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复习提纲(第三章 体验设计实践2012)
技术与设计一知识点复习资料共48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技术与设计一知识点复习资 料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技术与设计1-复习要点说明

总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1
第一节 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P2页)
1、技术源于什么: 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的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与方法。 广义:指工具、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P3-4页) 表示创造这种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 表示技术知识的产生过程及技术产品的开发过程、协 议和程序; 表示包括产品、知识、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和生活结 构在内的整个系统。
第三章 怎样进行设计
第三节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P91页)
1、信息收集的原则: ①准确性原则 ②全面性原则 ③时效性原则
2、信息收集有以下一些方式 :实地调查(实时)、访问有 关人员(历史性问题)、借助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 志)、借助因特网、查阅图书资料、进行专家咨询、调查市 场现状。 3、信息整理的常见方式: (P92页)
第三章 怎样进行设计
第一节 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问题(P82)
“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的首要阶段,而发现 问题又是明确问题的前提。对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 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 以及揭示与明确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一切技术问题的来源。技术问题 的三个来源: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1
2、技术的发展历史(P4页) 1)、技术的发展历程: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蒸汽机时代 、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2)、新科技革命,包括五大应用领域: (P5-7页)
(1)信息技术(2)生物工程技术(3)新材料技术 (4)海洋技术(5)空间技术 3、技术的性质:实践性 、综合性、 创新性、 相关性、 价值性 、保密性(P7-9页) 4、技术的影响:技术无处不在,充分渗透并影响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影响有两面性(P9-14页) (1)农药技术的影响;(2)火药技术的影响;(3)克 隆技术的影响;(4)核技术的影响。
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一 第三章 活动手册

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活动手册
第一节设计课题的确定
1、请提出三个以上生活中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
2、请依据解决技术问题需要的知识、技能、时间、经费、设备等各种条件,确定设计主题(也可以选择别人的主题,说明你选择的原因)。
3、你所设计的产品在功能、大小、安全、外观、耐用性等方面需要达到什么样标准(分别说明)。
项目功能外观结构大小材料工艺特色内
容
你的设计将可能会受到什么限制?时间限制、成本限制、环境限制等
第二节设计方案的制定
1、收集与所设计产品有关的各种信息(如:产品所用材料、设备、工艺以及市场现状,在选择部件的时候尽量选择标准件)
项目功能外观结构大小材料工艺特色
内
容
1
2、根据你收集的信息构思出你的设计方案(可以不只一种),并用草图来表达,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文字进行补充说明。
(设计方案应包括设计图样、设计说明书等)
3、评价(请从相互制约的因素(如质量与成本)或与社会、环境等重大问题有关的因素,或是设计的基本原则,评价同桌的设计方案)
第三节设计的表达与交流
1.图书馆内使用的活动木梯的立体图及待完善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1)请在指定区域绘制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2)根据立体图所给尺寸,在三视图中标
注出木梯对应的长、宽、高尺寸。
2。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知识点归纳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与愿望。
(2)技术的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 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永动机梦想的破灭;社会属性: 技术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如新旧社会对传染疾病的防范。
(3)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4)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设计需要综合知识的应用,则重合作精神。
(5)技术的两面性:技术应用推动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同时技术应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6)技术的专利性:1)知识产权:智力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对其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2)知识产权的内容:主要有著作权、商标使用权、发明权、专利权。
3) 专利的三种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4) 专利的种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5)专利的有效期:发明专利20年。
实用新型专利10年。
外观设计专利10年。
6) 专利申请的原则:先申请原则,即先申请专利,后发表论文或公开,避免因过早公开技术而丧失保护机会。
7) 专利申请的途径:主管单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是自己直接申请;二是到专利事务所委托专利代理人代办专利申请。
8)专利申请步骤:①提出申请②受理③初审④公布⑤实质性审查⑥授权二、技术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技术具有保护人(安全帽)、解放人(交通工具)和发展人(智力进步)的作用。
