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初设
某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某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1. 引言
本文档是针对某河道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旨在解决当前河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和建议。
2. 问题描述
目前,该河道存在以下问题:
- 河床淤积严重导致水流不畅,加大了洪水的风险;
- 河道两岸的堤坝缺乏维护,存在损坏和倒塌的风险;
- 河道沿线存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了河水。
3. 设计目标
基于以上问题,本次设计的目标如下:
- 保障河道水流通畅,减少洪水风险;
- 加固和维护河道两岸的堤坝,确保其稳定可靠;
- 解决沿线污水排放问题,提高河道水质。
4. 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和目标,我们提出以下设计方案:
1. 清淤工程:对河道进行定期的清淤作业,确保河床的通畅。
2. 堤坝维护与加固:加强对河道两岸堤坝的维护工作,修复已损坏的部分,并在必要的位置进行加固工程。
3. 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站,对沿线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以保证出流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4. 绿化工程: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工程,种植草坪、树木等植被,提高河道景观质量。
5. 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的实施,预期将达到以下效果:
- 河道水流通畅,减少洪水风险;
- 堤坝稳定可靠,减少倒塌风险;
- 河道水质得到改善,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 河道景观质量提升,增加市民的生活享受。
6. 结论
本文档提出了一份某河道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
该方案旨在解决河道存在的问题,提高河道的功能和质量。
我们预期通过实施这些设计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该河道的状况,最终造福于周边市民和环境。
漳河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报告

漳河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报告一、河道整治目标1.水质改善:通过净化水源、清除污染源、增加沉淀池等手段,使漳河水质指标达到Ⅳ类以上,恢复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2.河岸整治:清理河岸的垃圾和杂物,修复河岸的绿化和防护设施,提高河道景观和安全系数。
3.泥沙治理:采取河道疏浚、悬浮泥沙治理、土地保护等措施,减少漳河的泥沙淤积,保持河道的通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河道整治方案1.水质改善方案(1)建设净化水源:提供高质量的河水供应,用于养鱼养殖和农田灌溉,降低污染物浓度。
(2)清除污染源:对沿岸工业企业进行环保检查,督促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3)增设沉淀池:在漳河的关键位置增设沉淀池,利用沉淀池对易沉淀物进行截留,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数量。
(4)加强巡查和监测:增加巡河人员,定期监测漳河的水质指标,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异常情况。
2.河岸整治方案(1)清理垃圾和杂物:开展河岸垃圾清理行动,加强河道巡查,罚款或处罚违法投放垃圾的个人和单位。
(2)修复绿化和防护设施:根据河岸不同位置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绿化,增加防护设施,保护河道的稳定性。
(3)提高沿岸居民意识:加强对居民的环保教育,提倡环保生活方式,减少人为造成的污染。
3.泥沙治理方案(1)河道疏浚:根据河道泥沙淤积情况,进行河道疏浚工程,恢复河道的通航能力。
(2)悬浮泥沙治理:采用养殖河蟹等沉降泥沙的生物方法,将漳河的悬浮泥沙减少到合理水平。
三、河道整治效益1.水质改善能够提高漳河的生态环境,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2.河岸整治能够提高河道的景观品质,增加居民的休闲观赏空间,提高附近房地产价值。
3.泥沙治理能够维护河道的通航能力,促进水上交通和经济发展。
总之,漳河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的初步设计报告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将为漳河的改善提供参考,希望可以促进漳河河道治理的进程,为山东省创造更好的水生态环境。
河道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河道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河道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凸显,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水环境污染问题。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河道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倡导对河道进行治理,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缓解河道污染问题。
而其中,河道治理项目便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理措施。
河道治理是指为保护和修复有害物质污染的河道环境,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对河道进行全面、系统的整治和改善。
通过河道治理项目,可以有效减少河道水质的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一项好的河道治理项目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份完备、科学的初步设计报告。
河道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是对治理项目进行概念性、权衡性和方案性规划、设计及评估的一份重要文献。
初步设计报告一般包含项目总体情况、治理方案、工程建设条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内容。
通过初步设计报告,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河道治理项目的目标、原则,及行动方案,从而便于掌握整个项目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河道治理项目的初步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项目概况项目概况一般包括项目背景、项目概述、环境影响、水质目标等方面。
