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081009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1.1.2 生物材料的准备
.一、生物材料的选择
✓ 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无污染;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杂质少。
二、生物材料的采集、预处理与保存
✓ 材料采摘及时、完整,低温保存。 ✓ 保存方法:冷冻法、有机溶剂脱水法、防腐剂保 鲜法。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章节提要
第一节 生化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生物材料与生化活性物质 二、生化活性物质的提取 三、生化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 四、生化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第二节微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重点)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菌种保藏 二、微生物的培养 三、发酵过程的控制
第三节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技术基础(自学)
•eg:青霉素的提取浓缩
④双水相萃取法
双水相萃取法: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 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针对蛋白质易失活;部分蛋白质具较强亲水 性,不溶于有机溶剂。 类型:
①聚合物—聚合物—水系统:空间阻碍作用 ②聚合物—无机盐——水系统:盐析作用
⑤超临界萃取技术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 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 溶剂流体所具有的特 异增加物质溶解能力 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 术。
1.2 生化活性物质的提取
(一)常用提取方法
①酸、碱、盐水溶液提取法 ②表面活性剂提取法与反胶束提取法 ③有机溶剂提取法 ④双水相萃取法 ⑤超临界萃取技术
①酸、碱、盐水溶液提取法
❖提取各种水溶性、盐溶性的生化物质。 ❖应用举例:雄鸡冠中透明质酸的提取
✓ 相关实验项目:银耳多糖的提取、细胞色素C的提取
尿激酶、激肽释放酶、蛋白酶抑制 剂、表皮生长因子等
生物制药工艺学(1)

生物药物对热、酸、碱、重金属及pH变化和各种理 化因素都较敏感,生物材料又易腐败、染菌、被微生 物的活动所分解或被自身的代谢酶所破坏,甚至机械 搅拌、压片机冲头的压力、金属器械、空气、日光等 对生物活性都会发生影响。
为此,要确保生物药物的有效药理作用,就要从 原料制造、工艺过程、制剂、贮存、运输和使用各个 环节严加控制。
3、 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或 动物血清制成的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制品。
⑴ 狭义的疫苗亦称为病毒性疫苗,是用减毒的活病 毒或立克次体及灭活的强毒病毒或立克次体制备的一 类用于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⑵ 广义的疫苗包括病毒性疫苗、细菌性疫苗(菌苗) 和类毒素等由微生物所制备的用于自动免疫的生物制 品。
预计基因工程疫苗的品种将会迅速增多。同时各 种免疫诊断制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也迅速发展。
3、生物技术药物:
自1982年人胰岛素成为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 个生物医药产品以来,以基因重组为核心的生物技术 所开发研究的新药数目一直居首位。
此外,应用酶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 技术生产抗生素、氨基酸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已步 入产业化阶段。
30年代中期建立了小鼠和鸡胚培养病毒的方法, 从而用小鼠脑组织或鸡胚制成黄热病、流感、乙型脑 炎、森林脑炎和斑疹伤寒等疫苗。
50年代,在离体细胞培养物中繁殖病毒的技术取 得突破,从而研制成功小儿麻痹、麻疹、腮腺炎等新 疫苗。
80年代后期,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己研制成功乙肝疫 苗、狂犬病疫苗、口蹄病疫苗和AIDS病疫苗程方法)和生化方法制成的,具有免疫学反应 或平衡生理作用的药物制剂。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新型的现代制药工艺学。 具体任务是讨论:
①生物药物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主要途径和 工艺过程;
生物制药工艺学 2工艺基础

僧袍芋螺
海鞘来源的抗癌肽 Didemnin B
Didemnin B是一种由7个氨基酸和2个羧 酸组成的带有分枝的环缩肽,既能抑制蛋 白质的合成,也能抑制DNA、RNA的合 成,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周期作用的研究 表明,它可杀伤各期细胞,尤以G1至S期细 胞敏感 ,它可快速完全介导HL-60细胞 凋亡。目前Didemin B已能够人工全合 成,该药完成了临床Ⅱ期实验,最有希望 开发成治疗癌症的新药。此外第二代 didemnins-脱氢didemnins B(aplidine)现 也已进入临床实验。
流体 CO2 SO2 N2O 水 氨 苯 甲苯 甲醇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临界温度(℃) 31.06 157.6 36.5 374.3 132.4 288.9 318.5 240.5 —88.7 —42.1 10.0 36.7 9.9
临界压力(105Pa) 73.9 79.8 72.7 224.0 114.3 49.5 41.6 81.0 49.4 43.2 38.5 34.2 51.9
