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合集下载

生血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

生血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
( < . 1 。如下表 : P0O )
口服生血宁片 0 2 g . 5 ,每 日 3次 ,4周为 1 个疗程 。分别
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及体征 ,并检测红细胞 ( B ) RC 、 血红蛋 白 ( G ) H B 、平均红细胞容积 ( C ) M 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 表
生血宁片治疗四周 后各观察指标前后对 比
铁制剂 , 所含铁叶绿酸钠, 其吸收率远 比无机铁制剂高, 并且 对 胃肠道刺激 小, 易被孕妇所接受 。 总之, 生血宁片治疗妊娠
合并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 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使用 。 参考文献
【 乐杰 .妇产科 学第 6版 【 . 1 】 M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
28 O 第l 第 0 C i m 0 年l 0 月 7 2 卷 期 lcJ M iMo n u
・ 临床研 究 ・
生 血宁片治疗妊娠合 并缺铁性贫 血 临床观察
杜 美容 付 正 英
(. 1天津 中医药大学 20 0 6级妇科 硕士研究生 3 0 9 ) 0 13
( . 津武警医学院附属 医院 2天 关键词 :生血宁片 妊娠 缺铁性贫血 临床观察
文献标示码:B
306 0 12)
中图分类号:R 1 . 741
文章编号 :10 - 4 4(0 8 0 0 6 - 2 0 4 78 2 O )1- 1 3 0
缺 铁性 贫血 是 妊娠 期 最常 见 的贫 血 , 占妊 娠期 贫血 的 9 % 5 “。据世界卫 生组织报告 ,不 少妇女在非孕 时铁 的摄入量 已不足,研 究表 明,妇女妊娠后,尤其是妊娠后半期 ,孕妇对 铁摄取不足 或吸收不 良都可导致贫血,我国近 6 % 0 孕妇患缺铁

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分析后 , 现总结如下 :
床特点及内镜治疗 [ J _ . 中华消化杂志, 2 0 1 0 , 3 0 ( 7 ) : 4 4 8 — 4 5 1 .
『 3 ] 刘运平. 党 君英 . 急诊 结 肠 镜 检 查 对 急 性 下 消 化道 出血 诊 治 的价 值 [ J ] . 河 南 外 科 学 杂 志, 2 0 1 2 , 1 8 ( 4 ) : 2 9 — 3 0 .
参考文献 :
『 1 ] 钟芸诗 . 姚礼庆 . 结 肠 镜 在 急 性 下 消 化 道 出血 诊 断 中 的应 用 价 值
3 讨 论
急 性 下 消 化 道 出 血 的 病 因多 种 多 样 . 刘运平 等[ 3 ] 总 结 有
大肠恶性肿瘤 、 结肠息肉 、 结 肠 炎 型病 变 、 血 管 畸 形 破 裂 和结 肠 缺 血 性 出 血 而 结 肠血 管 畸形 为 原 因不 明 的 下 消 化道 出血
照组为 ( 3 . 1 + 1 . 2 ) 枚,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P < 0 . 0 5 ) 。见 附 表
附 表 两 组 患 者 止 血效 果对 比
次 反 映 老 年 患 者 的治 疗 难 度 加 大 传 统 手 术 治疗 方 式 由于 创
伤大 . 死亡率 高 , 不 适合老年 患者 , 因此 , 采 用 内镜 下 钛 夹 止 血. 具有即时止血率高 . 再 发 出血 率 低 等 优 点 。 这些 在 临 床 研
常 见 病 因 有 研 究 发 现 . 老 年 人 患 者 的 临 床 表 现 与 非 老 年 人
患 者 不 尽 相 同
[ J ] . 中 国 内 镜 杂 志, 2 0 0 1 , 7 ( 2 ) : 3 4 — 3 5 .

