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三篇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18首)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18首)1.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一《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二《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三《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四《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五《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六《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7.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七《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八《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九《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十《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十一《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鉴赏篇十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描写风景的诗词及赏析四篇

【导语】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诗⼈、词⼈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凝练的语⾔、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度集中地表现社会⽣活和⼈类精神世界。
⽆忧考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描写风景的诗词及赏析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原⽂: ⼭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时休? 暖风熏得游⼈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翻译及赏析: 韵译 青⼭⽆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风吹得贵⼈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 *靡的⾹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的汴京!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攻陷北宋⾸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风景区。
⼏时休:什么时候休⽌。
熏(xūn):吹,⽤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篇⼆】描写风景的诗词及赏析 南乡⼦·路⼊南中 作者:欧阳炯 原⽂: 路⼊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家微⾬后,收红⾖,树底纤纤抬素⼿。
翻译及赏析: 路⼊岭南腹地,⽔边的蓼花紫红,映着棕桐叶的暗绿。
⼀场微⾬之后,家家把红⾖采集,树下翻扬纤纤细⼿,⼀双双雪⽩如⽟。
⑴南中:犹⾔南国。
《蜀中九⽇登⽞武⼭旅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⑵桄(guāng)榔:南⽅常绿乔⽊,棕桐树之⼀种,亦称“砂糖椰⼦”,其⼲⾼⼤,多产在中国的南⽅。
暗:⼀作“⾥”。
蓼(liǎo):⽔草之⼀种。
⑶红⾖:红⾖树产于岭南,秋⽇开花,其实成⾖荚状,内有如碗⾖⼤的⼦,⾊鲜红,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
⑷纤纤抬素⼿:即“抬纤纤素⼿”的倒⽂。
【篇三】描写风景的诗词及赏析 好事近·⾬后晓寒轻 原⽂: ⾬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
愁听隔溪残漏,正⼀声凄咽。
有关风景的诗句并加赏析

有关风景的诗句并加赏析1.有关风景的诗句并加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
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特拈出"青青柳色",这是自《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
以下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你我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
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
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也。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精选写景的古诗词及赏析【三篇】

【导语】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写景的古诗词及赏析 江城⼦·平沙浅草接天长 作者:李好古 原⽂: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
⼏兴亡。
昨夜波声。
洗岸⾻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翻译及赏析: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
前路茫茫,⼏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如霜的遗⾻,仿佛述说着往⽇的沧桑。
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徒感慨、空悲凉。
英雄少年要杀敌⽴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奈皇宫遥远,⽆法到达。
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①平沙:这⾥指岸边平坦的沙地。
梁《慈姥矶》:“远岸平沙合。
”浅草:短草。
②茫茫:遥远貌。
⼏:⼏度。
③⾻如霜:⾊⾃如霜的遗⾻。
④底事:何事。
谩:徒然。
⑤伏:制服。
中⾏:指汉⽂帝的宦官中⾏说(ZhōnghángYuè),后投降匈奴,⼒劝单于侵犯长安。
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⑥馘(⾳国):战时割下敌⼈的左⽿以记功。
名王:指⾦兵的统帅。
⑦沙场:战场。
⑧击楫中流:⽤祖逖北伐的故事。
⑨治安:指汉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
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的⾼台。
这⾥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⑩维扬:即扬州。
【篇⼆】写景的古诗词及赏析 ⾼⼭流⽔·次夫⼦清风阁落成韵 作者:顾太清 原⽂: 群⼭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玲珑。
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
浑河⽔、⼀线如虹。
清凉极,满⾕幽禽啼啸,冷雾溟濛。
任海天寥阔,飞跃此⾝中。
云容。
看⽩云苍狗,⽆⼼者、变化虚空。
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承红。
清风阁,⾼凌霄汉,列岫如童。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翻译及赏析: 清风阁:是奕绘营造的西⼭⼤南⾕别墅的⼀处楼阁。
写景的诗歌诗词加赏析

写景的诗歌诗词加赏析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我在此整理了写景的诗词加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写景的诗词加赏析11、玉楼春·春景宋祁〔宋代〕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阙写初春的风景。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五代〕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柔肠断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春思李白?〔唐代〕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写景的诗词加赏析2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写景的诗和赏析

