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二章重点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二章重点一、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现状1.1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单一统治党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体而言, 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强势的、复杂的单一统治党的特点, 即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集权化和一党执政。
另外, 中国政治体制中, 中央政府具有最高权利, 实行的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制度可追溯至清朝的封建君主制, 经过多年的演变、调整和发展, 直至现在。
此外, 中国的政治体制中还存在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并将其设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1.2 中国政治制度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 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在发生变化。
现在, 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利平衡正在发生变化•开放、透明、公正的政府管理方式正在形成•人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对政治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二、中国的行政体制中国的行政体制主要由国务院、省、市、县四级政府组成。
其中, 国务院是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 负责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
省和市的政府则是向国务院负责, 负责一个地区的行政管理工作。
县的政府则是向省和市的政府负责, 负责一个县的行政管理工作。
此外, 中国的行政体制还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行政机构, 如各部委、各种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特别行政区域, 如香港、澳门、台湾等。
三、中国的立法体制中国的立法体制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的立法机关, 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军队和其他组织选举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立法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着各地的利益和意愿, 是各地的立法机关。
此外, 中国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和各种行业协会等, 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立法工作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要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要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政治的含义①政治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②政治与国家、权力、利益、民主、专制等有关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③时代、立场、观点、地位的不同;④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方法各异。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第一、从政治与国家的关系看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
)第二、从政治与阶级的关系看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看政治:马克思主义首先强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和制约政治;其次就是强调政治在一定条件下的反作用,一定条件下的反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再次,强调政治和经济的融合与统一。
第四、从政治与管理看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政治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政治的内容而言,可以说政治就是管理。
当然,这种社会管理职能是为阶级统治服务的。
政治的实际内容,除了阶级斗争之外,主要就是政治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主要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一)、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制度体系)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我国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4)经济形式、经营方式单一化。
4.我国经济制度的作用(1)决定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决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3)决定了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4)也决定了中国的其它政治制度。
4.中国政治制度的和根本特点: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以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根本历史任务的国家政权.5.政治体制:指的是以国体和政体为基础的,反映和体现国体和政体内涵的各种具体的政治组织形式、政治设施、政治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规范体系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自考辅导学习资料每章节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每章节重点第一章1.政治制度的涵义与特征P1-22.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制度是哪些?P2其中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体现在哪里?P33.我国的基本和根本政治制度?P54.行政机构改革的原则P8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P96.改革开发后,我国政府制度改革的成果有哪些?P8-97.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P58.为何要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6第二章1.支配国家整个政治生活的制度P112.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P123.国务院与政务院的区别P154.56年-66年期间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定P175.11届三中全会后政治制度的建设有哪些?P21-226.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任务P25-27第三章1.国家行使的内涵、与国家本质的关系P28-29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P29-303.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P314.中国人大制度的内容和特色P325.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和特点P33-346.我国的国家机构、组成及其设置原则P38-40 (三个原则,具体体现)第四章1.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式、发展和完善P44-47(即选举法和修正案)2.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怎样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P47-513.主持直接与间接选举的机构P51、554.选区划分的三个基本要求P525.直接选举的程序P51-556.人大代表的职权有哪些?P60-617.罢免人大代表的规定有哪些?P62第五章1.什么是人大制度?为何认为它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66-672.全国人大的地位与职权P68-693.全国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方式P69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与职权P73-745.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实行三审制P786.全国人大专委会的工作职责是什么?P82-83第六章1.县级与县级以下的人大机构设置与上级有何不同?P892.可以制定地方性发光的机构有哪些?P85、903.改革开发20年来,人大制度得到的加强与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P1034.我国人大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P97-102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P104-105。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笔记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圣才出品】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一、概述1.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1)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①政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指的是国家权力如何配置、如何构成的方式。
根据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政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和共和制。
a.君主制一般以世袭产生的、终身任职的个人掌握全部或部分最高权力为基本特征。
依据君主权力的大小,可将君主制分为“无限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和“有限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两类。
b.共和制是指通过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且实行任期制的一种政治制度。
依据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
共和制分为贵族共和制和民主共和制。
贵族共和制:如果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由少数人(贵族)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的机关(如元老院)手里,那么我们称之为贵族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如果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由广大公民组成的或选举产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手里,就属于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的分类:民主共和制又可以分为直接民主共和制和间接民主共和制。
直接民主是指由广大公民直接组成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亲自行使国家权力。
间接民主是指由人民依法选出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所以,间接民主也叫代议制民主。
②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包括三个方面:a.人民是权力的终极来源;b.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c.由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定期选举或任命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依法对其进行监督。
所以说,我国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2)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政体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
当代中国政治自学考试各章重点归纳(二)

