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5.4练习十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第一单元加与减 (2)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 (2)第2课时秋游 (3)第3课时星星合唱队 (5)第二单元购物 (6)第1课时买文具 (6)第2课时买衣服 (7)第3课时小小商店 (8)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10)第1课时有多少块糖 (10)第2课时儿童乐园 (12)第3课时有多少点子 (13)第4课时动物聚会 (1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15)第1课时折一折、做一做 (15)第2课时玩一玩、做一做 (16)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 (17)第1课时数松果 (17)第2课时做家务 (18)第3课时课间活动 (18)第4课时需要几个轮子 (20)第5课时小熊请客 (21)第6课时回家路上 (22)第6单元测量 (23)第1课时教室有多长 (23)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 (24)第3课时1米有多长(1) (25)第4课时1米有多长(2) (26)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26)第1课时分物游戏 (26)第2课时分苹果 (28)第3课时分糖果 (28)第4课时分香蕉 (29)第5课时小熊开店 (30)第6课时快乐的动物(1) (31)第7课时快乐的动物(2) (32)第8课时花园 (33)第8单元6~9的乘法口诀 (34)第1课时有多少张贴画 (34)第2课时一共有多少天 (35)第3课时买球 (35)第4课时做个乘法表 (36)第9单元除法 (37)第1课时长颈鹿与小鸟(1) (37)第2课时长颈鹿与小鸟(2) (38)第3课时农家小院 (39)总复习 (40)第1课时数与代数(1)——加、减法 (40)第2课时数与代数(2)——乘、除法 (41)第3课时数与代数(3)——解决问题 (42)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 (44)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一、用竖式计算。

46+15+24= 32+18+4= 35+42+22=里填上“>”“<”或“=”。

78 66 17+25+26 24+35+2995 32+18+45 28+36+29 28+29+3323+18+44 56+15+28三、把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加起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附答案)抱歉,原文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有问题的段落。

以下是稍作改写后的文本: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及答案1.1 认识厘米和米1.在正确的测量方法下打√。

2.在○里填上“>”“<”或“=”。

4厘米○4米10厘米○9米100厘米○1米2米○20厘米1米○90厘米99米○100米3.在()里填上cm或m。

一棵树高7()围巾长80()跳绳长1()60()杯子高15()4.从大到小排一排。

10米>8米>1米>80厘米>72厘米>1厘米5.算一算。

1米-80厘米=20厘米1米+40厘米=140厘米48米-8米=40米35厘米-7厘米=28厘米1.2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1.在线段下打√。

2.量一量。

AB=BC=AC=BD=AD=CD=3.3.画一画。

1)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铅笔长20()。

(2)旗杆高10()。

3)一根手指大约宽1()。

(4)一块橡皮长3()。

6.圈出合适答案。

2.1 不进位加1.列竖式计算。

32+6=3824+3=2759+4=6320+67=8733+25=5830+18=482.连一连。

3.二(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2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学生?4.商店里卖出了44个西瓜,还有5个,商店里原来有多少个西瓜?答案:1.38.27.63.87.58.482.3.26+22=48(人)4.44+5=49(个)2.2 进位加1.用竖式计算。

29+45=7436+17=5364+29=9367+16=832.在26+15和75+15里填上“>”“<”或“=”。

26+15 < 75+153.对的在()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81(70)√4.一本《童话故事》38元,一本《科学家的故事》47元,两本书共多少钱?答案:1.74.53.93.832.>>>>3.81.70√4.38+47=85(元)2.3 不退位减1.看图列算式。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

二上数学每课练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口算。

33 + 3= 51 + 3= 64 + 5= 32 + 7=12 + 5= 25 + 2= 87 + 1= 14 + 3=22 + 2= 27 + 1= 23 + 5= 54 + 2=63 + 3=72 + 4=43 + 6=34 + 3=二、量一量。

1.课桌的长边大约有( ) 厘米长,短边大约有()厘米长。

2.橡皮大约有()厘米长,铅笔大约有()厘米长。

3.数学课本的长边大约有()厘米长,短边大约有()厘米4.()厘米=1米300厘米=()米三、填空。

1.量一量,填一填大客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飞机大约有()个厘米长。

自行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小汽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2.用格尺和铅笔分别量一量。

大约()个长1米大约()个长1米四、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数学书宽18米。

()2.大树高11厘米。

()3.小明身高158米。

()4.课桌长1米。

()5.教室长10厘米。

()6.字典厚6米。

()五、圈出适合的答案。

比1米高比1米高比1米高比1米矮比1米矮比1米矮六、解决问题。

1.小兰今年3岁,妈妈比小兰大25岁,妈妈今年多少岁?2.工人叔叔修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10米,第一天修30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3.一个茶杯8元,一个暖水瓶比茶杯贵20元,一个暖水瓶多少元?4.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9页,第二天看了7页,第三天从第几页看起?5.小明家有38只鸡,卖了8只,还剩多少只?七、能力提高。

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数学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道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2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一、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2.100厘米=()米。

3.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可以用()作单位。

4. 的长大约是2()。

5. 我的大拇指宽是()厘米。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时练及参考答案全汇总(九个单元)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时练及参考答案全汇总(九个单元)

