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寓言故事集锦(五篇)

合集下载

中国寓言故事5篇

中国寓言故事5篇

中国寓言故事5篇中国寓言故事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蕴含着中国精神。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寓言故事5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寓言故事1两块石头有两块石头,一块叫灰灰,一块叫麻麻,它们藏(cánɡ)在一座深山里。

这天,一位石匠进山游玩时发现了它俩。

石匠惊喜不已,费(fèi)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它俩运到了自己的作坊里。

石匠想把这两块石头雕琢(diāo zhuó)成雕像。

得知了石匠的意图后,灰灰对麻麻说:“据说石匠要将我们雕刻成雕像,我可不愿意这样任人摆布。

”麻麻说:“我的想法与你不同,我愿意在石匠的帮助下有所作为。

”石匠开始了对它俩的雕琢。

当石匠拿起锤(chuí)子和凿(záo)子敲打灰灰时,灰灰直喊疼。

石匠敲击了几下,它就忍受不了,四分五裂了。

而麻麻却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地任由石匠细细地雕琢打磨。

半个月后,麻麻被石匠雕琢成了一尊慈眉善目(cí méi shàn mù)的雕像,安放在一个新修的广场上,每天都有许多人驻足瞻仰(zhān yǎnɡ)。

而灰灰呢,也被运到这个广场上。

不过灰灰却被敲(qiāo)成了小石子,和着水泥浇筑成了雕像的底座。

每当灰灰抬头看麻麻时,心里就特别不平衡(hénɡ)。

灰灰说:“我俩从同一个地方被运到此处,为什么你高高在上,受人景仰,而我却被你踩在脚下,无人理会?”麻麻说:“你只看到我今日的地位和荣耀(rónɡ yào),却没看到我曾经受到的痛苦与磨砺(mó lì)。

”灰灰哑然。

中国寓言故事2青鱼和鲇鱼青鱼在清澈(qīnɡ chè)的池塘中寻找食物,看见池塘边有螺蛳(luósī) ,就游了过去。

青鱼看到鲇(nián)鱼就在附近,对他说:“你能够把坚硬的螺蛳壳咬碎吗?你能够把外面的壳去掉吃里面的肉吗?”鲇鱼摇摇尾巴,说:“螺蛳壳太硬了,我没有办法咬碎。

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一般都是虚构而成的,却蕴含着深刻的,这需要学生们去品味其中的内涵。

我国就有不少优秀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寓言故事篇1:楚人渡河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

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

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

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

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

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

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

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中国寓言故事篇2:药商竞富有三个从外地来的商人都在同一个集市上卖药材。

第一位药材商专门从产地购进货真质优的上等药材,根据进价定售价,差价不大,从不谋取暴利。

按理说,这种诚实商人应该先富起来,可他的生意萧条,铺面冷清,只有少数知根底的人来买他的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第二位药材商对质优质劣的药材都收购进来,售价随顾客的意愿而定,出价高就给优等品,出价低就给劣等货。

因为选择余地较大,利润有大有小,所以生意总的说来还比较好,综合效益还比较可观。

于是,两年以后,这位药商成了一名殷实的小财主。

第三位药材商则专门去大量收购价廉质劣的药材,然后略作加工,再换上精美的包装,俨然是一种名牌精品的派头,可售价并不比另两家高多少,有时顾客还价或者添加一点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满足。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五篇)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五篇)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五篇)(篇一)中国经典寓言故事有一次,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交战,双方龙争虎斗,直杀得天昏地暗。

楚国的国君楚恭王也亲自率兵参加这场血战,一连几天相持不下,激战中,楚恭王身负重伤,只好鸣金收兵,暂回营中。

楚王的大司马子反,在前线奋战,又累又渴,一回到营帐就直嚷着要喝水。

子反有个叫阳谷的仆人,平时对主人一向忠心耿耿百般爱护,此刻一见主人这般模样,赶紧搬来一坛酒,让子反解渴,并用汗巾一个劲地替子反擦汗。

司马子反这个人向来嗜酒如命,见了酒便什么都忘了,拿起酒杯便不醉不休。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一喝上酒,哪里还顾得上眼下正大敌当前,军营帐外,叫战声声。

