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八章 X射线
[整理]X射线产生的机制
![[整理]X射线产生的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6a467d9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2.png)
X射线产生的机制摘要:X射线产生于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靶原子。
它的波长和强度的关系反映X射线具有连续谱和特征谱,连续谱来源于带电粒子轰击靶原子时速度的连续变化;而特征谱来源于电子内壳层的跃迁。
电子内层跃迁时,产生了一系列的K、L、M……线系,在K(L、M…)线系中,又以初态的不同而再分为Kα、Kβ,…(Lα、Lβ,…Mα﹑Mβ,…)。
这些X射线的标识谱可由原子内层能级给以解释。
关键词]X射线、连续谱、特征谱、产生机制。
0 引言X射线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是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
它的发现,不仅开始了物理学的新时期,而且使人类的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
由于X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医疗上用于透视和照相。
另外,X射线具有光的一切特性,如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性质,还具有独特的光谱结构。
X射线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光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系列重大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既然X射线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X射线是如何产生的?本文就X 射线产生的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1 X射线的产生背景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暗室里做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的实验,为了避免紫外线与可见光的影响,特用黑色纸板把阴极射线管包了起来。
但伦琴意外发现,在一段距离之外的荧光屏上竟会发生微弱的荧光。
经反复实验,他肯定激发这种荧光的东西来自阴极射线管,但决不是阴极射线本身。
他推断,当阴极射线撞击阳极或管壁时,会形成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而且这种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能透过一般光线透不过的物质。
伦琴认识到这种“射线”是人们还未曾认识的一种新的射线。
因此,他把这种神秘的射线命名为X射线。
伦琴的发现,很快引起全世界物理学家的关注,在该射线发现的三个月后,维也纳的医院在外科治疗中首次应用X射线来拍片。
X射线的发现,对于现代物理研究及医疗上的应用都具有重要作用。
鉴于伦琴的杰出贡献他于1901年荣获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
2 X射线的产生及测量下图是一种常用的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示意图:加热阴极K,产生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高速飞向阳极A,电子打在阳极上产生X射线。
原子物理学习题答案(褚圣麟)

7.2 原子的3d 次壳层按泡利原理一共可以填多少电子?为什么?答:电子的状态可用四个量子s l m m l n ,,,来描写。
根据泡利原理,在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处在同一状态,即不能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3d 此壳层上的电子,其主量子数n 和角量子数l 都相同。
因此,该次壳层上的任意两个电子,它们的轨道磁量子数和自旋磁量子数不能同时相等,至少要有一个不相等。