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目的分析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6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将采用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的5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硫酸亚铁片治疗的5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计数(RBC)为(3.96±0.66)×1012/L,血红蛋白浓度(Hb)为(122.22±14.31)g/L,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的RBC为(3.54±1.75)×1012/L,Hb为(110.24±13.34)g/L,治疗总有效率为74.51%;观察组的RBC、Hb和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琥珀酸亚铁片;妊娠;缺铁性贫血妊娠期贫血是孕妇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约90%为缺铁性贫血。

由于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常可导致许多不良妊娠结局,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心力衰竭、胎儿生长受限,甚至胎死宫内[1-2]。

积极有效地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2010年2月~2013年1月采用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6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服用过治疗贫血的药物并且均为单胎妊娠。

将采用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22.34~41.51岁,平均(28.25±3.58)岁,孕周20.23~34.56周,平均(27.41±3.42)周,轻度贫血14例,中度贫血32例,重度贫血9例。

将采用硫酸亚铁片治疗的51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3.16~40.98岁,平均(27.27±3.26)岁,孕周20.89~33.28周,平均(26.83±3.51)周,轻度贫血13例,中度贫血30例,重度贫血8例。

妊娠合并贫血诊疗常规

妊娠合并贫血诊疗常规

妊娠合并贫血诊疗常规一、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诊断](一)病史:有慢性失血史,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钩虫病等。

慢性肝肾疾患及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铁的吸收也是常见因素。

(二)可有头晕、眼花、水肿、面色苍白、皮肤毛发干燥等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1.微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RBC大小不等以小为主,中心苍白圈扩大。

MCV、MCH、MCHC都低于正常。

2.血生化:血清铁蛋白(SF)<12ug/L,血清总铁结合力〉80.59µmol/L,血清铁(S1)<7µmol/L。

[治疗](一)多吃富含铁的食品,纠正偏食。

(二)补充铁剂:常用富马酸亚铁、硫酸亚铁、力菲能、福乃得及健脾生血冲剂等。

(三)产科处理:1.胎儿成熟后适时终止妊娠,临产后吸氧,加强胎儿监护。

2.防止产程延长及产妇疲劳,必要缩短第二产程,注意良好的子宫收缩,及时应用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

3.严格无菌操作,预防产褥感染,常规抗生素应用。

4.产褥期继续口服铁剂,重度贫血或心功能不全者不宜哺乳。

二、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临床症状:多见于妊娠后期发病,贫血严重,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感染和低热、水肿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为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骨髓检查示巨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成熟不佳粒细胞有巨幼样变,分叶核过多现象。

血清铁正常或偏高,叶酸、维生素B12测定低于正常。

[治疗](—)叶酸10—20mg/次口服,—日2~3次,直到分娩后1个月。

(二)伴有缺铁性贫血者,加用铁剂。

(三)维生素B12缺乏者可肌注维生素B120.5mg,一日一次,2周后改每周2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三、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一)可有用化学药物史,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有严重感染等病史。

(二)有贫血、出血和感染症状,出血多局限于皮肤及粘膜,严重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中医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妙方

中医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妙方

中医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妙方整个孕期约需元素铁1000mg,其中300mg供应胎儿及胎盘生长需要,500mg供应母体红细胞容量增加需要,另200mg 被泌尿道、胃肠道及皮肤所排出。

若饮食中铁的补充不足或摄入障碍,或铁的利用率减低,或铁的排出或消耗过多都会引起贫血。

特别是妊娠后期,更易发生贫血,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

贫血患者妊高征发生的机会多,容易感染,对出血的耐受力差,易发生IU-GR、胎儿窘迫、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

胎盘因缺氧而有组织增生,重量明显增加,故巨大胎盘率亦增多。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多因饮食失调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长期失血,妊娠失养,使阴血亏损所致。

一、如何诊断1.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乏力,浮肿,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耳鸣,腹胀纳差。

2.血涂片显示小红细胞型,低血红蛋白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90±10fL(<90土10μcm3);血清铁下降<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54μmol/L (>300μg/dL);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结合力)<0.15--0.16(<15%~16%);血清铁蛋白测定能准确反映铁的储备量,一般不需再做骨髓穿刺。