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Basis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第一节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天然生化药物:
以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 应用生物化学的原理、方法与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加 工制造的一大类天然生物药物。
生物制药的主要流程: 生物材料的获得——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后处理及制剂
反胶束相
混合器1 分离器1
进料 前萃取
混合器2
出料
分离器2
后萃取
应用
(一)蛋白质类药物 如蛋白酶、脂肪酶等
(二)、氨基酸 亲水性不同,疏水氨基酸主要在反胶束界面;亲 水性氨基酸在反胶束内部极性水中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汇编)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一、填空题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天然大分子药物时,常采用的措施有、、等。
2、生化活性物质浓缩可采用的方法有、、、、、3、生化活性物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4、冷冻干燥是在、条件下,利用水的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5、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可以用的方法有和。
6、微生物菌种的自然选育是指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
7、诱变时选择出发菌株时应考虑、、、等问题。
8、目前常用的诱变剂可分为、和三大类。
9、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等。
10、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
11、生物药物制备过程中,常用的灭菌及除菌方法有:、、、。
12、获得具有遗传信息的目的基因的方法有、、、。
13、PCR由3个基本反应组成,即、、。
14、基因工程中原核表达常用的宿主有、等;常用的真核表达系统有、等。
15、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缺点是不能进行,因而像EPO等基因的表达需使用表达系统。
16、分泌表达是指将目的基因嵌合在基因下游进行表达,从而使目的基因分泌到细胞周质或培养基中。
17、固定化酶常采用的方法可分为、、和四大类。
18、下面酶固定化示例图分别代表哪种固定化方法:A. B. C. D.二、选择题1、如果想要从生物材料中提取辅酶Q10,应该选取下面哪一种动物脏器()A、胰脏B、肝脏C、小肠D、心脏2、目前分离的1000多种抗生素,约2/3产自()A、真菌B、放线菌C、细菌D、病毒3、由于目的蛋白质和杂蛋白分子量差别较大,拟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离纯化并获得目的蛋白质,可采用()A、SDS凝胶电泳B、盐析法C、凝胶过滤D、吸附层析4、以下可用于生物大分子与杂质分离并纯化的方法有()A、蒸馏B、冷冻干燥C、气相色谱法D、超滤5、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C、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D、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6、以下可用于菌种纯化的方法有()A、高温灭菌B、平板划线C、富集培养D、诱变处理7、能够实现微生物菌种定向改造的方法是()A、紫外诱变B、自然选育C、制备原生质体D、基因工程8、能够用沙土管保存的菌种是()A、大肠杆菌B、酵母菌C、青霉菌D、乳酸杆菌9、以下关于PCR的说法错误的是()A、PCR反应必须要有模板、引物、dNTP和DNA聚合酶B、应用PCR技术可以进行定点突变C、PCR的引物必须完全和模板互补配对D、PCR反应中,仅介于两引物间的DNA片段得到大量扩增三、名词解释1、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2、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3、原生质体融合:4、杂交育种:5、诱变育种:6、感受态细胞:7、原代细胞:8、二倍体细胞系:四、问答题1、生物药物分离制备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简述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的制备原理。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2009-03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论1、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2、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3、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4、术语: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反义药物,核酸疫苗,RNAi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1、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有哪些主要方法?2、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3、怎样保存微生物菌种?何谓菌种退化?如何检查菌种退化?4、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何获得目的基因?5、常见的基因载体有哪些?如何构建基因重组体?6、DNA重组体主要有哪几种表达系统?