对于一个给定的l m l ,可以取12;,....,2,1,0+±±±=l l m l 共有个值;对每个给定的s l m m ,的取值是2121-或,共2个值;因此,对每一个次壳层l ,最多可以容纳)(122+l 个电子。
3d 次壳层的2=l ,所以3d 次壳层上可以容纳10个电子,而不违背泡利原理。
7.4 原子中能够有下列量子数相同的最大电子数是多少?n l n m l n )3(;,)2(;,,)1(。
答:(1)m l n ,,相同时,s m 还可以取两个值:21,21-==s s m m ;所以此时最大电子数为2个。
(2)l n ,相同时,l m 还可以取两12+l 个值,而每一个s m 还可取两个值,所以l n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为)12(2+l 个。
(3)n 相同时,在(2)基础上,l 还可取n 个值。
因此n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是:212)12(2n l N n l =+=∑-=7.5 从实验得到的等电子体系K Ⅰ、Ca Ⅱ……等的莫塞莱图解,怎样知道从钾Z=19开始不填s d 43而填次壳层,又从钪Z=21开始填s d 43而不填次壳层?解:由图7—1所示的莫塞莱图可见,S D 2243和相交于Z=20与21之间。
当Z=19和20时,S 24的谱项值大于D 23的值,由于能量同谱项值有hcT E -=的关系,可见从钾Z=19起到钙Z=20的S 24能级低于D 23能级,所以钾和钙从第19个电子开始不是填s d 43而填次壳层。
原子物理学

连续谱有一个最短波长0
与所加的高压有如下关系
即 h 0 Ve
hc
0
Ve
……(1) ,
最高频率
这个式子的意义是什么呢? 如果电子打到靶子上被停止,其能量全部变成辐射能 如果穿进靶子的表面以内
设想电子进入靶内,可以达到不同的深度
连续谱是电子在靶上被减速形成的
我们把高速电子打到了靶子上, 受靶子的阻碍作用而速度骤 减,使电子的其余动能转成辐射能,以 X 射线的形成放出,这样 的辐射叫轫致辐射。
原子物理学
主 讲:林 海
第八章 X射线 §8.1 X射线的产生
重点讲:性质、本质、产生 在十九世纪末,物理学有三大发现: 一是电子, 一个是X射线, 一个是放射性。
X射线是一种看不见的、照在某些物体上能使那些物体发荧 光的,透射性很强的射线 (性质) X射线的本质: 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105 ~102 A
高压电源
加热 电源
K
X射线
A
摄谱仪拍摄其光谱
X射线谱
X射线谱的某些特性反映了原子内部结构的情况, 因此通过X射线谱可以对原子结构问题进一步探索
§8.2 X射线的发射谱
教材P224 强度—波长图 从图8.7可以看到,X射线谱是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连续谱 另一部分是线状谱(我们这里称为标识谱)
1.连续谱(产生机制)轫Leabharlann 是支住车轮不让其转动的木头
2、标识谱 实验表明: X射线的线状谱波长成分决定于靶子的材料 X射线的线状谱可以作为不同元素的标识 所以把它称为标识谱 X射线的标识谱对于研究物质的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各元素的标识谱具有相似的结构 , 分成若干个线系,
波长最短的一组线称为 K 线系 波长较其 K 系长的是 L 线系,更长的是 M、N 线系
原子物理学第八章

真空管
X射线
阴极 电子
2020/4/7
图5.6 X 射线管示意图
2020/4/7
A
层
d
B
图5.7 布拉格公式推导
2020/4/7
2020/4/7
每个亮点为劳厄斑点, 对应于一组晶面. 斑点的位 置反映了对应晶面的方向. 由这样一张照片就可以推 断晶体的结构(连续谱的X 射线)
1、强度表达式
设一束X射线,射向吸收体前强度是 I 0
通过厚度为dx的吸收体后,强度增量为dI,减少量-dI将正
比于dx和通过dx时的强度I,若取比例系数为μ,则
-dI=μI(x)dx
两边积分得: I(x)I0ex..........(1)
x
Io
I
可见强度I(x)随厚度x按指数衰减(朗伯--比耳定律)。 μ=-dI/(I(x)dx) ……….(2)
2020/4/7
h 12mv02 E损 v是连续的,作为极限情况, E损 0 ,则
max 从而得 hvmax 12mv02 eV
上式表明,电子在电压V下加速而获得能量并全部转化为辐射时
hc min
,由此得
min
1.24
nm
12.4
•
A
V(KV) V(KV)
需要指出的是,解释光电效应的Einstein方程是:
§ 8.3 同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
一、X射线标识谱的产生(内壳层电子的跃迁)
1、内壳层电子跃迁的前提: 必须有空穴
2、产生电子空穴的方法:
a、用高速电子轰击靶核,与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
b、内壳层电子吸收高能光子使内层电子电离。
原子物理学第八、九章

2018/11/27
39
三、原子核的质量 mN
原子核的质量≈原子的质量-核外电子的质量
mN M A zme 1 12 1u C原子质量 1.66 1024 克 12
2018/11/27
40
931.5Mev 1u c2
E mc2
原子质量=原子量*原子质量单位 质量数A:原子质量以u为单位时,其值却接近一个整 数,称为质量数
原理:利用X射线在晶体的衍射可以测定它的波长 从任何一晶面上,那些出射方向对平面的倾角与入射线 的倾角相等的X射线,满足布拉格公式:
2d sin n
n 1,2,3
出射线就会加强。
A
d
B
晶体可形成许多不同取向的晶面。在θ 方向衍射的 X光将得到加强,出现了劳厄光斑。 用布喇格公式可以计算晶面距,反之,若已知d,还可以确 定X射线的波长。
、
同位素:Z相同,A不同的元素 同量异位素:A相同,Z不同的元素 同质异能素:同一种原子核处在不同的能量状态
2018/11/27
41
四、原子核的大小
实验表明,核半径
R r0 A
1 3
r0 1.20 1015 m 1.20 fm
体积
密度
4 V r03 A 3
MN 常数 1017 千克 / 米3 V
25
四、和碱金属原子光谱比较
因为满壳层失去一个电子的原子态和一个价电子的碱金 属原子态相同。所以,X射线标识谱和碱金属原子的光谱和 能级有相似的结构。 能级→双层 光谱→双线或更多
2018/11/27
26
第四节
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习题参考答案目录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 (1)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 (1)7.α粒子散射问题(P21) (1)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1)5.能量比较(P76) (1)7.电子偶素(P76) (1)8.对应原理(P77) (1)9.类氢体系能级公式应用(P77) (1)11.Stern-Gerlach实验(P77) (2)第三章量子力学初步 (2)3.de Broglie公式(P113) (2)第四章碱金属原子 (2)2.Na原子光谱公式(P143) (2)4.Li原子的能级跃迁(P143) (2)7.Na原子的精细结构(P144) (2)8.精细结构应用(P144) (3)第五章多电子原子 (3)2.角动量合成法则(P168) (3)3.LS耦合(P168) (3)7.Landé间隔定则(P169) (4)第六章磁场中的原子 (4)2.磁场中的跃迁(P197) (4)3.Zeeman效应(P197) (4)7.磁场中的原子能级(P197) (5)8.Stern-Gerlach实验与原子状态(P197) (5)10.顺磁共振(P198) (5)第七章原子的壳层结构 (6)3.原子结构(P218) (6)第八章X射线 (6)2.反射式光栅衍射(P249) (6)3.光栅衍射(P249) (6)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 (7)第一章绪论 (7)1.1 黑体辐射(P15) (7)1.4 量子化通则(P16) (7)第二章波函数和Schrödinger方程 (8)2.3 一维无限深势阱(P52) (8)2.6 对称性(P52) (8)2.7 有限深势阱(P52) (9)第三章力学量 (10)3.5 转子的运动(P101) (10)3.7 一维粒子动量的取值分布(P101) (10)3.8 无限深势阱中粒子能量的取值分布(P101) (11)3.12 测不准关系(P102) (11)第四章态和力学量的表象 (12)4.2 力学量的矩阵表示(P130) (12)4.5 久期方程与本征值方程的应用(P130) (13)第五章微扰理论 (16)5.3 非简并定态微扰公式的运用(P172) (16)5.5 含时微扰理论的应用(P173) (16)第七章自旋与全同粒子 (17)7.1 Pauli算符的对易关系(P241) (17)7.2 自旋算符的性质(P241) (17)7.3 自旋算符x、y分量的本征态(P241) (17)7.4 任意方向自旋算符的特点(P241) (17)7.5 任意态中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取值(P241) (18)7.6 Bose子系的态函数(P241) (19)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习题 (20)一、波函数几率解释的应用 (20)二、态叠加原理的应用 (20)三、态叠加原理与力学量的取值 (20)四、对易关系 (21)五、角动量特性 (22)1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7.