当代中国政治自学考试各章重点归纳(二)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重点:(一)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识记:1)《共同纲领》;2)政务院;3)综合经济基础2、领会:1)我国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国家政权的过渡性质;2)中国中央国家机关体系;3)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发展时期;4)第一个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的主要特点;5)“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3、应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当代中国的国体1、识记:1)国家实质;2)人民民主专政2、领会:1)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特点;2)人民民主专政思想逐步形成的过程;3)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3、应用:1)结合实际说明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重点难点:1、1949年根据《共同纲领》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国家政权是建立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综合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聪明基础上的。
它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而奋斗。
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具有较多过渡性和不完备性,主要表现在:建立在五种经济成分基础上的国家制度;国家政权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关系、层次不够健全、明确;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成立了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又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具体政治制度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雏形特征。
2、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
主要组织措施有:增设共产党的兼管地方党务和行政的大区领导层次;各级党委对政府工作实行分口领导,改变了关于各级政府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规定;司法工作直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了与宪法规定的司法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的工作,接受其监督的做法;撤销行政监察部,由党的监察委员会取代国家监察机构,执行行政监察职能;在政府、司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行党组和党委领导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重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学习重点。
一、如何学好这门课要学好这门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这门课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就是说,主要是讲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没有太多的理论阐述。
虽然和政治制度相关的理论问题也有很多,但我们并不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时过多地探讨那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
所以大家应当明确一点,就是只要通过学习,知道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要求。
至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为什么是这样,还可以是什么样,或者说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像这类的问题,有兴趣可以思考,但我们不提倡大家在有限的学习期间,在这方面牵扯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在考核同学们学习的情况时,也不会要求同学们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另外,这门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因此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对有关概念的准确描述和用词的准确、科学、严谨,不能太随意。
(二)合理使用各种媒体的教学资源电大教学的方式是多媒体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可以使用。
目前这门课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文字教材、录象课、网上资源和辅导材料等。
文字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依据,将来我们完成课程学习时考核的内容也全部以这本教材为依据。
所以大家应当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精读文字教材上,一定要把教材读懂、读通。
这门课有录象课18节,由文字教材的主编、北京大学杨凤春老师主讲,它是对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所做的系统、深入的讲解。
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录象课,更好地掌握文字教材的有关内容。
网上教学资源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辅助资料。
目前本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重要的主要有学习辅导和参考资料两部分。
学习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重点提示、自测题、问题解答、名词解释、期末辅导等内容,同学们可以利用它们,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加深对文字教材的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事半功倍,用相对少一些的时间,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试复习笔记

1.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各类政治实体加以遵循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2.影响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因素1.以马列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2.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结论3.仿照苏联模式构建行政体制4.战争时代打下的基础5.现实国情的制约6.中国封建主义传统的深刻印记7.国际环境的影响8.受经济体制变化的制约3.中国政治制度各时期的变化1.初创和形成阶段1949—195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到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2.探索与发展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前1954—1957第一部宪法发挥了显著功效,1957年以后出现左倾错误,政治体制高度集权化60年代大调整但未能继续下去3.遭受破坏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使政治制度严重扭曲和破坏,原有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弊端得以恶性发展4.恢复与改革阶段政治制度的全面恢复和政治体制的改革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本政治制度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
⑶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
⑸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
当前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1) 民主的基础更加广泛(2)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利。
(3) 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2版)》读书笔记模板

第八章社会 主义民主监 督制度
0 4
第九章社会 主义干部人 事制度
0 6
后记
0 5
第十章 “一国两制” 制度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 第三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 第四节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好组织形式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第四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节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性质与作用 第三节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运作程序
第一节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节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制度
谢谢观看
第一节 “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到伟大实践 第二节允许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第三节关于“中国统一模式”述评 第四节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精彩摘录
这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2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2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第四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第五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村民自治制度 第二节居民自治制度 第三节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 第四节坚持和完善群众自治的基层民主制度
读书笔记
像了解中国政治制度框架的基本信息的可以阅读一下,深度分析是没什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一章绪论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
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持社
会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广义)
将政治制度理解为政治统治的性质和政治统治的形式的总和,即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狭义)
2、特点:①历史性;②稳定性;③强制性;④合法性
3、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4、在社会各项制度中,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5、社会的经济制度及政治制度之间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性质是一致)
6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起导向作用。
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记录
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
8、根本政治制度: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
②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
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的实施和巩固。
10、1986年,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①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②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11、政治制度的改革主要有:改革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提出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
改革行政体制、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执政党建设、加强多党合作等。
12、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
a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
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b 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c 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d 实施公务员制度
e 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f 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g 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法制度
h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I 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J 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
13、着重加强制度建设的内容: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③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④改革和晚上决策机制
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⑨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1、建国初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共行政机关的职权,兼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
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
2、《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据此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3、1956年底,我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4、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①1956年-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②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新的历史时期
5、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纲领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稳定又积极的发展新阶段。
6、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是社会阶级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的反映,是由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
的经济制度决定的
7、人民民主专政在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方面有几个显著特点:
①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②无产阶级人数很少
③广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一样,深受三大敌人的剥削和压迫
④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8、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①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②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④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9、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①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
②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10、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是政协。
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1、国家形式: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也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
(单一制、复合制)和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
2、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
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
4、君主制:1)专制君主制:①奴隶制专制君主制
②封建专制君主制
③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2)君主立宪制:①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②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5、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特征:君主的权利虽然受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国家权力仍掌握在君主手里,君主
拥有立法权,任命首相,组织政府,政府对君主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君主
掌握武装力量,决定战争与和平等。
6、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由议会掌握立法权,并由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负责组织政府,议会是国家
最高权力机关,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是虚位元首。
(英国国王、日本天皇)
7、共和制政体实行限任制
8、国家元首、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区分各种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
9、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即国家的政体和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关系的形式
10、决定一个国家采用单一制还是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因素、经济发展以及历史传统、
民族问题、宗教因素等
11、单一制跟复合制的区别: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
具有统一宪法和国籍,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
12、联邦制国家是复合制国家的主要形式,它是指由共和国、州、省、邦等成员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它在
中央政府和区域政府(联邦成员)之间划分权力,各自都拥有某些独立的权力。
13、国家行政机关、军事领导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4、决定中国走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有:
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决定了中国只能采取单一制的结构形式
④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独立完整的保证
15、中国的单一制结构形式的特点:
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民族自治机关,实行区域自治
②在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
③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所赋予的职权,管理本地区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
16、各类政体都具有三个要素:
①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部分)
②行政机能部分
③审判(司法)机能
17、国家职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①议事立法权→立法机关;
②行政管理指挥权→行政机关;
③司法权→司法机关
18、《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共七类。
19、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可以分为五部分: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
20、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