二、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1)气血不足:[证候]妊娠期间面色咣白无华,倦怠乏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养胎。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白芍10g、茯苓10g、当归10g、熟地15g、黄芪15g、桑寄生10g、菟丝子10g、川芎6g、甘草3g。

(2)脾胃虚弱:[证候]孕妇面色㿠白,纳呆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厚,脉濡。

[治法]益气健脾安胎。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黄芪15g、首乌10g、桑寄生10g、枸杞10g、茯苓10g、法夏10g、陈皮5g、枳壳6g、甘草3g。

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预防与治疗论文

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预防与治疗论文

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关键词】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患有贫血的孕妇占50%。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血在孕妇中非常常见。

常见种类主要有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

据报告,我国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以缺铁性贫血为主,占70%。

因为在妊娠中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和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对铁的需要量也在急剧增加,孕妇对铁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1 贫血标准及孕妇贫血状况1.1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症状以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标准。

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60g/l以下为重度贫血。

轻度贫血多无明显症状,多数贫血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及食欲不振等。

1.2 孕妇妊娠期内贫血状况妊娠分三期:早期为1到14周,中期为15到26周,晚期为27—40周。

首先,妊娠期贫血率随着孕期时间推移而增加。

孕妇贫血率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30%,50%和80%。

其次,在教育程度和接受营养指导方面,没有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孕妇比接受过此教育程度孕妇的贫血率高出40%。

没有接受妊娠营养指导的孕妇比接受过妊娠营养指导孕妇的贫血率高出50%。

可见孕期的营养指导对预防妊娠贫血具有较明的意义和作用。

接着,在饮食方面,既喜欢喝茶又偏食的孕妇贫血率更是高达90%。

再者,孕妇在妊娠期内反应(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肢体乏力)越强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贫血程度越高。

最后,孕妇贫血程度对母婴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轻度贫血对母婴无明显影响。

妊娠合并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引起早产、难产或死产,分娩时容易出现宫缩乏力,产后容易发生乏力性子宫出血,可引起休克或死亡,而且产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等等。

2 孕妇贫血的预防与治疗2.1 饮食补铁孕妇可从饮食方面改善贫血状况和预防贫血的发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膳食中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分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简称“动物铁”和“植物铁”。

饮食干预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饮食干预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饮食干预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研究作者:杨跃冬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饮食干预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治疗的1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饮食干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天后的RBC、Hb、SI、SF和sTfR水平和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30天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字】饮食干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硫酸亚铁;总有效率【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98-02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是产科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即妊娠期血容量的增加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故孕期需铁约1000mmg.轻度贫血一般无明显症状,偶有皮肤、口唇、黏膜和眼结膜稍显苍白;中重度的贫血可表现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不佳、腹胀、腹泻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以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甚者胎死宫内。

据WHO表明大约有50%以上的孕妇合并贫血,发生率约为30%[1]。

为保证母婴健康,加强妊娠期贫血的纠正是临床关注的一项热点问题。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治疗的1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饮食干预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治疗的1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并确定为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年龄21-33岁,平均(28.65±7.14)岁;初产妇70例,经产妇60例;孕周(11-40)周,平均(26.37±12.34)周;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66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孕周、产次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1.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概述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是指孕期出现的缺铁性贫血,是目前全球孕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

据统计,全球有大约一半的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铁缺乏症状,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孕妇铁缺乏率更为高达70-80%。

妊娠时期铁的需求量增加,在孕中期和晚期铁的需要量比孕早期增加至少2倍以上。

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孕妇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出血等,同时对妊娠和胎儿发育也有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孕妇缺铁与产后抑郁症、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存在正相关关系。