α粒子散射问题(P21)J 106.1105.3221962-⨯⨯⨯⨯==E M υ232323030m )2/3(109.1071002.61060sin 1060sin 10----⊥-⨯⨯⨯⨯=⨯⨯=⋅⨯=A N t A N Nt s ρρ C 1060.119-⨯=e ,11120m AsV 1085.8---⨯=ε,61029-⨯=n dn32521017.412.0100.6--⨯=⨯==ΩL dS d , 20=θ 2.48)4(sin 202422=⋅Ω⋅⋅=Nt d n dn eM Z πευθ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5.能量比较(P76)Li Li Li Li v hcR hcR E E hv E )427()211(32212=-⋅=-==H e H e H e H e hcR hcR E E 4)1/2(0221=⋅=-=++∞ +∞>H e v E E ,可以使He +的电子电离。
原子物理 绪论

物理学全明星梦之队
德 布 罗 意
物理学是关于物质基本组成、基本结构 和物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的学科(如 力、热、光、电、磁等)。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离子)的电子 结构、电子运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相互作 用的学科。是随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而发 用的学科。是随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而发 展起来的。
近代物理学发展概述
实物和场 实物:具有质量、不可入性,以空间间断形式存在。 实物:具有质量、不可入性,以空间间断形式存在。
7 宏观客体(> 10− m 宏观客体(
−7 微观客体( 微观客体(< 10 m
)服从因果律体 (108-1011个原子,亚微米尺寸器件) 一定条件下出现量子效应 场:无静止质量,不具有不可入性,以连续形式存在, 无静止质量,不具有不可入性,以连续形式存在, 具有可叠加性,不能作为参考系。 具有可叠加性,不能作为参考系。
~10–2 m
Rabbit (Length)
3 x 10-1 m
African Elephant Height
~ 3.3 m
较大结构及尺度
地球
10
7
m
太阳( 太阳(Sun )
日冕
10
9
m
Sun ≈ 2x1030 kg ≈ 1057 (核子 核子) 核子
地球轨道
10
11
m
旋涡星系(Spiral Galaxy) )
化 实 、 极 线 转 验 学 验 阴 射 偏 实
→
原子
α粒 散 实 子 射 验
→
光 学 验 谱 实 电子的轨道运动、自旋运动、相互作用 外 子 核 电
高 物 实 能 理 验 原 核 L 子 → 质子、中子、其它基本粒子、 L
原子物理学(第八章)

三、X射线波长的测定
2、X射线波长和强度的测定 (1)方法一
相片上谱线的深浅在适当的露光范围内与射线的强度有线性关系,因
此用相片也可以测得射线的相对强度。
14
精品文档
原子(yuánzǐ)物 理学
第八章 X射线
(shèxiàn)
8.1 X射线的产生及其波长和强度的测量
三、X射线波长的测定 2、X射线波长和强度的测定 (1)方法一
某一波长说,第一次出现谱线的那个θ就对应于n等于1。一束射线
往往不止一种波长,所以晶体转动时,相片上可以记录下几种波
长的谱线。从它们的位置计算出相应的θ角,从而可以算出波长。
13
精品文档
原子(yuánzǐ)物 理学
第八章 X射线
(shèxiàn)
8.1 X射线的产生及其波长和强度(qiángdù)的测量
几个线系。如图8.7所示。
25
精品文档
原子(yuánzǐ)物 理学
第八章 X射线
(shèxiàn)
8.2 X射线(shèxiàn)的发射谱
二、标识谱(线状谱)
1、标识谱
26
精品文档
原子(yuánzǐ)物 理学
第八章 X射线
(shèxiàn)
8.2 X射线的发射谱
二、标识谱(线状谱)
2、莫塞莱定律
把它用相片到晶体的距离除就得到角度2θ的数值(shùzí)。但由
于直射的射线很强,在O处出现的线往往变宽,不易测准位置。实际
的做法是转动一下晶体的方向,重复上述步骤,就可以获得与A对称的
一条谱线A′。把AA′的弧线距离用软片到晶体的距离除就得到4θ的
数值。把计算所得的d和测得的θ值代入(1)式,波长λ就可以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x射线
