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下第三单元第1课《消失了的恐龙》教学实录
科学 微课 苏教版六下三、1《消失的恐龙》实录

《消失了的恐龙》微课教学实录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很开心和大家一起相识在空中课堂。
今天呢,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恐龙的话题。
老师都不用问,你们肯定啊都对恐龙世界充满着好奇心,那你们对恐龙了又解多少呢?今天咱们就一起穿越回到地球的中生代,认识一下当时地球的霸主——消失了的恐龙。
在人类之前最早主宰地球的霸主是恐龙,恐龙的种类大约有1000种。
生活在地球历史的中生代。
可现在恐龙已经绝灭了。
根据已有发现,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1.6亿年的漫长时间。
恐龙的足迹遍布世界,中国更是“恐龙之乡”。
同学们,看看这些恐龙你们认识吗?小朋友们,这种恐龙是什么种类的呢?看看你想的和老师说的一样吗?它的学名是雷克斯暴龙、也叫暴龙,大家通常叫它霸王龙。
霸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恐龙之一。
霸王龙有巨大的嘴,它们的牙齿和香蕉一样大,而且咬力惊人,可以轻易的咬穿其它恐龙的皮肤,并且能咬断它们的骨骼。
这又是什么恐龙呢?剑龙又叫骨板龙,因为它们身上有尖尖的板,像宝剑一样而得名。
剑龙是典型的食草恐龙。
外观上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三角形骨板。
三角龙,是角龙的一种。
它的鼻子上方有一只角,像犀牛,眼睛上方有两只角又像牛。
这三只角都有1米长,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坚硬头盾。
三角龙的攻击力是白垩纪最强的草食恐龙之一。
霸王龙也不敢轻易捕食它们,一只成年三角龙完全可能逼退一只成年霸王龙。
棱背龙,生存在侏罗纪早期。
棱背龙使自己的身体披上厚厚的甲板,还均匀地密布着一排排尖刺,这样,那些想吃肉者就不那么容易伤害它了。
梁龙是最容易确认的恐龙之一。
有着巨大的体型,长颈及尾巴,强壮的四肢。
很多年前它被认为是最长的恐龙。
似鸡龙它看起来像一只大鸵鸟,长着长脖子和没有牙齿的嘴。
它以植物为食,但也吃小昆虫,它甚至还能捕食蜥蜴。
这几种恐龙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
关于恐龙大家有什么特别想要了解的信息吗?有的同学心里肯定会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恐龙怎么就消失了呢?要是还有该多好,那同学们,你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嘛?猜猜你的看法?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老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渐进说:中生代时期,地球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造成了环境的巨大变化,恐龙不适应新的环境,不适应新的食物,加上其它恒温动物的兴起,恐龙处于劣势,从而导致恐龙大量死亡乃至灭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消失了的恐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恐龙的起源、繁盛和灭绝,通过探究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恐龙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分类、特征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的起源、繁盛和灭绝过程,知道恐龙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恐龙的起源、繁盛和灭绝过程,恐龙的主要特征。
2.难点:恐龙灭绝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恐龙图片、视频等。
2.道具:恐龙模型、化石等。
3.资料:关于恐龙的起源、繁盛、灭绝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恐龙的起源、繁盛和灭绝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总结恐龙的主要特征。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恐龙特征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恐龙的特征和灭绝原因。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发现的恐龙化石及其意义。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互联网教案及反思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了解关于恐龙的文字、图片、模型,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
【教学课题】消失了的恐龙【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1 课,属于《科学课程标准》“生物与环境”中的“进化”这一内容体系。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对恐龙消失的话题进行交流、推理和解释。
本课是按照“交流恐龙资料——了解化石的发现过程和作用——研究化石模型” 的活动顺序编写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互联网交流对恐龙的前概念;第二部分是通过观看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知道恐龙化石的发现及还原过程;第三部分是让学生研究恐龙化石的模型,根据恐龙化石展开合理的推测与想象,体验恐龙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究恐龙奥秘的持久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2)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3)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过程和方法: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课中自学、交流收获---观看课件、合理推测--- 拓展演练、深化认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环境和谐相处。
4、行为与创新:会查阅网络、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愿意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感悟到人应与【教学重点】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
【学情分析】以恐龙为主题的是科学学习中学生普遍喜欢的一个内容。
事实上,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已经对此有了较多感性的认识,他们对恐龙的种类如数家珍,知道的恐龙名称甚至比老师还多。
因此,如果本课的教学仍然局限于对恐龙知识的一般了解,则必然是看上去学生发言热烈,表面热热闹闹而实际收获有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应当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的恐龙》搜索教案及反思

