读读六月最后一篇日记“感谢”,想想安利柯感谢了哪些人?
7、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认为应该感谢哪些人?为什么?
8、安利柯在日记中写了几个意大利的伟人,如卡华伯伯爵、温培尔脱王和格里巴第将军,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哪些令人敬仰的伟人?查资料了解一下。

<四>指导过程
1、学安利柯观察研究你的同学或朋友的良好品质和专业特长,并向他们学习。

2、假日和朋友商议聚会,开展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增进之间的友谊。

3、父母和老师的爱体现在哪儿?让我们想一想,找一找。

4、“感恩、回报”活动能表达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爱,制定一个活动方案,并逐步落实。

<五>、资料连接
本书是一本描绘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的,以“爱”为主题的经典儿童文学著作。

类似作品还有很多,推荐阅读:
《爱心树》【美】谢尔·希尔弗斯坦《猜猜我有多爱你》【英】山姆·麦克布雷尼
《我说,你是一头熊》【德】雅诺什
《夏洛的网》【美】E·B·怀特《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前苏联】尼·诺索夫
《铁路边的孩子们》【美】内斯比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