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机组性能考核试验(汽机)

合集下载

汽机联锁试验及整套启动试运行介绍

汽机联锁试验及整套启动试运行介绍

3.机组整套启动
3.机组整套启动
• • • • • • • 整套启动调试步骤 1、机组启动升速至额定转速试验 1.1 机组启动前检查确认 ⑴ 检查主、再热蒸汽系统暖管充分且无积水,各辅助设备及系统运行正常; ⑵ 确认各控制系统(如DCS、DEH、ETS和TSI)、热工信号、检测、声光报警均正常; ⑶ 冲转蒸汽品质合格; ⑷ 启动参数确认,见下表:冲转前应充分考虑冲转后的变化趋势,并做好应急措施;
3.机组整套启动
• 启动条件
分系统调试结束;
启动验收结束,并允许整套启动开始; 生产准备完成; • • 启动步骤 从外围系统向内逐个启动:水系统,工业水、循环水、开式水、闭冷水、 凝结水、给水、除氧加热投用、定冷水;油系统,润滑油、密封油、顶轴油、 盘车装置、保安油、EH油,调整好油系统温度;在盘车状态下进行气体置换, 供轴封拉真空,其它气汽系统随水油系统的投用而逐步投入,所有能投用的 保护必须投用,并检查机组在脱扣状态,检查疏水阀门状态,后缸喷水阀门 状态。 锅炉起压后,根据锅炉要求调整旁路,在主汽门前新蒸汽满足要求前完成 汽机启动参数的调整(真空、油温油压、氢温氢压、水位参数等),同时进 行疏水状态的检查。 启动参数满足,进行汽机挂闸冲转。
3.机组整套启动
• 2、大机DEH及小机MEH系统静态调试工作已完成; • 3、主机联锁保护试验已完成(除个别需在整套启动过程中继续的项 目),报警项目热工专业已完成; • 4、发电机气密性试验结束,并验收合格; • 5、与启动有关的锅炉、化水、电气等专业的调试工作已完成,并已 办理签证; • 6、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工作已全部结束并验收签证,具备启动条件; • 7、热工SCS、DAS、TSI、CCS的调试已完成主要工作,可投入运 行并能满足机组启动要求; • 8 、SOE功能完备、大屏报警必需项目齐全、手操盘和操作台按钮功 能正常; • 9、除盐水已备足,各水箱、油箱已上足合格的水和油; • 10、管道和设备需保温的已保温良好,设备和阀门操作台和爬梯已搭 建好,设备和阀门已挂牌并固定,管道标识、防腐油漆已刷完; • 11、现场清理干净,照明、消防等安全措施已落实。

汽轮机性能考核试验概述

汽轮机性能考核试验概述

第二讲
汽轮机热力试验规程 (ASME PTC6)
ASME PTC6 简介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认为:用ASME性能试验规程 会得出与最先进的工程技术相一致的,精度等级 最高的结果
目的
本规程提供精确的汽轮机性能试验方法。
用精密的仪器和最好的测试技术来确定机组
的性能。在试验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试验时,
各方都必须努力尽可能与本规程保持一致,
节流阀基准
对于单阀或多阀一致动作的机组,每一试验热耗与 设计热耗的比较都在负荷为阀门全开点负荷相同的百分数 时进行。
规定负荷基准
经修正后的负荷偏离规定负荷不超过5%。在此范围 内,将试验结果与规定负荷下的保证值加以比较。
试验报告包括的内容
前言(概述该项目的由来) 机组的主要设计参数及保证值 试验目的 试验项目 试验标准及基准 试验测点及测量方法 试验概况 试验结果的计算 试验结果的修正 结论
性能试验应尽可能早,最好在汽轮机首 次带负荷运行后的8周内进行,以确保机组没 有结垢和损坏等。
对过热汽的汽轮机,将初次启动后立即进行的焓 降效率试验与验收试验前再次进行的焓降效率试 验结果进行比较。
进行预备性试验。对于主要在湿汽区工作的汽轮 机只能如此。
上述两项试验均无法实现时,需对正式试验结果 进行老化修正。
辅助流量测量:再热减温水流量、过热减温水流量、 给泵密封水进水流量、给水泵小汽轮机进汽流量 (由中压缸排汽供)及轴封系统泄漏量等辅助流量均 采用标准孔板测量。
试验测点的说明(续)
主蒸汽、高压缸排汽、再热蒸汽、中压缸 排汽及最终给水温度等重要测点采用双重 测点。
排汽压力采用网笼式探头测量,布置于凝 汽器与排汽缸接口的喉部,每一排汽通道 的探头个数不少于2个,但也不多于8个,应 分布于整个排汽通道截面且尽可能处于每 一等分面积的中心。