详细描述治理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情况,还可以分析项目的影响,包括治理前后治理区生态环境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发展状况的变化。
同时,还应给出治理项目的水质目标。
二、治理方案治理方案一般包括河道治理的目标、范围、方法和手段。
具体而言,需要介绍该治理方案的技术特点、工程实施方案、重点问题和技术难点等方面的内容。
要做到方案的科学、合理、可靠,同时也需要考虑落实起来的具体条件及成本。
三、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包括治理项目的主要技术平台、民生工程、设施选用、教育宣传、效果监测等内容。
同时,须详细阐述治理方案具体以何种技术手段来落实,如何达到治理目标以及创造哪些环境和经济效益。
某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某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案1综合说明1.1绪⾔1.1.1流域概况墨⽔河为“淮涉”与“墨⽔”两河的通称。
墨⽔河有两处发源地:主源出于城阳区惜福镇的标⼭、⼆标⼭、三标⼭⼀带,经棉花、楼⼭、演礼村,通过书院⽔库进⼊即墨市的团彪⽔库,出库后经西南贡、前北葛村、官庄⾄前留村;另⼀源称留村河,源于即墨市⽯门乡莲花⼭西南麓⼀带,流经留村乡的西九六夼附近,绕过天井⼭⾄即墨县城关的前留村,两源在前留村汇流后经刁家烟霞、中障村、即墨市城关折向南经⼤韩村、城阳区西城汇、皂户村注⼊胶州湾。
全长42.2km,流域⾯积392.9km2(含洪江河),平均⼲流坡降0.002m/m。
1.1.2墨⽔河历年治理情况⾃1999年以来,青岛市和即墨市、城阳区政府多次对墨⽔河进⾏治理,现已完成河道护岸砌筑61.15km(左、右岸合计),新建改建拦河、跨河构筑物15座,铺设截污⼲管54.11km,⼯程总投资42573万元。
其中:1999年~2002年,即墨市对墨⽔河即墨城区段进⾏了综合治理,护岸砌筑26.20km,铺设污⽔管道12.0km,项⽬总投资8257万元。
2005年2⽉,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河综合治理⼀期⼯程初步设计报告》,决定按照50年⼀遇的防洪标准进⾏分期治理。
⼀期⼯程2005年5⽉开始实施,主要⼯程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12.41km,护岸砌筑8.48 km,新建、改建桥梁2座,铺设截污⼲管24.49 km,⼯程总投资8725万元。
2006年3⽉,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河综合治理⼆期⼯程初步设计报告》。
⼆期⼯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7.49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6座,铺设截污⼲管17.62km。
⼯程总投资9956万元。
2007年3⽉,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河综合治理三期⼯程初步设计报告》。
三期⼯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8.78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4座。
⼯程总投资7435万元。
某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目录1 综合说明 (1)1.1概述 (1)1.2水文 (3)1.3地质 (4)1.4工程任务和规模 (5)1.5工程设计 (5)1.6机电、金属结构及采暖通风 (6)1.7施工条件 (6)1.8工程管理 (8)1.9工程占压 (9)1.10环境保护设计 (9)1.11水土保持设计 (10)1.12投资概算 (10)1.13经济评价 (11)1.14结论 (11)2 水文 (13)2.1流域概况 (13)2.2气象 (13)2.3径流 (14)2.4洪水 (14)2.5设计洪水 (16)3 工程地质 (24)3.1区域地质 (24)3.2工程地质 (25)4 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32)4.1建设任务 (32)4.2建设规模 (41)5 工程布置与工程设计 (44)5.1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44)5.2工程总体布置 (47)5.3工程设计 (53)6 机电及金属结构 (93)6.1金属结构设计 (93)6.2采暖通风 (95)7 消防设计 (96)7.1工程情况和消防总体设计方案 (96)7.2工程消防设计 (97)8 施工组织设计 (99)8.1施工条件 (99)8.2施工导流 (102)8.3料场选择与开采 (105)8.4主体工程施工 (106)8.5施工交通运输 (110)8.6施工总布置 (111)8.7施工总进度 (115)8.8主要技术供应 (117)9 工程占地及迁占安置 (120)9.1工程对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120)9.2移民安置规划依据与原则 (122)9.3临时占地复耕规划及复建建筑物 (122)9.4实施管理 (123)9.5占压补偿投资估算 (125)10 环境影响评价 (129)10.1设计依据 (129)10.2环境现状 (129)10.3环境保护措施 (129)10.4环境监测与管理 (131)10.5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136)11 水土保持方案 (139)11.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139)11.2项目自然状况 (142)11.3水土流失预测 (142)11.4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50)11.5水土保持监测 (156)11.6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57)11.7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163)12 工程管理 (165)12.1管理机构 (165)12.2工程管理 (165)12.3管理设施 (166)12.4.管理制度 (167)12.5工程调度 (168)13 投资概算 (170)13.1编制原则和依据 (170)13.2工程主要内容 (171)13.3主要工程量及材料量 (171)13.4材料预算价格 (171)13.5工程投资 (172)13.6概算编制 (172)14 经济评价 (176)14.1评价概述 (176)14.2国民经济评价 (177)14.3财务评价 (183)1 综合说明1.1 概述1.1.1工程概述XX河古称金山河、凝几河,源于XX县XX庄,流经XX、金乡和市中区三县(区),于市中区喻屯镇大王楼村入南阳湖,全长41.5km,总流域面积337.9km2。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一、项目概况
现整治河流位于XXX省XXX市XX县XX村,全长约XX公里,由摘要和抓要建成,南面临江河,距离XX约XX公里,自古以来以其碧涓清波、碧流涌活等美誉远近。
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建设项目,旨在整治河道,开工现场整治工程将遵循“建立新湖,更新河道,改善河流,维护河湖环境,优化河水质量”的方针,建设出一条安全、节约、美观、环保、新颖的河道。