各有什么特点?7、生物制药工艺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中试放大?8、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哪些类别?9、术语:诱变育种,蛋白质工程,转基因动物,蛋白质组学,酶工程,immobilized enzyme,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1、去除发酵液中杂蛋白有哪几种方法?2、去除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有哪些?3、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5、超声波破碎细胞的原理?6、术语:凝聚作用,絮凝作用,渗透压冲击法,错流过滤第四章萃取法1、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2、溶剂萃取法按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3、乳化剂为何能使乳状液稳定?4、破坏乳状液的方法有哪些?5、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有哪些?6、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哪些?7、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有哪些?8、术语:双水相萃取,双节线,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第五章沉淀和结晶1、什么是“盐析沉淀”?盐析的基本原理?2、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有哪些?3、影响有机溶剂沉淀的因素有哪些?4、有哪些方法可形成过饱和溶液?5、哪些因素可影响晶体的大小?6、等电点沉淀有哪些特点?如何应用?7、术语:Ks盐析,β盐析,盐析分布曲线,透析结晶法第六章吸附法1、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区别?2、吸附剂及被吸附物的极性对吸附的影响如何?3、吸附剂用量及被吸附物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如何?4、例举两种以上常用吸附剂的性质和用途。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章-课件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9
尿液 尿激酶、激肽释放酶、集落刺激因子,表皮生长 因子,绒膜促性激素(HCG),HMG
胆汁 胆酸、胆红素; 蛇毒 纤溶酶,如蝮蛇抗栓酶等。
蝮 蛇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10
(三)海洋生物(halobios) (1)海藻
(2)腔肠动物
多肽或毒素
用于冠心病\脑血栓治疗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生物材料与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
本章要求 (1)熟悉生物材料的来源 (2)掌握制备生物药物的主要途径或方法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1
第1节 生物材料与生物活性物质
一、生物材料的来源
(1)天然来源(natural source) 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与代谢产物 (2)非天然来源 (artificial source) 工程菌或工程细胞 转基因动物、植物、克隆动物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海胆毒素 河豚毒素
13
国际市场上,河豚 毒素结晶每克已经 高达17万美元
目前已可人工合成
河豚毒素(TTX) 强烈的神经毒素(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类)
临床用途: 1) 治疗癌症: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 2) 镇痛 :癌症疼痛、术后疼痛、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剂量3μg 可以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 3)止喘、镇痉、止痒 ,抗菌
适用产品:不耐热的生物药物,如酶、核酸、血液制品、免疫
制剂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27
实验室真空干燥设备
100m2真空冷冻干燥设备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28
第二章 生化制药基本技术生化制药技术

5、离子交换层析 采用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离子交换剂,分离纯化各 种生化物质。 基本原理:离子交换树脂在水中能溶胀,溶胀后,其分子中
缺点:分级分离能力不高。
常用的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
盐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盐饱和度:由于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不同,盐析 要求的饱和度也不同。要按工艺要求,正确计算饱和度。
(2)pH 值的选择:蛋白质在pI时的溶解度最小。因此,
进行盐析时的pH,要选择在被分离蛋白质的pI 附近。 (3)蛋白质浓度:在相同条件下,蛋白质浓度越大越 易沉淀,使用盐的饱和度极限也愈低。蛋白质浓度愈高, 其他蛋白质共沉作用也愈强,这是不希望的。选择适当的
预处理方法: 1、动物组织先要剔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非活性部分; 植物种子去壳除脂;微生物要进行菌体与发酵液分离等 基本操作。便于贮存和运输。 2、冷冻法预处理:有些材料要冷冻保存或低温保存,以便 抑制微生物和酶的作用。 3、有机溶剂除去部分水分:用丙酮或乙醇进行脱水和脱脂,
有利于贮存。
• 原料的粉碎:在提取前先将大块的原料粉碎或 绞碎成适度的粒度,或将细胞破碎,使胞内活 性物质充分释放到溶液中,有利于提取或吸附。 • 动物脏器组织:常用绞肉机机械法粉碎; • 植物肉质组织:常用磨碎法; • 微生物:常用自溶、冷热交替、加砂研磨、 超声、加压等 处理方法。
3.