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技术与自然:人类依靠技术利用、合理改造自然;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理论,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讲解]技术与设计1复习提纲(高三).docx
![[讲解]技术与设计1复习提纲(高三).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b54a3a9aeaad1f346933fca.png)
技术与设计1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选择题、填空题)1、技术与人:技术具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 的作用。
二、技术的性质(-)技术的目的性1、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如:助听器的发明。
2、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成果。
3、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终曲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的双重性)(选择)(1)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
(2)同时,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_____________ O所以,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三)技术的创新性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种是。
1> 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技术发明是创造自然界从来没有的事物,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如,原始洗衣机的出现。
2、__________ :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对原有技术的改造和提高)。
技术革新本身并不是发明,而是在别人的技术发明(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改进,使其逐步完善,提高,以适应各种新的需求。
3、11项超级发明眼镜、原子弹、印刷术、时钟,水管设备、马磴,阿拉伯数字、橡皮和涂改液、电脑、古典音乐、避孕药。
(选择)(四)技术的综合性1、技术的综合性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任何技术都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例如,建造一座桥梁必须具有力学、地质学、气象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我们习惯于把技术与科学两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为,简称科技。
其实,技术与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1)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的知识财富;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技术与设计1一至三章复习与练习

发现与明确问题测试纲要点击
1 2 3
LOGO
发现与明确问题 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条件 明确设计要求
发现和明确问题是设计的第一步
设计的过程就是问题求解的过程: 发现问题——进行设计——解决
LOGO
1、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问题--解决--新问题--再解 决--…由此推动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 2、问题的来源
要点解读 技 术 的 性 质
1、目的性
LOGO
2、创新性
3、综合性 4、两面性 5、专利性
技术创新包括技术发明 和技术革新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 专利权、商标权
技术专利不是自动生成,须经申请,审批授权后方取 得专利权。 专利申请步骤:1、提交申请阶段 2、受理阶段 3、 初审阶段 4、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5、实质审查阶段 6、授权阶段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要点解读
LOGO
1、什么是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 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 2、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 3、技术试验的分类:按应用范围可分为工业试验、 农业试验、国防试验、技术试验等,按目的不同分 类如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 4、技术试验的方法:优选试验法 、模拟试验法 、 虚拟试验法 、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 5、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插取样 本、 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试验报告项目:试验目的、准备、方法、步骤、 纪录、总结。
设计的评价解读
LOGO
设计评价的涵义:依据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 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 值认定的活动 设计评价的目的:对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 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也有助于设计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设计评价的原则:应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必 须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原则 评价涉及到评价对象和评价者
技术与设计1 复习要点

ppt课件
7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1
3)、专利的申请与保护:
(1)怎样申请专利?
①提交申请、 ②受理 、 ③初审发明专利、 ④申请公布、⑤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⑥ 授权
(2)、专利的保护 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通过诉讼程序,由人民法
院运用司法手段解决。
ppt课件
8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1
第三节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P23页)
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是采用与正向思维完全不同
