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诊断性描述重点

合集下载

病理切片报告

病理切片报告

病理切片报告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诊断工具,它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病理学分析,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的意义、常见的诊断结果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基本包括肿瘤类型、肿瘤分级、浸润性情况、神经侵犯、血管侵犯、恶性程度等。

它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病理学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肉眼不能识别的细胞和组织结构所得出的结论。

这些结论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能够确定肿瘤的类型。

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排列方式,以及染色体核型等特征,病理医生可以确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从而对病人的手术方式、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

其次,还能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肿瘤的恶性程度通常通过肿瘤分级来确定,一般分为1到4级。

分级越低,即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预后越好。

而高级别的肿瘤往往生长速度快且有较高的转移和复发风险,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另外,还能提供肿瘤的浸润性情况和神经侵犯程度。

浸润性是指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生长和扩散的能力,影响到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神经侵犯程度评估了肿瘤对周围神经的侵蚀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肿瘤的生长方式以及是否需要额外进行神经保护性手术。

此外,还会评估肿瘤的血管侵犯程度。

血管侵犯是指肿瘤细胞侵犯血管,进而影响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

如果肿瘤侵犯了深部的血管,手术切除的难度会增加,而且术后血流再分布也可能导致转移风险增加。

最后,也可以提供其他一些附加信息。

例如,肿瘤细胞内是否出现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等。

这些信息对于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肿瘤类型、分级、浸润性情况、神经侵犯、血管侵犯以及其他附加信息的评估,病理医生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因此,在医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且成为多学科协作治疗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探究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例病人的组织标本,包括肺癌、肝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将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和包埋处理,制备成石蜡切片。

然后,使用病理切片染色技术,将切片染色成不同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1.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在肺癌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肺癌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排列和细胞核的异型性增大。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表现。

此外,肺癌组织还存在大量的间质纤维化和血管新生,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有关。

2. 肝炎病理切片观察在肝炎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同时,肝细胞的排列也出现不规则,部分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现象。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肝细胞核的肿大和染色质的改变,这是肝炎病变的典型表现。

3. 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在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乳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

乳腺小叶的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排列异常。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可能与乳腺增生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肝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组织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存在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以下是病理切片的特点的详细总结:一、显微镜下观察1.细胞结构特点:病理切片可以提供细胞组织的切面,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大小、染色性质,细胞质的分布、颜色等。

2.细胞排列特点:病理切片可以展示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方式,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分层上皮细胞、立方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等,不同的排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器官结构。

3.细胞核特点:细胞核是判断组织良恶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异、异型核、核仁的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可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诊断。

4.细胞浸润特点: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如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炎症细胞的浸润等,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染色特点1.常规染色:病理切片通常采用常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清素染色等,常规染色可以使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变化。

2.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切片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对特定抗体的标记,可以检测和定位一些特定的分子、蛋白质或抗原,如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从而对病理诊断有帮助。

3.特殊染色:有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无法用常规染色方法显示清晰,需要采用特殊染色方法。

如银染法用于显示神经纤维,培根酸铁染色可显示铁蓝蛋白沉积等。

三、病变特点1.病变形态:病理切片可以显示病变的形态特点,如肿瘤的大小、边界、分化程度等,炎症的程度、类型、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等,这些形态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病变分布: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在组织中的分布,如肿瘤的特定分布方式、炎症的范围和分布区域等,这些分布特点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或病因。

3.病变变异: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变异程度,如癌细胞的异型性、异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等,可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固定、染色和切片等处理,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切片实验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描述,介绍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方法1. 组织取样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死者遗体组织。

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尽量避免破坏组织结构。

取样后立即将组织放入含有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容器中,并迅速送至病理实验室。

2. 组织固定取得组织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原始状态。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酰化固定等。

实验中选择福尔马林固定,将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通常为24小时。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后续的切片工作。

处理包括去水化、透明化和浸渍等步骤。

首先,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置于水中进行去水化,去除其中的福尔马林。

接着,使用透明剂(例如醋酸酯类)使组织透明化,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最后,使用浸渍剂(例如石蜡)对组织进行浸泡,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片。

4. 组织切片在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厚度。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切片刀或者自动化切片机进行。

切片时需要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刀上,并通过微调装置控制切片的厚度和精确度。

5. 组织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

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使得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选择常用的血液学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

6. 组织观察染色完成后,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显微镜可以放大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便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和研究。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操作,我们成功获得了含有病变组织的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观察。

在病理学样本切片上正确识别和分析疾病

在病理学样本切片上正确识别和分析疾病

在病理学样本切片上正确识别和分析疾病在病理学领域,样本切片的正确识别和分析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理学样本切片是通过对组织、细胞等进行特定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的一种方法。