二、设计理念
(1)梳理河道功能:梳理河流的整体功能,继承和发挥河流原有的功能,并将这些功能合理配置,实现综合有效利用。
(2)提高河流泥沙运移能力:在河道内安装多节序九洞渠,增加搬运能力,使河流更加开阔、整洁。
(3)增强河流水质控制:安装水质改善设施,可以有效改善河流的水质,使河流环境变得更加洁净。
(4)优化河流环境:在河道内设置各种风景植物,将河道环境变成更加美丽的景色,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河流的水质。
(5)保护河流包围环境:采取多种治理措施,改善河流包围环境,以防止污染源的外溢,保护河流环境。
岢岚县岚漪河河道治理工程初设分析

SHANXI WATER RESOURCES岢岚县岚漪河河道治理工程初设分析谷卫东(忻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忻州034000)[摘要]岚漪河属黄河水系,河流全长120km,流域面积2166.6km2。
文章通过河道治理使洪水基本控制在有堤岸约束的河槽内流出,形成“大水走直,小水走弯,水流平滑过度”的河道走势,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对河道堤防进行加固,并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使其达到设计防洪标准,保证河流两岸村庄、农田的防洪安全,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岚漪河;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组织[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20)09-0026-021基本情况1.1流域概况岚漪河属黄河水系,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发源于吕梁市岚县河口乡王家村海拔2222m的饮马池山,流经岚县河口乡,忻州市岢岚县的宋家沟乡、高家湾水库、岚漪镇、阳坪乡、温泉乡,吕梁市兴县魏家滩镇,于瓦塘镇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流全长120km,流域面积2166.6km2。
主要支流有北川河、南川河、马跑泉河、中寨河。
北川河流域面积572.8km2,河流长48.2km,发源于岢岚县的荷叶坪山,于岢岚县城西汇入岚漪河。
流域平均宽度33.13km,平均比降10.32‰,流域形状系数0.388,河床糙率0.025。
1.2气象岚漪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岢岚县1972—2006年35年气象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6.3℃,最高温度为2005年6月22日37.3℃,最低温度2002年12月25日-30.7℃。
年平均降水量434mm,6月平均降水量63.8mm,占全年降水量的14.7%;7月平均降水量106.9mm,占全年降水量的24.6%;8月平均降水量98.7mm,占全年降水量的22.7%;单日最大降水量发生在1997年7月18日,为79.6mm。
年平均无霜期139d,年平均日照2772.9h;年平均蒸发量2107.6mm,年平均风速3.5m。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概述三门县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三门湾畔,东濒三门湾、西枕天台山、北接宁波、南邻临海市,县域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38平方公里。
下辖10镇4乡,总人口40万。
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6℃,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空气质量优,为国家I级标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呈倾斜,中、西部属低山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
花桥镇位于三门县城海游镇东南,地理坐标:北纬28°55′18″,东经121°28′36″。
东与浬浦镇仙岩村毗邻,南与小雄镇山场村及临海小芝镇为界,西与临海市康谷村接壤,北靠横渡镇小横度村。
镇政府所在地为花桥村。
全镇总面积约83.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3%,耕地面积占11%,水面、溪滩面积占6%。
辖34个行政村,24859人。
花桥镇西洋溪位于花桥镇,红星水库下游,上游有支流两条。
河道出花桥镇后,汇入蒲锋港流经红旗塘后出海。
由于该河道年久未经治理,河内淤积严重,河道断面突变较大,河道泄流能力极低,一到梅汛季节,极易造成内涝,洪水不能及时排入下游,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当地人民迫切希望对该溪进行疏浚整治,保护人民正常生活生产安全。
因此花桥镇人民政府于2008年3月委托我公司对该塘内河道整治工程项目进行设计。
我公司接受该委托任务后,立即进行实地勘测和设计工作,并于4月底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得到花桥镇人民政府、三门县水利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2水文计算2.1自然条件及水系本流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日照充足。
流域内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较大,降水主要由锋面气旋、台风和热带风暴影响所致。
春末夏初,副热带高压与北方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馁,形成静止锋挑迥,降水量大,历时长,常常由此形成大洪水,俗称梅汛期;夏秋季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干旱少雨,有时局部雷阵雨发生,此时也是台风和热带风暴活动频繁季节,由其过境或外围活动影响产生的暴雨或大暴雨,历时短但强度大,极易引发大洪水,称为台汛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1、项目名称山东省陵县马颊河故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2、工程地点山东省陵县3、马颊河故道基本情况马颊河故道系马颊河流域内(陵县境内)的二级支流,上起马才涵洞(属边临镇)流经边临镇、徽王庄镇、义渡口乡、糜镇四乡镇,在糜镇前范桥村南入马颊河,全长36.55公里,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控制灌溉面积38.7万亩。
流域三级支流有避雪店河、天明河、付家庵河、小官寨河等。
马颊河故道自1987年冬清淤治理以来,为该流域的农业水利灌溉及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马颊河故道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现已淤积严重,堤防破坏被挖,防洪除涝能力降低,配套建筑物年久失修,严重制约了该流域农业生产前进的步伐。
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①土方工程:主河道清淤长度36.55公里,堤防复堤长14.78公里,土方202万方;②建筑物工程:重建义渡口3×4节制闸(3孔)。