3、感悟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制作成信息卡片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来认识恐龙模型与化石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推理、想象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思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提炼总结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资料毕竟有限,充分利用网络搜索也可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了教案的设计。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对于恐龙化石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资料: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古生物学家对从岩石中发现的那些颌骨和牙齿的化石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接受的认:这是一种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巨大的爬行动物,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随着对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对恐龙更全面的认识。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语言过渡: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和模拟都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
(二)、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
1、教师展示恐龙的化石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恐龙的化石有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图片】:/搜索页面:
/i?ct=201326592&clmp;fm=index&pv=&z=0&word=%BF%D6%C1%FA%BB%AF%CA%AF&s=0#
九、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青州市亓荣希望小学
姓名:贾会颖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亓荣希望小学
本人是专职科学教师,毕业之后一直从事科学教学,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学生)平时都是能通过这一窗口了解到最新的科学信息,搜索到我们需要的有关资料,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储备。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消失了的恐龙》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1.消逝了的恐龙)教案教学设计1.消逝了的恐龙(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2.能依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3.能依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搜集有关资料。
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研究恐龙化石的,并模拟考古过程。
4.了解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5.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与恐龙有关的资料。
(教学打算)教师材料:课件、(恐龙)视频。
学生材料:学生搜集恐龙资料和研究问题记录单。
(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引入“化石概念〞并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1.播放恐龙视频。
要求:从这段视频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你都了解哪些恐龙?学生交流汇报。
3.同学们很不简单,自己通过自学,了解到这这么多恐龙的知识,老师这里也为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的恐龙图片,大家想看吗?教师补充关于恐龙的图片〔课件〕。
二、了解恐龙化石被发觉的历史,以及恐龙骨架被复原的过程1.刚刚看到的图片和短片中的场面是真实的吗?对,我们都了解恐龙是早已灭绝的,我们的地球已有45 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38亿年的历史。
这38亿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灭亡。
2.既然恐龙已经灭绝了,这些恐龙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依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我们所了解的恐龙知识来自哪里?3.学生答复,局部学生是了解依据化石复制的。
4.关于化石,你都了解些什么?学生汇报自己对化石的了解。
5.同学们的答复让我想起了关于第—块恐龙化石的小故事:出示书上“大约200年前在英国一个叫做刘易斯的小地方,住着一位名叫曼特尔的乡村医生,这位曼特尔先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特别喜欢搜集和研究化石。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的严寒,可是曼特尔先生还是照常出门去给病人看病。
夫人在家里等着丈夫回来,心里总是惦记着他会不会着凉。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1.消失了的恐龙》教案_(1)【精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消失了的恐龙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各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二)科学知识:1.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2.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三、教学准备:关于恐龙、恐龙化石的文字、图片、模型以及多媒体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各种恐龙模型或图片。
同学们这是你们很感兴趣的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6500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
(板书)(二)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1.关于恐龙的知识同学们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说说吗?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将汇报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4.我们的地球已有45 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38 亿年的历史。
这38 亿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灭亡。
我们都知道恐龙是早已灭绝的,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复制出的呢?(三)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以及恐龙骨架被还原的过程。
