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地下空间开发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案例

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案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的发展战略(摘要)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国际化趋势(一)、欧洲(1)、英国伦敦的经验: 大力发展城市地铁1845年,英国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从此,大城市、特大城市围绕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建设了大量的地铁。

目前世界上有地铁运营的国家和地区有44个,城市99个,线路总长约5900km,还有许多正在进行地铁线路的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2)、法国巴黎的经验:废弃矿穴资源的利用与立体化城市法国巴黎最早的地下空间开发为废弃矿穴的再利用.利用几个世纪之前挖掘的废弃矿井布置城市下水道、共同沟、防空防灾设施,并1890年成功用于巴黎世博会中国馆与印度馆的设置,取得了轰动效应。

巴黎城中心地区的雷亚诺中央广场改造实行立体化再开发,把贸易中心改造成一个综合功能的公共活动广场,在强调保留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同时,开辟一个以绿地为主的步行广场,为城市中心区增添一处宜人的开敞空间;与此同时,将交通、商业、文娱、体育等多种功能都安排在广场的地下空间中,形成一个大型的地下城市综合体。

巴黎的另一个成功案例为拉德芳斯新城的立体开发。

在拉德芳斯的地下,建立了庞大的地下道路系统。

将到发交通与通过式交通一并安置在道路地下.地面全部绿化、广场,俨然一座公园式的城市,人行环境舒适安全.(二)、北美(1)美国波士顿的经验:道路的地下化波士顿中央大道,经历了由高架道路到地下道路的地下化过程.这个工程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工程量最大、工期最长、资金投入最多的市政工程,验证了城市道路及高架道路的地下化趋势。

(如下图所示)(2)加拿大的经验: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加拿大蒙特利尔由于寒冷的气候,居民地面出行多有不便。

又依靠1972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成功举行,开发了大规模的地下综合体。

如今蒙特利尔已经建成了世界最长的地下步行系统.(三)、亚洲(1)日本东京的经验:共同沟共同管道,又名综合管廊,或者共同沟,最早形成于法国巴黎.而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日本达到成熟阶段。

国内外 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外 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外地下空间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对国内外地下空间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内地下空间案例1.北京地铁北京地铁是中国最早的地铁系统之一,自1969年开通以来,已经发展了多条线路。

北京地铁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还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北京地铁10号线连接了多个商业中心和居民区,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

2.上海地下商城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地下商城是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

上海地下商城通常与地铁站点相连,方便市民购物、休闲。

同时,地下商城的开发还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率,缓解了地面商业中心的人流压力。

三、国外地下空间案例3.日本东京地下街日本东京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之一,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东京开展了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

其中,东京地下街是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

东京地下街连接了多个地铁站和商业中心,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和购物环境。

同时,地下街还设置了各种设施,如餐厅、咖啡厅、书店等,丰富了市民的生活。

4.法国巴黎大拱门法国巴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为了保护城市风貌和文化遗产,巴黎在城市中心区域开展了地下空间开发。

其中,巴黎大拱门是巴黎最著名的地下空间项目之一。

巴黎大拱门位于卢浮宫附近,连接了多个地铁站和商业中心。

大拱门内部设有各种设施,如电影院、餐厅、博物馆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同时,大拱门还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如穹顶、玻璃幕墙等,使地下空间与地面建筑融为一体。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空间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下空间开发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市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工作的发展,我们建议: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地下空间开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通常是以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的第一条地下铁道为起点,进入20世纪后,一些大城市普遍陆续修建了地下铁道,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始为改善城市交通服务,交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建设进入一个高潮,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很快。

日本东京、大阪的地下商业街,美国曼哈顿的高密度空间的出现,都是在这一时期,以1973年石油危机为转折点。

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发展势头渐趋平缓。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⑴经济方面:高密度市中心区地价的高涨使地下空间开发有利可图(投资上的赢利性);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使地下空间的建设成为可行(投资上的可行性)。