生化及化学法:
A. 自溶法:将新鲜的生物材料存放在一定的pH和适当温 度下,利用组织细胞中自身的酶系将细胞破坏,使细胞内含 物释放出来的方法。自溶的温度,动物材料在0-4℃ ,微生 物在室温下。自溶时,需加少量的防腐剂,甲苯、氯仿,以 防止外界细菌的污染。 * 由于自溶时间较长,不易控制,故制造具有活性的核酸 和蛋白质时比较少用。
生物制药基础资料整理

破坏,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从而能够溶解极性物质,进行萃取。
2、制成丙酮粉原理:丙酮迅速脱水, 3、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
破坏蛋白质与脂质结合的键
特 如某一抗生素在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点:迅速脱水,减少蛋白质变性,促进 中溶解度较大,当料液与有机溶剂接触
某些结合酶释放
后,抗生素就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3
另外,抗生素在不同 pH 条件下,可以有 2、β盐析:在一定离子强度下仅改变 pH
膨胀破碎
小规模应用
特点:较温和,但破碎作用较弱,常需 第四章 萃取分离法
反复冻融,实验室使用
1、双水相萃取: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
3、渗透压冲击法 原理:渗透压突然 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利用物质
变化,细胞快速膨胀变化
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分配系数的差异来
特点:较温和,但破碎作用较弱,常与 进行萃取的方法。
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颗粒的表面 2、珠磨法 原理:研磨作用破碎
上,产生架桥联接,形成粗大的絮凝团 特点:适用面广,处理量大,工业广泛
沉淀的过程。
使用,产热大,可能会生物活性物质失
3、错流过滤:滤液给过滤介质表面一个 活
2
3、超声波 原理:超声波的空穴作用 四、生物法
破碎 特点:产热大,散热不易,成本高, 1、组织自溶法原理:利用组织中酶改变、
去处发酵液中的杂蛋
进入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这些研究工 白的方法:(1)加入凝聚剂 (2)加入
作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收率,改进操作, 絮凝剂 (3)变性沉淀 (4)吸附 (5)
提高质量,形成批量生产等方面进行。 等电点沉淀(6)加各种沉淀剂
中试放大的方法有经验放大法,相似放 去处发酵液中的钙、镁、铁离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疾病、治疗慢性气管炎、驱虫、抗放射线物质等。
2. 腔肠动物 属于原始多细胞动物,已应用的不多,已提取
的有前列腺素类、萜类抗菌物质、抗癌物质。
3.节肢动物 其中的某些甲壳动物(包括虾、蟹)可供药用, 从中提取的甲壳素可用于甲亢、肿瘤、肝炎、肾炎和糖尿
病等的辅助治疗,另外在食品工业上有重要用途,如用于
C、超声波处理法:多用于微生物材料,处理的效果与 样品浓度、使用频率有 关。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
时,常用50~100 mg/L菌体浓度,在1~10KC频率下
处理10~15 min。操作时注意避免溶液中气泡的存在。 D、加压破碎法:加气压或水压,达0.59~34.32 MPa (210~350kgf/cm2)的压力时, 可使90%以上细胞被 压碎。多用于微生物酶制剂的工业制备。
第二节 细胞破碎
在提取前先将大块的原料粉碎或绞碎成适度的粒度,
或将细胞破碎,使胞内活性物质充分释放到溶液中,有利
于提取或吸附。 动物脏器组织:常用绞肉机机械法粉碎; 植物肉质组织:常用磨碎法; 微生物:常用自溶、冷热交替、加砂研磨、超声、加压等
处理方法。
1.机械法:组织捣碎机、匀浆器、研钵、球磨机、万能粉碎机、 绞肉机、击碎机、刨片机。
2. 用表面活性剂提取
表面活性剂分子兼有亲水与疏水基团,在分布于水 - 油 界面时有分散、乳化和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中性与非离子 型。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用强,但易引起蛋白质等生物大分 子的变性;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变性作用小,适合于用水、盐系统 无法提取的蛋白质或酶的提取。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可以破坏核酸与蛋白质的离子键 合,对核酸酶又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于核酸的提取。
(四) 植物
药用植物品种繁多,除含有 生物碱、强心苷、黄酮、皂苷、 挥发油、树脂、鞣质等有效药 理成分外,还含有氨基酸、蛋 白质、酶、激素、糖类、脂类、 维生素等生化成分。