火电厂DCS性能考核试验与可靠性分析

火电厂DCS性能考核试验与可靠性分析

1 3 新控 制 系统 的稳定性 与 可靠性 .
有设备 。 目前 , 多数 机 组 控制 系统 除 保 留少 量 用 于 大
紧急 停 机 、 停炉 的 后 备手 动 操作 按 钮外 , 所有 控 制 、 保
由低 , 在许 多故 障 隐患 。部 分 国产 D S的 存 C
间分 别进 行 , 验 范 围 应 覆 盖 到控 制 系 统 可 自动调 节 试 的每个 负荷段 。
负荷 率为标 准 , 减少控 制器 数量来 取得 价格 的竞 争力 ,
随着 D S在 火 电 机 组 控 制 中 应 用 的逐 步 成 熟 , C
1 5Mw 以 上 机 组 在 基 建 与 改 造 中 已普 遍 采 用 了 2
D S C 。近年来 , C D S控制 功能 的覆 盖范 围不 断 增大 , 由
收 稿 日期 : 20 — 4 3 06 0 — 0 作者 简介 : 尹峰 (92 )男, 17 一 , 浙江金华人 , 工学硕士, 高级工程师 , 从事发电厂热工 自 动化技术的应用。
维普资讯
网络 故 障率很高 , 成 控 制 系 统死 机 的情 况 越来 越 频 造
最初 的模 拟 量 控 制 系 统 ( S 、 膛 安 全 监 控 系 统 MC ) 炉
结果 造成 D S控制 分 散 性 下 降 , 故 障 风 险 集 中 , C 使 严 重影 响 了系统 整 体 的 安 全性 和可 靠 性 。有 些 D S虽 C
( S S 、 序控制 系 统 (C )数据 采集 系统 ( As 等 F S )顺 S S、 D ) 基 本功 能扩展 到 电气 控 制 系 统 ( C ) 旁 路 控 制 系 统 E S、 (P 、 B C)吹灰 程控 , 以及 数 字式 电液 控 制系 统 ( H) DE 、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一九九八年三月火力发电厂机组启动蒸汽吹管系统的设计附录编写说明为贯彻落实《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以下简称《新启规》)关于机组性能试验的有关要求,规范火电机组在试生产期间的性能试验工作,提高机组性能试验的水平,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试生产期结束时按《火电机组移交生产达标考核评定办法(1998年版)》考核实现达标投产,根据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编审部门:电力工业部工程建设协调司主审:梁兵段喜民本导则主编部门: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执笔:梁燕钧编写人:黄安平余元张清峰游永坤李学尧黄乃民孙丽燕严冬华目录1 总则2 试验目的3 试验项目及要求4 试验准备5 性能试验内容及要求5.1 锅炉热效率试验5.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5.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5.4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5.5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5.6 磨煤单耗试验5.7 机组热耗试验5.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5.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VWO工况)5.10 汽机额定出力试验5.11 机组RB功能试验5.12 机组供电煤耗测试5.13 污染物排放测试5.14 机组噪音(声)测试5.15 机组散热测试5.16 机组粉尘测试5.17 除尘器效率试验6 试验技术报告7 参考标准8 附录(略)1.总则1.0.1 本导则适用于按《新启规》的有关要求完成机组满负荷试运行并移交试生产的国产200MW及以上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

200MW以下火力发电机组若安排试生产期可参照执行。

凡合同规定的机组性能考核试验项目,按合同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视同本导则规定的相应性能试验项目的结果;合同未规定的项目,可执行本导则的有关条款。

