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历史文化
烟台历史文化 (精选可编辑)

烟台历史文化(精选可编辑)
烟台,是山东省地级市,因境内烟台山得名。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预防倭寇,曾在今烟台山设狼烟墩台。
是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海滨城市,“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
历史变革
早在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
战国属齐国。
秦代属齐郡。
汉代属东莱郡。
晋属东莱国。
南北朝属东莱郡、长广郡。
隋属莱州。
唐属登州、莱州。
宋、元因之。
明、清属登州府、莱州府。
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东海道。
1928年废道。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9日,成立胶东军政委员会。
2月3日,日军侵占烟台。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6日,成立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成立胶东区行政公署,辖东海、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4日,八路军解放烟台,烟台成为八路军解放得最早、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
1950年,建立文登、莱阳专区和烟台市。
1956年文登、莱阳专区合并为莱阳专区。
1958年莱阳专区、烟台市合并为烟台地区。
1983年8月30日地级烟台市设立
1983年8月30日,撤销烟台地区,组建省辖地级烟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3年11月,撤销烟台地区,烟台市改为地级市。
1998年,烟台辖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4个区,长岛县以及龙口、莱阳市、莱州、蓬莱、招远、栖霞和海阳7个县级市,共11个街道、159个镇、32个乡,6568个行政村。
烟台历史文化

烟台历史文化介绍历史烟台之名源于芝罘ﻫ烟台,古称芝罘。
烟台历史悠久,就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
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二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夏商以来,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这里的统治。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
公元631年,日本第一个遣唐史也就是从芝罘岛登陆。
目前许多国家的航海图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烟台。
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 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
公元1858年(清咸丰8年),中法天津条约开登州为通商口岸,3年后改为烟台,迄今为止,烟台开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ﻫ崇拜太阳的先民ﻫ烟台市就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区之一。
在烟台市芝罘区西南部,距今海岸约1、5公里处,7000年前就是一个小型港湾,在这里以海上捕捞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为主要谋生手段的白石人,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铲、石网坠、三角足盆形鼎、骨针等器物,具有胶东沿海一带文化特征。
骨器的磨制相当精细,骨针已接近后来的钢针,说明当时的打磨与纺织、缝纫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在长岛县出土的文物表明,这里就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与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2500多年的夏商周时期,烟台沿海就是东夷人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东夷人既有着发达的渔业与盐业,也有着活跃的商品流通。
在长岛出土的一块陶片上,刻有七八个太阳,反反复复描绘太阳放出的光芒,说明东夷人就是非常崇拜太阳的先民。
ﻫ秦始皇三次东巡的地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三次东巡,均在烟台留下足迹。
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在公元前219年。
40岁的秦始皇沿渤海湾东行,巡视东部海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在路上,她遇到了齐人徐福。
徐福向她进献长生不老之道,并说,大海里有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那里琼楼王阁,有仙人居住,并长有长生不老草。
烟台 历史遗迹

烟台历史遗迹
答案:
1、位于芝罘区白石村的白石公园遗址,是距今7000年前的海洋文明的遗址。
白石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位于莱阳的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
在这里挖掘了新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并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恐龙化石与恐龙蛋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莱阳也是是中国少数几个“龙蛋共生”的地方。