⑵地理因素:北欧、北美气候寒冷,广泛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形成一个四季温暖的地下世界,人口的无限制增长需要不断地拓展新的生活空间,同时在质量上寻求高密度环境下的秩序性和高效率的交通联系。

⑶社会和城市方面:节能抗灾的考虑;保护历史性风貌和复苏城市中心活力之间折衷的产物;城市中心凝聚性和吸引力客观上产生建筑和人口的高密度和立体化交通的需要;同时,进入信息化社会,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和密切,需要更多功能化和集约高效的综合空间。

此外,大型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对有效地使用土地,节省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城市经营管理费,保护和改善城市景观都具有综合效益。

1.1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就较高的是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1.1.1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日本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虽然比北欧这些国家起步晚,但是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地下商场已经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最具特色是地下商业街的建设规模大,抗灾能力强,从80年代以后,日本单个的地下街的规模越来越大,设计指标越来越高,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国家在立法、规划、设计质量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健全的地下商业街开发利用体系,据统计日本已经在26个城市建设地下商业街146所,日进入地下商业街的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9/1。

国内外 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外 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外地下空间案例地下空间是指在地下建造的设施或空间,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包括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和娱乐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案例:1.上海地下商城:上海地下商城位于南京东路地铁站地下,是全球最大的地下商业街之一。

地下商城内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餐馆,成为上海市民和游客购物和休闲的热门选择。

2.北京地下城:北京地下城是一条地下通道,连接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天坛公园。

这条地下通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深圳地下铁路:深圳地下铁路是中国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为深圳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选择。

铁路穿越了整个城市,连接了各个重要区域和景点。

4.成都华氏地下城:成都华氏地下城是一个地下购物中心,位于成都市中心。

地下城内有各种商店和餐馆,成为年轻人和家庭的热门去处。

国外案例:1.东京地下商城:东京地下商城是日本东京的一个地下购物区,拥有众多的商店和餐馆。

地下商城内的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2.纽约地铁系统:纽约地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为纽约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式。

该系统连接了整个城市,并且通过地下通道与许多建筑物相连。

3.巴黎地下墓地:巴黎地下墓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墓地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墓地内有许多著名的墓碑和纪念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4.伦敦地下博物馆:伦敦地下博物馆是一个地下博物馆,展示了伦敦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内有各种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和学者。

总结:地下空间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娱乐选择,还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地下空间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美国波士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更新

美国波士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更新

波士顿是美国历史古城,也是交通最繁忙的城市,其城市交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活力降低,经济增长缓慢,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我国目前许多大城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的开发建设都呈献快速的增长,城市矛盾日益突显。

本文通过对波士顿中央大街改造方案的介绍,分析城市更新改造的方法,借鉴国外城市改造的经验,对我国目前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波士顿中央大道建成于1959年,为高架6车道,它直接穿越城市中心区,当时设计每天运量为75,000辆机动车,现在实际运量达到200,000辆,成为美国最拥挤的城市交通线。

现在每天交通拥堵时间超过10小时,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其他城市的4倍,通向机场的隧道境况也相同。

如果不进行改造,预计交通拥堵时间从现在的10小时发展到2010年的16小时(图1)据估算,由于堵塞、事故、油料浪费、尾气污染、时间延误等因素每年损失5亿美元。

图片(1)由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建设高架路很少考虑到道路对周围地区的割裂,中央大道高架桥的建设,将原来的波士顿北区及相邻的滨水区与老城中心区相隔离,限制了这些地区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并且建设中搬迁了2万左右的居民。

严重的交通堵塞和高发事故率,使一些商业机构搬迁出去,以寻求更好的有利增长和交通便捷的地区,由此带来的利税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

波士顿已没有更多的用于开发的城市用地,不能在老城和滨水区再建新的道路,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在现有的中央大街下面建设一条地下快速干道,在波士顿海湾建设一条海底隧道用来联系机场和城市中心,建立一个新的交通系统,完善城市交通,并以此为契机改善城市环境。