然而,由于病理学样本切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正确识别和分析疾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正确识别和分析疾病需要病理学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病理学家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深入的了解,掌握各种疾病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例如,在肿瘤病理学中,病理学家需要熟悉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组织学特点以及细胞学表现等。

只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病理学家才能够准确判断样本切片中是否存在疾病,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

其次,正确识别和分析疾病需要病理学家具备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病理学样本切片的观察需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这要求病理学家具备精细的观察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

在观察过程中,病理学家需要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组织的排列方式以及细胞核的变化等,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比对和分析。

只有通过准确的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家才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此外,正确识别和分析疾病还需要病理学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病理学家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临床医生、放射科医师等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疑难病例。

在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时,病理学家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倾听和理解其他人的意见。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病理学家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病理学样本切片的识别和分析也得到了一定的辅助。

例如,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病理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对大量的病理学样本切片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提供对疾病的识别和分析的辅助。

然而,这些系统仍然需要病理学家的参与和判断,因为疾病的识别和分析不仅仅依靠形态学特征,还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标准
1、细胞结构:正常细胞有自己的排列结构,胃癌细胞涉及原来的排列结构,即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没有迹象,排列不一致、错乱;
2、形态:正常胃形态是一种排列样腺管样结构,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胃癌形态发生变化,细胞可大可小,也可以出现瘤巨细胞,形状各异,并且还可以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此核分裂象不同于正常核分裂象;
3、行为:正常细胞应该在自己的范围之内,胃癌细胞突破防线,扩散到邻近组织,也可能到远处器官,这就是胃癌的浸润行为;
4、伴随:通常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发生缺血以后发生坏死;所以通常会看到肿瘤有坏死,有出血、有缺血还有囊性变;
5、特殊情况:通常普通常见胃癌能在显微镜下分辨,但是有些特殊的需要借助免疫组化分子进一步提高诊断,有些特别疑难的会送医院会诊。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范本模板】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范本模板】

老师归纳的1。

肾小管水样变ﻫ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ﻫ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ﻫ3. 肾小管玻璃样变ﻫ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ﻫ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ﻫ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脾梗死ﻫ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ﻫ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7。

慢性肺淤血ﻫ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ﻫ高倍镜:肺泡腔内胞ﻫﻫ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ﻫ8。

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ﻫ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ﻫ10.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ﻫ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

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ﻫ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ﻫ14.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胞构成ﻫﻫ13。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切片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切片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切片解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发生在男性乳腺组织中,但发病率较低。

病理诊断是乳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乳腺组织切片的细致观察和解读,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决策。

一、病理诊断方法病理诊断主要通过乳腺组织的切片来观察,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乳腺穿刺活检:通过无痛操作,在实时超声引导下,使用细针穿刺乳腺异常区域,获得组织样本用于细胞学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2. 乳腺手术活检:对乳腺异常或疑似癌变病灶进行手术切除,并将切除的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是否为乳腺癌。

3. 乳房切除手术:对进一步诊断的需要,有时会选择将整个乳房切除,以获得更全面的组织学信息,评估肿瘤的生长形态和浸润程度。

二、乳腺癌的切片解读1. 肿瘤的类型与分级:根据组织学特征和染色方法,判断乳腺癌的类型,如导管癌、小叶癌等,并根据核分裂像、核多形性和组织浸润程度等指标进行分级,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

2. 肿瘤的浸润性:通过观察癌细胞在乳腺组织中的浸润程度,确定肿瘤是否为浸润性乳腺癌。

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学表现包括癌细胞的核分裂像增多、核多形性明显和组织结构的破坏。

3. 淋巴结的受累情况:根据淋巴结中是否有癌细胞转移,判断乳腺癌的分期和转移情况。

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4.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根据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判断该癌的激素受体状态,以确定是否适合内分泌治疗。

5. HER2状态: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中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情况,判断该癌的HER2状态,以指导靶向治疗的选择。