2.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的药理学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是一种以多糖为载体的铁剂,基于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铁剂的研制。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中的铁离子与多糖分子形成一种化学键,可以缓慢地释放铁离子,令其逐渐被人体吸收。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与传统铁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胶囊形式迅速释放铁离子,极大地提高了铁的利用率和生物利用度;②多糖分子缓慢、稳定地释放铁离子,可以避免胃肠道反应;③取食铁剂时不需要配餐,方便使用,特别是对于孕妇来说,更加健康安全。

3.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对于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贫血症状和身体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孕妇的贫血状况多半是由于缺铁引起的。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中的铁离子能够迅速被吸收,从而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

(2)改善孕妇的贫血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贫血症状常常包括无力、乏力、疲劳、头晕等。

实际上,缺铁性贫血不仅对身体有影响,还会对孕妇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可以使患者贫血症状迅速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3)减少缺铁性贫血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体重、体积以及激素等一系列方面。

铁是造血系统的必需元素,血红蛋白和组织的形成等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铁来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3-04-07T10:45:35.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白艳秋[导读]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因此妊娠合并贫血是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白艳秋(漠河县兴安镇中心卫生院 165304)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074-02【关键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治疗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因此妊娠合并贫血是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其中缺铁性贫血最常见,严重贫血可造成围生儿及孕产妇死亡。

该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妇女体内储备铁不足,食物中铁的摄入不够,妊娠前及妊娠后的疾病,使铁的储存、利用和代谢发生障碍,铁的需求增多或丢失过多,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过程或贫血的治疗效果。

【诊断】
(一)症状
1.隐性缺铁此时骨髓内储存铁减少,骨髓内含铁血黄素和嗜铁细胞减少或消失,但机体尚有足够的储存铁供应骨髓造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Hb)含量及血清铁蛋白均在正常范围或者其均值变化不明显,细胞内含铁酶类亦无减少。

因此,临床上可无任何贫血的表现。

2.轻症随着缺铁的加重,进入早期缺铁性贫血阶段,此时储存铁已耗尽,血清铁开始下降,红细胞数量和Hb亦减少,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的铁减少。

因此出现正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可有轻度贫血的症状。

当Hb在90~100g/L时,可出现乏力,易疲劳,脱发等;血红蛋白在70~80g/L时,可出现乏力、头晕、眼花、耳鸣等。

3.重症当发生严重缺铁时,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的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内含铁酶类亦逐渐缺乏,骨髓造血发生明显障碍,骨髓中红细胞系均呈代偿性增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显著下降,临床上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

当血红蛋白<70 g/L时,面色极度苍白,可有眩晕、运动后心悸气短甚至昏厥。

4.胃肠道症状因细胞含铁酶类减少,组织和细胞功能因缺氧而发生一系列症状,如胃肠功能低下、胃酸分泌不足或肠道吸收障碍,铁质吸收困难可使贫血进一步加重。

(二)体征
(1)皮肤及口唇黏膜苍白。

(2)因皮肤上皮细胞功能降低同时伴胱氨酸缺乏,出现指(趾)甲扁平、脆薄易裂或反甲、皮肤变得干燥、毛发失去光泽且易脱落,孕妇显得苍老憔悴,无力懒动。

(3)重症贫血者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视网膜水肿,视网膜乳头苍白,边缘模糊。

全身水肿或腹水。

(4)容易并发妊高征、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死胎。

(三)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Hb<100g/L,血涂片呈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μm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e)<30%,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特殊变化。

(2)血清铁浓度:血清铁浓度能灵敏反映缺铁状况,正常成年妇女血清铁为7~27μmol/L,若孕妇血清铁<6.5μmol/L(35μg/d1),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特殊检查
(1)骨髓穿刺:骨髓象为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期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可见红细胞分裂象,无可染色铁,各期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少,染色较正常深,偏蓝或呈嗜多色性。

边缘不规则,核小而致密,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多无明显变化。

(2)胃液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常见胃酸减少或缺乏。

(四)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乏力、水肿、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耳鸣、腹胀纳差。

