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切片

合集下载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探究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例病人的组织标本,包括肺癌、肝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将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和包埋处理,制备成石蜡切片。

然后,使用病理切片染色技术,将切片染色成不同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1.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在肺癌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肺癌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排列和细胞核的异型性增大。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表现。

此外,肺癌组织还存在大量的间质纤维化和血管新生,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有关。

2. 肝炎病理切片观察在肝炎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同时,肝细胞的排列也出现不规则,部分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现象。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肝细胞核的肿大和染色质的改变,这是肝炎病变的典型表现。

3. 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在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乳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

乳腺小叶的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排列异常。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可能与乳腺增生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肝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组织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存在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书版)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书版)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为脂滴所在位置),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2、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3、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出血)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4、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5、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7、肠假膜性炎(肠粘膜纤维素性炎):切片取自结肠,粘膜坏死,有处表面有脱落的膜样物,坏死的粘膜表层组织和纤维素、白细胞形成膜样物--假膜。

粘膜下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脓细胞, 小血管扩张充血,阑尾系膜也有改变9、肺脓肿:肺组织内可见脓肿灶,脓肿中心为变性坏死的中心粒细胞。

周围肺泡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粉染水肿液10、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由表及里分别为鳞状上皮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

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固定、染色和切片等处理,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切片实验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描述,介绍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方法1. 组织取样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死者遗体组织。

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尽量避免破坏组织结构。

取样后立即将组织放入含有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容器中,并迅速送至病理实验室。

2. 组织固定取得组织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原始状态。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酰化固定等。

实验中选择福尔马林固定,将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通常为24小时。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后续的切片工作。

处理包括去水化、透明化和浸渍等步骤。

首先,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置于水中进行去水化,去除其中的福尔马林。

接着,使用透明剂(例如醋酸酯类)使组织透明化,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最后,使用浸渍剂(例如石蜡)对组织进行浸泡,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片。

4. 组织切片在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厚度。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切片刀或者自动化切片机进行。

切片时需要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刀上,并通过微调装置控制切片的厚度和精确度。

5. 组织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

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使得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选择常用的血液学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

6. 组织观察染色完成后,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显微镜可以放大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便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和研究。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操作,我们成功获得了含有病变组织的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观察。

炎症病理实验报告切片

炎症病理实验报告切片

实验名称:炎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炎症病理切片,了解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 认识炎症过程中的细胞和血管反应。

3. 分析炎症的实质和间质变化。

实验材料:1. 炎症病理切片2. 显微镜3. 切片染色液4. 实验记录本实验方法:1. 将炎症病理切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至适当倍数。

2. 观察切片,记录所见病理变化。

3. 分析炎症的实质和间质变化,包括细胞浸润、血管反应、实质损伤等。

实验结果:一、低倍镜下观察1. 炎症区域:炎症区域呈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

2. 实质变化: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等变化。

3. 间质变化:间质呈现水肿、纤维增生等变化。

二、高倍镜下观察1. 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在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和实质损伤区域。

-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炎症中期和晚期,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逐渐增多,主要分布在实质损伤区域和血管周围。

2. 血管反应:- 血管扩张:炎症区域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炎症细胞渗出。

3. 实质损伤:- 变性:实质细胞肿胀、胞质疏松,出现淡红色颗粒样物。

- 坏死:部分实质细胞出现坏死,细胞核固缩、溶解。

实验分析:1. 炎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炎症区域呈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等变化,间质呈现水肿、纤维增生等变化。

2. 炎症过程中,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特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3.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4. 实质损伤是炎症反应的直接后果,包括变性、坏死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细胞浸润、血管反应、实质损伤等。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炎症反应,机体可以清除损伤因子、修复损伤组织。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和科研人员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

本报告将介绍一项关于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的实验,探讨其对肺癌研究和治疗的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肺癌病理切片的观察,了解肺癌的组织学特征、病理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肺癌的差异,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多个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不同类型的肺癌病变。

