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的入门之径

合集下载

古典诗歌鉴赏技巧

古典诗歌鉴赏技巧

古典诗歌鉴赏技巧摘要:鉴赏古诗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管是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基本的都是把握诗词内容,否则,诗词鉴赏就无从谈起。

文章就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展开论述。

关键词:古典诗词鉴赏语文教学鉴赏技巧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文针对中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具体分析如何作答。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鉴赏诗歌的四大步骤。

一、看题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探视一个人的内心。

那么,一首诗的题目则是一首诗的眼睛。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诗歌的题目都透露出了许多重要信息。

有的交代了地点,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读这首词之前,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写的这首词是关于赤壁的,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便是关于赤壁的一些信息——它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进而会想到和这场战争有关的人与事。

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赤壁?他想起了和赤壁有关的哪些人与事?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仔细阅读这首词,就能又快又准确地抓住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的则概括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类型,这首诗属于送别诗、怀古诗还是思乡诗?以送别诗为例,由于中国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的出行主要靠自己的两条腿、马车或者骑马。

速度决定效率,这导致人们出门都要花费几天、几个月的时间。

一旦两人分别就要很长时间不能相见,所以送别诗要表达的基本感情应该是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在此基调上,我们还可以根据送别的对象加以分析,因为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环境,其流露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如果送别的是求学、赶考的学子,那么在依依不舍的同时,也会夹杂着对学子的希望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学有所成或金榜题名。

古代官职调动频繁,如果是升官,则还会表达对升官之人的祝贺。

若是贬官,则此时除了对友人的不舍之外,更多的还有安慰、劝勉之意。

诗歌鉴赏入门技巧

诗歌鉴赏入门技巧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 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 “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 伤世,忧国忧民之情。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 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 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二、咏史怀古诗
•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 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 “怀古”“咏怀”等。
二、咏史怀古诗
• 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
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
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
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等。 • 基本主题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 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 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六、羁旅闺怨诗
• 羁旅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久戍边关,或长期漂 泊异乡,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它们或写羁 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 人。写作上或触景生情,或感时伤情,或托物传情。
•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 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 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 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
鉴赏步骤
• 缘事悟怀,明晰走向 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
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 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 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哲学的思考和文人墨客的智慧。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本文将介绍几个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美妙。

1. 了解时代背景每个诗人的创作都是紧密联系着时代背景的。

古代诗歌时期涵盖了汉唐宋元等多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在品味古代诗歌时,了解时代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内涵,增加对古代诗歌的欣赏度。

2. 把握诗歌的结构古代诗歌的结构通常有韵脚、格律以及诗句长度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注意诗的韵脚,如押韵的形式、平仄的节奏等。

这些都是古代诗歌中独特的韵律美。

其次,格律也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格律反映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追求。

另外,古代诗歌的诗句长度也是需要注意的,有时候句子的长短会影响整体的韵律和节奏。

3. 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古代诗歌往往是诗人借助诗词写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

因此,在阅读古代诗歌时,需要注意捕捉诗人的情感线索。

有时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感慨的语句或者富有隐喻的意象等方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同时,还需要注意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文化背景,因为其中有些诗句和典故的意义在当时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我们需要理解这样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古代诗歌以其多样的意象和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形象的描写来展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意义。

而意境则是指通过诗歌的语言和结构所创造出的整体氛围感受。

在品味诗歌时,需要通过细腻的揣摩和想象,感受诗歌所营造出的世界、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要留意诗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都能给诗歌带来独特的意境和美感。

5. 与其他诗歌互文参照古代诗歌与其他诗歌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诗词鉴赏入门

古诗词鉴赏入门

古诗词鉴赏入门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语言、韵律还是情感表达,都形成了独特而典雅的艺术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古诗词已经成为人们学习、欣赏、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那么,如何入门古诗词鉴赏,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和感悟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要素。