子反一杯接一杯喝了个一醉方休,直至醉倒床上。

休战半日,楚恭王准备重新开战,迎击晋军。

恭王派人去司马子反帐中催他出战,不料子反正醉意沉沉,睡在床上鼾声大作,哪里能起床打仗。

于是仆人阳谷又对来人说子反胸口痛,不能出战。

恭王听说大将在这紧急关头病了,十分着急,便亲自到子反帐中探望。

楚恭王刚一进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酒味,顿时气得脸色发紫。

恭王指着睡在床上的子反大声喝道:“今日之战,关系重大,寡人亲自出战,身受重伤,指挥全军就完全靠你了,谁知你在这紧要关头竟敢胡来,这不是存心要让楚国亡国吗?像你这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嗜酒之徒,还能再率兵打仗吗?罢!罢!罢!这仗不能打了!”楚恭王没有办法,只好命令撤军回朝。

子反的仆人阳谷后悔得不知所措,求恭王原谅子反,自己愿替子反顶罪。

恭王冷笑道:“你作为仆人,一味只知道娇宠自己的主人,你的罪过也不轻。

子反作为国家大将,误了国家大事,你顶替得了吗?”楚恭王回朝后,按军法将司马子反斩首示众,以戒众人。

子反的仆人阳谷从此离开楚国,不知去向。

作为仆人的阳谷,爱护主人,对主人忠诚无可厚非,但不顾场合,不考虑后果,在战争的紧急关头还满足主人喝酒的爱好,结果误了国家大事,使主人召来杀身之祸,悔之晚矣。

这种不讲原则、不顾后果的爱实在害人不浅。

(篇二)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

中国古代精彩寓言故事【五篇】

中国古代精彩寓言故事【五篇】

【导语】寓⾔多⽤借喻⼿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精彩寓⾔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古代精彩寓⾔故事【篇⼀】 从前,楚国有个⽼头以饲养猴⼦为⽣,楚国⼈都把他叫作狙(ju)公。

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给他的猴⼦们分配任务。

他让⽼猴⼦带着猴⼦们跳出去,采摘⼭⾥果树的果实。

晚上,等猴⼦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分之⼀。

光靠着这些猴⼦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且还略有盈余。

有⼀次⼏个猴⼦觉得⾃⼰⽩⽩⾟苦⼀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阵毒打。

猴⼦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天,⼀只不懂事的⼩猴⼦突然问这群猴⼦:“⼭⾥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所种吗?”⼤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去栽种,都是天⽣的。

”⼩猴⼦⼜问:“既然这样,我们⼲吗靠给狙公做苦⼒过⽇⼦呢?”⼩猴⼦话还没说完,猴⼦都已经恍然⼤悟。

当天晚上,猴⼦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

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牵着⼿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

狙公⼀觉醒来,才发觉猴⼦们都跑光了,他赖以⽣存的⼿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寓⾔故事告诉我们:做⼈要⾃⾷其⼒,如果⾃⼰不付出努⼒,企图依赖别⼈,或者靠剥削别⼈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中国古代精彩寓⾔故事【篇⼆】 宋国有⼀个农民,每天在⽥地⾥劳动。

⼀年四季,早上天⼀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野⾛;傍晚太阳快落⼭了,⼜扛着锄头回家。

他实在是很⾟苦。

有⼀天,这个农夫正在地⾥⼲活,突然⼀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见到有⼈⽽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下⼦撞到农夫地头的⼀截树桩⼦上,折断脖⼦死了。

农夫放下⼿中的农活,⾛过去捡起死兔⼦。

他⾮常庆幸⾃⼰的好运⽓。

中国著名寓言故事5篇

中国著名寓言故事5篇

中国著名寓言故事5篇中国闻名寓言故事5篇寓言故事在道德教育、才智引导、文化传承、想象力与制造力的培育,以及跨文化沟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闻名寓言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闻名寓言故事篇1山鸡天山漂亮,浑身都披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艳丽夺目,叫人赞美不已。