如天花粉蛋白、菠萝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凝集素、多糖等。
药用植物中的主要药理成分:
1.生物碱,是生物体中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它们有类 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成盐。如麻黄碱、吗啡。 2.强心苷,是一类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具有强心生理活性的成分, 它们的分子中都有一个C17位被不饱和内酯环所取代的甾体母核。 如洋地黄毒苷。 3.黄酮,系两个芳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7.鞣质,又称丹宁,鞣酸,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分子较大
的复杂多元酚类化合物,可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 淀,故能与生兽皮结合而形成致密、柔顺、不易腐败又难 以透水的皮革,所以称为鞣质。茶叶、柿子中含有丰富的 鞣质。鞣质可用于解毒、抗菌、治疗烧伤(使创面收敛、 干燥、结痂)。
(五) 微生物
微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代谢产物有1300多种,已大量生 产的才近100种,微生物酶有几千种,已被应用的才几十种, 可见其应用前景广阔。 1. 细菌 常用细菌发酵法生产乳酸(消毒防腐药,用于空气 消毒)、醋酸、丙酮、丁酸,它们在医药工业应用很广。 利用细菌生产氨基酸、有机酸、糖类、核苷酸类、维生素、 酶,发展潜力很大。
(二) 生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生物分子间主要是通过一些非共价键,如氢键、盐
键、金属键、范德华力、疏水键、碱基堆积力所维系,
其键能较弱; 生物大分子的空间高级结构也是由非共价键结合的, 因此分离时应十分小心,确保立体结构不受破坏。 通常在十分温和条件下操作。
三、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特点
(一)生物材料组成的复杂性 不同生物含有不同种类的活性物质。
百种。用肝脏可制备肝注射液、肝水解物、肝细胞生长因子、
造血因子等。 5. 脾脏 位于胃的左后侧, 左侧9-11肋骨内侧的一个长圆形暗 红色器官, 是体内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免疫器官,已用于 生产的药物有脾水解物、脾RNA和脾转移因子。
6.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长度在成人平均是57米,含有30多种胃肠道激素。
动物组织多在冰冻状态绞碎、溶浆。
2.物理法 A、反复冻融法:把待破碎的样品冷至-20℃-15℃ ,使 之凝固,然后缓慢的溶解,如此反复操作,大部分动物 细胞及细胞内的颗粒可以破碎。
B、冷热交替法:将材料投入沸水中,在90℃左右维持数
分钟,立即置于冰浴中,使之迅速冷却,绝大部分细胞
被破坏。此法多用于细菌或病毒中提取蛋白和核酸。
2. 脑 脑组织富含脂质,脑组织中脂类占13.5%,蛋白质占810%,脂类物质主要是磷脂、肌醇磷脂、神经磷脂、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和胆固醇,还有神经递质和多种神经肽。
3. 胃 其位置、形态因人而异,一般在左上腹,瘦长型的人
常为垂直的长胃。为动物的消化器官,主要分泌消化液,如 胃蛋白酶、组织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 4. 肝脏 位于右上腹部,是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是机 体的“生化反应器”,含有复杂的酶系。已知的肝脏酶达数
同种生物,由于细胞的类型、年龄、分化程度的不同
都会改变活性物质的组成。源自如:胸腺激素只能从幼龄动物中提取;绒毛膜促性腺
激素(HCG)只能从孕妇尿中提取。
(二) 生物活性物质存在的特点 1. 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体材料中含量较低、杂质含量很高。 例如:胰岛素在胰脏中的含量约为万分之二,胆汁中的 胆红素含量为万分之五至八。 2. 生物材料中的生化组成数量大,种类多,目的物与杂质 的理化性质接近,分离纯化困难。
废水处理、食品添加剂、减肥。 4.软体动物 包括螺、蚌类和乌贼等,已从其中提取出一些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菌、降血脂、止血、平喘作用的 多糖、多肽、毒素等。 5.棘皮动物 包括海星、海胆、海参,关于海胆的研究很多, 已提取到不少药物,还发现了在化工方面的应用。
6.鱼类 可制造多种药物,最常用的是鱼肝油。 7.爬行动物 海生爬行动物有海蛇、海龟等,海蛇毒液含 有多种酶类。 8.海洋哺乳动物 从鲸鱼、海豚,可以提取多种药物。
* 由于自溶时间较长,不易控制,故制造具有活性的核酸和蛋白质时
比较少用。
B. 溶菌酶处理法:溶菌酶是专一地破坏细菌细胞壁的 酶。多用于微生物。如用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细胞制造
