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式领导及其领导力

合集下载

【免费管理讲座】最好的领导都是仆人式领导,必须做到6点!

【免费管理讲座】最好的领导都是仆人式领导,必须做到6点!

【免费管理讲座】最好的领导都是仆人式领导,必须做到6点!【第0903期】最好的领导都是仆人式领导,必须做到6点!最好的领导都是仆人式的领导,什么是仆人式的领导?跟传统的领导有什么不一样?很多不职业化的领导领导员工,认为是有权力,因为自己有地位领导员工,这种领导方式是高高在上的,而现在我们要建立一种全新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是建立在你的服务,建立在爱心的根基之上的仆人式的领导力。

作为领导,并非是基于权力的领导,伟大的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99年的时候写了一本叫做《21世纪的管理挑战》,在这本书里,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未来组织的管理并非是基于权力,而是建立在组织的认同和组织的信任之上。

而信任的根基是以爱为纽带,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有一个意识的改变,过去是高高在上的权力拥有者以及资源的分配者,而现在是作为一个仆人来服务你的员工,以爱心来领导你的团队。

这样你可以获得无数人的追随、认同,甘地,是圣雄一样的人物,他没有多少权力,但是他是一个仆人式的领导,他领导了无数人民,作为一个管理者,现代的管理并非是基于权力,不要认为枪杆里出政权。

在现代这个社会,从100年前,到100年后的今天,过去似乎权力非常的重要,而现在拥有了权力,并非能够领导多少人,而是要做为人民服务、为团队服务的领导就完全不一样了,过去你作为领导拥有权力分配资源。

而现在是用你的资源来服务你的团队,这样的方式是下一轮组织的变革以及公司的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华为,他们非常强调管理者是为了服务一线员工的,他们还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让一线员工能够掌握资源,让他们能够调配后方的资源。

未来的竞争模式是基于前线的一线员工的创造性、独立性,让这些人拥有资源,而领导是支持和配合他们的,这就是服务型的管理,而并非是过去资源分配式的管控。

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建立一种全新的思维观念,这种思维观念叫做仆人式的领导,如何做好一个仆人式的领导?必须做好如下6个方面:清晰的组织目标第一、必须有清晰的组织目标和使命。

领导力十律之一——承担责任

领导力十律之一——承担责任

《领导力十律》读书笔记之一——领导力是你做什么前言从今天起,开始自我提升的提升,不能吃老本,不求上进了。

从《领导力十律》(刘澜著)这本书开始,前言部分的核心学习点:1、领导力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什么”,不在于你”有什么“,而在于你”做什么:。

2、领导力不在于你“是什么”,领导力与领导职位无关,每个人都需要发挥领导。

领导力像爱情,领导职位像婚姻。

有婚姻不一定有爱情,发过来,有爱情也不一定有魂萦。

领导职位可以是发挥领导力的最佳平台,就像婚姻是经营爱情的最佳平台一样。

恩格斯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卓有成效的领导者知道,没有领导力的领导职位是不道德的。

3、领导力不在于你”有什么“。

领导力像爱情,你不需要有大学文凭、房子、车子才可以有爱情,你不需要外向、风趣、多才多艺才可以有爱情......领导力像爱情,关键不在于你“有什么”。

4、领导力在于你“做什么”。

卓有成效的领导者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做这十件事:承担责任、解决难题、密切联系群众、讲故事、当老师、从失败中学习、反思、深思、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这十件事是卓有成效领导者的“家族相似性”。

第一律承担责任1、彼得.德鲁克“领导力不是头衔、特权、职位和金钱,而是责任”,领导职位不等于领导力,把领导力与职位等同的后果,把注意力放在了职位之上,而没有放在领导力之上,忽视了领导力的核心——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2、遵义会议前后,博古与毛泽东的对比,来区别领导与领袖。