1.谁能给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学生简单介绍恐龙化石被发现及还原的过程。
3.同学们从课外书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们看看事情的经过。
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有相关的碟片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恐龙化石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一块恐龙头骨化石,你能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5.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利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形和食性,让学生体验到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6.小结: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恐龙骨架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
1.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或模型。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的恐龙种类、灭绝等相关知识;2、了解恐龙化石挖掘与还原过程。
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爱好和网络学习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恐龙与化石的差不多常识三、教学难点:恐龙与化石的知识点繁多四、教学预备:专题学习网站、教师课件、网络教室、恐龙模型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堆恐龙的模型。
提问:同学们,你们明白老师那个地点放的什么吗?(恐龙)差不多上恐龙,他们却不一样,谁又能告诉我,那个是什么恐龙?那个又是什么恐龙?看模样,恐龙还有专门多知识值得我们期待哦。
想不想一起来更深刻的了解他们、?那你有没有在动物园里看见过真正的恐龙?他们去哪了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第三单元第1课《消逝了的恐龙》。
(3分钟)(二)组织探究活动:1、谈话:关于恐龙,大伙儿有哪些专门想研究的问题?期待了解哪些恐龙的知识?2、学生汇报。
3、师生共同总结出如下问题:(1)恐龙生活在什么时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2)世界上有多少种恐龙?(3)各种各样的恐龙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4)恐龙什么缘故消逝了?灭绝了?依旧……(5)恐龙的化石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形成的?(6)恐龙都吃些什么?(7)恐龙是如何样繁育后代的?(8)恐龙属于哪一类动物?(9)既然恐龙消逝了,那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依照什么做出来的?(10)现在有没有一些动物是恐龙的“亲戚”?4、谈话:上面大伙儿提出了专门多有味的问题,但由于条件和时刻的限制,不可能研究到所有问题,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问题是:(3)、(4)、(5)、(9)5、恐龙有这么多的学问,老师讲一节课也讲不完,不如同学们自己去上网学习,到网上全面的了解恐龙的世界吧。
但在上网之前,我们先提几个小要求:(1)自主学习,有问题请举手。
(2)把已解决了的问题写在留言板上。
(3)时刻十五分钟。
6、教师演示使用专题学习网站和留言板。
(7分钟)(指导学生点击桌面上“恐龙”图标,打开专题学习网站,扫瞄网页,并把解决的问题写到留言板上,预备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消失了的恐龙》创意教案

《消失了的恐龙》创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2.探究恐龙消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恐龙消失的原因。
2.教学难点:恐龙消失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恐龙的外貌特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是如何消失的吗?2.探究恐龙的生活习性(1)分组讨论:恐龙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生活习性。
3.恐龙消失的原因(1)观看科普视频,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
(2)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探讨恐龙消失的可能原因。
4.创意活动:模拟恐龙世界(1)分组讨论:如何模拟恐龙世界,展示恐龙的生活场景。
(2)每组进行模拟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
5.科学探究:寻找恐龙消失的证据(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寻找恐龙消失的证据?(2)分组讨论:寻找恐龙化石、地质变化等证据。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现代濒危动物,避免它们消失?四、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恐龙生活场景的画。
2.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已经消失的动物,分析它们消失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探讨恐龙消失原因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2.在创意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同学的表现,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重难点补充:(1)教师展示恐龙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这张图片上的恐龙长什么样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很好,那你们知道恐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吗?它们喜欢吃什么?”(1)教师播放科普视频后,问:“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可能导致恐龙消失的原因?”(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地球上的气候变化、asteroid撞击、疾病、自然灾害都有可能是恐龙消失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实录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很开心和大家一起相识在空中课堂。
今天呢,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恐龙的话题。
老师都不用问,你们肯定啊都对恐龙世界充满着好奇心,那你们对恐龙了又解多少呢?今天咱们就一起穿越回到地球的中生代,认识一下当时地球的霸主——消失了的恐龙。
在人类之前最早主宰地球的霸主是恐龙,恐龙的种类大约有1000种。
生
活在地球历史的中生代。
可现在恐龙已经绝灭了。
根据已有发现,它们在地球
上生存了1.6亿年的漫长时间。
恐龙的足迹遍布世界,中国更是“恐龙之乡”。
同学们,看看这些恐龙你们认识吗?
小朋友们,这种恐龙是什么种类的呢?看看你想的和老师说的一样吗?
