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仫佬族

仫佬族

在多已剪发。饰物有银质的耳环、手镯、戒指等。
回目录 回目录
仫佬族的宗教信仰
仫佬族没有统一的宗教,由其先民的自然崇拜,发展到信 仰多神。过去仫佬族地区佛寺众多,即信佛教,又信道教。 在道教之中又分茅山教和梅山教两种。仫佬族信仰多神,十 分复杂,有家神和外神两种,这是仫佬族地区科学技术没有 完全普及的缘故,人们过去对自然界许多现象,对人自身的 生老病死现象迷惑不解,于是把美好、善良的愿望寄托于鬼 神的意志。如今仫佬族地区信教的群众已经很少了。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肴;白馍,仫佬族传统点心,用熟糯米
饭制成。
回目录
仫佬族的建筑
▪ 仫佬族聚居区内,山岭绵延起伏,武阳江、龙江流贯其间。在大石 山与土山丘陵的交错中,有纵横不等的峡谷平坝。仫佬族多住在山 区或半山区,依山傍水建立村落。仫佬民居,多为砖墙、瓦顶、矮 楼建筑。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至60 公分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人住底层,楼上是仓房。民居中最 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仫佬族的简介
仫佬族的婚俗
仫佬族的历史
仫佬族的建筑
仫佬族的饮食
仫佬族的节日 仫佬族的服饰
看完了就 点这儿。
仫佬族的文化艺术 仫佬族的宗教信仰
仫佬族的简介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 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 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 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 河池等县境内,以及贵州部分地区。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 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 使用的仫佬语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 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ppt课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ppt课件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民族小考察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自己喜 的地 族 区 居 住 环 境 生活情况 服 饰 饮 食 住 所 节 日
民族大团结
爱我中华 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 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 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仫 佬 族
羌 族

布 朗 族
撒 拉 族

毛 南 族
仡 佬 族
锡 伯 族
阿 昌 族
塔 吉 克 族
普 米 族
怒 族
乌 孜 别 克 族
俄 罗 斯 族
鄂 温 克 族
德 昂 族
保 安 族
裕 固 族
京 族
塔 塔 尔 族
独 龙 族
鄂 伦 春 族
赫 哲 族
门 巴 族
luò
珞 巴 族
基 诺 族
我知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族分布表
分布情况 北方和东北 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民 族 蒙古、满族、朝鲜族、鄂 伦春族、赫哲族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 克孜、塔吉克、锡伯等 苗、彝、壮、布依族、侗族、 瑶族、白、傣黎族、高山族等

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简介(图片很全)(课堂PPT)

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简介(图片很全)(课堂PPT)
花江狗肉
五 色 花 米 饭
10
朝鲜族
11
达斡尔族



曲 棍 球
12
傣族
孔 雀 舞 泼 水 节
13
14
15
侗族
侗族大歌会→
16
独 龙 族
绣面纹身
17
俄罗斯族
大列吧
汤 菜
18
鄂伦春族
狍 头 帽 子
19
鄂温克族
20






21
哈尼族
哈 尼 族 梯 田
22
赫(he)哲族



38
39
40
羌族
41
撒拉族
42
43
(she)


44
水族
45
塔吉克族
46
塔塔尔族
47
土家族
吊脚楼
48
土族
49
维吾尔族 nang 50
佤族
51
乌孜别克族
52
锡伯族
53
瑶族
54
彝 族 (yi)
55
仡(gē)佬(lǎo) 族
56
57
壮族
58
藏族
朝 拜 酥油茶
59
知识小结: 1.中国最新的少数民族是? 2.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是? 3.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 4.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5.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6.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仫佬族

