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七子之歌阅读理解题

七子之歌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七子之歌(节选)闻一多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港我好比风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与“叫我一声澳门”,表达了澳门对自己新名字的不认同。

B.“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这句诗是香港的哭诉与表白,表达了香港面积虽小但是位置重要的自我定位。

C.“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这三句诗写出了香港被侵占,被掠夺,被凌辱的历史事实。

D.“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这三句诗,既表达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也暗寓了当时祖国母亲积贫积弱的现状。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澳门》前四句,节奏逐渐加快,语气变得激越,这种变化带有很浓的感情倾向。

B.组诗运用反问、比拟、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诗歌的意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这组诗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为时而作,为事而作”,重在叙事,缘事而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D.“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这两句诗既倾诉了澳门被外敌掳走的经历,也与下文中的“三百年来”相照应。

3.如何理解“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4分)4.整组诗的尾句都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1.A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七子之歌(节选)》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节选)》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节选)》阅读答案《七子之歌》阅读答案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1.在本诗中,诗人把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让他们倾诉受帝国主义国家蹂躏的悲愤之情。

12.从诗歌内容看,《七子之歌》既唱出了的切肤之痛,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13.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14.诗人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寄寓在所吟咏的对象上,使这“七子”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尽管他们被帝国主义国家所占领,但他们仍然。

15.体会、品析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①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②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

③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11.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

12.国土沦丧;不屈不挠、英勇斗争13.唤起民众,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抵抗外侮,振兴中华。

14.坚贞不屈,心向祖国15.①虽然澳门被葡萄牙侵占达三百年之久,但澳门依然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贞。

②比喻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掠夺香港人民的财富,残酷地奴役着心向祖国的香港人民。

③比喻台湾虽然在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统治下,但“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还将背城一战”,以挣脱枷锁,回归祖国。

《七子之歌》答辩问题与解析

《七子之歌》答辩问题与解析

《七子之歌》答辩问题与解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七子之歌》答辩问题与解析1.请说出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组诗的全部名称。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欣赏、聆听《七子之歌——澳门》和《东方之珠》,并能够简单哼唱两首歌曲。

2、与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协同教学,让学生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背景。

3、在歌曲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突出本单元“ 祖国”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七子之歌—澳门》中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两首歌曲均选自新版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东方之珠》由台湾著名作曲家罗大佑写于1991年,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的无限眷恋。

《七子之歌--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全曲分为三局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知道,在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时间点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从近现代来说,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教师提出问题:1997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回归祖国。

(2)问题: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为何有回归一说?学生答复,教师总结。

(3)的历史: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

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又名“香江”、“香海”)。

(教师展示PPT进展讲解)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侵占了岛。

1860年和1898年,分两次强占了九龙半岛。

为收复,我国政府同英国政府进展了屡次谈判,于1984年12月19日签署了《关于问题的联合声明》。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_七子之歌(节选)》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_七子之歌(节选)》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七子之歌(节选)》同步练习卷(1)一、积水成渊1.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正确音节下画“﹣”)选择在朗诵《七子之歌》时,适宜的感情基调应为()A.慷慨激昂B.悲愤热切C.悲痛欲绝三、填空.《七子之歌》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________19世纪20年代,为哀痛我国七处被帝国主义侵占地区而作的一组诗歌。

七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写这首诗歌的目的是(用诗人的话说):“________”。

《七子之歌》在构思上的一个特点是把祖国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子女,以________的口吻,抒发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七子之歌》)这三首诗歌中,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有:________四、按要求写句子.我们不会忘记这紧张又愉快的军训生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

英雄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

仿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________。

罗斯福从集邮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缩句:________。

________这套邮票比后来发行的龙邮票稍大些,________人们称之为“大龙邮票”,将诗句的下一句写出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

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

你看万里长城绕群山飞舞,你看长江大桥像彩虹降落。

诗句采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请写出来:________想象天地:七子之中,其他六子都已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如今只有台湾正隔海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是同学们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最大的愿望,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他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________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清静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清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1)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________(2)搜集一首和这首诗歌表达同样情感的古诗,写下来。