5、工程投资及实施计划工程总投资1937.92万元。
由于我县财力有限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937.92万元。
工程计划从2008年11月底开工,2009年2月底竣工。
6、工程效益及经济指标年水利纯增产效益335.88万元,净现值NPV=478.29万元,内部收益率IRR=15.6%,效益费用比R=1.21。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基本情况一、陵县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陵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德州市腹部。
地理位置东经116°21′~116°57′、北纬37°13′~37°36′之间,南连平原县,北靠宁津县,东邻临邑县、乐陵市,西与德城区接壤,104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
2、水文气象陵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季风影响,年际、年内分配不均。
多年平均降水量564mm,其中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78%。
年平均气温12.8℃,平均无霜期202天,年相对湿度67.2%,平均风速2.7m/s,年封冻期75天,最大冻土深度50.6cm。
多年平均蒸发量1664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易干旱。
3、地形地貌陵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西高东低之势,东西高度相差11米,从丁庄乡小庄到边镇马才村,地面高程由24米降到21米,地面坡降为1/6667,从马才村的下崖到宋家镇管饭堂村,地面高程由17米到13米,地面坡降为1/8875。
全县地貌类型,分为河滩高地、缓平坡地、背河槽状洼地、决口冲积扇形高地、浅平洼地、沙质河槽六类。
耕作层土质以壤土和沙壤土为主,土地肥沃,热量充足,通气良好,宜于作物生长。
二、马颊河故道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马颊河故道系马颊河流域内(陵县境内)的二级支流,起点马才涵洞(属边临镇)流经边临镇、徽王庄镇、义渡口乡、糜镇四乡镇,在糜镇前范桥村南入马颊河,全长36.55公里,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控制灌溉面积38.7万亩。
流域三级支流有避雪店河、天明河、付家庵河、小官寨河等。
马颊河故道自1987年冬清淤治理以来,为该流域的农业水利灌溉及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马颊河故道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现已淤积严重,堤防破坏被挖,防洪除涝能力降低,配套建筑物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严重制约了该流域的农业生产前进的步伐。
(二)马颊河故道流域基本情况1、地形土壤马颊河故道流域属马北缓平坡地区。
是漫滩地的延续。
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18~13米,坡降为1/5300,该区土壤耕层以壤土为主,土地肥沃,有“陵县粮仓”之称,潜水埋深3~4米,矿化度1~2克/升。
易旱、易涝。
2、流域现状马颊河故道流域位于陵县北部及东北部,包括边临镇的东、南部,徽王庄镇的中部及义渡口乡的中部,糜镇的南部。
总面积258平方公里,耕地38.7万亩,流域内有避雪店河等三级支流及干沟30余条。
由于马颊河故道二十多年来的运行,淤积严重,淤积平均深度为1.5米,致使河道汛期排涝能力减弱,灌溉引水能力基本丧失,且不能正常蓄水。
河道建筑物的年久失修及损坏,更使马颊河故道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马颊河故道的这一现状,造成流域内水资源严重紧缺,严重制约了该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马颊河故道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马颊河故道经多年运行,总结出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
由于该河道沿岸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防洪除涝设施少、标准低,遇到常遇洪水就有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该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随意取土破坏堤防及上游携带的淤泥及地方资金有限,治理不及时等现象,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河道规划及前期工作滞后马颊河故道缺乏系统的规划工作,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薄弱,基本情况不明,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两岸乡镇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财富的日益聚集,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都对防洪保安及农业灌溉及工业用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已有前期工作不能满足河道治理和管理的需要,难以有效的指导河道的治理和保护。
3、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马颊河故道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地方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大部分河道年久失修淤积严重,行洪能力降低。
由于近年来“两工”政策的取消,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马颊河故道的治理及堤防的加固日趋减少。
使马颊河故道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一、陵县社会经济概况陵县辖1区3乡9镇,995个自然村,总人口56.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46万人,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4243元。
2006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7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708元。
全县995个村通汽车,通车率100%;通电话村庄995个,也达到了100%。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93.71万亩,人均耕地1.96亩。
2006年粮食总产量664667吨,棉花总产19574吨,蔬菜总产234922吨,水果总产 51888吨。