3、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三次东巡,均在烟台留下足迹。
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在公元前219年。
40岁的秦始皇沿渤海湾东行,巡视东部海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遗址“阳主庙”,就建在芝罘岛阳坡上。
烟台市开发区就有为纪念秦始皇的秦始皇东巡宫。
4、蛤堆顶遗址。
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遗址。
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蛤堆后村南的高丘上,因内含大量蛤壳,故称“蛤堆顶”。
西距海约1.5公里,东西长270米,南北宽260 米。
1962年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及省、市、县文物部门都曾作过调查。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烟台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烟台
烟台古称芝罘,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北濒渤海、黄海。
烟台在夏商时属“夷方”,西周、春秋属莱国地,战国属齐国。
秦代属齐郡,汉代为东莱郡。
隋为莱州,大业初复改莱州为东莱郡。
唐宋属登州。
明朝时于今市区设所建城,在沿海北山上设烽火台,以防海寇侵扰,名曰狼烟台,简称烟台,烟台由此得名。
1911年11月,同盟会山东分部在烟台举义,成立山东军政府。
1947年设立烟台市。
秦始皇曾三次东巡此地,并刻石勒碑,汉武帝也多次驾临。
1861年,烟台开埠通商,成为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口岸。
英美日等17个国家先后在此设立领事馆,洋学堂、洋行、洋医院相继建立。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烟台著名的历史人物有秦代方士徐福,东汉数学家、天文学家、游珠算盘创造者徐岳,三国时名将太史慈,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清代甲骨文专家王懿荣,近代古文字学家丁佛言,同盟会山东主盟人徐镜心,北洋军阀首领吴佩孚,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
烟台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有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址。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牟氏庄园、丁氏故宅、天后行宫(福建会馆)、蓬莱阁、蓬莱水城。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山,山上建有明代狼烟墩台、清代航海灯塔、燕台石、石船、惹浪亭和英、法、美、日等国领事馆旧址以及革命烈士纪念塔。
烟台是全国著名的“京剧之乡”、“鲁菜之乡”,海阳大秧歌、莱州蓝关戏、胶东大鼓和“八仙过海传说”等1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台历史沿革

烟台历史沿革国土资源网(2005年3月16日16:57)烟台市因有烟台山而得名。
烟台山原无名,古为荒丘,三面环海,海拔53.5米,占地7.07公顷,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称“北山”。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袭扰,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城的同时,在“北山”设熨斗墩,亦称狼烟墩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
当地有人称“熨斗山”“烟台山”。
清同治五年(1866年),在今烟台山西部建成海关码头,东海关在熨斗墩上建灯楼和旗杆,指挥进出码头船只。
此后,又称烟台山为“拉旗山”。
1905年,烟台山建起灯塔,命名为“烟台山灯塔”。
此后其他名称逐渐消失。
到20世纪30年代,统称为烟台山,成了烟台市后来的标志。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芝罘岛、商埠区(东至今广东街,西至今海防营,南至所城,北达海岸)改为原福山县所辖的芝罘区、烟台区。
这是首次以烟台山命名的行政区。
1913年,烟台区改为原福山县烟台特别区,亦称烟台警察特别区。
1934年春,山东省政府建山东烟台特别行政区,直属山东省政府管辖。
1945年8月24日,烟台第一次解放,成立烟台市人民政府。
商代西周时称东夷。
春秋时,为**、牟、莱族移民区,属东莱地。
秦时地属齐郡 县。
汉时,先后属青州东莱郡 县地和牟平县地。
自三国后多为变化,至元、明、清、民国属福山县。
1934年,改为烟台特别行政区,直属山东省政府,始独立行政建置。
1938年为日本侵占。
1945年8月,烟台第一次解放,属胶东行政区。
1947年10月,烟台被国民党军队占据。
1948年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
1950年5月,属文登专区;9月改为省辖市。
1958年6月,改为莱阳专区辖市。
10月18日,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为烟台专区辖市。
直至1983年11月,组建地级烟台市,原烟台市改为芝罘区。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因胶州湾入口处北侧的小青岛得名,该岛对岸的原青岛村、青岛口、青岛山一带均沿用青岛之称。
烟台介绍PPT(烟台简介经典版)

海菜包子
外软内香、清鲜可口。
焖子
烟台焖子是山东烟台著名的传统小吃,用粗制 地瓜淀粉做原料,将淀粉加水加热打冻,将冻 切成小块,用锅煎到外边成焦状颜色由白变透 明,并佐以虾油、芝麻酱、蒜汁等调料上桌即 可。
铁板鱿鱼
