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合集下载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O
F
COOH
O
F
COOH
N
N
N H3C
O H CH3
H3C
N
N
HN
F
CH3
Levofloxicin
Lomefloxacin
Ofloxacin
O
F
COOH
NNN HN
CH3
Enoxacin
O
F
COOH
F
NNN
H2N
F
H3C
N
HN
F
O COOH
O
F
COOH
N F
F
H
NNN
F
H2N H
F
Tosufloxacin
H3C
N
N
HN
Moxifloxacin
Balofloxacin
Grepafloxacin
二、作用机理
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Gyrase) 和拓扑异构酶IV(Topoisomerase IV)起到抗菌作 用。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Gyrase)抑制DNA的 合成(图19-2),DNA螺旋酶特异性催化改变DNA 拓扑学反应,DNA回旋酶创建负超螺旋,这有助于 在复制过程中稳定DNA的分离、防止过量和非模版 的双连卷曲。细菌DNA 回旋酶由四个亚A亚基,即 两个A和两个B聚体组成,A亚基由基因gyrA 控制, B亚基由基因gyrB 控制
F
OO
Cl OCH2CH3 O CH3
NH2
OO
Cl NH
NaH F
化学结构特征为在分子中的7位引入哌嗪基 团
O
O
COOH
O COOH
N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环丙沙星
总结词
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 疗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详细描述
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 厌氧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 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诺氟沙星
要点一
总结词
诺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 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01
研发新的喹诺酮类药物,以满 足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 求。
02
针对现有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足 ,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疗效 和安全性。
03
发掘新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 机制和靶点,以拓展其抗菌谱 和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01
02
03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合应用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抗菌效果 。
开展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和耐药性 监测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菌药物 耐药性的挑战。
06
CATALOGUE
喹诺酮类药物的具体品种介绍
氟罗沙星
总结词
氟罗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 疗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详细描述
氟罗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 厌氧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 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探索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合应用时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针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治疗,研究联合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 治疗方案。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及防控措施
01
02
03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的流行病 学和分子机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 依据。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靶向细菌DNA逆转录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的复制和细胞增殖。此类药物通常会与细菌DNA 逆转录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其复制和转录。这样可以有效地杀灭多种细菌,包括革兰阳 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此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还可以对细胞壁合成和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以及干扰 DNA的拓扑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抗菌作用。
抑制DNA合成
1. 作用机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DNA拓 扑 异 构 酶 ( D N A g y r a s e ) 和 D N A 拓 扑 异 构 酶 I V ( To po i s o m e r a s e I V ) 的 活 性来干扰DNA复制和维持细胞生存。 2. 抑菌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和 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很好的抑菌作用,但对革 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球菌、链球菌等)的抑菌活性较低。 3. 应用临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广泛,包括治疗呼吸道、泌尿道、 肠道和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症,特别适用于治疗耐多种药物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但是,由于其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导致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应慎重使用。
谢谢
2023/5/2 |
logo/company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Quinolone antibiotics: Class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汇报人: 2023/5/2 ·
Contents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用途与应用限制
PART 03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 物 Second-generation quinolone drugs.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与发展概述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与发展概述
苷,大环内酯与安莎类抗生素个2种。继而上市的合成抗菌药共10种,
包括喹诺酮抗类菌抗药9种分和类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1种。
名①称 抗生素英文名
商品名
上市国家
年份
替马沙星微生T物em的aflo代xac谢in 产物T或em在ac 天然代谢瑞典物的基础19上91半合成、
芦合氟沙成星的天然Ru类flox似acin物。 Tebraxin
氧菌、支原体。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现状
1962年美国( Sterling一Winthrop研究Lesher)等发现第一个 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 短短的48年里, 喹诺酮类药物已发展 成一大常用抗感染药。因其具有优异的抗感染作用, 已成为近10年 发展最为迅速的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中最主要的品种是左氧氟沙星, 该产品占全部喹 诺酮类药物市场近60%的份额。1995年本品进入中国市场,1997年实 现国产化,2002年跃居抗感染药物第1位, 成为喹诺酮类药物中的排 头兵。
2.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吡哌酸(Pipemidic Acid),
1975年发现,对G-杆菌的作用较 萘啶酸强,对部分绿脓杆菌有一
O
O
定作用,口服用于敏感菌的尿路、 HN
肠道感染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在体内不易被代谢, 尿中活性药 物浓度与排泄率都比较高, 毒副
N
N
N
OH N
CH3
作用小。 随着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物的出现,它目前也已被淘汰。
引入哌嗪基,使 抗革兰氏阴性菌 活性增加;耐药
性降低
3.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在第二代基础上,在喹诺酮的C6位引入氟, 使之奇迹般的提高了 抗菌活性, 是因为既提高了与DNA 旋转酶的结合能力, 又提高了对细胞

喹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及应用

喹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及应用

喹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及应用喹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来发挥抗菌作用。

喹酮类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类和氟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药物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喹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主要通过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来发挥作用。

喹酮类药物通过与双链DNA结合,抑制DNA甲基酶的活性,从而妨碍DNA甲基化修饰和其他DNA调控途径的进行。

此外,喹酮类药物还可以阻碍DNA超螺旋的形成,降低DNA酶的活性,从而影响DNA的正常复制和修复。

喹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一些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上常见的应用包括: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呼吸道感染,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胃肠道感染,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皮肤组织感染,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等。

喹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通过口服给药可以迅速吸收。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通过肾脏排泄体外。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超剂量或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免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除了抗菌作用,喹酮类药物还具有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的作用。