古诗词,是一种汉语的特殊文学形式,包括诗和词两种。

其要素包括字数、韵脚、意境等。

首先,古诗要求每句四个字为一组,通常发挥凝练、言简意赅的特点,以节省语言来尽量凝练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古诗常常会有韵脚,韵脚的运用不仅能使诗歌更具魅力,还可以进一步激发读者的情感和联想。

最后,古诗词的意境,是指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意境通常与韵律、字数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审美体验。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古诗词的历史文化背景。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和深厚积淀。

通过学习古诗词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情感表达。

例如,唐诗宋词代表着古代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反映了唐宋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风貌,充满诗意和哲理。

著名作家辛弃疾的辞章、李清照的词,代表了南宋文学的高峰和女性文学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学名篇的探究,我们可以准确理解其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内涵,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渊源。

最后,我们需要领悟古诗词的情感内涵。

古诗词是一种情感面貌极其丰富的文学形式,代表了人类对爱情、自然、人生、命运等方面的共性理解和深刻体验。

古诗词可以表达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反映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

例如,《登高》中“日暮江山新,古道西风瘦马”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审美体验;而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句词,则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总之,学习古诗词鉴赏,需要我们全面考察古诗词的基本要素、历史文化背景和情感内涵。

“以事切入”谈古典诗歌鉴赏的路径

“以事切入”谈古典诗歌鉴赏的路径

2019/2教学中了解学生古典诗歌鉴赏的现状,得知诗歌鉴赏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一座大山,而究其缘由,学生大多归结为有效鉴赏路径的缺失。

为此,本文拟以陆游的《书愤》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与心得。

一、研读诗文,理出显性事件针对古典诗歌鉴赏,无论是哪一个鉴赏主体,无论采用哪一种鉴赏方法,都离不开对诗歌文本的初步梳理。

笔者认为,对古典诗歌中显性事件的梳理应是鉴赏的第一步。

所谓显性事件,就是在诗歌中直接表达、呈现的事件。

梳理古典诗歌中的显性事件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处理不当就容易将诗歌理解引向谬误。

以陆游的《书愤》为例,作者在首联中交代了一件事——北望中原。

这里强调的“望”,正是诗人对于北宋灭亡之后收复失地的愿望,也是一直“气如山”沉重而郁结的愿望。

诗歌的颔联则交代了另外两件事——“以事切入”谈古典诗歌鉴赏的路径◎江苏/洪丽梅摘要:古典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诗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色。

拟以陆游的《书愤》为例,探讨古典诗歌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关键词:诗歌教学;以事切入;文本内容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在诵读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体悟小姑娘的乐观与敬业。

生3:我发现小姑娘很孤独、很可怜。

文中第43段有这样一句话:“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前面说过小姑娘好像刚毕业,一个人一毕业就被终身囚禁、与世隔绝,实在是太惨了!老师相机补充“伏笔”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在文中寻找运用“伏笔”的地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设计续写活动,让思维走向深邃这节课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得法,掌控自如。

整节课,老师那不疾不徐的语言,耐心等待的态度,总是在鼓励学生自己去读一读,把读到的东西与自己头脑中的东西建立联系,同时尝试着表达出来。

学生通过思考,其表达的欲望也渐渐强烈起来。

诗歌鉴赏第一步:如何读懂古诗

诗歌鉴赏第一步:如何读懂古诗

诗歌鉴赏第⼀步:如何读懂古诗编者按: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关重要。

对于考⽣来说,能否全⾯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来,反复咀嚼,⼀定要重视古诗本⾝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诗歌呢?⼀是明⽩表层意思:能翻译出⼤意,把握如时间、地点、⼈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标题切⼊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细读正⽂诗的正⽂是阅读的核⼼,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这⼀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在⽅法上还是有以下两点很关键:(⼀)懂得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古⼈云:作诗⽆他端,只“情”“景”⼆字。

我们读诗、赏诗也⼀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

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

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两句,律诗的⼀、⼆两联,词的上⽚是写景部分;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三、四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是抒情部分。

⽽词,⼜特别强调上下⽚之间的过渡(过⽚)。

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是一项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1.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古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至关重要。