五、 关于x射线的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图
能级结构与碱金属能 级结构类同,X射线是 内层电子的跃迁。
少一个电子的原子态(即电 离态)与只有一个电子(碱 金属)的原子态相同。
第8章 x射线
当某壳层的一个电子被电离后,原子处于电离态。 K层的电离态
的能级与中性原子未电离的基态能相比为最高。L层的电离态能级
第8章 x射线
原理:利用X射线在晶体的衍射可以测定它的波长,晶 体作为立体光栅,一束X射线射入晶体,发生衍射时, 从任何一晶面上,那些出射方向对平面的倾角与入射 线的倾角相等的X射线,满足布拉格公式
n=2dsin n=1、2、….. 出射线就会加强。
已知晶格常数d,测出 值及其对应的n值,代 入布拉格公式,求出。
在X射线的波长:
hc
K
L
当L层电子向K层(空穴)跃迁时,使M层电子电离,发射的俄 歇电子的动能为
EKA K L M
一般轻元素发射俄歇电子几率较大,重元素发射X射线 的几率较大。
第8章 x射线
第8章 x射线
M M M M系线
L L L L系线
K K K K系线 X射线各线系的产生
第8章 x射线
27Co,28Ni在周期表的次序。
第8章 x射线
早期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的。如 K(A=39.1)在Ar(A=39.9)前 ; Ni(A=58.7)在Co(A。=58.9) 前。由莫。 塞莱图给出。 Kα-X射线波。 长是Ar:4.19 A ; K:3.74A ; Co:1.79A ; Ni:1.66A 。
的上能级向同一下能级跃迁的谱线。
第8章 x射线
§ 8.3 康普顿效应
一、康普顿效应 二、康普顿散射公式
第8章 x射线
一、康普顿效应
1923年,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经物质的散射实验中发现, 散射的X光除有原入射波长成分外,还有波长较长的部分, 其波长差随散射角θ而变。
' sin2
2
第8章 x射线
次之,形成电离态能级如图所示。
n l j K吸收限
电离能(ev)
K 1 0 1/2
26.712
为了描述内层电 2 0 1/2
子迁向,“需将下上”L图的倒跃
2 2
1 1
1/2 3/2
转。
3 0 1/2
3 1 1/2 M 3 1 3/2
L吸收限
4.019
电离能是使某壳层3一.7个27
电子被电离所需的能3.5量33; 也M是吸该收壳限层电子的0结.7合81 吸能收。)若该用能光量子又电称离吸(00收共..66限振6362。
第8章 x射线
当内层(如K层)电子被电离出现空穴后,上层电子向下 跃迁时,除以辐射X射线形式外,还可以将跃迁释放的能 量电离更高层的电子-发射俄歇电子,或者将跃迁释放的
能量传给原子核,使原子核处于激发态。若用ΦKΦLΦM分
别表示K、L、M层电子的结合能(对应电离能;吸收限)。
当L层电子向K层(空穴)跃迁时,辐射X射线才形式释放能量,
第8章 x射线
1. 产生条件: 当电子的能量(加速电压) 超过某一临界 值时,除有连续谱外,还在连续谱的背景 上迭加一些线状谱。
2. 特
征: 线状谱的位置和结构与阳极材料有关, 即不同元素的阳极材料发射的线状光谱
虽有相似结构,但波长不同,按原子序数顺 序排列时,波长依次变化,不显示周期性变 化。
每种元素都有一 特定的波长的线状光谱,即 特征X射线谱成为这种元素的标志。
(2)了解X射线的吸收的规律,掌握康普顿散射,理解光 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了解—同步辐射装置的原理与应 用。
(3)了解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的规律。
第8章 x射线
3.重点 • X射线连续谱与标识谱及产生机制 • 莫色勒定律 • 康普顿散射
4.难点 • X射线的连续谱与标识谱产
生机制 • 莫色勒定律 • 康普顿散射
第8章 x射线
三、 X射线的特征(标识)谱
X射线特征谱是巴拉克于1906年发现的。他观察到连续 谱上出现一系列分立谱线,并用K、L、M…字母标识,因 特征谱的发现使他获191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1913年莫塞 莱测量了从Al到Au共38种元素的X射线,发现各元素发射X 射线波数的平方根与原子序数成线性关系。
第8章 x射线
该照片在医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895年12月28日,伦 琴宣读了《论新的射线》;1901年获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
第8章 x射线
2.性质:穿透性很强;
使荧光屏发出荧光;
使照相底片爆光;
使气体电离; 对动植物组织有刺激作用。