把担任领导职位的人,称之为“领导”,而把“真正发挥领导力的人,称之为”领袖“。

德鲁克说:“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有追随者的人”。

这指的就是领袖有追随者,而领导只有下属。

3、仆人式领导,邓小平说过,领导就是服务。

领导者首先是仆人,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4、领导活动的起源:最早的人类团体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既要摆脱野兽的袭击以生存下去,又要在恶劣的自然界中获取食物,包括采摘、狩猎、储存冬粮等。

自然而然,有些人承担了带领大家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

“仆人式领导”有十大特征

“仆人式领导”有十大特征

“领导的基础不是权力,而是权威,权威是建立在爱、服务和牺牲基础上的。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在《东方之旅》一书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有一群人前往东方进行一次探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有主见,并愿意充当领导的角色。

服务于他们的是一位叫李奥的仆人,他负责为所有人提供生活服务。

他的乐观主义和他的歌声总是陪伴着他们,鼓舞着他们。

有李奥的陪伴,这一次探险旅行似乎成了一次美妙的观光旅游,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顺利。

但是有一天,李奥突然消失不见了。

这群人立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所有人都试图说服别人听从他的建议,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

最后,整个探险活动被迫停止下来。

人们忽然发现:原来失去了仆人李奥,他们就失去了领导。

这个简单的故事后来引发了一场管理学的革命。

1970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CEO罗伯特·格林利夫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写出了《仆人式领导》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仆人式领导的概念,揭示了关于领导的一个真正的本质:“领导的基础不是权力,而是权威,权威是建立在爱、服务和牺牲基础上的。

” 格林利夫认为,“作为仆人式领导,首先要有天生愿意服侍他人的心,服侍是第一位的。

然后才是通过有意识的选择,促使一个人渴望去领导别人。

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表现在这位做仆人的对别人的关心上,即确保别人最迫切的需要得到优先满足。

” 当一个领导人愿意像仆人般服侍他的下属时,并决心满足其心理的基本需求如爱、自尊及自我实现,与他们建立关爱、尊重、信任、接纳的关系,就能获得领导人的威信及影响力,还能以此激励他们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全心投入心力、才能及创造力,为达成共同目标奋战不懈。

格林利夫认为,“仆人式领导”有如下十大特征:一、倾听。

仆人式领导努力寻求团队的意愿,并帮助这些意愿清晰化。

倾听是聆听每个人内在的声音,尽力明白一个人身、心、灵的流露。

倾听,并加以定期反思,这对仆人式领导是不可或缺的。

二、感同身受。

仆人式领导

仆人式领导

仆人式领导仆人式领导“领导的基础不是权力,而是权威,权威是建立在爱、服务和牺牲基础上的。

”----赫尔曼·黑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案例引导:在赫尔曼·黑塞的《东方之旅》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群很有主见的人前往神秘的东方探险,服务他们的是一位叫李奥的仆人。

李奥的乐观与悦耳的歌声,以及他提供周到的服务,陪伴并鼓舞着这个探险团队,旅行出乎意料的顺利,简直就是观光旅游。

然而某天,李奥突然消失了。

这群有主见的人立刻陷入了混乱,仿佛三国时的袁绍,多谋而寡断,这群精英都试图说服别人,可惜都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异常顺利的探险,被迫停止。

原来失去仆人李奥,团队失去了领导。

这个故事后来引发了一场管理学的革命,这就是已在西方国家日渐盛行的“仆人式管理”。

大量企业和机构抛弃了等级森严的管理决策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仆人式领导模式。

可见,当管理者愿意像仆人般服侍其下属,并帮助其在工作上不断的获得成功,现实其对自尊及自我实现的追求,管理者的威信及影响力就不依赖于权力而生,激励已成功植于下属骨子里。