它的学名是雷克斯暴龙、也叫暴龙,大家通常叫它霸王龙。
霸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恐龙之一。
霸王龙有巨大的嘴,它们
的牙齿和香蕉一样大,而且咬力惊人,可以轻易的咬穿其它恐龙的皮肤,并且
能咬断它们的骨骼。
这又是什么恐龙呢?
剑龙又叫骨板龙,因为它们身上有尖尖的板,像宝剑一样而得名。
剑龙是典型的食草恐龙。
外观上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三角形骨板。
三角龙,是角龙的一种。
它的鼻子上方有一只角,像犀牛,眼睛上方有两只角又像牛。
这三只角都有1米长,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坚硬头盾。
三
角龙的攻击力是白垩纪最强的草食恐龙之一。
霸王龙也不敢轻易捕食它们,一
只成年三角龙完全可能逼退一只成年霸王龙。
棱背龙,生存在侏罗纪早期。
棱背龙使自己的身体披上厚厚的甲板,还均匀地密布着一排排尖刺,这样,那些想吃肉者就不那么容易伤害它了。
梁龙是最容易确认的恐龙之一。
有着巨大的体型,长颈及尾巴,强壮的四肢。
很多年前它被认为是最长的恐龙。
似鸡龙它看起来像一只大鸵鸟,长着长脖子和没有牙齿的嘴。
它以植物为食,但也吃小昆虫,它甚至还能捕食蜥蜴。
这几种恐龙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
关于恐龙大家有什么特别想要了解的信息吗?有的同学心里肯定会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恐龙怎么就消失了呢?
要是还有该多好,那同学们,你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嘛?猜猜你的看法?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老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渐进说:中生代时期,地球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造成了环境的巨大变化,恐龙不适应新的环境,不适应新的食物,加上其它恒温动物的兴起,恐龙
处于劣势,从而导致恐龙大量死亡乃至灭绝。
超巨星爆炸学说:地球附近的一颗超巨星爆炸,导致地球上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另外导致地球变冷,干旱随之降临,很多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恐龙因缺
乏食物而导致灭绝。
陨石或行星撞击说:每10亿年都会有一个直径10到30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撞击。
恐龙灭绝是由于在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诱发了气候、生态和环境的灾变,尘埃长期遮天蔽日,植物不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恐龙
因为缺乏食物而死。
看来这些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但对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恐龙灭绝问题都还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也投入到对
恐龙的研究之中。
既然恐龙早已经灭绝了,咱们现在的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什么复
制出来的呢?
对了,就是根据化石来复制出来的。
对于恐龙化石你们又了解多少呢?
1822年,被英国的医生曼特尔发现了,后来,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将它命名为“恐龙”。
随着对恐龙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对恐龙更全面的认识。
化石可以指引我们认识过去,但发掘化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咱们一起来看,化石从发掘到复原的全过程。
1、科学家在利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2、包装好的化石,以免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3、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
4、化石被还原成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
正是因为科学家与考古学家的不断发掘和探究。
才使人们了解到生物进化的历程,从而更深入地揭开地球历史的真面目。
同学们,现在咱们也当一回小小的考古学家好不好?通过观察这些恐龙化石的特征,你能复原它们是是哪种恐龙吗?
梁龙:长长的颈。
霸王龙长着一副巨鳄。
三角龙的头部有三个尖刺。
剑龙的后背背着一排大宝剑。
其实恐龙的种类远比我们今天知道的多太多了。
谜一样的恐龙,留给了我们人类太多的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这里面有关于恐龙的全面知识,大家按一下暂停键,记下来。
中国恐龙网还有中国科普博览---恐龙博物馆。
接下来咱们做一组练习,看看这节课你收获了多少呢?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年发现的。
2、恐龙是()生动物。
(胎生或卵生)
3、恐龙已经灭绝了,主要是通过()来了解恐龙。
4、我会连!
三角龙长颈和长尾巴
霸王龙头部有冠状骨骼
梁龙头部有三根尖刺
冠龙长着一副巨颚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做对了呢?
接下来老师把时间留给大家,快上网查阅下有关恐龙的更多知识吧!再见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