山鸡也很为这身华羽而骄傲,特别怜惜自己的漂亮。

它在山间漫步的时候,只要来到水边,瞧见水中自己的影子,它就会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傲慢地观赏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绝世无双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当政的时候,有人从南方献给他一只山鸡。

曹操非常兴奋,召来了出名的乐工,为他奏起悦耳的曲子,好让山鸡跳舞唱歌。

乐工卖力地又吹又打,可是山鸡却一点都不买账,充耳不闻,既不唱也不跳。

曹操的手下人拿来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鸡面前,山鸡连看都不看,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走来走去。

就这样,任凭大家想尽了方法,使尽了手段,始终都没方法逗得山鸡起舞。

曹操特别扫兴,气恼不已,斥责手下人说:你们这么多人,连一只山鸡都应付不了,还怎么做大事!曹操有一位非常钟爱的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

曹冲自幼聪慧伶俐,又博览群书、见识渊博。

这时候,他动了动脑子,有了办法,于是就走上前对曹操说:父王,儿臣听说山鸡一向为自己的羽毛感到傲慢,所以一见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就会跳起舞来观赏自己的漂亮。

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镜子来放在山鸡面前,这样山鸡顾影自怜,就会自动跳起舞来了。

曹操听了拍手称妙,立刻叫人将宫中的.镜子抬过来,放在山鸡面前。

山鸡慢悠悠地踱到镜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丽影,比在水中看到的还要清楚得多。

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冲着镜子里的自己感动地鸣叫了半天,然后就扭动身体、伸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鸡迷人的舞姿让曹操看得呆了,连连击掌,赞美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镜子抬走。

可怜的山鸡,对影自赏,不知疲乏,无休无止地在镜子前舍命地又唱又跳。

最终,它最终耗尽了最终一点力气,倒在地上死去了。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精选5篇)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精选5篇)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精选5篇)1.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墨子在经过一家染坊时, 看见工匠们将雪白的丝织品分别放进热气腾腾的染缸里, 浸泡良久后取出, 在晾晒时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织物了。

工匠们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认真。

墨子仔细地观察了染丝的全过程后, 顿有所悟, 不觉长叹一声, 自言自语地说: ”本来都是雪白的丝织品, 而今放到青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青色, 放到黄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黄色。

所用的颜料不同, 染出来的颜色也随之不同。

如果我们将白丝先后放到五种不同颜色的染缸里各染一遍, 它就会改变五次颜色了。

如此看来, 染丝的时候, 人们就不能不谨慎从事啊。

”接着, 墨子又从染丝的原理引伸开去, 进一步产生联想, 从而深深地感到, 其实在人世间, 不仅是染丝与染缸的颜料有关, 即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 不也存在着一个会染上什么颜色的问题吗?这则寓言提醒人们, 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纯洁无瑕的青少年, 当他身处五颜六色的社会大染缸之中时, 一定要牢记”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真理, 择善而从, 以促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2.中国经典寓言故事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 “咱鲁国儒士很多, 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 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 “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 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 能说鲁国少儒士吗?”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儒士中, 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jue)的, 遇事清醒果断。

”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 接着表示自己的见解: “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 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建议:“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 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 宣布旨意, 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 在全国张贴命令。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十篇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十篇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十篇1.经典中国寓言故事篇一涸辙之鱼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

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

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

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

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

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

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

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

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2.经典中国寓言故事篇二庖丁解牛从前,有一个叫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

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

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和谐的响声。

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更分开了。

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姿势优美,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

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境地呢?!”厨师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一步。

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中所见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不知从什么地方才可以进刀。

古代寓言故事集锦(5篇)

古代寓言故事集锦(5篇)

【导语】寓⾔是⽤⽐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以启⽰的⽂学体裁,字数不多,但⾔简意赅。

寓⾔的主⼈公可以是⼈,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

寓⾔多⽤借喻⼿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古代寓⾔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古代寓⾔故事:苏章不徇私情 汉顺帝的时候,出了⼀位有名的清官,名叫苏章。