定义:仆人式领导(Servant-Leadership)是一种存在于实践中的无私的领导哲学。

此类领导者以身作则,乐意成为仆人,以服侍来领导;其领导的结果亦是为了延展其服务功能。

仆人式领导鼓励合作、信任、先见、聆听以及权力的道德用途。

仆人领导不一定取得正式的领导职位。

仆人式领导的理解:管理顾问格林利夫在1970年首次提出“仆人式领导“概念。

仆人式领导者首先是仆人。

领导首先是他们的服务意识,因此他们渴望领导。

仆人式领导首先是仆人,他怀有服务为先的美好情操。

他用威信与热望来鼓舞人们,确立领导地位。

他与那些为领导而领导者截然不同,他所渴求的恰是缓和那种不同寻常的领导力、削弱对资源的占有。

对于那些以领导为先的领导者来说,在领导地位、威信以及影响力确立之后,或许才能够谈到服务。

领导为先和服务为先是领导哲学的两个极端。

处于它们之间的,则是混杂着的其他各式人类特性。

如何做好真正的仆人式领导

如何做好真正的仆人式领导

如何做好真正的仆人式领导来源:河南亦锐营销策划记得周恩来总理有一句话非常有名,“我是人民的公仆。

”其实仆人式领导是今天管理学中一个重要话题。

而这个仆人式领导也来源于圣经中耶稣受难前对其门徒的教导。

耶稣以自己为榜样,告诉跟随他的十二个门徒,“若要在人前做头,就需要给众人做仆人。

”正是圣经的影响,今天国际上很多杰出的领导人也是致力于做一名“仆人式领导”。

很多组织也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信条。

在美国海军海豹特遣队里,所有的士兵都奉行,“我谦卑地作为守护者服务于其他美国人,时刻准备着保护那些不能保卫自己的人。

”海豹特遣队的团队领导是勇敢的,他们有那种在任何难以想象的极端条件下做出最困难决定的能力。

但是他们也鼓励他们的团队成员起来,分享这样的权利,在没有得到更多的指导下,毫不犹豫地来照顾企业。

真正的仆人式领导并不害怕分享权利,他们希望他们队员独自做决定,不断前进,直到他们感到需要支持。

作为领导者,工作就是鼓励和支持团队成员,以便帮助他们释放他们的潜能。

让团队成员做他们自己的工作,他们一定会比你做的更好。

相信这也是你为什么聘用他们的原因。

Brent Gleeson是前海豹特遣队的成员,也是internet营销公司的合伙人和CMO,最近他分享了成为一名更好的仆人式领导的4点技巧:1、停止说,开始倾听。

这已经说了不止一遍了,但是成为一个好的沟通者的一部分就是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

而且成为一个成功的仆人式领导的最主要的是放他人的需要为先。

所以,听你的团队说什么。

你不需要规范,只需要听,在时间合适的时候,只给予指导。

2、提升你的意识。

环境意识对于做好决定是必须的。

对现状有敏锐的认识,并且和你的团队进行交流。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自我意识。

这对于CEO来说可能是最困难的挑战,因为领导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陷。

不过通过这么做,我们可以做调整,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团队。

3、开始形成概念。

我们非常容易陷于日复一日的公司运营的细枝末节中,而对我们的最终目标失去了立场。

仆人式领导

仆人式领导

目录
仆人式领导的介绍 仆人式领导的特征
Spears、Laub、Daft等学者在格林 里夫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发展了仆人式领 导理论。
斯皮尔斯(Spears)在研究格林里 夫原著的基础上,总结了仆人式管理的
十大特征。
仆人式管理的特征
•倾听(Listening)
仆人式领导以对方为优先,定意要透过用心聆 听, 触及别人的心灵,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 聆听,并伴以经常性的反思,对仆人式领导来说, 非常重要。
·将员工名字刻在特别设计的播音737上,以表彰员工的特殊贡 献
·将员工突出业绩刊登在公司杂志上,让员工以为公司以他们为 荣
·不仅关注员工整体,更对每个员工进行关注
THANKS
通常意义上对管理者的理解
• 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
的管理模式,金字塔管理 模式。 • 在这种环境中,员工 很难来更好的服务客户, 员工服务的只有老板。
仆人式领导
仆人式的领导刚好是反 过来的。顾客在最上面, 然后依次是主管、中 层…CEO,领导处于下方。
领导必须找出下属的基 本需求,然后像仆人一样 服侍他们。最后让一线员 工可以安心来做仆人,服 侍顾客。
• 格林里夫在1970年首次提出“仆人式领导“概念 • "罗伯特·格林利夫是我所认识的最有智的人。"――彼得·德
鲁克
仆人式领导起源
1 在西方,仆人式领导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耶稣基督,圣经里面就有一
段话说的很好: 你们当中谁要做大人物,谁就得要做你们的仆人;谁要居首,谁就得作 大众的奴仆。
——耶稣基督(引自马太福音)
事实证明,正是员工的满意推动 了星巴克的快速发展,也是星巴 克成为当年美国最受尊重的10 家公司之一。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仆人式领导分析

