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基础》第10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合集下载

7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7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几种条件下的潜水均衡方程式:

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忽略Zc ;地形切割微弱Qd→0; 无越流时Qt =0;径流滞缓Wu1 Wu2 → 0;
Xf + Yf - Zu =μ Δ h 多年均衡条件下 :μ Δ h =0,则 Xf + Yf = Zu(入渗补给潜水量全部消耗于蒸发)

湿润山区潜水均衡 强烈开采区
Q

1
堆积平原含水系统地下水均衡模式分析

分区(三段均衡区)分析:
X X f1 f2 W Y Y W Z Q W f1 1 u1 d 2 Q Z f2 t u2
山前丘陵潜水 冲积平原潜水 冲积平原承压水
Q W 2 t 3


同时,对地表水及相邻地区地下水的均衡产生影响。 W2减少及相应的Qt减少,使冲积平原承压水及潜水补给 量减少 W1增大,使山区地下水排泄量增大 Xf1及Yf1增大,使地表径流减少,从而使冲积平原潜水收 入项Yf2变小。
7.4.5人为影响下的地下水均衡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补给量或排泄量来影响地下水的动态。 加入人为造成的含水层的收入或支出项即可 μ Δ h= Xf + f1+f2+ Qt – Zu-Qr 31.0=22.7+255.5+77.0+9.2-313.4-20 结论: 正均衡,潜水位一年上升620mm,蒸发量会逐不断增加, 土壤盐渍化 原因:灌溉水入渗,排水能力低 措施:减少灌水入渗、加大排水能力
1
用含水系统分析,水量均衡方程:
X
f1
X
f2
Y f 1 Y f 2 W 1 Z u1 Z u 2 Q d W 3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 (1)§1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概念 (1)§2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 (1)§3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2)§4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3)§5 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5)§6 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测定方法 (6)思考题 (14)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1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概念地下水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最主要区别是,其量和质总是随着时间而不停地变化着。

所谓地下水动态即是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其变化规律可以是周期性的变化,也可以是趋势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可以是昼夜的(如月球引力导致的固体潮),也可以是季节性的或者是多年的。

其变化的速率,在天然状态下一般具较明显的周期性,或具极为缓慢的趋势性。

在人为因素(开采或排除)的影响下,其变化率可大大加强。

这种迅速的变化,可能对地下水本身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地下水的质与量之所以变化,主要是由于水量和溶质成分在补充和消耗上的不平衡所造成的。

所谓地下水均衡,就是指这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流入)与消耗(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补充与消耗量相等时,地下水(量与质)处于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小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正均衡状态。

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多处于均衡状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则可能出现负均衡或正均衡状态。

从上述概念可知,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

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动态变化的实质,即导致动态变化的原因;而地下水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是由均衡的性质和数量所决定的。

§2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量和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F.考研-水文地质学基础(9-10)

F.考研-水文地质学基础(9-10)

F.考研-水文地质学基础(9-10)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一、名词解释1.地下水动态:在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区域。

4.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

5.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增加。

6.负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支出大于收入,表现为地下水的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减少。

二、填空1.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

2.地下水要素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水量、盐量、热量、能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3.降水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影响潜水的补给,从而使潜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

4.气温、湿度、风速等影响着潜水的蒸发,使潜水水量变少,水位降低,水质变咸。

5.潜水动态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位上升,旱季补给量小于排泄量,潜水位下降。

6.潜水动态可分为蒸发型、径流型及弱径流型三种类型。

7.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收入项一般包括大气降水量、地表水流入量、地下水流入量、水汽凝结量。

8.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支出项一般包括表水流出量、地下水流出量、蒸发量。

三、判断题1.地下水位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水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 )2.潜水位的真变化是指并不反映潜水水量增减的潜水位变化。

(× )3.潜水位的伪变化是指潜水位变动伴随着相应的潜水储存量的变化。

(× )4.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时,随着远离河流,水位变幅增大。

(× )5.当潜水的储存量变化相同时,给水度愈小,水位变幅便愈大。

(√ )6.河水引起潜水位变动时,含水层的透水性愈好,厚度愈大,含水层的给水度愈小,则波及范围愈远。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长安大学
课程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课程负责人马致远
填报日期2012.11.05
陕西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
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
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
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
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21 —。