写景的诗和赏析一、原文:《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衍生注释:“暝”: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是作者自比。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
情感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山水田园美景的喜爱。
从表现手法来看,诗中有非常精妙的描写。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
明月映照松林是静态美,清泉在山石上流淌是动态美,动静相得益彰。
还有整体意境的营造,通过“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幽空灵的山居秋景图。
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充满了哲理,在写景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
四、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他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多才多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描写山水田园和边塞生活著称。
他笃志信佛,很多诗都带有禅意,画面感很强,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运用片段:例一:当我们去山里游玩,走在那寂静的山林里,傍晚时分夕阳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山间清泉潺潺作响,这时候你就可以说:“真有王维诗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感觉啊,这景色和他描绘的山居秋景一样迷人呢。
”例二:表哥在乡下的小院子住了一段时间,那里晚上特别安静。
我打趣他说:“你这样悠闲的状态,颇有王维的格调呢,就像他诗里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你在这乡下小院里乐不思蜀了呀。
”例三:有一次和朋友去爬山,爬到一处溪水干涸的地方,前面没路了,可大家并未失望。
我指着天边的云彩说:“这就跟王维所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样嘛,没路了停下来看看风景也是很好的呀。
”。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的西湖,描绘得⽣意盎然,恰到好处。
写景的古诗词及赏析【三篇】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忧考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写景的古诗词及赏析 南浦·旅怀 原⽂: 风悲画⾓,听单于、三弄落谯门。
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
酒市渐闲灯⽕,正敲窗、乱叶舞纷纷。
送数声惊雁,下离烟⽔,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到如今、⽆处不销魂。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为问暗⾹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
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翻译及赏析: 画⾓在寒风中悲鸣,《单于》曲调⼀声声落在谯门,我们的马车匆匆赶路投宿,来到这弥漫着飞雪的⼩孤村。
酒市⾥的灯⽕渐渐稀少,只有枯叶乱纷纷,敲打着窗门。
空中传来惊雁的哀鸣,从那凄戾的叫声中,可以想象它们刚刚离开迷蒙的⽔⾯,正在迅疾地穿过寒云。
依旧是半暗半明的淡⽉,到如今,这⼀切景物却令我落魄伤魂。
梦想着返回故园,那⾥的梅花该多少艳明。
那位穿着绿罗裙的佳⼈,恐怕早已为我容颜瘦损。
试问那⼀树树暗⾹疏影,是否也在相思,万点红花是否都变作了泪痕。
料想那位美⼈⼀定紧锁双眉,满腔幽怨悲恨,独倚画屏苦挨着黄昏。
1.南浦:词牌名之⼀。
原唐教坊曲名。
⽤《楚辞·九歌》“送美⼈兮南浦”的句意。
宋词借旧曲另制新调。
此调有北、仄两体。
双调,上⽚⼋句,押四仄韵,五⼗⼆字;下⽚九句,押四仄韵,五⼗三字,共⼀百O五字,也可押平声韵,但甚少⼈⽤。
⽤“中吕调”。
2.风悲画⾓:寒风中传来号⾓悲凉的声⾳。
3.《单(chán)于》、三弄落谯(qiáo)门:城楼上反复吹奏着《单于》曲。
谯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4.骎骎(qīn):马飞跑的样⼦。
5.嘹唳(lì):⾼空鸟鸣声。
6.故国《梅花》归梦:《梅花》曲引起思归的梦想。
7.愁损绿罗裙:想起家⾥的爱⼈便愁坏了。
绿罗裙,指穿绿罗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三篇
【篇一】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作者:李璟
原文: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翻译及赏析: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
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大遍“有几十段。
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⑹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
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篇二】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
三台·清明应制
作者:万俟咏
原文: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
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翻译及赏析: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
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
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
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
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
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
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
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
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
岁华恰到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浊,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
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三台:唐教坊曲名。
宋李济翁《资暇录》:“三台,今之啐酒三十拍促曲。
”宋张表臣《珊瑚钩话》:“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台。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两平韵或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
应制:即应诏,指奉皇帝之命写作诗文。
内苑:皇宫花园。
青门:汉长安东南门,后泛指京城城门。
浦:水边,这里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
凤阙:汉代宫阙名。
《史记·孝武纪》:“于是作建章宫······其东则凤阕,高二十余丈。
”《三辅故事》:“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日凤阙也。
”后泛指宫殿、朝廷。
非烟非雾:指祥瑞之气。
《汉书·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庆云。
”庆云是一种彩云,古人迷信,认为是祥瑞之气。
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
后来泛指都城大路。
《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年旦开。
”
乍:恰好,正是。
啭:鸟声宛转。
榭:建在高台上的宽敞屋宇。
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观儿诗》:“弄尘斗百草,尽日乐嬉嬉。
”
饧(xíng):糖稀,软糖。
踏青:指春天郊游。
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花。
语出《诗·周南·桃夭》:“桃
之天夭,灼灼甚华。
”
漏永:夜漫长。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三分:很,最。
汉宫传蜡炬:唐《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槐府:贵人宅第,门前植槐。
收敛:引申为撤离。
阊阖:宫之正门。
住传宣:停止传旨、宣官员上殿。
休务:停止公务。
【篇三】经典的写景诗词及赏析
出居庸关
作者:朱彝尊
原文: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翻译及赏析:
居庸关上,杜鹃啼鸣,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
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
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
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
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
回看北天,却又灰云蒙黎。
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起伏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
意兴盎然地转身西望,不禁又惊喜而呼:那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渝林”古塞,竟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般遥远!从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耸峙的“数蜂”之西么?
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
《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居庸关,在昌平州西北,去延庆州五十里。
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峡峙,巨涧中流,悬崖峭壁,称为绝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犹如碧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
子规:鸟名,一名杜鹃。
鸣声凄切,能动旅客归思。
嶂:似屏障的山峰。
榆林:榆林堡。
在居庸关西五十五里。
清·《昌平山水记》:“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己酉,上亲征,驻跸唐家岭,以四日至嚣庸关。
其疾行则一日而至榆林,榆林在岔道西二十五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