将标本切片后,进行石蜡包埋和染色处理。

2. 石蜡切片制备:将标本固定在石蜡块上,使用旋转切片机制备薄片,厚度约为4-5微米。

3. 组织染色:采用常见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等,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

4. 显微镜观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肺癌组织的细胞形态、核质比、核分裂等指标。

实验结果通过对肺癌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果:1. 肺癌组织学特征:肺癌组织呈现出细胞增生、异型性增加、核分裂活跃等特征。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肺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核质比增加,细胞排列紊乱。

2. 不同类型肺癌的差异:观察不同类型的肺癌病理切片,我们发现各类型肺癌在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鳞状细胞癌细胞呈现鳞状形态,腺癌细胞呈现腺体样结构,小细胞肺癌细胞呈现小圆形或椭圆形。

3. 病理变化与疾病发展关系:通过观察肺癌病理切片,我们可以了解肺癌的病理变化与疾病发展的关系。

例如,肺癌组织中出现的核分裂活跃程度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实验讨论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肺癌病理学特征的机会,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观察肺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我们可以对肺癌进行分类和分级。

这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肺癌对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有所不同,因此准确判断肺癌的类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材料准备:选择需要研究的中药材样本,并从中药市场或植物园等地采集样本。

将样本保持新鲜,并根据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如根、茎、叶、果实)进行切割和清洗。

2. 组织固定:将样本组织固定在合适的固定液中,如10% 确定液或4% 福尔马林。

在室温下浸泡一定时间,通常为24小时以上,以确保组织固定。

3. 组织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从固定液中取出,然后按照一定的醇浓度梯度(例如70%,80%,90%,95%,100%)进行脱水处理。

每个醇浓度通常持续15-30分钟。

4. 组织浸渍: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用透明剂(如山梨醇和苯酚等)浸泡,在透明剂中浸泡一定时间以达到透明化的目的。

透明时间视样本的大小和硬度而定,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

5. 组织包埋:将透明化的组织放置在熔蜡中,等待熔蜡凝固,形成包埋块。

此步骤有助于以后制备病理切片。

6. 切片处理: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块切割成合适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的切片。

7. 切片染色:将蜡块切片上的组织片染色,以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经典的血液学染色(如伊红染色和嗜伊红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等。

8. 制片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置在玻璃片上,并使用合适的封片剂将切片封装,以便保存和观察。

9. 显微镜观察:将封片放置在显微镜下,并使用合适的放大倍数来观察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变化。

10. 图像和数据分析:利用数字图像设备获取切片图像,并使用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数据提取。

11. 结果解释和讨论: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结合文献和病理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步骤(精选9篇)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步骤(精选9篇)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步骤(精选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步骤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肝脏病理切片形态观察步骤篇一肝脏病理切片形态观察1﹑冲洗取出已用10%甲醛固定的肝组织,用小刀将其切成小块,置包埋盒(可放多个),用纱布包裹,放于塑料瓶中,流水冲洗一晚。

2﹑脱水透明浸蜡50%乙醇30min60%乙醇30min70%乙醇30min80%乙醇30min90%乙醇30min95%乙醇Ⅰ30min95%乙醇Ⅱ30min无水乙醇Ⅰ20min无水乙醇Ⅱ20min 脱水二甲苯Ⅰ5min二甲苯Ⅱ5min 透明石蜡Ⅰ10min石蜡Ⅱ10min 浸蜡(提前开启水浴锅80度,待石蜡几乎融解完全后调至60度)3﹑包埋提前开启包埋机,预热半小时融解石蜡,将上一步已经透蜡的组织放入保温缸待用(或室内常温正常放置)。

取组织至于铁包埋框,用镊子调整位置是其位于中间,上面放置包埋盒,滴入融解的石蜡进行包埋(期间同样需调组织与蜡块中间位置),待冷却后取出包埋盒,置-10度冰箱备用。

