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考试整理

合集下载

制药工艺学复习

制药工艺学复习

制药工艺学复习1.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质量控制。

2.制药工艺研究的分类: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工艺路线选择与设计反应与产物合成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学)、中试放大研究(放大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与优化)和工业生产工艺研究(制定或修订生产工艺规程;工艺验证药品的安全有效生产制造)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3.药物种类(按照制造技术):化学合成药物(synthetic drug);生物合成药物(biosynthetic drug);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制药工艺过程分类(根据典型的药物生产过程):化学制药工艺(生产小分子量的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然后分离纯化。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生产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及化学难以合成的或高成本的小分子量等生物合成药物,一步生物合成反应生成产物,随后生物分离纯化。

);中药制药工艺(生产中药,以提取、化工分离纯化多步单元操作组合为主。

);制剂工艺(生产最终的临床使用剂型,制剂专用设备(制剂工程技术)使原料药剂型化。

)。

5.化学药物合成可以分为全合成(由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和半合成(由已知的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两种。

6.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

追溯求源法中常见的切断部位:药物分子中C-N、C-S、C-O等碳-杂键的部位,通常是该分子的首先选择切断部位。

在C-C的切断时,通常选择与某些基团相邻或相近的部位作为切断部位,由于该基团的活化作用,是合成反应容易进行。

7.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理想工艺路线的特点:①化学合成途径简洁,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②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③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④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安全、无毒;⑤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⑥“三废”少且易于治理;⑦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⑧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提取植物药材中的挥发油?A. 蒸馏法B. 浸泡法C. 橙皮法D. 冷浸提法答案:A2.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工艺可以用于制备固体药物剂型?A. 冻干法B. 喷雾干燥法C. 水剥法D. 溶剂浸提法答案:A3.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设备最常用于将固体药物转化为粉末?A. 强化学乳磨机B. 乳化机C. 制粒机D. 除尘器答案:C4.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提高药物颗粒的稳定性?A. 冷冻法B. 制粒法C. 超临界流体法D. 减压蒸发法答案:B5.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A. 酯化反应B. 化学结合C. 微胶囊化D. 球化处理答案:C二、问答题1. 请简要描述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答案: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原料筛选与预处理:选择合适的药物原料,并进行清洁、研磨等预处理。

- 混合与调剂:根据配方要求将药物原料与辅料按比例混合。

- 湿法制粒:将混合好的药物原料与辅料加入制粒机进行湿法制粒,使其形成颗粒状。

- 干燥:将制粒后的颗粒通过干燥设备进行去湿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水分含量。

- 粉碎与筛选: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粉碎,并通过筛网进行筛选,以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粒径。

- 压片与包衣:将筛选好的颗粒放入压片机进行压片,然后进行包衣处理,提高片剂的稳定性和口感。

- 检验与包装:对制得的片剂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包装,以保证片剂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制剂选择性释药技术。

答案:常见的制剂选择性释药技术包括:- 控释剂型:通过特殊的缓释技术可以实现药物在体内逐渐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例如胶囊、控释片剂等。

- 微胶囊化: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中,通过微胶囊的特殊构造,实现药物在体内的缓慢释放。