(图片2)图片2 中央大街规划方案——线路图及已建成的通向图片3 1959年中央大街建成时交通状况与现在的比较建设中央大道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城市中心区进行改造和保持建设期间城市经济生活的持续性、交通的连续性,以及居民生活的正常,今天不能向原来建设高架桥时那样不考虑道路对社区的各种影响,如分隔、错位等因素解决方案。

地下空间规划案例:巴黎拉德方斯

地下空间规划案例:巴黎拉德方斯

地下空间规划案例:巴黎拉德方斯刘旭旸;邵楠【摘要】Research on the La Defense Necessity of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the necessity of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projects in the planning inquiry, and th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features to solve shortage of land, improve land utiliza-tion, ease urban ecology through case analysis sustainable and other problems.%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德方斯规划案例中的地下空间规划的必要性,探究地下空间规划在规划项目中的必要性,及利用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解决用地紧缺、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生态可持续等问题的方法。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地下空间规划;规划案例;德芳斯【作者】刘旭旸;邵楠【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21835年,法国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执行拿破仑三世的巴黎改造时,拉开了巴黎开发地下空间的序幕,19世纪下半叶,地下建筑的概念和地下街道的概念就在巴黎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经济复苏出现城市规划和隧道,推进了巴黎地下空间的发展。

二十世纪50年代的“拉德芳斯”(La Defence)新区的出现使得巴黎地下空间利用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图1,表1)。

1958年成立了负责中心商务区的建设和维护的拉德芳斯公共规划机构(EPAD)。

长达30年的建设过程中规定了德芳斯总用地面积750公顷,跨越3个市镇的覆盖范围:皮托(Puteauxt)、库伯瓦(Courbevoie)和楠泰尔(Nanterre)。

首尔地下空间案例

首尔地下空间案例

首尔地下空间借鉴内容:
●江南商业街:地铁站厅扩大,并直接进行商业开发
(萝岗站周边地下空间开发与其类似,PPT第12页);
●高速巴士客运站地下街:在解决2个地铁站点、1
个高速客运站的无缝换乘的同时,地下商业街直接
联系地铁站厅,并可直接联系周边的商业中心(暹
岗-苏元站地下空间开发与其类似,PPT第10页)。

1、江南商业街
地铁2号线、新盆唐线江南站站内,站点站厅层与商业开发紧密结合,同时实现两个站点的换乘。

同时,地下街的各大出入口可便捷联系周边各商场及设施,如:三星电子宣传馆d'light、国技院;
2、高速巴士客运站地下街:
地下公共步行通道首要还是解决交通功能,实现地铁3号线、地铁7号线、高速汽车客运站之间
的衔接,同时沿公共步行通道两侧设置商业。

步行通道全长880米,共600多个商家,包括服饰、首饰、化妆、家居、花卉、餐饮等业态设施,
并可连接其西侧的江南新世界百货。

地下空间利用案例研究

地下空间利用案例研究

地下空间利用案例研究
首先是地下商业的利用。

在许多城市中,地下商业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

例如,东京的地下商业街道“GINZA”,拥有许多商店、餐馆和咖啡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成为活力四溢的商业区。

地下商业利用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的空间,从而释放地上土地的压力。

此外,地下商业也可以有效利用气候,提供良好的温度和空气条件,吸引顾客的到来。

其次是地下停车场的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停车位的需求越来越大。

地下停车场可以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地面停车位的不足问题。

例如,韩国首尔的COEX Mall地下停车场,可以容纳超过5000辆汽车,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停车服务。

地下停车场的建设还可以减少城市拥堵,改善交通状况。

再次是地下绿化的利用。

地下绿化是指将地下空间转化为花园或公园的形式,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例如,新加坡的“地下花园”是位于地下的公园,拥有大片绿化植物和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和宜居的环境。

