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与比较

合集下载

《高压欠膨胀氢气泄漏与扩散模型及试验研究》

《高压欠膨胀氢气泄漏与扩散模型及试验研究》

《高压欠膨胀氢气泄漏与扩散模型及试验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压欠膨胀氢气泄漏与扩散的模型,并基于实际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实验研究,本文分析了氢气泄漏的物理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扩散规律,为氢能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一、引言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高压氢气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之一便是高压欠膨胀氢气的泄漏与扩散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准确的高压氢气泄漏与扩散模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氢气泄漏与扩散的物理过程高压欠膨胀氢气泄漏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到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多个领域。

当氢气从高压容器中泄漏时,会受到环境压力、温度、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特定的扩散模式。

三、数学模型建立为了更好地理解氢气泄漏与扩散的物理过程,本文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环境因素以及泄漏源的特性等因素。

模型基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通过对泄漏过程的数学描述,预测了氢气的扩散规律。

四、试验研究为了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本文设计了一系列试验。

试验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模拟了高压氢气泄漏的实际情况。

通过测量泄漏速率、扩散距离等参数,我们得到了实际数据,并与数学模型进行了对比。

五、结果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高压欠膨胀氢气的泄漏与扩散规律。

同时,我们还发现环境因素如风速、温度等对氢气的扩散有显著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泄漏源的特性如孔径大小、形状等也会影响氢气的泄漏与扩散过程。

六、结论本文建立了高压欠膨胀氢气泄漏与扩散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氢气的泄漏与扩散规律,为氢能的安全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同时,我们还发现环境因素和泄漏源的特性对氢气的扩散有显著影响,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七、展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虑更多的环境因素和泄漏源的特性对氢气泄漏与扩散的影响,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范文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范文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燃气管道泄漏不仅可能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安全事故。

因此,对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的研究,对于预防泄漏事故、保障城市燃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的研究,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燃气管道网络的不断扩大和老化,燃气管道泄漏事故频发,给城市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准确的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对于预测泄漏扩散范围、评估泄漏影响、制定应急预案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该研究还有助于优化燃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关注于泄漏扩散过程的物理机制和数学描述,建立了多种流场模型。

国内学者则更注重于模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优化。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模型的适用范围有待拓展等。

四、研究方法及模型构建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明确燃气管道泄漏扩散的物理过程和数学描述;其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泄漏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流场分布和扩散范围;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重点考虑燃气管道的布局、管径、压力、泄漏量等因素对流场的影响。

五、模型分析及应用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所构建的流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燃气管道泄漏扩散的实际过程。

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验证,模型的适用范围也得到了拓展。

该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燃气管道泄漏扩散范围,评估泄漏影响,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此外,该模型还可以用于优化燃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事故泄漏模型分析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事故泄漏模型分析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事故泄漏模型分析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化工石化医药类环境影响评价登记培训论文摘要:化学危险品事故泄漏风险评价是整个环评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进行风险评价预测和模拟的前提。

本文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为基础,分析了可能出现事故泄漏的设备和事故泄漏的后果。

根据不同事故情况,对导则中事故泄漏模型及预测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险评价;事故泄漏;源模型;临界流;两相泄漏;气体泄漏;液体泄漏;多烟团模型1 前言在化工、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中,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泄漏事故。

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及环境生态的毒性伤害和污染。

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继而发生火灾或爆炸等灾害,使得灾害损失与破坏进一步加剧。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要求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故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1]。

对事故泄漏源进行分析,主要是根据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品的化学性质、事故下设备情况,采取相应的数学模型来估算泄漏物的排放量、排放时间等。

在计算得到事故泄漏源强参数后即可采用扩散模型进一步对事故泄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2 泄漏情况根据各种设备泄漏情况分析,可将工厂(特别是化工厂)中易发生泄漏的设备分类,通常归纳为:管道、挠性连接器、过滤器、阀门、压力容器或反应器、泵、压缩机、储罐、加压或冷冻气体容器及火炬燃烧装置或放散管等10类[2]。