- 瑞士卷技术:将多种药物制成一种螺旋状的制剂,通过不同部位的药物释放来实现选择性释放。

- 靶向给药系统:通过制备特殊的给药系统,实现药物在特定部位的释放,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一、选择1、在合成药的工艺研究中,哪项不是中试放大为了进行物料衡算所采用的基准(B)A、每批操作B、每公斤原料C、单位时间2、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化学制药工业的清洁技术(C)A、原料的绿色化B、催化剂或溶剂的绝色化C、工厂环境的清洁卫生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外消旋体化合物的拆分(B)A、结晶拆分B、提取拆分C、动力学拆分D、色谱拆分4、(A)是非质子性溶剂A、醚类B、酸类C、水D、胺类5、反应冷却剂-10℃的介质是(B)A、冰/水B、冰/盐C、液氨D、冰/丙酮6、下列选项哪项不是GMP中规定药品生产管理文件包括(B)A、生产工艺过程B、原料采购过程C、岗位操作法D、标准操作规程7、乙酰基胺与氯磺酸发生磺化反应,乙酰基胺与氯磺酸的配料比(B)A、1.0:2.0B、1.0:4.0C、1.0:6.0D、1.0:0.5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A、氮原B、碳源C、酸碱D、无机盐9、在均匀试验因素表示法中,符号U6(64)中4表示(C)A、试验次数B、因素数C、水平数D、以上都不对10、氢化可的松铵在三个C位置接上羟基,(A)不是接上羟基位置A、C-3B、C-11C、C-17D、C-2111、氯霉素生产工艺中,对硝基苯乙酮的溴化属于(A)A、离子型反应B、自由基反应C、两者都是1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保存生物材料的常用方法(C)A、速冻法B、冻干法C、生物法D、有机溶剂法13、下列选项中,哪项参数不是表示溶剂的极性(B)A、偶极距B、密度C、介电常数D、溶剂极性参数14、下列选项中,哪项是工艺过程(A)A、后处理方法B、动力供应C、包装D、储运15、制药厂废水处理最多有(C)级A、一B、二C、三D、四16、新药的临床研究共分(D)A、ⅠB、ⅡC、ⅢD、Ⅳ17、微生物发酵培养中常用的PH控制手段是(A)A、缓冲液B、直接加酸或碱C、通入CO2D、加营养物质18、在相转移催化过程中,与水互溶的溶剂(D)A、苯B、二氯甲烷C、氯仿D、乙腈19、(D)是质子性溶剂A、醚类B、卤烷化合物C、酮类D、醇类20、在生产过程中,(C)是辅助过程A、配料比B、反应时间C、动力供应D、后处理方法21、(A)是生产技术经营指标A、劳动生产率B、工艺操作C、后处理方法D、原料比22、外消旋体具有(C)种类型A、1B、2C、3D、42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化学制药工艺水平的影响因素(C)A、温度B、配料比C、投料量D、溶剂E、压力24、复杂反映不包括(A)A、基元反应B、可逆反应C、平行反映D、连续反应25、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基本步骤(C)A、配体解溶或整合B、氢化加成C、自由基引发D、插移插入E、还原消除26、氯霉素的光学异构体有(D)种A、1B、2C、3D、427、下列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中,是根据分子大小不同分离方法是(B)A、电泳法B、凝胶过滤法C、重结晶D、溶剂萃取法E、分级沉淀法2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废水处理常用方法(E)A、物理法B、化学法C、生物法D、物理化学法E、吸附法29、氢化可的松合成工艺中,氧化是指将(A)羟基化为酮基A、C-3B、C-11C、C-17D、C-2130、按酰化试剂的分类,下列哪项不是氨基乙酰化的常用方法(D)A、羧酸化B、酰氯化C、酸酐法D、醇解法二、填空1、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 )的一本学科。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单元操作?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萃取2.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设备主要用于固体物料的粉碎?A. 搅拌器B. 粉碎机C. 离心机D. 蒸发器3. 在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液体制剂的特点?A. 易吸收B. 易保存C. 易计量D. 易携带4.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胶囊B. 糖浆C. 软膏D. 溶液5.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药物浓度6.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灭菌方法?A. 热压灭菌B. 紫外线灭菌C. 化学灭菌D. 所有选项都是7.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剂型?A. 片剂B. 注射剂C. 粉剂D. 气体剂8.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活性成分B. 稳定剂C. 防腐剂D. 所有选项都是9. 在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A. 含量均匀度B. 崩解时间C. 外观色泽D. 药物纯度10.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玻璃瓶B. 铝箔C. 塑料袋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2.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粉碎设备有______、______等。

3.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保持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能力。

4.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制药工艺学中,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制药工艺学中液体制剂的特点。

2. 阐述制药工艺学中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及其特点。

3. 说明制药工艺学中影响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制药工艺考试重点

制药工艺考试重点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药物合成工艺路线中,有些反应易于控制,有些不易控制。