二、马颊河故道流域社会经济概况马颊河故道流域内有309个自然村,19.3万人,耕地面积38.7万亩,人均占有土地2.05亩,是我县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2006年区内农民人纯收入达到4348元,高于全县其它乡镇。
因此,对马颊河故道进行河道治理是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马颊河故道存在的问题一、马颊河故道流域现状马颊河故道全长36.55公里,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控制灌溉面积38.7万亩。
马颊河故道自1987年冬清淤治理以来。
经二十多年来的运行,淤积严重,淤积平均深度为1.5米,致使河道汛期排涝能力减弱,灌溉引水能力大大降低,且不能正常蓄水。
河道建筑物的年久失修及损坏,更使马颊河故道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马颊河故道的这一现状,造成流域内水资源严重紧缺,严重制约了该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马颊河故道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马颊河故道沿岸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由于防洪除涝标准降低,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堤防不合理的取土破坏、上游携带的淤泥及地方投入不足,治理不及时等现象的影响,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年降低,对所在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河道规划及前期工作滞后马颊河故道缺乏系统的规划工作,治理工作滞后,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两岸乡镇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财富的日益聚集,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都对防洪保安和农业灌溉及工业用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已有前期规划工作不能满足河道治理和管理的需要,难以有效的指导河道的治理和保护。
3、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马颊河故道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地方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大部分河道年久失修淤积严重,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由于近年来“两工”政策的取消,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马颊河故道的治理及堤防的加固日趋减少,使马颊河故道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各地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引导地方搞好河道疏浚”的指示精神。
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全面部署,增加水利建设投入。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步伐。
搞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程建设的迫切性近年来“两工”的取消,地方河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出现了河床淤积严重,两岸堤防经多年风吹雨淋、人为取土破坏,已残缺不全,与大江大河相比,该河流已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中小流域常发生集中暴雨,形成较大的地面径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
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签于此,迫切的需要对该河道进行全面的清淤复堤治理,以及配套附属建筑物的新建、重建,以提高河道的防洪除涝与拦蓄能力,促进及保障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县重点的主要河道突出的洪涝问题和防洪薄弱环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以河道疏浚防护等工程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为手段,通过加强重点河道的治理,保障重点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设计原则1、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既有效防御洪水,又安排好洪水出路,要统筹处理好本县重点河道的治理与城镇发展、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协调好本县重点河道治理河段与河道下游防洪标准的关系,统筹衔接好本县重点河道治理与防灾的关系,统筹兼顾本县重点河道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2、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以保护本县重点河道沿岸城镇和基础设施、灌区的防洪安全为目标,以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河道治理为重点,优先安排有河道规划和具备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既要考虑本县重点河道近期治理的需要,又要量力而行。
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开展治理。
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本县重点河道的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目标。
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道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4、明确事权、分级负责我县重点河道治理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中央给予适当补助,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本县重点河道管理和对河道自然和生态环境功能的维护。
第四章工程设计第一节建设内容根据中央2008年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马颊河故道及常年观测资料,按照排、灌、蓄、补相结合,本着投资省、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土方清淤、复堤治理,清淤治理长度36.55公里,复堤14.78公里,共完成土方202万方;重建义渡口3×4米(3孔)节制闸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