每一种设备的典型损坏类型及其典型的损坏尺寸不同,一般可按设备大小的20%~100%计算。

泄漏一旦出现,其后果不单与物质的数量、易燃性、毒性有关,而且与泄漏物的相态、压力、温度等状态有关。

[3]这些状态可有多种不同的结合,在后果分析中,常见的可能结合有常压液体、加压液化气体、低温液化气体、加压气体4种。

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研究探讨

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研究探讨
Zhang Jiang-hua, Zhao Lai-jun, Wu Qin-mi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hazardous material (HazMat) leakage and diffusion is the bas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HazMat leakage incidents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y on the HazMat leakage and diffusion. And proposes a general framework and suggests the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4.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危险化学品的普及,危险化学 品对环境和人的健康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大,因为一旦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将不可避免的导致植物、动 物和人的伤害或死亡。因此,研究危险化学品泄漏扩 散问题早已引起实践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它不仅对人 们认识泄漏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很有帮助,并且对应急 救援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经过 20 多年的研究,在这方 面已取得了很多较好的成果,但由于危险化学品泄漏 扩散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涉及多学科的系统课题, 其许多方法和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需得到 进一步重视。
3.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的研究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扩散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 程,研究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的一般框架(如图2所示) 为:首先是通过现场检测装置和 GPS、RFID 等设备收 集相关信息,如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名称、贮存的总量 和泄漏点位置与口径等,其次确定泄露危险化学品的 物化信息和贮存容器情况,估计泄漏量和泄漏速率,接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范文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范文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燃气管道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日益受到关注。

燃气管道泄漏事故不仅可能导致财产损失,还可能危及公共安全。

因此,对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后的扩散流场模型,为预防和应对燃气泄漏事故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城市燃气管道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外界环境的多变性,使得燃气管道泄漏事故时有发生。

准确掌握燃气泄漏后的扩散流场特性,对于评估泄漏事故的影响范围、预测气体扩散趋势、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对于提高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具有重大价值。

三、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方面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然而,现有模型多侧重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如模型参数的准确获取、气体扩散环境的复杂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模型预测结果的偏差。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1. 理论分析: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分析燃气泄漏后的扩散机制和流场特性。

2.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燃气管道泄漏后的扩散过程,获取关键参数。

3. 实地观测:结合实际燃气管道网络和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

4. 模型构建:综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地观测结果,构建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

五、模型应用与验证1. 应用范围:本模型可应用于城市燃气管道泄漏事故的预测、影响范围的评估以及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

2. 验证方法:通过实际燃气泄漏事故案例的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收集专家学者对模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模型。

《2024年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范文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燃气管道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日益受到关注。

燃气管道泄漏事故不仅可能导致财产损失,还可能危及公共安全。

因此,对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后的扩散流场模型,为预防和控制燃气泄漏事故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燃气管道网络的不断扩大和老化,燃气泄漏事故频发。

准确掌握燃气泄漏后的扩散流场特性,对于预测泄漏影响范围、评估泄漏危害程度、制定应急救援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燃气泄漏涉及多物理场耦合、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目前对燃气泄漏扩散流场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开展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燃气泄漏扩散流场模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探讨了燃气泄漏后的扩散规律、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现有模型在考虑燃气泄漏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效应时,往往忽略了某些关键因素;在数值模拟方面,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燃气泄漏扩散过程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四、模型建立与理论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立了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流场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燃气泄漏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效应,包括流体动力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讨了燃气泄漏后的扩散规律、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模型建立过程中,首先确定了燃气泄漏的初始条件,包括泄漏速率、泄漏口形状及大小等。

然后,通过建立流体动力学方程、热力学方程和化学反应方程等,描述了燃气泄漏后的扩散过程。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如风向、风速、温度、地形等)对燃气扩散的影响。