不易于控制的反应类型是(B )A.平顶反应B.尖顶反应C.尖底反应D.平底反应2.一个单分子反应一般属于( B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3.电子供体溶剂的静电因素EF值为(B )A.0-2 B.2-20C.15-50D.≥50A.++++B.++++C.++++D.++++4.对于平行反应,可通过改变一些反应条件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如:( D )A.配料比B.反应时间C.反应规模D.反应温度5.极性溶剂的介电常数应该在( A )A.15以上B.18以上C.20以上D.18以下6.根据ICH对三类溶剂的使用原则,对第一类溶剂,由于它不可接受的毒性和对环境的有害作用,我们的原则是:( B )A.不能使用B.尽量避免使用C.限制使用D.合理使用7、对于平行反应,可通过改变一些反应条件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如:(D)A.配料比B.反应时间C.反应规模D.催化剂8.非极性溶剂的介电常数应该在(D )A.15以上B.18以上C.20以上D..15以下9.羟基类溶剂的静电因素EF值为( C )A.0-2 B.20-50C.2-20D.≥5010.根据ICH对三类溶剂的使用原则,对第而一类溶剂,由于其固有的毒性,我们的原则是:( C )A.不能使用B.尽量避免使用C.限制使用D.合理使用11.进行对映异构体拆分时,如果化学收率为40%,其K值为(B )A.0.40 B.50%C.0.80 D.0.6412.如果一个反应随着PH的降低而加速,但温度超过一定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速,它属于( A )A.酸催化反应B.碱催化反应C.酸碱催化反应D.酶催化反应13、对于平行反应,可通过改变一些反应条件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如:(D)A.配料比B.反应时间C.反应规模D.反应溶剂14.偶极性非质子溶剂的静电因素EF值为( D )A.0-2 B.2-15C.15-50 D.≥5015.介电常数在15以下的溶剂称为(C )A.质子溶剂B.极性溶剂C.非极性溶剂D.非质子溶剂16.反应的压力对下列各类反应影响最小的是(B )A.液相反应B.液-固反应C.气相反应D.气-固反应17.根据ICH对三类溶剂的使用原则,对第三类溶剂,我们的原则是:( D) A.不能使用B.尽量避免使用C.限制使用D.合理使用18.如果一个反应随着酸性的增加而速,它属于( A )A.酸催化反应B.酸催化反应C.酸碱催化反应D.酶催化反应二、填空题:1.在研究新合成方法和工艺路线时,要从传统的寻找最高总收率,转变到将排出物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清洁化技术上来。

制药工艺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制药工艺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5小题, 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规模一般比实验室规模放大()倍。

A.1-5B.5-10C.10-50D.50-1002.()是质子性溶剂。

A.醚类B.卤烷化合物C.醇类D.酮类3、下列溶剂中, 不是生产中应避免使用的为()。

A.甲醇B.苯C.四氯化碳D.1,1,1-三氯乙烷4.SOP是指()。

A.生产工艺规程B.标准操作规程C.工艺流程框图D.生产周期5.溶剂对反应有显著影响的反应类型是()。

A.自由基反应B.离子型反应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6.药物工艺路线设计方法上没有()。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正交法 D、模拟类推法7、复杂反应不包括()。

A.可逆反应B.简单反应C.平行反应D.连续反应8、下面不属于Lewis酸催化剂的是()。

A.吡啶B.AlCl3C.FeCl3D.BF39、Vant Hoff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度增加()倍。

A.0.5~1.5 B、1~2 C、2~3 D、3~410、放大系数比较的基准有()。

A.每小时投料量B.每批投料量C.原料间的比例D.年产量11.“me-too”是指()。

A.新化学实体B.模仿性新药C.生物制药D.合成药12.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有()A.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B、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C.新建和扩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条件D.安全生产13.小试研究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规模大 B、工业上用工业级原料C.小试研究用工业级原料D.小试研究多为金属设备14.世界制药行业的特征为()。

A.主要针对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 B、研发投入加大C.企业并购与重组D.重磅炸弹药物数量增加15、图1表示的是温度对速度常数的影响关系图, 从图中 k可看出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类型为()。

制药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包括以下哪项?A. 热灭菌B. 过滤灭菌C. 辐射灭菌D. 化学灭菌2.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原料药?A. 阿司匹林B. 维生素CC. 氯化钠D. 咖啡因3.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项不是制剂工艺的步骤?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制粒4.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溶液B. 悬浮液C. 片剂D. 乳剂5.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干燥方法?A. 喷雾干燥B. 真空干燥C. 热风干燥D. 所有以上6.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质量控制的环节?A. 原料检验B. 生产过程控制C. 产品包装D. 市场销售7.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见的药物稳定性试验?A. 热稳定性试验B. 光稳定性试验C. 湿稳定性试验D. 所有以上8.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稳定剂B. 防腐剂C. 着色剂D. 活性成分9.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药物制剂设备?A. 搅拌器B. 压片机C. 灌装机D. 所有以上10.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铝箔B. 玻璃瓶C. 塑料瓶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制药工艺中,原料药的纯度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12. 制药工艺中,制剂的稳定性试验包括加速稳定性试验和______稳定性试验。

13. 制药工艺中,无菌制剂需要在______条件下进行生产。

14. 制药工艺中,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______。

15. 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包装设计需要考虑______、保护性和方便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制药工艺中原料药的质量控制要点。

17. 描述制药工艺中制剂工艺的基本流程。

18. 解释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指标。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9. 论述制药工艺中无菌制剂的生产要求和控制措施。