17.七子之歌--澳门(相关资料)

17.七子之歌--澳门(相关资料)

17.七子之歌—澳门一、文章背景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

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本课是其中的首篇,表达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七个地方)。

二、文章鉴赏第一层开头两句,叙述游子向母亲倾叙被掳走的苦难经历。

妈港(或妈阁)即文“Macau”的音译,本是澳门著名古刹妈阁庙的名称。

1553年葡萄牙在此登陆,问当地海民这是什么地方,渔民以为是问这座庙,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妈阁”。

从此葡萄牙人就用“Macau”来称号澳门。

这好像一个小孩虽然被拐子拐走,拐子也给这孩子起了改名换姓,但孩子的内心一直不承认拐人所起的姓名,儿子澳门与母亲祖国血肉相连,骨肉相亲,儿子被侵略从“襁褓”中掳走,一去就是几百年,这实在是太久了,太久了,这是何为的辛酸与楚痛啊!第二层三、四两句,抒发澳门赤子心向祖国的炽热情怀。

诗中说,“但是他们掳走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是“精神犹存”,“灵魂不灭”,一颗忠贞不渝,向往母亲的心不变!正是这种精神的存在与张扬,中华民族才千百年来不屈不挠,奋斗不息。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转折对比句,突出澳门赤子之心系祖国,至死不变的炽热情怀。

第三层是五、六两句,这一层抒发了澳门赤子强烈期盼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

诗中说,“三百年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本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

三百年,对于一个须臾不能离开母亲的孩童是多么漫长和难熬啊。

然而就是“三百年”,“梦寐不忘”,时时刻刻想念着自己的亲生母亲;三百年的风雨历程,自己可能变得苍老了,然而还要请母亲叫自己的一声的乳名,多么亲切的话语啊,多么深沉情感啊!诗人在这里用拟人的笔触,表现了满怀深情的呼唤和乞求。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五年级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8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拼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喉咙(hóu lóng)驻扎B.矛盾(dūn)飞禽走兽C.酬(chóu)谢记念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众星拱月”中的“拱”字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A.拱式门楼B.拱肩缩背C.四山环拱D.拱手相送3.下面四组词语中,接词语的感情分类不恰当的一组是()。

A.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安居乐业B.多事之秋兵荒马乱生灵涂炭C.清晨孤独黄昏深夜4.与下面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B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C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D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二、看拼音,写词语。

(10分)shì yíài mù gāo bǐng xùn qīlǎn duò()()()()()diǎn lǐdǎn qièjù juéshì ruòhū xiào()()()()()三、按要求写句子。

(10分)1.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2.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改为间接说)3.仿写句子。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构成了。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篇一:《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教案教材分析:《七子之歌》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渴望重新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歌曲显然没有了新鲜感,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这与他们刚拿到音乐新课本时表现出来的高兴劲儿必然会形成很大的反差。

新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解题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

(放音乐《七子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

“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篇一:教案教案教材分析: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渴望重新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歌曲显然没有了新鲜感,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这与他们刚拿到音乐新课本时表现出来的高兴劲儿必然会形成很大的反差。

新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解题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

(放音乐)这是一首什么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的组诗中的第一篇。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

“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七子”。

二、介绍作者,创景激趣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

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

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澳门香港灵魂凤阙吞咽哭泣号啕(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号啕:大声哭泣)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掳去黄豹狞恶啖着(2)指名领读。

4、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四、深入理解、体会感情1、学习(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澳门离开母亲的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从哪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梦寐不忘我要回来)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梦寐不忘。

(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

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澳门吗?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

第二教时一、导入:上节课学的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也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在列强的凌辱下,他离开母亲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