了解诗歌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文学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古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押韵方式、句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象: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情感和思想等方面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意象,可以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4.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是其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思想、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特点,可以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5.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古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各不相同,通过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总之,古代诗歌鉴赏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深入分析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够真正领悟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古诗鉴赏入门技巧

古诗鉴赏入门技巧

古诗鉴赏入门一、了解古诗的基本常识(一)古诗定义: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尚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二)古诗发展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三)古诗分类(音律)按音律分,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二、了解古诗的类别(内容)(一)送别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汪伦》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

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二)怀古诗(咏史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的入门之径古典诗歌鉴赏固然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古典诗词知识的积累,但是如果比较注重赏析的切入点,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首先要找到赏析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入门之径。

只有读懂了意象的含义、意境的氛围,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

而古典诗歌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就是意象和意境,只有打开意象和意境的大门,才能披文入情,开始鉴赏。

所以笔者认为初步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理解意象和意境。

一、明确意象和意境的概念一首诗歌含义都是借助一个个不同意象来表达的。

也只有驾驭了意象,才能把握诗歌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评价诗歌的形象、作者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

所以鉴赏诗歌首先要明辨意象和意境的含义。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物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简单地说,就是情中景、情中物、情中人。

客观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再也不只是一个个物象,而是一个个意象,因为它们都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

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基础,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如我们平时见到的“明月”、“松林”、‘清泉”“石头”等都是物象,但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松林”、“清泉”“石头”不再是一个个物象,四种景物组成了一幅清幽明净的山间夜景图,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所以这四种景物都已融入了诗人王维的主观情意,也就成了四个意象。

在诗人的创作过程中,意象先浮现于诗人的脑海里,最终用词语将其固定下来(即意象要通过词或词组体现)。

而读者在欣赏诗歌的时候,要运用自己的艺术联想和想象,把这些词语还原为一个个生活场面或情景。

这个生活场面或情景,就是诗歌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指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体现出来的清幽明净的氛围就是意境。

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一种艺术氛围。

如借用李商隐《锦瑟》诗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来形容:如果意象是日,意境就是日出之后弥漫于天地之间的融融暖意;如果意象是玉,意境就是蓝田那个地方由于出产美玉,其上空依稀涌动的祥瑞之烟。

再举几个通俗的比喻,如果意象是闪亮的星星,意境就是茫茫夜空;如果意象是那条天河,意境就是荡漾着天河波光和水声的无限苍穹。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总之,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某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仍以王维《山居秋暝》的两句诗为例,诗句中的“明月”“松树”“清泉”“石头”是构成这两句诗的意境的四个具体单位,但这两句诗的意境就不单是这四个词语所含的意义了。

二、把握常见意象的特征——稳定性与多义性一个意象的形成并被人们认可或选用,其原始涵义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一个意象的涵义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例如“流水”这一物象本来表示一种客观事物,自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一语后,逐渐为诗人所采用,固定地表现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这一思想情绪。

后来,“流水”在诗歌中就成为带有固定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意象。

初步欣赏诗歌,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意象的原始涵义,有了这个积淀,才能使欣赏者游刃有余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例如:“杜鹃”的意象表示着悲思凄苦的情怀,“鸿雁”的意象表示着思念故乡、盼望亲人,“大鹏”的意象表示着豪情壮志。

“明月”的意象表示着思乡怀远,“浮云”的意象表示着漂泊无依或代表着奸佞势力,“落日”的意象表示着悲壮伤感;“杨柳”的意象表示着离别的悲苦、惜别怀远,“芳草”的意象表示着思念、惜别伤离,“飞蓬”的意象表示着漂泊不定、辗转流离;“春”的意象象征着温暖、生命、兴盛,也象征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秋”的意象象征着肃杀、悲愁、衰败,也象征万物凋零、年华流逝、失意人生等。

上面所提及的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他们负载着共同习知的涵义,在进入诗歌意象系统后,读者只要感知到意象本身,就能对诗人寄寓其中的丰富的感情心领神会。