仫佬族
仫佬族
(一)民族简介 (二)特色饭菜 (三)特色小吃
(一)民族简介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 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 谨”,汉族称之为“姆 佬”。“仫佬”一 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 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 仫佬族自治县 .
(二)特色饭菜
白馍与白炠肉
五色糯饭
五色糯饭是一种风味食品, 其制法是先用红、黄、黑 三种颜色将泡好的糯米饭了,由 于染料取自花朵的天然汁 液,而无毒无害无副作用, 除具有特殊的香味外,还 有防病祛邪、治疗腰酸骨 痛的功效。
狗舌糍耙与斗糍耙
“狗舌糍耙”扁长柔软,形 似狗舌,其名由此得来。 它松软可口,味道甜美, 再撒上香香的芝麻糖粉, 那更令人回味无穷,它是 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时 节唱罢山歌后互相交换的 食品。意味着爱情像芝麻 糖那样香甜。 “斗糍粑”是仫佬山乡在春节 期间家用糯米饭舂制的,每 逢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 的青壮年男子便摆开架式, 高举"丁"字形榔锤,一上一 下把糯米舂溶。一日糯米饭 舂溶后,青壮年妇女便取出 来做成馍饼,先放在用鸡蛋 黄或茶油抹过的大簸箩里, 然后移到芭蕉叶上晾干,印 盖花纹图案。“斗糍耙”在 仫佬山乡还是送礼的佳品呢!
(三)特色小吃 芋头糕:百糕中的珍品
豆腐花:也叫豆腐脑
油堆:外酥里嫩
滤粉:百吃不厌
艾糍粑:制作工序繁多,只有在清 明节期间才能吃到它,所以特回味
THE END!
THANK YOU!!!
白馍是糯米制品,其 做法是:先把糯米蒸 成熟饭,放在石臼里 捣烂,然后捏成拳头 大的团子,吃时可用 火烤,香甜爽口,也 可用糖水煮食。 白炠肉是仫佬山乡的 一种风味食品。其做 法是:将整块的猪肉 或整个的鸡鸭(去毛和 内脏)放入水中白煮, 肉熟后取出切成小块, 然后配以调味汁食用。 做法讲究火候,只有 八分熟。

仫佬族的介绍

仫佬族的介绍

仫佬族的介绍仫佬族,[mù lǎo zú]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

族称仫佬族族称,有自称与他称之别。

多数仫佬族人自称“伶”(音Ling),少部分地区自称“谨”(音Jin)或“本地人”。

汉族称之为“仫佬”,壮族用壮语称他们为“布谨”。

史书记载中写作“姆佬”或“木佬”。

仫佬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元代以前,史书往往将仫佬族与“伶”或“僚”并称,仫佬族的先民被归属于当时泛称的少数民族僚族之中。

僚族的称呼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

《汉书·西南夷传》称夜郎境内的主体民族为“夷僚”。

晋代以后,文献资料上到处可见类似的称呼,涉及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僚族,又出现了“僚民”、“僚子”、“土僚”、“夷僚”、“生僚”、“山僚”、“洞僚”等称谓。

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边界的僚族,被称为“葛僚”、“守宫僚”、“夷子”等。

关于“僚”,许多学者认为是“骆”的后裔,而“骆”则被认为是“越”的另一称谓。

而“越”是中国南方民族的一个大族系,经春秋战国至秦汉,不断发生迁徙。

到了汉代,史籍不再见“骆”的称谓,而改称“僚”。

由汉至唐、宋的一千多年间,僚族被当作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活动区域很广。

仫佬族就属于这其中的一支。

清嘉靖《广西通志》说:“天河僚在县东,又名姆佬。

”《古今图书集成》载:“天河县色分四乡,县东八里咸伶种,名曰姆佬。

”都指明了“僚”、“伶”与“姆佬”(仫佬)的直接关系。

仫佬之名,元代史籍已明确记载,称“穆佬”、“木娄苗”、“木娄”等。

明、清以后,相继以“木老”、“木佬”、“姆佬”等名称见于史册。

1956年,经过民族识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仫佬族。

历史仫佬族远古祖先同其他民族的祖先一样,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

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旁的洞穴发掘出来一个缺下颌骨的完整的头骨和4个胸椎、5个腰椎、5段肋骨等,属于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即“柳江人”。

清朝的仫佬族文化

清朝的仫佬族文化

清朝的仫佬族文化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期间众多少数民族共同构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其中,仫佬族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

一、仫佬族的概况仫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仫佬族的人口约为120万人。

仫佬族地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使得仫佬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二、仫佬族的语言和文字仫佬族的语言属于台语支,并且存在多个方言。

仫佬族人民往往使用汉字来进行日常书写,而在正式场合则使用萤火字、彩蛮文等特殊的文字形式。

这些文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仫佬族人民传承和展示文化的重要工具。

三、仫佬族的饮食文化仫佬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米饭、玉米、豆类、蔬菜等为主要食材。