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1.计算42+15=59+40= 25+34= 35+53= 31+12=2.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滑板需要多少元?3.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的改过来5 2 46 1 6 2 3+4 6 + 3 2 +2 0 +3 49 8 7 1 3 6 5 24.小明和姐姐一起逛超市买了些学习用品,姐姐买了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蜡笔铅笔盒书包钢笔15元12元50元23元5.买一个娃娃和一架玩具飞机多少钱?45元32元23元31元50元4元用100元钱买下面的玩具,最多能够买几件?如果买两件价钱最贵的东西应该是哪两件?要用多少钱?答案:1.57,99,59,88,432.12+37=49(元)3.1对,2错改为78,3对,4错改为574.12+23=35(元)5.23+31=54(元)《秋游》课时练1.计算。

81-27-36=65-39-23=83-26-42=2.比大小。

60-10-6 ⃝ 40-13-1280-20-15 ⃝ 90-30-1890-45-15 ⃝ 63-17-263.小明、小红和小刚一共捡了97个贝壳,其中小明捡了32个,小红捡了29个,小刚捡了多少个?4.水果店运进96箱水果,第一天卖出22箱,第二天卖出25箱,还剩下多少箱?5.小明有60元钱,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还剩下多少钱?答案:1.18 , 3,152.> > >3. 97-32-29=36(个)4. 96-22-25=49(箱)5. 60-19-36=5(元)《星星合唱队》课时练1.比大小43+7+16○6554-24+14○4436+40-35○3227+50-25○7067-60+9○162.计算下面各题.(1)85-39-28 (2)82-35+29(3)84-27+38 (4)35+64-39(5)81-29+17 (6)45+27-143.小光的爸爸买来24个苹果,妈妈买来16个苹果,小明和姐姐吃掉了12个,还剩下多少个?4.买来28米布,做上衣用去15米,做裤子用去9米,还剩多少米?5.学校体育组原来有24个足球,被同学借走了15个,还回来11个,还剩下多少个足球?答案:1. > = > < =2. 18 76 95 60 69 583. 24+16-12=28(个)4. 28-15-9=4(米)5. 24-15+11=20(个)第二单元《买文具》课时练1.算一算,填上恰当的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4《练习十》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4《练习十》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4《练习十》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4《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际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一些复杂的情景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对一些复杂情景的判断和运算,以及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本节课的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购物、分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运算,如“抓手指”、“快乐的小鸟”等。

《练习十(第4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十(第4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十(第4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规定的方法求出一个数中某个位上的数字。

2.掌握求各位数字之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求各位数字之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规定的方法求出一个数中某个位上的数字。

四、教学过程1.复习师生一起快速复述第3课时的主要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出数的大小比较?2)如何用数字排列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3)如何用图形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新授1)同学们知道怎样求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吗?(学生回答)2)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加减法题目,发现求两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的规律。

例如:23+34=57个位数: 3+4=7十位数: 2联系起来就是57的各位数字之和为:5+7=123)让同学们通过练习,巩固求各位数字之和的方法。

例如:28的各位数字和为?(2+8=10)45的各位数字和为?(4+5=9)63的各位数字和为?(6+3=9)77的各位数字和为?(7+7=14)4)规律总结:各位数字之和的规律:将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全都拆开,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3.练习1)让同学们自己写下一个两位数,计算它各位数字之和。

(例如:53的各位数字之和为5+3=8)2)让同学们自己写下两个两位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例如:37和56哪个大?)4.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求各位数字之和的方法,并通过练习掌握了这个方法的应用。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明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分类概括、归纳总结规律,增进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加深了对学生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的互动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提高了教学效果。

下一步,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巩固与提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1认识厘米和米1.在正确的测量方法下面打√。

2. 在○里填上“>”“<”或“=”。

4厘米○ 4米 10厘米○ 9米100厘米○ 1米2米○ 20厘米1米○ 90厘米99米○100米3. 在()里填上cm或m。

一棵树高7()围巾长80()跳绳长1()60()杯子高15()4. 从大到小排一排。

8米 72厘米 1米 80厘米 1厘米 10米5. 算一算。

1米-80厘米=( )厘米 1米+40厘米=( )厘米48米-8米=( )米 35厘米-7厘米=( )厘米答案:1.2.<< = >><3. mcm m cm cm4. 10米>8米>1米>80厘米>72厘米>1厘米5. 20 140 40 28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2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1.在线段的下面画√。

2.量一量。

AB= BC= AC= BD= AD= CD=3.画一画。

(1)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铅笔长20( )。

(2)旗杆高10( )。

(3)一根手指大约宽1( )。

(4)一块橡皮长3( )。

6.圈出合适答案。

答案:1.2. 2cm2cm4cm6cm8cm4cm3. 略4. 6 65.(1)cm (2)m (3)cm (4)cm6. 长窄短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1不进位加1.列竖式计算。

32+6= 24+3= 59+4=20+67= 33+25= 30+18=2.连一连。

3.二(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2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学生?4.商店里卖出了44个西瓜,还有5个,商店里原来有多少个西瓜?答案:1. 38 27 63 87 58 482.3. 26+22=48(人)4. 44+5=49(个)2.2 进位加1.用竖式计算。

29+45= 36+17= 64+29= 67+16=2. 在里填上“>”“<”或“=”。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4课《练习十》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4课《练习十》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4课《练习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练习十》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如多个数字的加减,或者有括号的运算,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练习题,让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多个数字的加减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多个数字的加减运算。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如多个数字的加减,或者有括号的运算,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和练习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的情境,如“小明买水果”,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

教师选取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