(甚至相反)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特点:反向性、异常性 4)其他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移 植思维、类比思维、逻辑推理思维等。
定势思维对人们的发明、创新设计活动无益
ppt课件
13
第二章 设计的基础
3、开发智能与创造潜能(P38-40页) 1)、开发智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意识地开发自己的各 种智能。语言表达、数理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动作实践、 交际智能、音乐智能等等。 2)、开发创造潜能结合事例,介绍开发创造潜能的几种 方法:发现创造法、改进创造法、主体附加法、联想创造 法、其他创造发明法。
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旧和落后的技术。 因此,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ppt课件
4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1
2、技术创新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P17-18页)
1)、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
理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 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
如电饭煲、电视机的设计;
ppt课件
9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1
3)、技术创新按来源可分:
(1)、偶然的发现。 如:抗生素药物的发现、鲁班发明锯子、火药、剪刀、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2》复习提纲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I》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技术的作用: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⑴、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
如: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⑵、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⑶、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二、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
如:助听器的发明。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一、制图标准:㈠字体:对图样中字体的要求是:汉字应写成,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的,字母及数字般写成(与水平成75角)。
㈡比例:比例是图样中的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无论采用何种比例.所注尺寸数字均应是物体的真实大小,与绘图的比例无关。
㈢尺寸标注⒈尺寸的三要素:尺寸由、(包括箭头)、(包括必要的符号及字母)三要素组成。
⑴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
也可以借用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⑵尺寸线用绘制,且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尺寸线终端一般用箭头表示尺寸的起止。
⑶尺寸数字表示机件的真实大小(单位为毫米时,在图中不标单位否则必须注明)。
一般标注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可标注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水平尺寸的尺寸数字字头朝上,垂直尺寸字头朝左,倾斜尺寸字头有朝上的趋势。
⒉常用的尺寸标注法⑴标注角度尺寸时,尺寸界线沿径向引出,尺寸线是以角度顶点为圆心的圆弧。
⑵标注直径或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分别加注符号“φ”或“R”。
⑶在标注球面的直径或半径尺寸时,应在符号“φ”或“R”前再加注符号“S”。
例题1、某设计师设计出一图纸后,并标注其比例是4:1,某边长的实际长度是100cm,我们在图形中标注此边长时,应标注()。
A、400cmB、25cmC、1000D、1002、在绘制机械图样时,我们把细实线主要用于画()。
A、可见轮廓线B、不可见轮廓线C、中心轴线D、尺寸线3、在对形体进行尺寸标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形体尺寸标注的是形体各结构块的真实大小和相对位置;B、尺寸标注必须正确无误,尺寸注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尺寸数字默认以毫米为单位;C、可以利用形体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为尺寸界线;D、尺寸线可以画在形体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4、图形中的尺寸数字代表的是()A、物体的真实大小B、图形中图线的长度C、视比例大小而定5、图样上的尺寸,以()为单位时,不注写单位,否则必须注明。
A、米B、厘米C、毫米D、微米6、在设计师设计图纸时,若要运用到标注球面半径时,要在数字前面加上()。
A、RB、2RC、SRD、SO二、透视图:特点:图是一种最具真实感的立体图。
1、透视图的种类:根据的数目,可将透视图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三种。
2、例题1、透视图是根据()而进行分类的,分为一点,二点和三点透视的。
A、物体的所见面B、物体的不可见面C、消失点的个数D、透视图的应用范围2、下面关于透视图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具有真实感的立体图。
B、它根据可见面,可以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
C画透视图的简单步骤为:设视平线,取消失点,向消失点连线,图形画在连线内。
D、透视图常用于画设计方案的效果图。
3、王丽父母想把自家的客厅装修较美观些,请你帮忙构思设计并绘画效果图.则应采用( )方法绘画. A 、三点透视 B 、两点透视 C、一点透视三、三视图(一)立体图可以很直观地表现物体的整体形状、可是却难以表示清楚物体各个表面的形状。
为了把物体完全表达清楚,人们彩了三视图。
(二)三视图的原理和识图⒈三投影面体系用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平面,构成三投影面体系,其中:正立投影而V(简称正面);水平投影面H(简称水平面);侧立投出W(简和侧面);OX、OY、OZ称为投影轴,O称为原点。
⒉视图的形成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V上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山上向下投影,在水下面H上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影,在侧面W上得到的视图。
⒊三视图的展开主视图反映了上下、左右;俯视图反映了左右,前后;左视图反映了上下、前后。