1.0.2 火电机组的性能试验应由建设单位(即项目法人,下同)组织,具体的试验工作由有关单位协商确定的试验单位负责,设备制造厂、电厂、设计、安装等单位配合。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一九九八年三月编写说明为贯彻落实《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以下简称《新启规》)关于机组性能试验的有关要求,规范火电机组在试生产期间的性能试验工作,提高机组性能试验的水平,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试生产期结束时按《火电机组移交生产达标考核评定办法(1998年版)》考核实现达标投产,根据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编审部门:电力工业部工程建设协调司主审:梁兵段喜民本导则主编部门: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执笔:梁燕钧编写人:黄安平余元张清峰游永坤李学尧黄乃民孙丽燕严冬华目录1 总则2 试验目的3 试验项目及要求4 试验准备5 性能试验内容及要求5.1 锅炉热效率试验5.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5.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5.4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5.5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5.6 磨煤单耗试验5.7 机组热耗试验5.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5.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VWO工况)5.10 汽机额定出力试验5.11 机组RB功能试验5.12 机组供电煤耗测试5.13 污染物排放测试5.14 机组噪音(声)测试5.15 机组散热测试5.16 机组粉尘测试5.17 除尘器效率试验6 试验技术报告7 参考标准8 附录(略)1.总则1.0.1 本导则适用于按《新启规》的有关要求完成机组满负荷试运行并移交试生产的国产200MW及以上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

200MW以下火力发电机组若安排试生产期可参照执行。

凡合同规定的机组性能考核试验项目,按合同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视同本导则规定的相应性能试验项目的结果;合同未规定的项目,可执行本导则的有关条款。

1.0.2 火电机组的性能试验应由建设单位(即项目法人,下同)组织,具体的试验工作由有关单位协商确定的试验单位负责,设备制造厂、电厂、设计、安装等单位配合。

全部性能试验工作应在试生产期结束前完成,有些项目可在机组整套启动试运期间进行。

汽轮机性能考核试验方案(38页)

汽轮机性能考核试验方案(38页)

方案签批页目录前言---------------------------------------------------------2 一汽轮机热耗率试验方案---------------------------4 二汽轮机额定出力试验方案-----------------------14 三汽轮机最大出力试验方案-----------------------17 四机组供电煤耗试验方案--------------------------20 五汽轮机热力特性试验方案-----------------------23 六附录附录1 试验设备、仪器(表)清单-------------------25 附录2 性能试验系统隔离清单---------------------26 附录3 性能试验仪表测点清单---------------------28 附录4 试验测点布置图------------------------------31前言河南神火发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发电工程汽轮机,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制造的600MW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

高、中压缸采用合缸结构,两个低压缸为对称分流式,机组型号为N600-24.2/566/566。

机组热力系统采用单元制方式,共设有八段抽汽分别供给三台高压加热器、一台除氧器和四台低压加热器、给水泵汽轮机及厂用汽。

给水泵为2台5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和一台30%容量的启动备用电动给水泵。

汽轮机主要技术规范如下:型号:N600-24.2/566/566型式: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额定功率:600MW MW最大功率:675.585MW(VWO)额定工况参数:主蒸汽压力:24.2MPa主蒸汽温度:566℃主蒸汽流量:1695.2t/h高排/再热蒸汽压力: 4.425/3.982MPa高排/再热蒸汽温度:315.7/566℃再热蒸汽流量:1393.180t/h额定背压(绝对): 4.4/5.4kPa最终给水温度:282.1℃额定工况净热耗:7504kJ/kWh维持额定负荷的最高排汽压力:11.8kPa额定转速:3000r/min试验方案参照河南神火发电有限公司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签订的技术合同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汽轮机性能试验规程》(ASME PTC6-1996)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电力工业部《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1998年版)(电综[1998]179号)及电厂的具体需要而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汽轮机热耗率试验2汽轮机额定出力试验3汽轮机最大出力试验4机组供电煤耗试验5汽轮机热力特性试验一汽轮机热耗率试验方案1试验目的1.1在制造厂规定的运行条件下,测定3VWO工况下汽轮发电机组的热耗率,考核汽轮机的热耗率是否达到保证值7504kJ/kWh。