3.本质: X射线具有光所具有的一切性质:反射,折 射, 偏振等,所以X射线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电磁波但其波长 比通常的光波要短的多。
第8章 x射线
产生机制:
从阴极发出的高速电子打到阳极上,由于电子能量很 高,它能深入到原子的内层,将内壳层电子之一击出原子之 外,使原子电离,并在内壳层出现一个空穴,当邻近内壳层的 电子跃迁到这个空穴时,就发射出波长很短的 X 射线,由 于内壳层能级分立,所以产生X 射线的线状谱,原子序 数较大的元素,内壳层能级间隔就越大,发出的X 射线 的光子能量高,波长就短,所以波长依次变化,不具有 周期性。
第8章 x射线
§ 8.1 X射线的发现及其波性
一、电磁波谱 二、X射线的发现 三、X射线的衍射 四、X射线的偏振
第8章 x射线
一、电磁波谱:
原子光谱
光学光谱:原子受激发,价电子跃迁所获得的谱。 ( 从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10-3~10-9米)
X射线光谱:原子内壳层电子跃迁所获得的谱。
X射线的波长范围在0.001nm到1nm或更长一点。
当
0.1nm
1A
称硬X射线;
0.1nm
1
A
称软X射线。
4· X射线的产生 : X射线由X射线管产生。
第8章 x射线
真空管
X射线
阴极 电子
图 X 射线管示意图
第8章 x射线
三、 X射线的衍射
直到1912年,劳厄指出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他 借助晶体-天然光栅观察X射线的衍射。证明了X光的波动 性。劳厄因研究晶体的X射线获1941年诺贝尔物理奖。
由莫塞莱 K线公式
给出
~K
R(112
-
1 22
)(Z
-1)2
18 Ar 4.194A
Z
121.6
1
19 27
K Co
3.74A
1.79A
28 Ni 1.66A
第8章90x射线 80 70 60 50
g
1 2
40
X射线K线系
30
莫塞莱图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当 = 1 , eV = hc/ 极小 =0 , eV= h = 0
0< < 1
eV = hc/
连续变化 是连续变化
连续谱的能量来自电子动能,因而极小 与阳极材料无关。
m in
hc eV
1.24 V (kV)
nm
它是加速电子全部动能转换成辐射能所对应的波长。
第8章 x射线
离子
电子
光子
图 轫致辐射
四、莫塞莱定律
莫塞莱研 究了一系 列元素的 K线系,发 现各元素 的K线系 的光谱项 的平方根 与原子序 数成正比
几种元素的K线系谱,按原子序数的次序上下排列
第8章 x射线
莫塞莱对K线的波数总结出以下的公式:
~k
1 R(12
-
1 n2
)(Z-
k
)
2
k 1, n 2、3、4
莫塞莱公式(上式)与类氢光谱公式相一致,
Kα线的波数则表示为:~K
1 R(12
-
1 22
)(Z
-1)2
这表明:Kα-X射线是内层电子从n=2到n=1跃迁产生的。 因子(Z-1)理解为当n=1(K)壳层中一个电子被电离后, n=2(L)壳层电子感受到(Z-1)核电荷库仑作用。它也指出要 发射Kα-X射线,必须从n=1壳层事先电离出一个电子成电 离状态,其电离能或阈能是从n=1移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而Kα-X射线的能量是电子从n=1到n=2层的能量差值。
第8章 x射线
晶体可形成许多不同取向的晶面。 X射线经晶面距 为d的晶面反射时,凡光程满足
2d sin n
n 1,2,3
在 方向衍射的X光将得到加强。该式称布喇格公式。用布
喇格公式可以计算晶面距。反之,若已知d,还可以确定X 射线的波长。
❖测定强度:由谱线的深浅程度可以测出相对强度。
第8章 x射线
第8章 x射线
§8.2 X射线的发射谱
一、 X射线发射光谱的测量 二、X射线连续光谱 三、X射线的特征谱 (标识谱) 四、莫塞莱定律 五、关于x射线的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图
第8章 x射线
一、 X射线发射光谱的测量
• X射线发射光谱
• X射线谱由两部分组成:波长连续变化的连续谱和 由分立谱组成的特征谱或称标识谱。
2d sin n
P
n 1,2,3 A1
C
O
A
X射线摄谱仪示意图
第8章 x射线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结果
1).劳厄相片法 劳厄等人,1912年使用连续波长的X射线对单晶做了衍射 实验。
劳厄斑点对应晶面, 位置反应晶面的方
向。
第8章 x射线
2).多晶粉末法
德拜等人,1916年发明了多晶粉末法一。个同心圆环对应 一组晶面,环的强 弱反映晶面上原子 的密度。
•
X射线连续光谱
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