10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10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动态也存在着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多年变化。
昼夜变化可由蒸发和蒸腾引起。白天水位下降,夜晚水位上升。变幅 可达数厘米。
10.2.1 外部环境的激励输入因素
(1)气象因素 季节变化源自于气候变化。我
国大多数地区属季风气候,旱季和
雨季分明。一般情况下,夏季多雨, 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潜水,潜水位逐 渐抬高,并逐渐达到峰值。雨季之 后,补给停止,潜水由于径流及蒸 发排泄,水位逐渐回落,至次年雨 季前,地下水位达到谷值。全年地 下 水 位 呈 单峰单 谷 形 态 ( 103 页 图 10.2 )(图中 3 月份水位少量抬升与 冻土融化补给地下水有关)。
发量(Zu,包括土面蒸发及叶面蒸腾),
潜水以泉或泄流形式排泄量(Qd),下 游断面潜水流出量(Wu2)。 均衡期始末潜水储存量的变化量为μΔh,则: A´ – B´ = μΔh (10.5) 即μΔh = (Xf + Yf + Zc + Wu1 + Qt) – (Zu + Qd + Wu2) (10.6)
变化不大,水土向淡化方向演变。*** 应注意实际情况的变化。如在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在大量人工开采条 件下,潜水位下降,原有的入渗—蒸发型动态,可能转化为入渗—径流型 动态,导致水土不再继续盐渍化。而当潜水位埋藏深度过大时,还会导致 地表土壤干燥、土地荒漠化。
10.4 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 10.4.1 均衡区与均衡期
10.1 地下水动态的定义及形成机制
10.1.2 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在各种外界因素激励下所做出的输出响应。
现来分析一次降雨对水位的影响(见下图)。
输入(激励)→ 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输出(响应)
一次降雨,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发 生于某一时刻的“脉冲”。降雨入渗地 面并在包气带下渗,达到地下水面后才 能使地下水位抬高。这样,与一个降水

第十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第十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计算所选定的区域。最好是一个具有 隔水边界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 均衡期 地下水均衡计算的所选定时间段。可以是月季年, 也可以是若干年。最好是气象水文共同的强周期。


正均衡 在均衡区均衡期内,地下水物质(水量、盐量)和 能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盐储量)热 能增加的现象。当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物质 (水储存量、 盐储量)和热储量减少称作负均衡。

第2节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抬升潜水位为例说明。一个降雨-地下 水位抬升过程可以看做一个脉冲转换为波形的过程。包气 带的滤波作用,将一次降雨脉冲转换为一个时间滞后和时 间延迟的地下水位波峰。波峰与降雨相对应,波峰出现和 延续的时间,以及波峰形态,取决于包气带岩性及地下水 埋藏深度。 包气带厚度和地下水埋藏深度不同时,地下水位对一次降 雨的响应也是不同的。下图:1为渗透性良好的岩溶,2为 渗透性和厚度适中的砂岩,3为渗透性差且埋深大的粘土。 三者的时间滞后和时间延迟分别见图,很短的尖峰、中等 的波峰和很大的缓峰。若降雨为若干次,则形成叠合波峰。 地下水动态的本源因素是随时间变动的因素:包括气象因 素、水文因素、生物因素,地质营力因素和天文因素等。 地下水动态的转换因素主要是地质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 如地质构造、含水层类型、岩性、地下水埋藏深度等。
第2节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二、气象(气候)因素

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影响潜水的补给,导致潜水含水 层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气温、湿度、风速等与其它条 件结合,影响着潜水的蒸发排泄,使潜水水量变少,水 位降低。
气象要素具有昼夜、季节与多年变化周期性。其中 季节变化最为显著且最有意义。