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燃气泄漏后的扩散流场图。

五、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本文进行了实验研究。

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研究探讨

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研究探讨

品泄漏事故 , 本文从数 学模 型和计算 机仿 真模拟两方面系统评述 了国内外危险化学 品泄漏扩散 方
面的研究 , 中数学模 型研究 主要分 为“ 求源强 ” 型和扩散模 型两类 , 其 反 模 计算 机仿真模 拟主要分 为静态离线仿真模拟和实时动态仿真模拟两类 。在此基础上 , 出了进 一步研究 的一 般框架和研 提 究的方向 。 关键词 : 应急管理 ; 危险化学 品 ; 泄漏 ; 扩散 ; 型 模
中存在高度危险性 , 而且在包装 、 储存 、 运输 、 使用以 及废弃处置等环节也存在高度危险性。近年来我 国
危险 化学 品泄漏 事 故 呈 明显 上 升 趋 势 , 不完 全 统 据 计 。 20 20 的 三 年里 , 国共 发 生 危 险 化 在 02 04年 我 学品( 不含爆 炸 品类 危险化 学 品 ) 故 19 起 , 计 事 01 累
中图 分 类 号 :9 X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Re e c n e k e a d di sar h o la ag n 邱
o l fi l -
O l a e il i m t ra s S
Z A G J gh a Z A a jn WU Qnm n H N i —u , H O L iu 。 i— i n a —
(col f aae et ua n e i , hnhi 20 3 ,C i ) Sho o M ngm n,FdnU i rt Saga 0 43 hn v sy a
A s at T es d nt a aea dd ui f e aa os a r ( aMa s e aeo e ec aae bt c: h u yo el kg i s no zr u t i H z t s f m r ny n — r t h e n f o t h d m ea h l )i t b h e g m g

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综述(211)

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综述(211)

[4] John M.Si mile.Detailed chemical kinetic models for thecombustion of hydrocarbon fuels[J].Progress in Energy andCombustion Science29:599 634(2003).[5] G.Loeffler,H.Herbier.,Does CO Burn in a FluidizedBed? A Detailed Chemical Ki netic Modeling Study[J].Combustion and Flame129:439 452(2002).[6] 蒋勇、邱榕.耦合详细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碳氢燃料预混火焰结构数值预测[J].江苏大学学报,1007 1741(2002)02 0022 04.[7] 范维澄,王清安,张人杰,等.火灾科学导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90 391.[8] U Mass,S. B.Pope,Simplifying Chemical Kinetics:IntrinsicLow Di mensional Mani folds in Composition Space.[J],Combustion and Flam,88:239 264(1992).[9] R Bender,T Blasenbrey,M ass U.Coupling of detailed andILDM reduced chemi stry wi th turbulent mixing[C].Proceedin 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 tute28:101 106Part1(2000).[10] A T Norris,S B Pope.Modeling of extinction in turbulentdi ffusi on flames by the veloci ty dissipation compositi on PDFmethod[J].Combustion and Flame100(1 2):211 220JAN1995.[11] J Nafe,U Mass.Modeling of NO formation based on ILDMreduced chemistry[C].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 onInsti tute29:1379 1385Part12003收稿日期:2008 09 25;修回日期:2008 11 20第一作者地址:湖南省湘潭县金桂路消防大队电话:(0732)7801119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综述朱 毅1,刘小雨2(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2.合肥市消防支队,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对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的研究进行了综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第21卷2011年[11]邵辉,施志荣,朱其良.季节趋势模型在气体泄漏扩散模拟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6):30—34.ShaoHui,ShiZhirong,ZhuQilia甥.Applicationoftrendsessonmodeltopredictionofgas-leakagediffusionsimulation[J].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2006,16(6):30—34.[12]刘国梁,宣捷,杜可,等.重烟羽扩散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3):27—32.LiuGuoliang,XuanJie,DuKe.Windtunnelexperimentsdensegasplumedispersion[J].JournalofSafetyandEnvi-ronment,2004,4(3):27—32.[13]孟志鹏,王淑兰,丁信伟.可燃性及毒性气体在障碍物附近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J].化工装备技术,2004,25(1):47—50.MengZhipeng,WangShulan,DingXinwei.FlammableandtoxicgasleakinthebalTierthenumericalsimulationofdiffusion[J].ChemicalEquipmentTechnology,2004,25(1):47—50.[14]李海峰.两相临界流泄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3.LiHaifeng.StudyLeakageoftwo-phasecriticalflowmodelanditsapplication[D].Naming:Nan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3.[15]VasilisM.Fthenakis.HGSYSTEM:AReview,Critique,andComparisonwithothermode]s[J].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y,1999,12(6):525—531.[16]V.M.Fthenakis.SoftwareSurvey:Degatec—awindowsversionofDEGADISI-J].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y,1997,10(2):135—137.[17]葛晓军.基于计算流体力学3D动态模拟技术的PLACS系统推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3(6):76.Ge)【iaojan.3Ddynamicsimulationbase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technologyPLACSreferralsystem[J].JournalofSafetyandEnvironment,2003,3(6):76.[18]J.Wartz,J.Bartzis,A.Venetsanos,eta1.Adensevapordispersioncodepackageforapplicationsinthechemicalandprocessindustry[J].JournalofHazardMaterials,1996,46(2—3):273—284.[19]J.G.Bartzis.Athree-dimesionalfinitevolumecodeforvaporclouddispersionincomplexterrain[M].CommissionoftheEuropeanCommumties,1991.[20]SimoneVandroux-Koenig,GeorgesBerthoud.Modelingofatwophasemomentumjetclosetothebreach,inthecontainmentvesselofliquefiedgas[J].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8Industries,1997,10(1):17—29.[21]J.Garcia,A.Crespo.Amodelofturbulenttwo-phaseflashingjets[A].1997ASMEFluidsEngineeringDivisionSummerMeeting[C],1977:1—6.[22]Pereira,J.C.F.Chen,X.一Q.Numericalcalculationsofunsteadyheavygasdispersion[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1996,46(2—3):253—272.[23]蒋军成,潘旭海.危险性物质泄漏事故扩散过程模拟分析[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2001(3):44—46.JiangJancheng,Panxuhai.Hazardousmaterialsspillsimulationofdiffusionprocess[J].China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Certification,2001(3):44-46.作者简介:孙莉(1973一),江苏丰县人,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危险化学品港口的应急技术。