但有一些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现代生活中很少见,读者往往不甚了解,对这些特殊的意象读者更应通过积累而了解其含义。

例如:“登临(包括登山、登台、登楼)”的意象表示着叹老、思乡、怀人,“黍离”的意象表示着故国衰亡,“梦蝶”的意象抒发着对人生与世事的空幻之感,“砧杵”的意象表示思归与怀人,“南浦”的意象是送别之地的代名词等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诗人的情感体验的不同,一个意象的涵义并不是都固定不变,有些意象就有多义性,即不只是一种涵义。

它的内涵并不稳定,会随着诗人的创造性的构思,产生新的涵义。

例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春风”与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春风”涵义不同,王安石的“春风”仅指自然的春风,王之涣的“春风”不只是指自然的春风意象,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象征意象,暗喻君王的恩泽或指亲人的音讯。

再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宵。

”这首诗中“秋”的意象,依据其所在的语境来看,分明与悲秋原型的意趣不同,它一反过去悲秋的传统,唱出昂扬的励志之歌,它是作者个体的独特体验与创造。

一个意象的涵义,决不意味着可以离开作品的具体题材、语境来理解它的意义,为了准确地理解一个意象的涵义,必须同它所在作品的题材、内容、意象整体系列联系起来观照,绝不可孤立地望文测义。

但是总的说来,一个意象的涵义的稳定性,在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意象的特定涵义总是在相应的题材、语境中才会存在,反用原型意象,只是诗人偶尔使用。

三、架通意象与意境的桥梁——联想与想像鉴赏古诗,必须凭借意象(诗中具体的词语)还原出作者当时所处的生活情景(意境)。

一首古诗,意象与意象的组合已省略了很多连接的词语,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跳跃性,在行文时还会留下许多空白,这种跳跃和空白构成了诗歌特有的韵味和情调。

欣赏过程中就必须补充、还原,补充、还原的最重要手段借助联想和想像。

没有联想和想像力就没有诗歌。

从抽象的文字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联想和想像。

第一,捕捉画面,体味意境古典诗歌多数都有景物描写。

鉴赏时首先要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画面;然后设身处地的去想像、体会画面的色彩、气氛和情调:最后作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推断,即体味这样的画面要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意象与意境有机融合的杰作。

这首曲前两句叠用九个名词意象,等于描绘了九种景物,这九种景物巧妙地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画面,这些景物相互映衬,共同显现出荒寒、衰飒、冷寂的氛围,再加上踯躅旅途的“断肠人”,就营造了一个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天涯游子孤独哀伤的情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看似简单的九个意象组合,却形成一个绝妙的凄清悲凉的意境,从而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四种意象的颜色本来就非常鲜丽,因为各各对照,更显得光彩耀目,形成一幅色彩绚烂的图景。

由这四种意象组成的画面,联想到人的心情,自然是无比欢快的喜悦。

第二,由物及人,迁移形象鉴赏古诗,还要设想诗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心情状况、写诗意图等等,这个设想也是联想和想像的过程。

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联想和想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如:《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

然而不止于此,因为“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一种再造想像。

如此品味着这句诗,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生活欢乐的绮丽画片。

古典诗词也有一部分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鉴赏时应将诗中所描述的“物”的情景或特征,推及到“人”的情景或性格。

由物及人,往往通过象征手法(相似联想)这一桥梁,充分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就更能把握住“人”的形象,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

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借梅喻己,诗中的梅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无人欣赏,无人护理,并受风雨的摧残,无情地践踏,但保持自己的品性——“香如故”。

梅花的悲惨遭遇,便是影射诗人自己的遭遇,解读梅花的意象和意境,必须结合诗人身世及遭遇,从而解读诗人的心志,虽遭凌受侮,仍坚贞自守,品节不屈。

架通意象与意境的桥梁——联想与想像,便打开诗歌鉴赏的通道。

初学欣赏诗歌者,不妨一试。

(李中修,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