DNA时,采用pH 8.0的0.1 mol/L Tris-0.01 mol/L EDTA
制成 2 亿个/mL的细胞悬液,然后加 入100μg~1 mg的溶 菌酶,在37 oC保温10 min,细菌胞壁即被破坏。
用埃希氏大肠杆菌生产的天冬酰胺酶是治疗肿瘤的第一个酶 制剂。
2. 放线菌 是最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已有的1000多种抗 生素产自放线菌;还利用放线菌生产氨基酸、核苷酸类、
维生素、酶。
3. 真菌 可以利用真菌生产酶、有机酸、氨基酸、核酸、
维生素、促生素、多糖;还可以直接利用真菌本身作为药
物,如灵芝、银耳、冬虫夏草。 4. 酵母菌 可生产维生素、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等。
第三节 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一、提取方法
1. 用酸、碱、盐水溶液提取
用于提取各种水溶性、盐溶性的生化物质,这类溶剂提供了 一定的离子强度、pH值及相当的缓冲能力。 某些与细胞结构结合牢固的生物大分子,在提取时采用高浓 度盐溶液(如4mol/L盐酸胍,8 mol/L脲或其他变性剂,这种 方法称“盐解”)。
四、 生物材料的准备
(一) 生物材料的选取 选择原则: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无污染; 来源丰富、易得;原料产地较近,价格低廉;原料 中杂质含量少,便于分离纯化等。 1. 有效成分的含量 (1)生物品种:催乳素以哺乳动物为材料 (2)合适的组织器官 :免疫球蛋白以血液为原料
(3)生物的生长期
2. 杂质情况 3. 来源
(二) 血液、分泌物和其 他代谢物
以血液为原料可生产多种药 物,如凝血酶、血红蛋白、 SOD、干扰素等。 其他,如尿液、胆汁、蛇毒、 蜂毒也是重要的生物材料。
(三)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约占全球生物的一半,估计多达 5 亿种,是开发 新药的重要宝库。 1. 海藻 已从藻类生物中发现、提取了一些抗肿瘤、防治心
* 由于自溶时间较长,不易控制,故制造具有活性的核酸和蛋白质时
比较少用。
4. 生化法:
A. 自溶法:将新鲜的生物材料存放在一定的pH和适当温度
下,利用组织细胞中自身的酶系将细胞破坏,使细胞内含物 释放出来的方法。自溶的温度,动物材料在0-4℃ ,微生物 在室温下。自溶时,需加少量的防腐剂,甲苯、氯仿,以防 止外界细菌的污染。
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生化制药的六个阶段
1. 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2. 细胞的粉碎 3. 提取:从原料中经溶剂分离有效成分,制成粗品的工 艺过程。 4. 纯化:粗制品经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吸附、层析、 透析、超离心 、膜分离、结晶等步骤进行精制的工艺 过程。 5. 浓缩、干燥及保存 6. 制剂:原料药(精制品)经精细加工制成片剂、针 剂、冻干剂、粉剂等供临床应用的各种剂型。
第一节 生物材料与生物活性物质
一、 生物材料的来源
概述:
1. 动、植物、微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与代谢产物是生产 生物药物的生物资源; 2. 动植物细胞培养与微生物发酵技术是获得生物制药原料的
重要途径;
3. 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和酶工程技术是开发生物 制药资源的新途径。
(一) 动物脏器
主要来源是猪、牛、羊和家禽、鱼类等的脏器,包括胰脏、 脑、胃粘膜、肝脏、脾脏、小肠、脑垂体和心脏等。 1. 胰脏 位于胃的后方,横于腹后壁,是动物体内不可替代的 实质性腺体之一。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糖的代谢; 还分泌各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已用 胰脏提取的生物药物有40多种。
(六) 开发生物新资源
1. 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2.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尤其适
合于在自然界中含量低、活性高的一些微量物质的生产。
二、 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方式
(一) 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方式与其生物功能 生物活性物质分为“胞内”与“胞外”两种存在部 位。 存在于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有些游离在胞浆中, 有些结合于质膜或器膜上,或存在于细胞器内。 对于胞内物质的提取要先破碎细胞;对于膜上物质 则要选择适当的溶剂使其从膜上溶解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