他为官清正、公私分明,从来不因⾃⼰的个⼈利益⽽冤枉好⼈、放过坏⼈,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年,苏章被委任为冀州刺史。

上任伊始,苏章便认认真真地处理政事,办了⼏件颇为棘⼿的案⼦。

可是有⼀天,令苏章头疼不已的事情终于来了。

苏章发现有⼏个账本记得含混不清,不由得起了疑⼼,就派⼈去调查。

调查的⼈很快呈上了报告,说是清河太守,数额巨⼤。

苏章⼤怒,决⼼马上将这个胆⼤妄为的清河太守逮捕法办,可是当他的⽬光停留在报告上清河太守的名字上时,不由得呆住了。

原来这个清河太守就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他那时最要好的朋友,两⼈总是⼀桌吃、⼀床睡,形影不离,⽆话不谈,简直情胜⼿⾜。

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朋友的品⾏竟会堕落到这种地步,苏章感到⾮常痛⼼,同时,想到⾃⼰正在处理这件案⼦,对⽼朋友怎能下得了⼿呢?苏章⼗分为难。

再说那位清河太守知道⾃⼰东窗事发,惊恐万状。

他听说冀州刺史是⾃⼰的⽼朋友苏章,⼼存⼏分侥幸,希望苏章能念及旧情,开⼀⾯。

但是对于苏章清廉的名声他也有所⽿闻,不知道苏章究竟会怎样对待⾃⼰。

正在他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的时候,苏章派来了⼿下⼈请他去赴宴。

苏章⼀见⽼友,忙迎上去拉着他的⼿,领他到酒席上坐下。

两个⼈相对饮酒说话,痛痛快快地叙着旧情,苏章绝⼝不提案⼦的事,还不停地给⽼友夹菜,⽓氛很是融洽。

这时候,清河太守⼼⾥的⼀块⽯头终于落了地,他不禁得意地说道:“苏兄呀,我这个⼈真是命好,别⼈顶多有⼀个⽼天爷的照应,⽽我却得到了两个⽼天爷的荫护,实在是幸运啊!” 听了这话,苏章推开碗筷,站直⾝⼦整了整⾐冠,⼀脸正⽓地说:“今晚我请你喝酒,是尽私⼈的情谊;明天升堂审案,我仍然会公事公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集锦(五篇)【导语】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下面是分享的经典中国寓言故事集锦(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经典中国寓言故事集锦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

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

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

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

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

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

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

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

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篇二)经典中国寓言故事集锦我国古代的那些国君,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都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们每天接受着的膜拜,欣赏着最美妙的音乐,吃着最讲究最丰盛的食物。

这些人养尊处优,却不见得有多少过人的智慧。

有一天,一只巨大的鸟飞落在鲁国都城的附近。

这是一只海鸟。

它的头抬起的时候,身高达8尺,样子长得很漂亮,很像传说中的凤凰。

因此,人们都把它当做神鸟。

鲁国国君听了臣属关于这只大海鸟的汇报,决定以盛大的礼节郑重其事地迎接它。

鲁侯在宗庙里毕恭毕敬地设酒宴招待海鸟。

鲁侯命宫廷乐师奏起了级的《九韶》曲。

这是舜帝时在最隆重的场合下才演奏的乐曲,共有九章。

他又派人给海鸟摆满最上等、最神圣的"大牢"供品做食物,这些食物就是用很大的盘子盛着烤熟的全牛、全羊和全猪。

鲁候侍立在海鸟旁边,诚心诚意地请它食用。

海鸟看到这莫名其妙的场面,被吓得有些发呆。

它离开了辽阔的大海,失去了宝贵的自由,看着面前纷乱的人世,只觉得头昏眼花,充满了惊恐和悲伤。

海鸟始终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

三天之后,它便在极度的惊吓忧郁中死去了。

鲁侯十分沮丧,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其实,鲁国国君这是用供养自己的一套做法来养海鸟。