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

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

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在火电厂的运行中,火电机组的达标投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证火电机组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标准。

下面将从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对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从技术方面来看,火电机组的达标投产需要满足一系列技术指标。

包括机组的额定功率、燃料消耗率、发电效率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机组的运行性能和经济性。

此外,还需要考核机组的启动时间、负荷调节能力、并网稳定性等技术参数,这些指标是评价机组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其次,安全是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的重要内容。

机组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需要对机组的各项安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

包括机组的过热保护、过速保护、润滑油系统、冷却系统等安全装置的功能检测,确保在各种异常情况下都能及时有效地保护机组和人员的安全。

另外,环保也是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组的排放水平、废气处理系统、噪音控制等都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

在达标投产前,需要对机组的各项环保设施进行检测和测试,确保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的来说,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涉及到技术、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需要对机组的各项参数和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

只有在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机组才能正式投入运行。

这不仅是对机组运行质量的保证,也是对环境和人员安全的保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机组的达标投产工作做到科学、规范、严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电力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火电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性能试验总结

性能试验总结

#5机组性能考核期机组运行状况总结(汽机)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5机组至2007年12月24日168小时试运行结束以来。

由于#6机组试运及运行方式要求限制#5机组于2008年2月16日首次点火并网发电进行机组性能考核。

截止2008年5月7日#5组共计运行74天,并在此期间完成了机组各性能试验。

下面针对#5机组运行状况及性能考核进行总结分析。

一、#5机组运行中出现的缺陷及处理情况。

#5机组168结束后遗留缺陷在生产检修的努力下绝大多数得至处理及解决,但在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凝结水泵制造工艺缺陷。

在整个#5机组的试运行及性能考核中凝结水泵因制造工艺问题造成的平衡鼓磨损,凝结水泵不能正常工作,给机组的安全运行带来及大的隐患。

目前5B凝结水泵机械部分已无法修复试转中振动超标达0.15mm以上,为了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只能做为事故紧急备用。

公司已经重新购买一台凝结水泵,需6月份才能到厂。

2、循环水水塔淋水设计不合理且存在配水管破损的现象。

在#5机组性能考核阶段#5机循环水冷却水塔出现多处配水管断裂的现象造成填料大面积损坏,水塔冷却效果不好,机组真空下降最低在额定负荷时已限制了机组出力,另处水塔的淋水设计不合理单泵运行无法达到全塔配水的目的,给春、秋季机组的经济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

现在配水管及淋水盘填料已经处理,其性能情况有待于再次启动中的检验。

而水塔配水情况还没有解决方案。

3、#5机组运行中中低压阀门内漏现象普遍发生。

在#5机组运行中多次出现阀门内漏情况。

造成不必要的工质损失,这些大多为中低压阀门多数是在运行中经过一次操作后就出现关闭不严的现象。

判断为此类阀门的制造工艺质量不过关,希望在今后应对中低压阀门进行全面检查及处理。

4、部分管道支吊不合理给机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特别是冷再至辅汽联箱的管道支吊对流量测量装置处的支吊不合理,在运行中多次出现流量孔板在变工况过程中发生漏泄。