1、学习、、、、、、由七首独立的短章组成,它的总主题体现为那句话?“母亲!我要回来,母亲!”2、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3、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4、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1 、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3、二、拓展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2、那么,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闻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场,他心里会怎么想呢?3、生自由发言。

不必要求统一答案,学生畅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

4、港、澳门已经回归。

台湾与大陆最终也将实现统一,那这几首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请同学们试着改写其中的一首诗歌吧!5、生改写诗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6、学生朗读自己改写的诗。

进行评议.7、我把自己创造的一首词也展示给学生:清平乐——读有感英帝逞强,国家泪辛酸。

夺我港澳百年长,蚕食神州嚣张。

喜今朝复主权,赢得万民庆欢。

笑看炎黄崛起,建九州万世昌!三、作业教学设计:1、把这两首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抄写诗中最喜欢的一首。

篇二:教案教案一、教案背景1、学习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科:语文2、课时:一课时二、教学课题三、教材分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组诗之一。

(“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犯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孩子的口吻哭诉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四、教学方法1、以脍炙人口的动人的歌声传递诗情,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望,轻松引领学生融入诗歌。

2、以读促悟。

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在朗读中充分利用图文,通过初读、再读等环节,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中所蕴涵的游子盼望早日回到母亲怀抱的殷殷深情。

3、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填补学生与诗作背景的距离感,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老师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请听——师播放。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生:3.老师给大介绍一下歌曲的背景。

这是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曲,这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远离祖国怀抱的澳门在呼唤母亲,在呼唤回归。

只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早在1925年就诞生了。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诗歌,生字过关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生:闻一多)2、师: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资料吗?生:3、师:补充背景资料:理解“七子”的内容:“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

4、教师配乐范读文。

要求听准音,想一想诗中蕴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

5、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歌,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6、个别生展示读诗歌,生点评,师再评。

7、师: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生:8、师:为了更流畅地读文,我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经验,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9、词语过关:师开火车检查全员识字情况。

10、理解生词:妈港梦寐不忘乳名。

11、书写:“灵魂”两字。

(三)再读感悟,积累拓展1、师: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读你最喜欢的一句,再说说你倾注了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生:自由展示。

2、师:文中的感叹号有几个?它们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3、多种方式读文,挑战读。

4、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

你们知道吗?闻一多先生的另外两首诗也一样感人,请欣赏---(师播放画面、。

)师读,生自读,齐读。

5、师:历经风霜血雨,1999年,离开母亲怀抱太久的游子终于回归到母亲的怀抱,同学们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场面?生:想。

师:好,跟我来!师播放澳门回归录相。

6、师:这就是澳门的区旗、区徽,放画面。

请欣赏今天,这神采奕奕的澳门,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多么幸福,多么美好!让我们齐声诵读这首诗歌,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

7: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感人了!那么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表达。

(四)课后作业:1、会背、会唱。

2、收集澳门、香港和台湾的资料,了解其历史。

(五)感情升华: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此,我们改写了屈辱的历史,挺直了民族的脊梁。

让我们随着乐声,深情地唱响这首吧!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富强!(六)板书设计:七子之歌——澳门离开太久梦寐不忘我要回来!六、教学反思授课之前,我不但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自己也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以及祖国痛失澳门的相关史料。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与诗歌相融的气氛。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催生出丰富的想象,了解了惨遭蹂躏的澳门的历史,一个个义愤填膺。

而当播放到澳门这个游子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一幕时,人们喜极而泣的场面益发感染了学生,这与之前的悲愤与屈辱截然相反。

无疑,这在学生的内心激起了强烈的情感波澜。

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情感起伏中品味诗歌,感悟内涵。

在拓展延伸部分,为学生搭建抒发内心真情实感的平台,其一是为了让学生有话敢说,有话乐说;其二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发言踊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不足之处在于本节课朗读时间较长,认字写字时间较短,基础知识没能及时夯实。

总之,我很庆幸教授此文时采用的多媒体课件,音、义、画相得益彰,我与孩子们都是获益匪浅。

篇三: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含有生字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