地下绿化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有效地对抗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环境。

最后是地下能源的利用。

地下能源是指利用地下的地热或地埋管道等能源形式为城市供能。

例如,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市利用地下的地热资源,为城市提供温暖和电力。

地下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和环境污染。

总结起来,地下空间利用的案例研究表明,地下空间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有限和用地紧张等问题。

未来,地下空间利用将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案例分析发达国家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业已形成地下交通、城市管网、地下能源、水源储备与地下商业综合体开发等一系列综合开发模式。

她们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实践表明,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就是城市现代化改造与建设中解决中心城区高密度疏散、扩充基础设施容量、达到人车立体分流、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寻求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均衡与统一、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等现代化城市更新与复苏问题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中最有效途径之一。

各个国家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色。

有鉴于国外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起步早,经验成熟,现选取几个典型的城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其特色与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日本
日本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

1930年,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

至今,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种城市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它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

东京著名的购物中心与商业设施,比如秋叶原、新宿、银座等,都与地铁直接接通,基本上所有的地铁出口都直通地下商场。

1973年之后,由于火灾,日本一度对地下街建设规定了若干限制措施,使得新开发的城市地下街数量有所减少,但单个地下街规模却越来越大,设计质量越来越高,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在立法、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一套较健全的地下街开发
利用体系。

据统计,日本已至少在26个城市中建造地下街146处,日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九分之一。

不仅大大缓解了路面交通压力,同时也推动了人防、灾防建设,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日本的地下共同沟就是世界上兴建数量居于前列的国家之一。

日本东京将基础设施设置在地下,采用区域供应的方法。

在供电供热方面,东京采用的就是“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在一定区域建一座地下供冷中心。

东京的生活水回收与雨水处理系统也都在地下进行。

未用过的水、雨水、未用过的能源、传递信息的电话干线、煤气石油管线等都通过地下综合廊道置入深层地下共用隧道,由“连接地面与地下空间的垂直隧道”与“连接各个地下空间的水平隧道”组成。

地下共同沟在减少路面的重复开挖,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进而充分发挥道路的综合空间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加拿大蒙特利尔
加拿大蒙特利尔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城,以地铁为主干网络,密切联系各主要建筑,形成主要建筑与商业走廊沿地铁线的发展模式,与大型办公、商业设施、地铁站相连,成功的开发模式与设计方法成为许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借鉴的经典案例。

蒙特利尔的气候相对恶劣,每年4-5个月的寒冷冬季,到了夏季又非常闷热,因此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保持着常年的繁荣。

地下城大规模开始建设始于1966年兴建地铁之时。

自该市开始兴建地铁,各地铁车站周围的旅馆、饭店、商店等便纷纷资助政府修建地铁,同时要求
与地铁车站出入口相连接。

此外还在地铁沿线陆续修建了几个规模庞大的地下商业中心、室内商业广场、植物园等。

这样以地铁为主动脉,多条与车站相通的地下通道连接各大建筑,形成了蒙特利尔地下城的骨架。

为了避免上面的恶劣天气,每天有50万人进入到相互连接的60座大厦中,也就就是进入到超过360万平方米的空间中,其中包括了占全部办公区域80%与相当于城市商业区总面积35%的商业空间。

特别值得指出的就是,地下城实际融合了地铁、郊区铁路、公共汽车与地下步行道等多种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的利用在这里得到了最成功的体现。

数据表明,大蒙特利尔区330万人口中利用公共交通方式进入市中心商业区的人数比重高达61%,当然其中又以地铁的利用率最高。

在地下城内部则以步行占绝对主导地位。

繁华商业区多样化的设施与常年不衰的活力与方便的公共交通相结合,对城市居民中的各个层面均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蒙特利尔地下城的成功建设也与该市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息息相关。