我国大部属季风气候。自南而北5至7月先后进入雨 季,降水显著增多,潜水位逐渐抬高并达峰值。雨季结 束,补给逐渐减少。由于径流及蒸发,潜水水位逐渐回 落,到翌年雨季前达谷值。全年潜水位动态呈单峰单谷。

水文地质基础-地下水运动

水文地质基础-地下水运动

运动状态
潜水的运动状态较为简单,主要是水 平运动,同时也可以有垂直运动。
形成过程
潜水主要通过地下水位以上的包气带 水和地表水的入渗形成。
承压水
定义
特点
承压水是指承受静水压力的地下水,通常 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层中。
承压水的水位和水量相对稳定,受外界影 响较小,同时具有较大的水压力。
运动状态
形成过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循环
指地下水在蒸发、下渗、流动和排泄 等环节中不断循环的过程,是维持地 下水补给和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指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现象, 包括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02 地下水类型
包气带水
定义
包气带水是指位于地表的土壤 和岩石层中,与大气相接触的
地下水。
特点
包气带水的水位和水量受季节 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与 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
要点一
总结词
三维模型考虑了地下水在三维空间中的流动,是最复杂的 模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三维模型考虑了地下水在三维空间中的流动,包括水平流 动和垂直流动。这种模型适用于描述复杂的地下水流动系 统,例如在多层次地层中的流动。三维模型可以用来预测 地下水在空间中的流动趋势,以及评估地下水资源的整体 分布和储量。三维模型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限制。
湿度
湿度大小影响土壤含水量,进而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和运动。
风速风向
在干旱地区,风速风向对地下水的蒸发和补给有重要影响。
06 地下水运动的应用
水资源管理
1 2
地下水资源评估
通过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评估地下水资源的量、 质量和分布情况,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 据。

10第十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10第十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十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地下水动态:groundwater regime地下水均衡:groundwater balance (budget)10.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温度、微生物等)随时间的变化,称为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状况,称为地下水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是: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在表现,地下水均衡是地下水动态的内在原因。

地下水动态的研究包括:影响因素、类型及成果分析。

地下水均衡的研究包括:均衡区和均衡期的确定,均衡方程式的确定,各收支项的求取,均衡计算结果的校核与分析。

地下水要素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含水系统)水量、盐量、热量、能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例如,当含水层的补给水量大于其排泄水量时,储存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反之,当补给量小于排泄量时,储存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研究目的意义: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成果分析,可以解决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①检验并完善前期水文地质研究结论;②查明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变化;③为数学模拟提供依据;④为拟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提供依据;⑤检验实施中的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的合理性。

地下水均衡研究,可以为拟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提供定量依据,检验并完善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水位动态,水量均衡。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1.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地下水动态的本源因素是随时间变动的因素,包括:气象(气候)因素、水文因素、生物因素、地质营力因素、天文因素等。