铁板鱿鱼是一道街边小吃,是用铁板把鱿鱼煎 熟后,再用铁铲将鱿鱼切段,然后撒上特制酱做 成。其主要原料是鱿鱼、洋葱、辣椒面,味道 咸辣。
3、旅游景点
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蓬莱海洋极地世界坐落于蓬莱丹崖山下,与著 名的蓬莱阁毗邻。 由蓬莱海锋实业有限公司投资4.6亿建设,是 一个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惊险刺激和 反映海洋文化、海洋科技为一体。
4
美食文化
炒海肠
烟台海肠,山东省烟台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 理标志。
咸鱼饼子
从沿海的渔民流传而来的咸鱼饼子,是早期渔 民为了去捕鱼货,而发明的一种美食。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龙口南山
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中南部山区,总面积 14平方公里,由中国500强企业——南山集团 投资建设。 景区内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强 国际旅行社、国际高尔夫球会等
3、旅游景点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是一处古建 群。 蓬 莱 阁 的 主 体 建 筑 建 于 宋 朝 嘉 祐 六 年 ( 1061 年),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 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
3、旅游景点
八仙过海景区
八仙过海景区又名八仙渡、八仙过海口,坐落 在山东蓬莱市北黄海之滨,与丹崖山、蓬莱阁、 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游览面积5.5万平方米, 主要景点近40处。
3、旅游景点
金沙滩海滨公园
烟台金沙滩海滨公园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部,是一处集游泳、赏景、娱乐、休闲、美 食于一体的。公园主要有天街广场、万米海水 浴场、七彩城嬉水乐园、空中世界4个景点。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烟台市是山东省位于海岸线上的沿海城市,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近年来,烟台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烟台市位于胶州湾以南,东临海域,西北面向莱山山系。
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烟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1.崂山道教文化:崂山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圣地之一,道家文化在这里繁盛发展,各类龙门派养生仙术、养生功法等均有所涉及。
2.烟台蓝糖:是烟台市民族菜系中的名品,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烟台市的地方特色传统小吃。
3.烟台刺绣:是烟台市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素有"金针刺绣"之美称。
4.崂山石刻艺术:崂山是中国重要的石窟艺术中心之一,有显赫的艺术地位,如石刻雕刻艺术、奇石造型美学、道教神怪雕塑等。
5.烟台传统民族音乐:烟台市是山东传统音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中国乐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是烟台市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制定政策:烟台市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了非遗传承的权责关系,对非遗保护、传承等工作作出了系统整合。
2.培训人才:政府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非遗传承能力。
3.制定传承计划:制定非遗行业传承计划,对非遗传承的重点、方向、实施进度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确保非遗传承能够顺利进行。
4.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介、互联网技术等方式,加强非遗保护的宣传营销力度,让群众具有更好的非遗保护意识,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未来,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挑战和机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烟台市政府将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保护政策措施,创新非遗传承方式,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不断推进,保障文化遗产保护,拓展非遗传承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文化传承,提高文化软实力。
烟台风俗文化

简述烟台风俗文化一、烟台地名由来烟台名称,源于烟台山。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
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
烟台山由此得名,烟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二、烟台特色小吃——焖子烟台的街头巷尾,你会见到这样的地摊:一个小小的炉灶,一口平底煎锅,几张小饭桌,几只小马扎,便是这个地摊的全部家当;盆里或桶里盛着地瓜淀粉或绿豆淀粉制作的粉块,小桌上摆着几样自制的调料,就是这种小吃的全部原料。
微风吹过,平底锅里传出吱吱啦啦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这便是烟台著名的小吃——烟台焖子。