他不知道世上万事万物皆有自身的特点和所应遵循的规律。

而鲁侯却不看场合不分对象,只凭自己的想当然去办事,他不懂得用养鸟的办法去养鸟,结果事与愿违,做出了适得其反的蠢事来。

(篇三)经典中国寓言故事集锦有一家人家做了新房子,但厨房没有安排好,烧火的土灶烟囱砌得太直,土灶旁边堆着一大堆柴草。

一天,这家主人请客。

有位客人看到主人家厨房的这些情况,就对主人说:"你家的厨房应该整顿一下。

"主人问道:"为什么呢?"客人说:"你家烟囱砌得太直,柴草放得离火太近。

你应将烟囱改砌得弯曲一些,柴草也要搬远一些,不然的话,容易发生火灾。

"主人听了,笑了笑,不以为然,没放在心上,不久也就把这事忘到脑后去了。

后来,这家人家果然失了火,左邻右舍立即赶来,有的浇水,有的撤土,有的搬东西,大家一起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除了将厨房里的东西烧了一小半外,总算没酿成大祸。

为了酬谢大家的全力救助,主人杀牛备酒,办了酒席。

席间,主人热情地请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功劳大小依次入座,惟独没有请那个建议改修烟囱、搬走柴草的人。

大家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

忽然有人提醒主人说:"要是当初您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改建烟囱,搬走柴草,就不会造成今天的损失,也用不着杀牛买酒来酬谢大家了。

现在,您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了那位事先提醒、劝告您的客人呢?难道提出防火的没有功,只有参加救火的人才算有功吗?我看哪,您应该把那位劝您的客人请来,并请他上坐才对呀!"主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把那位客人请来,不但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还真的请他坐了上席,众人也都拍手称好。

事后,主人新建厨房时,就按那位客人的建议做了,把烟囱砌成弯曲的,柴草也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因为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什么事情都要有个预见性,如果自己没意识到,听听别人的建议也是好的,防患于未然总比出了险情再去补救更为重要。

(篇四)经典中国寓言故事集锦山鸡天山美丽,浑身都披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鲜艳夺目,叫人赞叹不已。

山鸡也很为这身华羽而自豪,非常怜惜自己的美丽。

它在山间散步的时候,只要来到水边,瞧见水中自己的影子,它就会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骄傲地欣赏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绝世无双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当政的时候,有人从南方献给他一只山鸡。

曹操十分高兴,召来了有名的乐工,为他奏起动听的曲子,好让山鸡跳舞歌唱。

乐工卖力地又吹又打,可是山鸡却一点都不买账,充耳不闻,既不唱也不跳。

曹操的手下人拿来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鸡面前,山鸡连看都不看,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走来走去。

就这样,任凭大家想尽了办法,使尽了手段,始终都没办法逗得山鸡起舞。

曹操非常扫兴,气恼不已,斥责手下人说:"你们这么多人,连一只山鸡都对付不了,还怎么做大事!"曹操有一位十分钟爱的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

曹冲自幼聪明伶俐,又博览群书、见识渊博。

这时候,他动了动脑子,有了主意,于是就走上前对曹操说:"父王,儿臣听说山鸡一向为自己的羽毛感到骄傲,所以一见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就会跳起舞来欣赏自己的美丽。

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镜子来放在山鸡面前,这样山鸡顾影自怜,就会自动跳起舞来了。

"曹操听了拍手称妙,马上叫人将宫中的镜子抬过来,放在山鸡面前。

山鸡慢悠悠地踱到镜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丽影,比在水中看到的还要清晰得多。

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冲着镜子里的自己激动地鸣叫了半天,然后就扭动身体、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鸡迷人的舞姿让曹操看得呆了,连连击掌,赞叹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镜子抬走。

可怜的山鸡,对影自赏,不知疲倦,无休无止地在镜子前拼命地又唱又跳。

最后,它终于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倒在地上死去了。

山鸡的确美丽,但它的虚荣心也实在太强了,以致于受人愚弄。

我们可不能让虚荣心、好胜心战胜了理智,否则就会遭到惨败。

(篇五)经典中国寓言故事集锦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

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

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

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

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

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

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

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6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

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

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泰豆氏在这里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

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学习驾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应当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