政府掌握着城市总体规划,并限制发展商按规划要求建设,但在地下城的建设中政府就是不支付费用的,而就是完全由私营企业负责建造。

为了吸引开发商投资积极性,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给予补偿:控制土地税,长期租用地铁的多余土地;在土地合并过程中转让一些小巷的所有权;将街道中的小路交给发展商区建设大型的综合楼;允许以最低租金占用公共场所。

这些优惠政策的补偿,既吸引了私营企业的投资,又达到了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

(3) 瑞典
瑞典将南部地区供水的大型系统全部在地下,埋深30--90米,隧道长80公里,靠重力自流。

挪威的大型地下供水系统,其水源也实现地下化,在岩层中建造大型贮水库,既节省土地又减少水的蒸发损失。

瑞典的大型地下排水系统,不论在数量上还就是处理率上,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瑞典排水系统的污水处理厂全在地下,仅斯德哥尔摩市就有大型排水隧道200公里,拥有大型污水处理厂6座,处理率为100%。

芬兰赫尔辛基的大型供水系统,隧道长120公里,过滤等处理设施全在地下。

在其它一些中、小城市,也都有地下污水处理厂,不但保护了城市水源,还使波罗的海免遭污染。

瑞典就是首先试验用管道清运垃圾的国家,在60年代初就开始研制空气吹送系统。

1983年在一个有1700户居民的小区内建造一套空气吹送的管道清运垃圾系统,预计可以使用60年。

由于与回收与处理系统配套建设,3--4年就可回收投资。

瑞典斯德哥尔摩地区有120公里长的地下大型供热隧道,很多地区实现集中供热,并正在试验地下贮热库,为利用工业余热与太阳能节约能源创造有利条件。

(4)芬兰
芬兰的地下空间利用中最为有特色的就就是发达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

芬兰临近赫尔辛基市购物中心的地下游泳馆,其面积为10210平方米,完成年限1993年。

1987年完成了精神病医院地下的游泳馆与健身中心。

1993年完成的吉华斯柯拉运动中心,面积8000平米服务14000居民,内设体育馆,草皮与沙质球赛馆、体育舞蹈厅、摔角柔道厅、艺术体操厅与射击馆。

为了保持库尼南小镇的低密度建筑与绿化
的风貌,1988年建成为8000居民服务的7000平方米的球赛馆也建于地下,内设标准的手球厅、网球厅,并有观众瞧台以及淋浴间、换衣间、存衣间、办公室。

里特列梯艺术中心每年吸引20万参观者,内设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2000平方米的画廊,以及有1000个座位的高质量音响效果的音乐厅。

芬兰的国防法规定:在防御区内,3000平方米以上砌体结构的建筑物必须有民防设施。

这些大型地下设施的建设加强了芬兰的民防建设,同时还避免了对地面自然景观的破坏。

同时,芬兰具有地质条件良好,基岩坚硬、稳定及开挖时很少使用辅助措施的优势,加上现在机械化程度提高,在许多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建在地下比建在地上成本还要低,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芬兰的地下空间开发。

总结:
日本东京这个大城市土地存量少、城市人口密集,地下空间的开发对东京而言就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必须条件。

东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密切结合公共交通与站点开发商业综合体,地下商业街网络贯通、地下开发强度高。

这种TOD模式的地下空间开发可以依托地下铁路,相对简单,而且地铁沿线的地段开发收益率高,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加拿大蒙特利尔冬季高寒漫长,出行困难,地下空间的开发特别就是地下城的建设,满足了人们出行、购物等的需求。

同时政府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在政策上进行引导与支持,才得以实现蒙特利尔地下空间的成功开发。

瑞典与芬兰的地质条件均较好,地下空间的利用与民防工程相结
合,实现平战兼容就是其突出特点。

特别就是瑞典在地下空间开发中比较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集约利用,尤为突出的就是通过管道清运垃圾,实现废弃物便捷的再回收利用,这些都为我们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