仫佬族人民善于制作发酵食物,如米酒、米糕等,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此外,仫佬族人民还注重节俭与共享,重视宴请客人的礼仪,通过饮食文化展现了他们的热情和好客。

四、仫佬族的服饰文化仫佬族的传统服饰极富特色,男性常穿长衫、腰带等,女性则穿着色彩艳丽的上装和长裙。

服饰上常使用华丽的刺绣和手工织物,以展示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工艺技术的独到造诣。

现今,虽然生活方式变化,但仫佬族人民仍保留着传统服饰的使用,以表达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五、仫佬族的节日文化仫佬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苗年(春节)。

仫佬族人民会整村整户聚餐、舞蹈、唱歌等,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仫佬族还有丰富多样的祭祀活动,如祖先祭祀、土地祭祀等,这些活动凝聚了人们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六、仫佬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仫佬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独具魅力,通过独特的乐器和舞蹈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的追求。

仫佬族的舞蹈多样,有欢快的芦笙舞、祈福的狗火舞等,这些舞蹈在庆祝节日和重大仪式时常常出现,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班会:五十六个民族来历主要分布及服饰 课件(27张PPT)

主题班会:五十六个民族来历主要分布及服饰 课件(27张PPT)

有关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习惯的问题
A:习惯吃牛羊肉,忌讳猪肉、猪油的 10 个少数民族是:(回 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兹别克 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 B:习惯吃肉和奶制品,喜欢喝奶茶、酥油茶的少数民族。 (如藏族、蒙古族等) C:习惯吃抓饭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D:习惯吃打糕、冷面和泡菜的少数民族。(朝鲜族) E:习惯嚼槟榔的少数民族。(黎族、京族和傣族) F:习惯用竹筒做米饭的民族。(傣族)
欣赏民族服饰
















壮 族
布 依 族
朝 鲜 族
满 族
dòng
侗 族
瑶 族

















shē






各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域(省)
•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和贵州等地; •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 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以及河南、
河北等地; •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湖南;
• 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 •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和广西等地。 • 藏族: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南、四川、云南省部分 •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 • 傣族:主要在云南的西双版纳 •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丽江地区