4﹑切片﹑展片﹑烤片将包埋好的组织修整后置于切片机,调整位置且设切片厚度为4μm ,连续切片(备刀片、毛笔),切好后放于白纸上,取已用30%乙醇超声漂洗后的载玻片(于烧杯乙醇浸润),在长条切片中切段依次放入装有30%乙醇小盒子中展开,几秒后用载玻片取出再放入40度水浴锅中展开,待切片展开完全整齐无褶皱后载玻片捞起放于塑料托盘中(或铁制载玻片架),于60度恒温箱烘片3h ,备用。

5、染色二甲苯Ⅰ3min二甲苯Ⅱ3min 脱蜡无水乙醇Ⅰ3min无水乙醇Ⅱ3min95%乙醇Ⅰ3min95%乙醇Ⅱ3min75%乙醇3min30%乙醇3min蒸馏水(于60度水浴)2min 复水苏木素-伊红染色核染液染色7.5min ,水洗3-5s浆染液染色3min ,增色液冲洗1-2次滤纸吸干(或放铁制载玻片架自然晾干)6、封片待载玻片组织周围残余液体晾干后,立刻滴入一滴中性树胶于组织上,盖上盖玻片自然覆盖,平放,固定后显微镜观察。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织切片观察及病理诊断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掌握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3. 熟悉常见病理变化,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实验原理: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组织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实验材料:1. 组织切片:正常组织切片、病变组织切片。

2. 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3. 显微镜附件:切片夹、切片盖、光源、载玻片、盖玻片等。

4.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碱性品红等。

实验步骤:1. 切片制备:- 将组织块固定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24小时。

- 将组织块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处理。

- 将组织块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 将切片展平,用苏木精染色5分钟,然后用1%盐酸酒精分化,最后用伊红复染。

2. 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切片夹固定。

- 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明亮。

- 依次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切片。

3. 病理诊断:- 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如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等。

- 分析病变组织的类型,如炎症、肿瘤、坏死等。

实验结果:1. 正常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大小一致,细胞浆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

- 组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 病变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异常,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

- 组织结构紊乱,层次不清。

讨论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2. 我们熟悉了常见病理变化,提高了病理诊断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正常组织切片和病变组织切片在细胞形态、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1. 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可以判断疾病类型。

2. 熟练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技术和显微镜观察方法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2:支气管周围肺泡腔内亦见大量的炎 症渗出物,部分病灶内肺泡壁变性坏死,病 灶周围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展充血。(以上两 图不是很典型)
病理学 2019/5/16 13
(两描 图侧述 右垂 侧直: 垂的组 直部织 边分凹 缘胃陷 未溃处 显疡为 示的溃 )边疡 。缘的 底 部 ,
病理学

1
2019/5/16 14
病理学
2019/5/16
26
病理学
2019/5/16
27
主动脉粥样硬化
描述3:中膜肌层轻度受压萎缩。
病理学
2019/5/16
8
描述1:冠状动脉内膜一侧呈半月形增 厚,突向管腔,腔因之狭窄,凸起部分 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增厚。
描述2:凸起部分中晶溶解后留下针状或菱形的空隙 周围有泡沫细胞并有炎症细胞浸润(上图不明显); 可见深蓝色钙化灶或钙化点。
病理学
2019/5/16
9
(六)肾细动脉硬化(高血压肾)
描述1:肾组织见皮质部肾小球的入球动脉管壁增厚呈玻 璃样变性,红染均匀一致,管腔狭窄或闭塞。部分肾小 球萎缩、纤维化或玻璃样变,周围的肾小管亦萎缩或消 失。病变较轻区域部分肾小球肥大,相应肾小管扩张, 腔内有蛋白管型(如图)。
病理学
2019/5/16
10