E-mail:sunlipost@zjut.edu.cn.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与比较作者:孙莉, 赵颖, 曹飞, 叶铭, SUN Li, ZHAO Ying, CAO Fei, YE Ming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刊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英文刊名: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年,卷(期):2011,21(1)1.张维凡;张希贤重要有毒物质泄漏扩散模型研究 1996(03)2.潘旭海;蒋军成事故泄漏源模型研究与分析[期刊论文]-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3.丁信伟;王淑兰;徐国庆可燃及毒性气体扩散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程 2000(01)4.李萍隧道内危险性物质泄漏扩散及事故预防研究[学位论文] 20055.杨成坤LNG船舶瞬时泄漏扩散研究[学位论文] 20066.H.Scifert;H.Giesbrecht;W.Leuckel Dispersion of heavy gases and single-and two-phase vapors escaping from vertical outlets 1984(02)7.W.J.Hague;W.Pepe Flow chamber simulations of aerosol formation and liquid jet breakup for pressurized releases of hydrogen fluoride 1990(02)8.E.Hervieu;T.Veneau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droplet siz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t the exit of the bottom discharge pipe of a liquefied propane storage tank during a sudden blowdown 1996(06)9.J.T.Allen Laser-based measurements in two-phase flashing propane jets.Part one:velocity-profiles 1998(05)10.J.T.Allen Laser-based measurements in two-phase flashing propane jets.Part two: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1998(05)11.邵辉;施志荣;朱其良季节趋势模型在气体泄漏扩散模拟预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06)12.刘国梁;宣捷;杜可重烟羽扩散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03)13.孟志鹏;王淑兰;丁信伟可燃性及毒性气体在障碍物附近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化工装备技术2004(01)14.李海峰两相临界流泄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学位论文] 200315.Vasilis M.Fthenakis HGSYSTEM:A Review,Critique,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models 1999(06)16.V.M.Fthenakis Software Survey:Degatec-a windows version of DEGADIS 1997(02)17.葛晓军基于计算流体力学3D动态模拟技术的PLACS系统推介[期刊论文]-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3(06)18.J.Wiirtz;J.Bartzis;A.Venetsanos A dense vapor dispersion code package for applications in the chemical and process industry 1996(2 -3)19.J.G.Bartzis A three-dimesional finite volume code for vapor cloud dispersion in complex terrain 199120.Simone Vandroux-Koenig;Georges Berthoud Modeling of a two phase momentum jet close to the breach,in the containment vessel of a liquefied gas 1997(01)21.J.Garcia;A.Crespo A model of turbulent two-phase flashing jets 197723.蒋军成;潘旭海危险性物质泄漏事故扩散过程模拟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2001(03)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aqkxxb20110100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