(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烟台大众网在小桌前坐下,一股浓香扑鼻而来,一块块带着焦黄锅巴的粉块发出诱人的香味。
用铁丝小叉子叉上一块焖子填进嘴里,一股热乎乎、香喷喷、辣丝丝的味道立刻溢满口腔。
本来,那些看似凉粉的粉块,浇上芥末,便是凉粉——一种为人们所熟知的小吃。
而在烟台焖子的地摊上,因为有了油煎和焖的这道工序而变得与众不同:里面糯糯的,外面裹着一层简述家乡风俗文化焦黄的锅巴,软嫩而有咬劲儿,口感非同一般。
最为关键的恐怕要数那几样调料。
蒜泥,一定要是蒜臼里捣出的,其他方法加工的蒜泥绝出不来这种味道;麻汁,一定要是小磨磨出来的,香润而细腻;最为关键的是那份黑褐色的鱼油或虾油,这可是烟台的特产,也是烟台焖子的秘籍所在。
这种渔家在盐鱼、盐虾时衍生的浓缩液体,散发出来的那种浓浓的海鲜味道,绝非一般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品所能调制出来。
再细细地品尝,粉块软而筋道,麻汁香而不腻,蒜泥辣而不麻,虾油鲜而不腥。
2.1烟台焖子的由来作为地方小吃,烟台焖子产生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有门姓兄弟在烟台街上加工粉丝。
一次,兄弟俩将粉丝原料刚刚加工成粉胚,不巧碰上连阴雨,眼见得加工成半成品就要变酸,浪费。
情急之下,兄弟俩就将粉胚切块上锅煎焖,然后加上大蒜等调料,请街坊邻居们来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历史文化介绍
历史
烟台之名源于芝罘
烟台,古称芝罘。
烟台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
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二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夏商以来,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这里的统治。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
公元631年,日本第一个遣唐史也是从芝罘岛登陆。
目前许多国家的航海图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烟台。
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
公元1858年(清咸丰8年),中法天津条约开登州为通商口岸,3年后改为烟台,迄今为止,烟台开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崇拜太阳的先民
烟台市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区之一。
在烟台市芝罘区西南部,距今海岸约1.5公里处,7000年前是一个小型港湾,在这里以海上捕捞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为主要谋生手段的白石人,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铲、石网坠、三角足盆形鼎、骨针等器物,具有胶东沿海一带文化特征。
骨器的磨制相当精细,骨针已接近后来的钢针,说明当时的打磨和纺织、缝纫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在长岛县出土的文物表明,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2500多年的夏商周时期,烟台沿海是东夷人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东夷人既有着发达的渔业和盐业,也有着活跃的商品流通。
在长岛出土的一块陶片上,刻有七八个太阳,反反复复描绘太阳放出的光芒,说明东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阳的先民。
秦始皇三次东巡的地方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三次东巡,均在烟台留下足迹。
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在公元前219年。
40岁的秦始皇沿渤海湾东行,巡视东部海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在路上,他遇到了齐人徐福。
徐福向他进献长生不老之道,并说,大海里有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那里琼楼王阁,有仙人居住,并长有长生不老草。
秦始皇信以为真,遂派遣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药。
次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
登上芝罘岛,刻石勒碑,颂扬自己的文治武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岁,长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第三次东巡找到徐福。
徐福见秦始皇震怒,便谎称海中有大鱼挡路,不能到达仙山。
秦始皇求药心切,竟亲设连弩,追杀大鱼。
到了芝罘,终于发现一条大鱼,并挽弓发箭,亲手将其射杀。
徐福这才扬帆出海,到了东瀛,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一页。
秦始皇求长生不老,最终未遂其愿,却在芝罘岛留下了“始皇道”、“两观刻石”等遗迹。
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遗址“阳主庙”,就建在芝罘岛阳坡上。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烟台市的航海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烟台市区的芝罘湾水深滩平,背有屏障,是一个天然良港。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已是中国北洋航线上的重要
停泊点。