6. 其他特殊类型:有些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如分叶状癌、黏液癌等,需要特别注意其特殊的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三、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的意义病理诊断结果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治疗策略:根据癌的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和HER2状态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化疗方案、放疗剂量和内分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叶性肺炎:肺泡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肺泡内纤维素渗出及穿过肺泡间孔的现象明显;
2,小叶性肺炎: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为累计肺小叶的化脓性炎症;细支气管壁有炎性病变,管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有的病灶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浆液,纤维素渗出或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3,急性肺粟粒性结核:肺组织内有许多以增生为改变的结核结节,肺组织结构被破坏;有的结节可见红染无结构颗粒的干酪样坏死物,周围绕以许多类上皮细胞喝一些朗汉斯巨细胞,外围有许多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的结节无坏死组织;
4,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肺泡间隔变宽;肺泡腔内可见粉染水肿液,红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心力衰竭细胞体积大褒奖中有多数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5,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局限增厚形成粥样斑块,斑块深部为红染无定形坏死物,内含有胆酷醇结晶,斑块浅表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覆盖形成纤维帽;斑块底部及边缘为含泡沫细胞的肉芽组织;中膜平滑肌不同程度萎缩变薄
6,风湿性心脏病:aschoff小体散在分布在心肌间质;低倍镜下为境界清楚的梭形细胞团,内有aschoff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胞浆丰富,核大,膜清,核呈空泡状,核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为毛虫状,小体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7,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构被瘤组织取代;瘤组织以多种反应性炎细胞浸润为背景;单核或诊断性R-S细胞均多见;
8,胃溃疡:由内向外有四层结构,表浅渗出层有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其下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组织层,再下为新生肉芽组织层,最下层由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过渡层;溃疡底小动脉可见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神经节细胞结节状增生
9,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变;周围肾小管萎缩消失,残存肾小球代偿性肥大;间质增生;间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肾细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0.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有许多新生小滤泡,滤泡腔内可见吸收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少数滤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突入腔内;间质内血管丰富,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1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区别髓质和皮质,着重看皮质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或界限不清,胞浆内有许多匀细粉然颗粒,近曲小管腔缘参差不齐呈星芒状,管腔内有淡粉色絮状蛋白物
12,葡萄胎:绒毛明显增大,间质高度水肿及粘液性变;间质内血管消失或异常稀少;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细胞混合存在,细胞滋养层细胞境界清楚,胞浆淡染,核呈空泡状;合体滋养层细胞胞浆红,核多染色深
13,乳头状瘤:瘤组织由皮肤表面而呈外生性生长,形成手指样结构,表面为肿瘤实质,即层次较多,排列规则的鳞状上皮;深部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的纤维脉管束为轴心14,高分化鳞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下呈浸润性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团,称为癌巢;中心见层状红染的角化珠,周边为基底样癌细胞,棘细胞样癌细胞位于两者之间,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实质间质分界清楚,间质内有较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15,低分化鳞癌:癌细胞大小不等,有巨核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有粗大的核仁及核分裂象,不见细胞间桥和角化珠的形成
16,结肠腺癌:低倍镜下,可见大量密集腺管样结构,浸润于肠壁内,腺管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有的腺管不完整,有的可见背靠背现象;排列多层极性紊乱或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核分裂像易见
17,肺门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原有结构破坏代之以转移性的腺癌组织,癌细胞排列呈许多不规则的腺管,有的呈实性细胞条索,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18,骨肉瘤:肉瘤细胞分布甚为杂乱,疏密不均,细胞大小形态不一;癌细胞核大而深染,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肿瘤样骨样细胞呈红染的梁片状结构,大小形态极不规则,可见钙盐沉积于肿瘤样骨组织
19,发炎组织,发炎组织疏松,小血管扩张充血,有渗出的粉色浆液,红染的丝网状纤维素,和各种炎细胞;高倍镜下,关注各炎细胞的形态,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20,脾细动脉粥样硬化:脾小体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内皮细胞下内膜内可见红染无结构物质,管腔狭窄或闭塞
21,肉芽组织:镜下红染为出血灶,其下紧邻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内含大量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核肥大;毛细血管之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其体积大,两端常有突起,胞核椭圆,染色浅,核仁清楚;组织内尚可见多量炎细胞;出血灶远侧胶原纤维多,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较少的部分为瘢痕组织;
2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腔内有脓性渗出物,粘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坏死;阑尾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有的切片还可见多量嗜酸性粒细胞
23,肾脓肿:肉眼观,切片中有许多境界清晰的蓝紫色病灶;镜下观,病变区肾脏的正常组织结构被破坏,代之以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病灶周围无脓肿膜的形成
24,混合血栓:低倍镜下,血小板小梁呈不规则粉染的珊瑚状;高倍镜下呈细颗粒状,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粒细胞形成白细胞边层;小梁内和小梁间有红染细丝状纤维蛋白网,其中充满血细胞
25,肝脂肪变:肝细胞体积增大,大小不等,肝细胞索排列有些紊乱,肝窦受压变窄,肝细胞内有许多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圆形空泡,体积较小时位于核周围,较大者将核挤至一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