化学制药工艺学考试重点

化学制药工艺学考试重点

化学制药工艺学重点
题型:
选择题10分(?题)名词解释15分(5题)填空题40分(40题)
计算题10分(1题)
论述题(=简答题)7+8=15分
合成题10分(1题)
第一章绪论
1.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定义
第二章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1.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掌握类型即可)
2.逆合成分析概念
3.逆合成法概念(不确定是否为重点,背不背随意选择)
4.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
5.药物合成工艺路线选择(优劣分析)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
1.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过程的分类:简单反应概念类型复杂反应概念类型
2.溶剂化效应概念
3.催化剂定义种类
4.相转移催化原理类型
第四章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
1.手性药物不同类型活性不同
2.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有什么
3.拆分的方法
4.动力学拆分定义类型
5.不对称合成有什么方法
6.手性源定义来源类型组成
7.奈普森合成过程P136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的规程
1.物料平衡定义
2.物料平衡的理论基础依据是什么
3.计算基准是什么
4.计算题P155~P156 个人认为是考转化率
5.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
第六章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
1.COD BOD 定义
2.三废特点
3.防止污染的主要措施
4.绿色生产工艺有什么方法
5.循环套用包括什么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制药工艺学是主要研究、设计和选择安全、经济、先进的药物工业化生产途径和方法,解决药物在生产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同时根据原料药物的理化性质、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设备的特点,确定高产、节能的工艺路线和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实现制药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1、制药工艺研究的阶段: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2、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3、我国新药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战略:答:1)原创性新药研究开发,创制新颖的化学结构的新化学本体(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2)模仿性新药创制,即在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化学结构改造,寻求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并具有某些优点的新化合物。

3)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以及单一对映体或异构体的研究和开发(延伸性研究开发。

4)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

5)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

(应用新辅料或制剂新技术,提高制剂质量、研究开发新剂型、新的给药系统和复方制剂)(三类新药) 6)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制药工艺学研究开发重点)4、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答:缓释给药系统(SR-DDS)、控释给药系统( C R-DDS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DDS)、透皮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答:1)类型反应法、2)分子对称法、3)追溯求源法、4)模拟类推法、5)光学异构体拆分法4、药物合成工艺路线中的装配方式:直线型装配方式、汇聚型装配方式5、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答: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它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6、进行药物的化学结构整体及部位剖析的要点答: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进而弄清这官能团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

8、外消旋体的一般性质答:在化学药物合成中,若在完全没有手征性因素存在的分子中,则所得产物(或中间体)是由等量的左旋体与右旋体组成的外消旋体。

第三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2、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答: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1)化学合成途径简易,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2)需要的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3)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4)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制备,安全无毒;5)设备要求不苛刻;6)三废少,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易于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4、相转移催化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名),影响相转移催化的因素;答:相转移催化剂(PTC):满足两个基本要求(1)能将所需离子从水相或固相转移到有机相;(2)有利于该离子的迅速反应。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三大类。

相转移催化反应(名):它是指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有机相中的反应物与另一相中的反应物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相转移反应。

相转移催化PTC,它是有机合成中最引人瞩目的新技术。

在水-有机相两相反应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作用是使一种反应物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参加反应,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影响相转移催化的因素:催化剂(一般在0.5~10%之间)、溶剂、搅拌速度和水含量等5、药物结构剖析的方法。

答:1)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功能基团,进而弄清这功能基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

2)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部位。

键易拆的部位也就是设计合成路线时的连接点以及与杂原子或极性功能基的连接部位。

3)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4)功能基的引入、变换、消除,反应中心的活化与保护;5)手性药物,需考虑手性拆分或不对称合成等。

第四章药物工艺研究与优化1、影响药物合成反应的7个因素;答:1)反应物浓度与配料比2)溶剂:化学反应的介质、传热的介质3)催化:酸碱催化、金属催化、相转移催化、酶催化等,加速化学反应、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4)传热:药物合成工艺研究需要考察反应时的温度对反应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

5)反应时间及反应终点的监控:适时地控制反应终点,可以确定反应的时间6)纯化技术:蒸馏、过滤、萃取、重结晶、吸附、膜分离等。

7)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所有中间体都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项目,并建立有效的质量分析方法。

2、研究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的方法;答: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反应物浓度、反应配料比3、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4、溶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主要在:反应速度、反应方向、产品构型三方面6、催化剂的定义,及其作用形式;答:某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称之为催化剂。

作用形式:正催化、负催化、自动催化7、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答:1)温度: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很大,温度太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小,反应速度很慢,随着温度上升,反应速度逐渐增大,但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后,又开始降低。