现在已经对此处的支吊进行处理其效果有待于在下次运行中加以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上汽600MW超超临界机组高压缸结构特点
小直径、多级数的通流
(1)小直径、多级数 (2)各级转子均有汽封 (3)除低压端外,全部采用‘T’ 型叶根、漏汽损失小
3、三大主机厂性能考核试验结果
3.1 哈汽6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性能试验结果统计
电厂名称 机组参数 投产时间 试验时间
修正后热耗率
主蒸汽流量:
1899 t/h
排汽压力:
4.9kPa
回热级数:
八级(3高4低1除氧)
THA给水温度:
287.9℃
给水泵驱动方式:
小汽轮机
保证净热耗:
7365kJ/(kW.h)
东汽660MW汽轮机 热力性能试验结果
电厂名称 机组参数 投产时间 试验时间 热耗率 热耗率偏差
偏差 TMCR 高压缸效率 中压缸效率 低压缸效率 汽轮机阀全开通流能力
2007年10月 2009年7月
C机组
25/600/600 排汽:5.1kPa
2007年12月 2008年7月
7416.7
87.76 (88.86)
93.78 (93.53)
88.04 (87.68)
7423.8 87.23(88.72) 94.34(94.14) 87.35(86.90)
7422.6 87.29(88.58) 94.38(94.24) 87.36(88.90)
90.05
A机组
B机组
25/600/600
排汽:5.1kPa
2009年3月
2009年8月
25/600/600
排汽:4.9kPa
2009年11月
2010年4月
7308
7298
665.1 702.6
90.08
682 707.7 732.2 89.84
C机组 25/600/600
排汽:5.1kPa
2009年12月 2010年3月
试验中的参数允许波动范围
运行参数单位允许偏差值允许波动范围 • 主蒸汽压力—±3%±0.25% • 主蒸汽温度℃±16±4.0 • 再热汽压力—±50% • 再热汽温度℃±16±4.0 • 给水温度℃±6 • 排汽压力—±2.5%±1% • 电功率±5%±0.25% • 功率因数—0.85±0.1±0.09
试验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的每一工况的试 验数据计算前, 均经相应的平均值计算、 水柱高差、大气压力等修正。同一参数 多重测点的测量值取算术平均值。
各储水容器水位变化量, 根据容器尺 寸、记录时间和介质密度将其换算成当 量流量。主凝结水流量用校验过的流量 系数进行计算。
试验结果的修正
• 对试验结果进行一、二类修正。一类修 正指系统修正, 根据系统流量和热量平衡 将试验循环修正到规定循环。二类修正 指参数修正, 依据制造厂提供的修正曲线 进行。试验根据IEC 规程规定的方法, 对 试验进行了老化修正。
单位 设计值
25/600/600 排汽:4.9kPa
-
-
kJ/kW. h
7428 / 7424
高压缸效率
%
87.08
中压缸效率
%
93.97
低压缸效率
%
高中压轴封漏汽
占再热的比

%
89.47 1.75
A机组
25/600/600 排汽:4.9kPa
2007年9月 2009年11月
B机组
25/600/600 排汽:4.9kPa
单位
kJ/kW.h kJ/kW.h % MW % % % t/h
设计值 25/600/600
7365
705.3 86.83 93.54 93。88
2042.897
A机组 25/500/600 2008年5月 2009年2月
7593.6 228.6
3.1 708.0 84.29 94.30 87.67 2096.426
7350 kJ/(kW.h)
上汽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性能试验结果统计
电厂名称 单位
设计值
机组参数
投产时间 试验时间 修正后热耗