描述2:间质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弓形动脉 和小叶间动脉内膜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病理学
2019/5/16
24
描述1:肉眼观,一半为肝组织,一半 较紫蓝色者为癌组织。 (图为低倍镜下 观察)
描述2:癌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较为红染(若 分化差可偏碱性)核圆形,大小不等,染色深核仁 可见。有时形成瘤巨细胞,核分裂像偶见。
病理学
2019/5/16
25
描述3:细胞呈索条状或片状排列,较凌乱。索间有丰富的血窦 ,癌细胞与血 窦直接相贴,伴不同程度的坏死或出血。癌组织边缘的肝细胞受压呈压迫性萎 缩,有的切片中的肝组织呈肝硬化改变。(缺图)
病理学
2019/5/16
6
描述1:主动脉内膜增厚成斑块状隆起,浅层为大量 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的纤维帽,并呈成玻璃样变, 深层为无结构已崩解的坏死物(淡红色)。其中含 多量针状或菱状空隙(胆固醇结晶,图未显示)。
描述2:周围见少量吞噬类脂质的泡沫 细胞,有时可见深蓝色颗粒状钙化点或 不定形钙化灶。
病理学 2019/5/16 7
病理学
2019/5/16
19
描述2:癌细胞呈圆形。胞浆内富含淡蓝云雾状的粘液,将胞浆挤压于细胞一侧 , 使癌细胞似指环状,称“印戒细胞”,部分区域因粘液过多而使癌细胞破裂,粘 液溢入组织形成“粘液湖”癌细胞常单个漂浮于其中。
病理学
2019/5/16
20
(十二) 门脉性肝硬化:
描述1:正常肝组织已被破坏,而代以由纤 维间隔围绕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假 小叶大小不等。
描述:溃疡至浅入深非为4层:①、渗出层:为少量炎症渗出物;②:坏死层: 结构不清染成伊红色;③:肉芽组织层;④:疤痕层:有管壁增厚的小动脉, 管腔狭窄(如图)或有血栓机化。
病理学
2019/5/16
15
描述:溃疡至浅入深非为4层:①、渗出层:为少量炎症渗出物;②: 坏死层:结构不清染成伊红色;③:肉芽组织层;④:疤痕层:有管壁 增厚的小动脉,管腔狭窄(如图)或有血栓机化。
病理学 2019/5/16 21
描述2图)或缺如,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脂变和再生
病理学
2019/5/16
22
描述3:纤维间隔有淋巴细 胞浸润。
描述4:纤维间隔狭窄。
病理学 2019/5/16 23
门脉性肝硬化
描述5:纤维间隔中有小胆管增生。
实验切片
描述1:滤泡弥漫增生,大小不等,以小型滤泡为主。
病理学 2019/5/16 2
描述2:滤泡中胶质少而稀薄,出现吸收空 泡。
描述3:间质血管丰 富,充血,有淋巴 细胞浸润和淋巴滤 泡形成。
病理学 2019/5/16 3
描述1:肝细胞坏死广泛而严重,致肝 细胞大部分已消失,以小叶中样为著 残留着所剩无几(上图中没有残留, 全部坏死)。
病理学 2019/5/16 11
描述1:肺泡腔失去含气状态,充以大 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 。肺泡壁毛细 血管无明显充血
描述2:部分纤维素通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内纤维 素相连。 描述3:支气管粘膜上皮部分脱落、管壁充血、水肿, 但炎症浸润较轻。(没图)
病理学
2019/5/16
12
描述1: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呈灶性分 布。。支气管壁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白细 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上皮细胞部分变性 坏死脱落,管腔内充满大量炎症渗出物。
病理学
2019/5/16
16
描述1:胃旁腺粘膜粘膜上 皮和癌变上皮的过渡。
描述2:癌组织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 则的腺体组成,癌细胞层次增多。
病理学
2019/5/16
17
描述2: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单层或多层排列,极性紊乱(上图不是很典型)。
病理学
2019/5/16
18
描述1:正常胃黏膜被破坏,所取代的癌组织还向下浸润至肌层或浆膜面。
描述2:肝窦及坏死区广泛出血。
病理学
2019/5/16
4
病理学
2019/5/16
5
描述1:低倍镜下,心肌间质血管旁有 数个索性或椭圆形的病灶,即风湿小 体。 (上图木有,没找到。。。)
描述2:风湿细胞体积大,圆形和多边形,浆多,嗜 碱性,单核或多核,核大,核膜清晰,染色质浓集 于中央,核横切似枭眼状(如图),纵切如毛虫状。 此外尚有少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