1)气象因素:①降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②蒸发→潜水含水层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质变咸;③气象因素具有季节性的变化,地下水动态也具有季节性变化;④气候还存在多年的周期性变动,如周期为11年的太阳黑子影响丰水年与枯水年从而使地下水位呈现多年周期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有关的基本概念 地下水动态(Ground water regime) 地下水均衡(Ground water balance)
10.1 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动态(Fluctuation)
地下水的各要素(水位、水量、水质、水温、流速、 流向等)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随时间作有规 律的变化。
10.4 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
主要考虑水量平衡
水均衡方程式(hydrologic equation)
基本关系式: 储量变化 = 收入量 – 支出量 (△W) (A) (B)
对陆地上某均衡区在均衡期内, A包括: 大气降水量(X) 地表水的流入量(Y1) 地下水流入量(W1)(承压水的越流量和侧向补给量)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剖面图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位与开采量关系图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某库水位与钻孔水位过程线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开采状态下地下水流态剖面示意图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水文因素 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时,随
10.3 地下水动态类型
动态特征:年水位变幅小而均匀;水质季节变 化明显,长期中地下水不断向盐化方向发展, 土壤易盐渍化。
入渗—径流型:分布在山前或山区。 降水与地表水入渗补给丰沛,径流强烈,蒸 发微弱。
动态特征: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由分水岭到 排泄区,年水位变幅由大而小)
10.3 地下水动态类型
10.4 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
10.4 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
凝结水量(Z1) B包括: 地表水流出量(Y2) 地下水流出量(W2) 蒸发量(Z2) △W包括: 地表水变化量(V)
10.4 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
包气带水变化量(m) 潜水变化量(u△h) 承压水变化量(ue △h c)
其中: u为潜水层给水度 △h为均衡期潜水位变化 u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 疏干类型:集水建筑物采水、矿坑排水等 各种排水工程; 充水类型:渠道、水库、堤坝、灌溉系统 等。
10.3 地下水动态类型
根据排泄方式和水交替条件,潜水的动态类型分 为: 入渗—蒸发型: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平原或山 间盆地中心,地下水埋深浅。
补给:当地降水、地表水入渗 (但不丰沛) 径流:微弱 排泄:蒸发为主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构造因素是一个区域性的影响因素。 地震、火山活动的影响是短期影响。在震前地下
水位急剧上升、下降、冒砂等,甚至震前地下水 化学成分也会改变。 土壤和生植物因素 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潜水化学成分的改变, 尤其是在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两地区最为明显。 生植物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植物蒸腾对潜水动态的影响; 细菌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地下水不断趋 向淡化。 入渗—蒸发、径流型(弱径流型、过渡型) 分布在降水丰沛的湿润平原或盆地中心。 降水与地表水入渗补给丰沛,径流微弱,蒸 发也微弱,仍以径流排泄为主。 动态特征:年水位变幅小而均匀;水质季节变 化不明显,长期中地下水不断向淡化方向发 展。
10.3 地下水动态类型
着远离河流,水位变幅减小,发生变化的时间滞后。 河水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一般为数百米到数公里, 在此范围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滨海地区海水潮汐的影响,使地下水位呈现一天 两次升降的周期性变化。 地质因素 岩性和岩相等的影响是长期缓慢的,它不反映在
地下水的周期性变化上。如岩性、给水度、渗透 系数的大小在短期内变化不大,但在较长期内可 以逐渐增大。
动态与均衡的关系
一般而言,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均衡是动态变化 的内部原因。
10.1 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研究意义 检验并完善前期水文地质研究结论 查明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变化 为拟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 提高依据 检验实施中的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的合理 性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动态形成机制
将地下水动态理解为含水层(含水系统)对环境施加 的激励所产生的响应。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也可理解为含水层(含水系统)对输入信息变换后产生 的输出信息。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间断性的降水,通过含水层(含水系统)的变换,将 转换成比较连续的地下水位变化或泉流量变化。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输入信息因素:气象因素(降水、蒸发、气温、气压) 和水文因素
输出信息因素:地形、地质和人为因素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
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地下水的补给与蒸发,从 而影响地下水动态。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气温:影响降水的形式、蒸发强度、浅层地下水 水温。
气压:对潜水位产生伪变化。 潜水位变动伴随的相应潜水储存量的变化为
真变化;不反映潜水水量增减的潜水位变化,为 伪变化。
一般,气象要素具有昼夜、季节和多年性周 期变化,地下水动态也有相似的周期性变化。但 存在时间上的滞后现象。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均衡(Balance)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地下水在某地区某时段内水量、 热量和盐量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水量的收支关系——水量平衡 盐量的收支关系——盐量平衡 热量的收支关系——热量平衡
10.1 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收入>支出 收入<支出
正均衡 负均衡
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
径流-蒸发型 分布在干旱内陆盆地远山及盆地中心,地下水 埋深浅。 以侧向径流补给为主,蒸发方式排泄 动态特征: 年水位变幅小而均匀,水质缺乏明显的季节性 变化,水土向盐化方向演变。
10.3 地下水动态类型
承压含水层的动态类型分为 渗入--径流型:
动态变化程度取决于构造开启程度:构造开启程 度越高,水交替越强烈,动态变化也越强烈,水质 的淡化趋势越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