-
-
kJ/kW. h
25/600/600
排汽:4.9kPa
7316 / 7350
TRL功率
MW
660
TMCR功率
MW
VWO功率
MW
694.7 717.7
高压缸效率 %
48’’(1220mm) 参数: 25MPa/600℃/600 排汽: 4.9/5.1kPa
保证热耗率: 7424/7428kJ/kW.h 铭牌出力:600MW
三缸四排汽,高中压合 缸,两个双流低压缸 高压缸:1+10级 中压缸: 7级 低压缸: 2×2×7级 末级叶片:
1000mm 参数: 25MPa/600℃/600 排汽: 4.9kPa
哈汽600MW超超临界机组全貌
2.2 东汽厂660MW超临界机组结构特点
东汽660MW超超临界机组全貌
600MW超超临界两排汽与四排汽汽轮机比较
两排汽汽轮机设计热耗率7424kJ/kW.h 四排汽汽轮机设计热耗率7365kJ/kW.h
600MW超超临界两排汽与四排汽汽轮机外形
四缸四排汽汽轮机外形
主要考核试验工况重复试验及精度要求
• 主要考核工况,3VWO、4 VWO工况 要进行两次以上,两次试验的偏差不能 超过0.25%,两次试验不能连续进行,如 果两次试验偏差超标,要进行第三次相 同工况的试验。
• 试验中,除保持主要参数稳定之外,还 要保持水位及主流量稳定,不可出现主 蒸汽、主凝结水流量的大幅波动。
7307.5
661 695.1 723.4 90.72
中压缸效率 %
92.96
低压缸效率
%
89.77/89.8 8%
93.91 90.29
93.55 90.66
93.20 92.8
1. 哈汽6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总体设计结构紧凑, 设计思想先进,国产化后经济性基本可以保持原 设计的水平;
2. 东方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经济性较保证值有一 定的差距,该类型机组的经济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国际公式化委员会(IFC) 《具有㶲参数的
水和水蒸汽性质参数手册》(1997或1967 年 工业用IFC 公式计算) 。
1.2 试验主要测点布置
流量测量
主流量测量: 根据试验的精度要求, 主凝结水 流量的测量采用标准长颈喷嘴测量。标准长颈喷 嘴经具备资质的单位严格校验, 安装在5号低加至 除氧器之间的直管段上, 经给水系统热平衡计算, 求得主给水流量和主蒸汽流量。主凝结水流量差 压信号进入试验用数据采集系统。辅助流量的测 量均采用标准孔板或标准喷嘴测量装置。
1.2 试验主要测点布置
排汽压力测量
汽轮机排汽压力采用深入凝汽器喉部的取 压网格探头测量,压力信号接入试验用数采系 统。根据ASME PTC6- 2003规程规定, 每一排汽 口不应少于2个测点。
1.2 试验主要测点布置
试验用仪器仪表 电功率测量采用0. 05级GXM 功率变送器; 压力采用 0. 1级3051压力变送器测量, 主凝结水流量差压采用0. 1 级差压变送器测量; 温度测量采用I级E 型、K 型热电偶 测量; 流量测量, 包括主凝结水流量、再热器减温水流量、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小汽机用汽流量、高压缸后轴封一 段漏汽量的测量, 主凝结水流量采用严格根据ASME 标 准制作和校验的长颈喷嘴测量, 高压缸后轴封一段漏汽 量、轴封溢流流量采用加装孔板, 其它辅助流量均采用 原设计安装的孔板测量, 其差压信号均采用0. 1级的差压 变送器转换后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水位测量, 包括除氧器 水箱、凝汽器热井的水位, 其变化值均采用DAS系统水 位变送器测量;
系统修正包括:
1.各储水容器的水位变化; 2.各加热器端差; 3.抽汽管道压损; 4.再热减温水; 5.凝结水泵和给水泵焓升; 6.凝结水过冷度。 参数修正,包括如下修正项目:
1.主蒸汽压力的修正; 2.主蒸汽温度的修正; 3.再热蒸汽压损的修正; 4.再热蒸汽压力的修正; 5.排汽压力的修正。
试验结果分析
3. 上汽引进SIEMENS技术660MW超超临界机组设计理 念先进,可以达到与1000MW同等的水平。
主要结构特点 设计参数 设计热耗率
国内已投产600MW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对比
哈汽
东汽
上汽
两缸两排汽,高中压合 缸,一个双流低压缸 高压缸:1+10级 中压缸: 7级 低压缸: 2×5级 末级叶片:
4、部分新机组投产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机组缸效率达不到设计
通过对部分新投产机组的试验结果统计,机 组的缸效率普遍比设计低1~2百分点,高、 低压缸效率偏离设计情况比较多,因中压缸 效率受高中压平衡盘漏汽率影响,形成中压 缸效率虚高。
缸效率达不到设计,主要原因为设备安装质 量及设备制造因素影响,机组为满足一次启 动成功要求,对汽封间隙控制往往按上限控 制,因此,汽封漏汽量偏大,造成缸效率低 于设计情况较多。
轴封供汽平衡管; 系统补水; 锅炉连排、定排、吹灰、放汽、疏水。
流量平衡试验及系统内外漏部位的查找和测量
• 在正式试验前要进行预备性试验及流量平衡试 验
• 通过流量平衡试验,确认机组不明漏量是否达 到ASME标准要求
• 通过预备性试验,验证试验采集系统数据及 DCS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 在不明漏量超标的情况下,要认真查找系统隔 离措施进行是否达到试验要求,同时,通过对 热力系统的全面检查,掌握热力系统内、外漏 情况。
最大连续工况出力: 694.721MW
VWO工况出力:
717.7MW
主蒸汽压力:
25MPa
主蒸汽温度:600℃ Nhomakorabea再热汽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