喹酮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RNA和DNA合成来发挥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此外,喹酮类药物还可以通过抑制寄生虫的DNA和RNA合成来发挥抗寄生虫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疟疾等寄生虫感染。

综上所述,喹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来发挥抗菌作用。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药物化学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药物化学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合成十多万个化合物
十多种最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
其中一些的抗菌作用完全可与优良的半合成头孢菌 素媲美
F HN
N
O
O
OH
N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概述
Chloroquine
第一代喹诺酮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征 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 几乎无作用。其活性中等,体内易被代 谢,作用时间短,中枢毒性较大,易产 生耐药性。
O
R6
COOH
R7 N N
R8
R1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 概述
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药厂研 究人员发现萘啶酸有抗菌作用
揭开喹诺酮类抗菌研究序幕 1974年大日本制药公司合成了吡哌酸,
对尿路感染有良效 1978年发现氟哌酸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 概述
从1962年—1978年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OO
F OH
N
N
N
O
H
左氧沙星
主要学习内容
重点药物
盐酸环丙沙星
构效关系 结构类型及作用机制
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盐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
化学名
化学名为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
( 1- 哌 嗪 基 ) -3- 喹 啉 羧 酸 盐 酸 盐 一 水 合 物 ( 1-
Cyclopropyl-6-fluoro-1,4-dihydro-4-oxo-7-
萘啶羧酸类
OO
N
OH
OO OH
NN H
Pyridopyrimidinic acids
嘧啶并吡啶类
N N H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知识要点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知识要点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知识要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繁殖期杀菌剂,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的治疗[1],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之一。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为氟喹诺酮,而新一代的无氟喹诺酮也逐渐应用于临床,那么您知道他们有些什么特点?下面就跟着药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代[2]分代代表药物特点第一代萘啶酸、吡咯酸仅用于泌尿系统的感第二代吡哌酸、甲氧恶喹酸仅用于泌尿系统的感第三代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G-菌作用增强,G+菌作氟沙星第四代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无氟,G+菌作用增第五代加诺沙星、奈诺沙星无氟,G+菌作用增2.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3]及其应用药物名称妊娠危险分级生物利用度(%)蛋白结合率(%)血清半衰期(h)肾排泄率(%)食(剂环丙沙星(500mg)C720-406.629-44片氧氟沙星(400mg)C9832775-90片左氧氟沙星(750mg)C9924-38787片莫西沙星(400mg)C8930-5010-1438片注:+食物=餐中或空腹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II)和拓扑异构酶IV,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对革兰阴性菌中DNA旋转酶的抑酶活性优于拓扑异构酶IV,而对革兰阳性菌的抑酶活性则恰好相反。

因此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作用位点是DNA旋转酶,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位点以拓扑异构酶IV为主。

其不仅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随着无氟喹诺酮药物的出现,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也逐渐增强,能够有效覆盖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病原菌。

其次,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肺泡上皮衬液和支气管黏膜或分泌物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4],且在尿液中能够达到杀菌浓度,因此该类药物主要用于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但是相比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抗假单胞菌活性差,且在尿液中的浓度低,因此不用于尿路感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quinolones)药物是指含有4-喹诺酮类母核的合成抗菌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剂,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抗菌后效应较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

按问世先后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是1962年合成的萘啶酸(nalidixic acid),因吸收差、毒性大、抗菌作用差,已被淘汰;第二代是1973年合成的吡哌酸(pipemidic acid)等,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第三代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世的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等;有文献将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生产的氟喹诺酮类称为第四代,如莫西沙星、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等。

第三代和第四代是当前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患非常重要的药物。

[返回]喹诺酮类药物概述喹诺酮类是以4-喹诺酮(或称为吡酮酸)为基本结构的人工合成药物(见图35-1),在N1、C3、C6、C7、C8引入不同基团可形成不同药物。

体内过程1.吸收大部分喹诺酮类药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峰浓度相对较高,除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外,其余药物的吸收均达给药量的80%~100%。

喹诺酮类可螯合二价、三价金属阳离子,如Ca2+、Mg2+、Al3+、Zn2+等,因而不能与含有这些离子的食品和药物同服。

2.分布喹诺酮类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和体液中分布广泛,在肺、肝、肾、膀胱、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可通过正常或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穿透性,可在细胞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3.代谢与排泄喹诺酮类药少量在肝脏代谢或经粪便排出,大多数主要是以原形经肾脏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6、本类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关节病变、肌腱断裂等
备注
二、注意事项:
7、1、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8、2、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9、3、制酸剂的含钙、镁、铝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
10、4、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11、5、本类药物可引起抽搐、癫痫、神智改变、视力损害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类药物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腺炎、淋菌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宫颈炎。诺氟沙星主要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或肠道感染。但应注意,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中,耐药株以达半数以上。
2、2、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主要用于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假单孢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可用于肺炎链球菌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厚颜的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及肺炎链球菌、就支原体、衣原体的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此外亦可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
急诊科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记录
时间:年月日
地点
急诊科办公室
培训项目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参加人员
郝晓东姜永忠黄生奇王志刚王文程超唐荣刚王红
请假人员
内容
临床上常用者为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近年来研制的新品种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增强,对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军团菌等细胞内病原或厌氧菌的作用已有增强,以用于临床者有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1、3、伤寒沙门菌感染:在成人的患者中本类药物可作为首选。
2、4、志贺菌属肠道感染。
3、5、腹腔、胆道感染及盆腔感染: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
4、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感染。本类药物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那无效。
6、6、部分品种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作为治疗耐药结合分支杆菌和其他分支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