高 山 族
拉 祜 族
水 族

仫佬族简介PPT课件

仫佬族简介PPT课件
为仫佬族
3
回目录
仫佬族的语言
仫佬语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仫佬语和侗语、水语、毛 南语比较接近。长期以来,由于仫佬族人民与汉、壮等兄弟民族经济文 化交往密切,不少群众既会汉语,也会操壮语,有的还会说“土拐话” (汉语中的一种方言)。但仫佬族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而通用汉文字。
仫佬语称父为布、母为腻、兄为外、弟为侬、姐为遮、妹为诺、伯 为巴、叔为梭、妻为卖、子为老、女为勒亚。称马为骂、牛为顿、猪为 墓、猫为妙、鸡为计、鸭为腰。称门为堵、去为摆、饭为乌、手为纳、 脚为顶、桥为久、酒为巧。称吃饭为斩乌、穿衣为登谷,开门为凯朵、 洗澡为沐很。有许多基本词汇与壮、侗、水、毛难等族语言相同,它们 同属我国南方古越人语的共同体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
的。仫佬族多自称“木冷”,即“伶人”, 清代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立后,根 据仫佬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以信奉 道教为主。也信佛教。仫佬族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 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1956年,经过民族识别,国务院正式确认
6
2019/10/18
7
仫佬族的建筑
8
仫佬族的服饰
仫佬族服饰六七十年前一直保 持着古代僚人的特点。如妇女 上衣很短,仅及腰,袖背上全 部绣上鳞状花纹。下穿无褶筒 裙,脚上穿的是钩尖鞋。男子 多穿对襟衣,男女均以长帕包 头。仫佬族的衣服,一般尚深 青色。过去大都是自纺、自织、 自缝。近代都已改装,与当地 汉、壮族的衣服没有多大差别。 男子穿的都是对襟上衣、长裤, 年老的穿琵琶襟上衣;一般穿 草鞋,跣足的不多。过去姑娘 梳辫,出嫁后结髻,现在多已 剪发。饰物有银质的耳环、手 镯、戒指等。
4
仫佬族的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12
2019/10/18
13
4
仫佬族的饮食
仫佬族大都习惯日食三餐, 早餐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 粥,晚餐吃米饭和比较丰富的菜 肴。农忙季节一般都是早餐吃粥, 午餐和晚餐为饭。红薯是仫佬族 主要辅助粮之一。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饭菜煮 熟之后,晾凉了才吃,一餐吃不 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热。平 时一般都喝生水。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备有 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有腌豆角、 蒜头等。民间早、中两餐,只用 酸辣小菜佐饭.仫佬族典型食品 有:豆腐肴;白馍,仫佬族传统 点心,用熟糯米饭制成。
6
2019/10/18
7
仫佬族的建筑
8
仫佬族的服饰
仫佬族服饰六七十年前一直保 持着古代僚人的特点。如妇女 上衣很短,仅及腰,袖背上全 部绣上鳞状花纹。下穿无褶筒 裙,脚上穿的是钩尖鞋。男子 多穿对襟衣,男女均以长帕包 头。仫佬族的衣服,一般尚深 青色。过去大都是自纺、自织、 自缝。近代都已改装,与当地 汉、壮族的衣服没有多大差别。 男子穿的都是对襟上衣、长裤, 年老的穿琵琶襟上衣;一般穿 草鞋,跣足的不多。过去姑娘 梳辫,出嫁后结髻,现在多已 剪发。饰物有银质的耳环、手 镯、戒指等。
2
仫佬族的历史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
的。仫佬族多自称“木冷”,即“伶人”, 清代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立后,根 据仫佬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以信奉 道教为主。也信佛教。仫佬族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 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1956年,经过民族识别,国务院正式确认
mù lǎo zú
1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根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总人口 数为216257人。 “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 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 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 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 县境内,以及贵州部分地区。
为仫佬族
3
回目录
仫佬族的语言
仫佬语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仫佬语和侗语、水语、毛 南语比较接近。长期以来,由于仫佬族人民与汉、壮等兄弟民族经济文 化交往密切,不少群众既会汉语,也会操壮语,有的还会说“土拐话” (汉语中的一种方言)。但仫佬族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而通用汉文字。
仫佬语称父为布、母为腻、兄为外、弟为侬、姐为遮、妹为诺、伯 为巴、叔为梭、妻为卖、子为老、女为勒亚。称马为骂、牛为顿、猪为 墓、猫为妙、鸡为计、鸭为腰。称门为堵、去为摆、饭为乌、手为纳、 脚为顶、桥为久、酒为巧。称吃饭为斩乌、穿衣为登谷,开门为凯朵、 洗澡为沐很。有许多基本词汇与壮、侗、水、毛难等族语言相同,它们 同属我国南方古越人语的共同体中发展而来的。
9
仫佬族的节日--依饭节
又称“敬依饭公爷”、“喜乐 愿”、“祖先愿”、“贺香火”等, 是仫佬族祭祖、祭神,保护人畜平 安和庆丰收的祭祀活动,是他们传 统的盛大节日,每隔3-5年立冬后 举行一次,为期一至三天。
10Βιβλιοθήκη 饭节当天,人们宰猪杀鸡,包三角粽,蒸糯米团,用 红薯、芋头制作许多黄牛、。水牛模型,用红线扎起一 束束糯谷穗,并备素肉食品十二种,陈列于祭坛祭 “依饭公爷”。法师二人,一师念经“请神”:一师 扮“神灵”,头戴面具,身穿法衣,边舞边唱,一直 请完三十六位“神”。然后把牛模型、谷穗分给各户 置于香火上。村寨各户,宾客盈门,几十里路以外的 兄弟民族亲友,也纷纷前来祝贺,参加节日活动,热 闹非凡,狂欢一天一夜,活动始告结束。据有关资料 记载,依饭节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5
仫佬族的建筑
仫佬族聚居区内,山岭绵延起伏,武阳江、龙江流贯其间。在 大石山与土山丘陵的交错中,有纵横不等的峡谷平坝。仫佬族多住 在山区或半山区,依山傍水建立村落。仫佬民居,多为砖墙、瓦顶、 矮楼建筑。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至 60公分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人住底层,楼上是仓房。民居中 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