10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烟台辖区登州(今蓬莱市)是全国著名海口,同广州、交州、扬州并称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
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发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79年)派遣使者赴朝鲜,也是由芝罘启碇的。
中国的丝绸、冶铁、造纸等技术由烟台传入朝鲜、日本等地,烟台由此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最繁华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莱水城,又称备倭城,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军港。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烟台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1892年,旅居南洋的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聘奥地利驻烟台领事做酒师,取得成功。
1912年烟台设瑞丰面粉厂;1913年设电厂;1913年至1915年,建起5座罐头厂;1915年李东山兴建钟厂,同年,张裕葡萄酒获国际金质奖;1920年设醴泉啤酒公司。
张裕酿酒公司和钟厂在中国属最早创业的厂家,罐头厂、啤酒厂是山东最早创业的工厂。
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
烟台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
1868年,烟台海关即设邮务办事处,兼办邮递外使文件,这是中国近代邮政的萌芽;1879年,清政府议决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五处试办邮政,这就是中国近代邮政之先声了。
文化
美丽的烟台依山傍海,烟波浩淼,蕴含着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
这里有悠远古老的神仙文化、宗教文化、开埠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鲁菜文化、钟表文化、黄金文化,一个个神话传说、一段段历史故事随岁月无声流淌;这里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高尔夫文化、葡萄酒文化,为您开启雅致尊贵的休闲度假之旅。
烟台因其芝罘岛从空中看似一颗巨大的灵芝草,而以神秘灵异著称。
相传,八仙曾在蓬莱阁下饮至半酣,乘酒意到海上一游,各展法宝,施展法力,游向东海,更在民间留下一段“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故事佳话。
秦始皇曾三次东巡至此,命令方士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仙药,五百童男童女随其入海不归,留下种种猜测和传说。
“海上仙山”长岛建有北方最大的海神娘娘庙-妈祖庙,“陆上仙山”昆嵛山曾是传说中仙人麻姑成仙处,后因被元朝成吉思汗大帝称为“神仙”的道教全真教派大师丘处机在此传教布道而扬名四海,从此,烟台与神仙神话结下不解之缘,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是给这里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烟台北濒渤海、黄海,从距今70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开始,以海上捕捞为主要谋生手段的白石人,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海洋文化。
勤劳善良的烟台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广博的大海边,凭着智慧和勇敢建设着美丽、富饶的家园,形成了更加开放、兼容、自由、进取的海洋精神。
无论是海洋历史、海洋航海、海洋文学、海洋旅游、海洋民俗或海洋科普,都能挖掘出无数的亮点和故事,完美展示烟台积淀厚重的海洋文化。
近代开埠时期,英、法、美等17国涌入烟台,先后在烟台山设立领事馆,翻开
了烟台半殖民地历史之页。
领事馆、老洋行、老教堂……一座座老建筑披历着岁月的兴衰荣辱,镶嵌在这座城市的灵魂深处。
作为山东省内第一个开埠城市,虽有一段激人后进的悲屈历史,却同时开启了葡萄酒、钟表等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今日烟台深厚的中西文化积淀和独具特色的海滨风情。
作为中国葡萄酒业的发源地,烟台葡萄酒文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而步入新世纪的烟台,更是汇聚了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等葡萄酒知名企业。
每年九月,一年一度的国际葡萄酒节在烟台盛大开幕,香倾全城。
张裕国际葡萄酒城、南王山谷君顶、南山庄园、瑞士临、海阳金鼎酒庄等一座座高端酒庄更是将阳光、沙滩、海洋――神奇的“3S”特质发挥到极致,集种植采集、酿造加工、休闲旅游、地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今日的烟台,葡萄酒文化日渐深厚,葡萄酒文化之旅已然成为休闲烟台的文化品牌。
凭借依山傍海的优越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完备的商务、旅游设施,烟台成功打造了一批集旅游、休闲、商务、度假于一体的高尔夫休闲旅游胜地。
目前,烟台是中国高尔夫球洞较多的城市,总数目为441洞。
烟台高尔夫以高贵的品质和优良的环境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年接待海外游客20多万人次,形成了浓郁的高尔夫文化氛围。
作为重点打造的高端旅游产品,高尔夫文化之旅将为游客提供国际级的高端高尔夫休闲体验。
探索烟台丰富多彩的文化,了解烟台社会风情百态。
无论您是跟随旅行团还是独自开启探索之旅,您一定会发现,这儿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如此丰富多彩,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