三视图投影规律: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⒋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⑴主、俯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长度相等,即主俯视图长对正。
⑵主、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高度相等,即主、左视图高平齐。
⑶左、俯视图中相应投影的宽度相等。
(三)标注尺寸的要求:⑴正确⑵完整⑶清晰⑷合理例题1、下列关于三视图的名称,描述正确的是()。
A 、三视图的名称是俯视图、侧视图和正视图。
B、三视图的名称是俯视图、侧视图和主视图。
C、三视图的名称是俯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
D 、三视图的名称是俯视图、左视图和正视图。
2、有关三视图的规律,下面错误的是()A、长对正B、高对齐C、宽相等D、高平齐3、采用三视图绘制图样时,反映物体高和宽的视图是 ( )A、俯视图B、主视图C、左视图D、右视图4、机械图样中常见的三视图是指:()A上视图、中视图、下视图B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C前视图、后视图和中视图D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5、在三视图中,由上向下投射得到的视图称为()。
A、左视图B、俯视图C、主视图D、仰视图6、三视图的投影中,从()反映了物体的高度,而且高平齐。
A、主视图和俯视图B、主视图和左视图C、俯视图和左视图D、俯视图和右视图7、倒放的圆锥的三视图是()A、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B、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和圆心C、主视图和俯视图都是三角形,左视图是一个圆D、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三角形,主视图是一个圆8、三视图中的主视图要能准确反映物体的主要形体特征,以下视图中最适合作主视图的是()。
9、在下面给出的模具中,相应主视图的正确左视图是()。
模具主视图A B C D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2、下列属于混合材料的是()A、胶合板 B、玻璃 C、木材 D、塑料二、材料的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加工性能物理性能包括:强度、弹性、韧性、硬度、延展性1、是指材料承受外力而不被破坏(不可恢复的变形也属被破坏)的能力。
①:材料承受压力的能力。
②:材料承受拉力的能力。
③:材料对致弯外力的承受能力。
④: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
例题1、在我校进行拔河比赛之前,选择比赛用绳的时候,对用绳的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其()的要求上。
A、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C、抗弯强度D、抗剪强度2、钢筋混凝土梁中比无钢筋的水泥梁的()强度更强。
A、抗弯B、抗压C、抗拉D、抗剪3、某厂生产一种抗拉能力为2000N的钢丝,生产出一部分样品要进行技术测试,下面方法最合理的是()A、用2000N拉力作用在钢丝上,看钢丝是否被拉断B、用2500N拉力作用在钢丝上,看钢丝是否被拉断C、用钢丝剪测试是否容易被剪断D、看弯曲后看是否容易恢复形变4、自行车的辐条,一端穿在轴盘上,另一端拧在穿过轮圈的空心螺纹上,辐条在工作中的承受力是( )A、拉力B、压力C、弯曲力D、扭转力三、几种常用材料简介㈠木材1、质地较软的木材⑴⑴⑵⑶梓木。
在要求较精致的木制品中常被采用。
3、人造板材: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房屋装修、车船制造等各个行业。
⑴胶合板,又叫夹板。
(2) 其他人造板。
常用的有纤维板、刨花板等。
⑶饰面板。
经过处理的表面色泽光亮,耐磨耐高温,且具有美丽的纹理和色彩,可产生很好例题1在一个设计师的角度上,你推荐他们用()来加工。
A、杉木B、松木C、柳木D、梨木四、木工工具及设备㈠木工手工工具简介1、:用来把木料锯断或锯割开的工具。
2、:用来对木材表面进行刨削,使其光滑、平直的工具。
3、 :有平凿、圆凿等,主要用于凿削抹眼或其他局部形状的铲削。
4、 :用来砍削木料,在需要去掉较多的毛料时使用。
5、 :用来钻孔。
6、木工通常使用作敲击工具,羊角锤又可用来拔钉。
7、通常用将钉子冲入木料中。
8、木工使用的量具------主要是、、等。
9、划线工具------有、、、等㈡木工常用的基本设备木工最基本的设备是或,都是木料制成的。
有的工作台上安装有扳钳装置,可以用来牢固地夹持工件。
此外木工常用的机械设备有钻孔机、带锯床、平刨机、木工车床。
例题1、(2009山东高考)可以变废为宝用来制作蚊香,那么,使用下列哪一种工具产生的木屑最适合直接制作蚊香?()A、锯子B、斧子 C、凿子 D、刨子2、刨子是木工常用的工具,刨身越(),越能将材料刨的平直。
A、“长”B、“短”3、王强家里的木质靠背椅的靠背出现了无法修复的损坏,详见示意图圆圈部分。
现要对这张椅子进行简单的木工处理,使它变成一张小茶几。
他完成这个任务适合的工具是()A、锯子和木锉B、刨子和手钻 C、凿和手钻 D、刨子和凿子4、加工书桌一般不需要的工具是:()A、刨B、钻C、锯D、锉5、下列各项不属于木工工具的是()A、凿子B、錾子C、手锤D、样冲6、说出右图的金属加工工具的名称。
()A、划针B、划规C、凿子D、样冲五、钳工工具及设备㈠1、常用的画线工具及其用法⑴⑵⑶⑷2⑴手锤。
手锤又叫榔头,是常用的敲击工具。
⑵3、:对不规则部件进行微量加工处理。
4、:手工攻丝常用的工具有手用丝锥和攻丝绞手。
用于在孔加工内螺纹。
手用丝锥是加工内螺纹的工具,绞手是用来夹持丝锥的工具56㈡1、:又称钳桌,是钳工专用的工作台,用于安装虎钳并放置工件、工具。
2、: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的,有台虎钳、机用平口钳及手虎钳等。
固定在钳台上,是放在钻床等机床的工作台上夹持工件的,则用于夹持轻巧的小工件,并用手把持。
3、:砂轮机主要用来磨削錾子、钻头等工具或刀具,也可用来修磨小型零件。
4、:钻床是用来对工件进行钻孔、扩孔、或孔、绞孔和攻丝等操作的设备。
例题1、在用手锯进行锯割操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右手满握锯柄,左手轻扶前段B、在推锯和回拉时,压力要均匀C、锯条的行程要长,用到锯条的有效长度D、回拉较推锯稍快,要有节奏2、在利用手工工具制造螺丝杆的时候,应选用的工具是()。
A、锤和錾子B、锉刀和样冲C、手用丝锥和攻丝绞手D、板牙和板牙架六、常用工艺简介⒈(1(2)联接方法:钉联接、榫联接、胶联接、活动联接(3(4⒉钳工工艺(1)加工方法:锯、挫、錾、刮、研、钻孔、攻丝、套丝(2)联接方法:铆接、粘接、螺栓联接(3)(4)⒊⑴——主要应用于使用车床加工旋转体零件,如轴套类零件等⑵——主要应用于使用刨床加工零件的平面,如平板、机身床面等⑶——主要应用于使用镗床加工零件的内圆孔,如箱体类零件的内圆孔等⑷——主要应用于使用铣床加工各种异形或凹槽等,如齿轮的齿面、零件的键槽等⑸——主要应用于使用磨床对零件表面的精加工。
⒋是利用高温和焊接材料将分离的零件(或材料)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制造方法,主要适用于各种金属框、架等结构的联接,如桥梁、自行车的车架等等。
⒌是将铁或其他金属熔化成液体,以获得一定形状的零件的制造方法,坯。
有些零件的成品,也可采用精密铸造的方法获得。
⒍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软化,然后通过锤打、锻压改变其形状,使其符合预定要求的制造方法,有自由锻和模锻。
主要应用于制作钢制零件毛坯,如轴套、曲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