仆人式领导分析

威務人眼中的僕人式領導
•領導人必須找出並且滿足部屬的基本需 要(NEEDS), 為他們掃除工作上的障礙, 讓 他們得以專心地服務顧客。也就是說…
領導始於服務
佛教徒眼中的僕人式領導
•領導者的守信: 建立遠景, 熱情,促使個人及團隊發揮最 大的潛能。
領導守信於遠景
威務人如何落實僕人式領導
• 前題: 人性、承諾、活耀 • 過程: (平淡無奇)
成功關鍵
員工的高生產力
什麼是威務人的核心能力?
提昇人的產值
工具
激發潛能
建立“面面俱到”的高績效組織
滿足所有 人的需求
利害 關係人
企業的頭腦
企業的 血與肉
工作程序
資源 組織氶 (內部+外部) 組織文化
企業的靈魂
一起活著
敬畏生命,以人為主, 人性及熱誠的服務 義的縮寫, 信守承諾的公司 跳躍的人, 活力充沛的公司
•誰要是敢不投入,我就要誰滾蛋
•如何約束? 重視領導班子的作為
–我約束的是這些人的行為。因為上行下效,只要領導 班子以身作則,下面的人自然就會跟著端正行為。
–強將手下無弱兵
成為習慣(學習及運用知識)
“年資”是公司的資產還是負債? 串聯知識(智慧)
運用知識 學習知識 接觸知識
成為習慣(學習及運用知識)
成為習慣(學習及運用知識)
產品生命週期
? 客戶生命週期
?
主管生命週期
?
? 市場經營生命週期
重點管理 事前預防 持續一致性執行
資訊透明、及時
成為習慣(打造“創新”的環境)
資訊連貫 績效追蹤 過程掌握 面面俱到
管理創新
流程創新
品質是規劃 進去的

仆人式领导力--西方领导模式的特色

仆人式领导力--西方领导模式的特色

仆人式领导力“谁愿为首,就必做众人的仆人”,格林利夫据此发展出的仆人领导学正在引领一场管理领域的革命西方领导模式的特色领导及其活动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历史和生活相伴始终的现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也执著地对这一普遍现象进行日益深入、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实践经验的积累。

中外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绝大部分都可以说是领导活动,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科学的水平。

这些记录,大都处于散乱、杂记的状态,而且多半只记录下某—时期的王侯将相生活起居、个人英明情况。

记录中间,缺乏对领导人物社会背景的分析,缺乏对其展开活动的社会机制的研究,缺乏对领导活动开展过程的连贯性剖析,缺乏贯穿整个描述过程的理论框架。

因此历史文献当中的领导活动只能作为现代领导学的一种理论素材。

真正意义上的领导科学的形成是现代化大生产与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现代社会的到来必然要求领导活动及理论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西方由于较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并进入现代社会,因此在领导理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方学者对领导和领导科学的研究表现为一系列与所处时代相适应的理论发展与完善过程。

试图通过一些实证方法的研究和逻辑化的推理,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是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特色。

1.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发展轨迹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遵循一条基本线索,即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进步与否。

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者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

这种在研究过程中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说明西方的领导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化与科学化的过程。

2.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模式西方领导理论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大致有两个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