绝大多数催化剂都有活性温度范围。

2)助催化剂: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加入少量物质(<10%),这种物质对反应的活性很小,但却能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

3)载体(担体):常把催化剂负载在某种惰性物质上,这种物质称为载体。

常用的载体活性碳、硅藻土等。

4)毒化剂:对于催化剂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叫做毒化剂或催化抑制剂。

有些催化剂对毒物非常敏感,微量的毒化剂即可以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甚至消失。

8、非基元反应;答: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

10、“相似相溶”规律。

答:“相似相溶”规律—溶质的极性大,就需要极性大的溶剂才能使它溶解。

溶质的极性小,则需要用低极性或非极性溶剂才能使之溶解。

第五章化学制药工艺的放大1、制药工艺放大的基本方法;答:中试放大的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法、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逐级经验放大法—主要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试验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

在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中试放大主要采用经验放大法,也是化工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相似放大法—主要应用相似理论进行放大。

使用于物理过程,有一定局限性。

(非线性)数学模拟放大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法,它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物料衡算基准;答:基准:(1) 时间基准——对连续生产过程,常以单位时间的投料量或产品量为计算基准。

(2) 批量基准——以每批操作或一釜料的生产周期为基准。

(3) 质量基准—当系统介质为液、固相时,选择一定质量的原料或产品作为计算基准较适合。

(4) 物质的量基准:对于有化学反应的过程因化学反应的按摩尔进行的,用物质的量基准更方便。

(5) 标准体积基准:对气体物料进行衡算,可采用标准体积基准,Nm3(STP),既排除T、p的影响,又可直接换算为摩尔。

(6) 干湿基准:由于物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选用基准时就有算不算水分的问题。

湿基计算水分,干基不计算水分。

第六章化学制药厂三废的防治2、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答:1)污泥浓度—是指1L混合液中所含的悬浮固体(MISS)或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量。

2)污泥沉降比(SV)—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混合液静置半小时后,沉降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百分比。

3)污泥容积指数(SVI)—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混合液静置半小时后,1g干污泥所占有的沉淀污泥的体积。

4)BOD负荷3、废水的生物处理;答: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常用于二级处理。

(一).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情况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主要依靠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这三大类细菌联合作用来完成。

(二).废水生物处理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1、温度2、pH值3、营养物质:可加入生活污水进行均化4、有害物质5、溶解氧:出水中的溶解氧不低于1 mg/L.6、有机物浓度:浓度过高可用厌氧生物处理法处理。

4、防止“三废”的主要措施。

答:生产工艺绿色化(1)要尽量采用污染少甚至没有污染的生产工艺(2)积极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一、采用新工艺使污染物从源头上被消除,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我们需要不断革新工艺,尽量少排放污染物。

二、循环套用:反应母液的循环套用或经过适当处理后套用。

如氯霉素合成中的乙酰化反应三、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将产生的“三废”变成我们能够利用的资源,能大大减少治污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改进生产设备并加强设备管理采用能实现连续化生产的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的间歇式设备避免“跑、冒、滴、漏”现象5、废水的处理级数;答:一级处理—主要是预处理,用物理方法或简单化学方法除去废水中的漂浮物、泥沙、油类或胶态物质,以及调整废水的pH值等。

二级处理—主要指生物处理,适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的废水。

生化法包括好氧法和厌氧法。

经生物法处理后,废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一般可去除90%左右,固体悬浮物可去除90%-95%。

二级处理能大大改善水质,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的要求。

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只是有特殊要求时才使用。

包括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电渗析等。

第七章典型药物生产工艺原理国内奥美拉唑合成的相关工艺:答:奥美拉唑具有独特的胃酸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胃壁细胞膜H+,K+ -A TP酶系,阻止胃酸分泌,其作用与剂量呈依赖性。

奥美拉唑为苯并咪唑类,结构上分为苯并咪唑和取代吡啶两部分,亚磺酰基由硫醚氧化而成,可在最后一步反应中进行。

根据连接苯并咪唑和取代吡啶两部分的甲硫基构建方式不同,有4种合成途径。

第八章前处理工艺中药净制定义,作用;答:中药净制的作用:(1)使药材达到一定净度标准,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便于进行切制和炮制。

第九章提取工艺1、中药有效成分的相关提取原理;答:作为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大多数都存在细胞的原生质中。

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有效成分从细胞壁一侧的原生质中转移到另一侧的提取溶剂之中。

其提取原理分浸润、溶解、扩散3个过程。

2、提取分离的过程;答:浸润、溶解、扩散3、溶剂浸出法;答:即用一种适当的溶剂(一般为水或乙醇)从固体状中药中把可溶性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