2.血涂片显示小红细胞型,低血红蛋白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90±10)f1(<90±10μm3);血清铁下降<10.7 umol/L(<60μg /d1);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54μmol/L(300μg/d1);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结合力)<0.15~0.16(<15%~16%);血清铁蛋白测定能准确反映铁的储备量,一般不须再做骨髓穿刺。

3.病史常有慢性失血、营养不良、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钩虫病等既往史。

(五)鉴别诊断
孕妇存在缺铁性贫血的诱因,有上述贫血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较容易,经过铁剂治疗有效则更支持该病的诊断。

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巨幼红细胞贫血贫血程度较缺铁性贫血严重;血涂片检查红细胞平均体积大,有时可见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贫血严重者,有时伴有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

骨髓象巨幼红细胞增多;血清叶酸降低,有助于鉴别。

2.再生障碍性贫血常呈重度贫血,外周血象除了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及血小板也减少,红细胞大小及形态尚在正常范围,网织红细胞也减少,骨髓象各类细胞均减少,骨髓增生极度低下可以鉴别。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鼓励孕妇进食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带、紫菜、猪(牛)肝、豆类、蛋类食品等。

此类食品不但含铁丰富,而且容易吸收。

教育孕产妇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挑食。

孕期适当休息,积极预防早产。

如有特殊的疾病(如寄生虫病等)应同时针对病因适当治疗。

如果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二)药物治疗
1.硫酸亚铁常用口服药物。

口服每次0.3g,3次/d,如果同时服用1%盐酸10ml和维生素C100mg更有助于铁的吸收。

制酸剂、鸡蛋、奶制品、面包和其他谷类食物等,如与铁同服可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在饭前1小时和饭后2小时内不宜口服硫酸亚铁。

如果服用本药后恶心等胃肠反应较重,也可饭后服用,但对铁的吸收率有一定影响。

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已研制出硫酸亚铁控释片,能有效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2.富马酸铁每次0.2~0.4 g,3次/d口服,含铁量较高。

对胃肠道刺激性小,但有时有上腹不适、腹泻或便秘等。

3.构橼酸铁铵 10%枸橼酸铁铵10~20ml,3次/d口服,适用于吞服药片有困难者,但其为三价铁不易吸收,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不宜用于重症贫血的患者。

4.右旋糖酐铁每毫升含铁50mg,首次肌内注射50mg,如无反应可增加到100mg,每日或隔日1次,15~20日为1疗程,一般每注射300mg可提高Hb10mg。

5.山梨醇铁每毫升含铁50mg,每次50~100mg深部肌内注射,局部反应较少,但全身反应较重。

(三)输血
如血红蛋白<60g/L,接近预产期或短期内需行剖宫产者,应少量多次输血。

(四)预防产时并发症
(1)临产后备血,可酌情予以维生素K1、维生素C,尽量减少出血。

(2)严密监护产程,防止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阴道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积极防止产后出血。

(3)产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产后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病情观察】
1.诊断明确者治疗期间主要观察外周血Hb、红细胞数量、血细胞比容的变化,以了解贫血程度改善的情况,决定是否需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等。

观察口服铁剂的患者胃肠道症状是否严重,如严重可改为肌内注射用药。

2.诊断未明确者可在门诊随访外周血Hb、红细胞数量、血细胞比容的变化,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治疗。

【病历记录】
1.门诊病历书写
(1)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发生贫血的高危因素,并记录在孕妇联系册或门诊病历中。

(2)对尚未明确诊断的病例,应嘱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进行必要的化验,并记录每次检查时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数据的变化,以便进行对比。

2.住院病例的书写
(1)治疗期间每周2次测外周血象,了解病情的转归,并及时记录在病程录中。

(2)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均要详细记录在病史中。

如果患者或其亲属拒绝接受治疗,应要求患者本人或其委托人签字确认。

参考文献
[1]朱洁,谢幸,丰有吉,等.妇产科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2005,6,(第6版).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90-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