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资料答案
气象学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气象学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哪种雾依赖于风而形成并存在?A、辐射雾和冰雾B、平流雾和上坡雾C、蒸汽雾和地面雾正确答案:B2.关于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垂直风切变会使飞机的空速减小,升力下降B、逆风切变会使飞机的空速增加C、顺风切变会使飞机的升力增加正确答案:B3.为了预防在航线飞行中遇到飞机积冰,飞行前应该A、打开防冰装置B、研究航线天气及可能积冰的情况,确定避开积冰区的方案C、减小载重量正确答案:B4.下列哪些属于影响飞机颠簸强度的因素①乱流强度②飞行速度③飞机的翼载荷A、①②B、②③C、①②③正确答案:C5.能产生飞机强颠簸的云是A、积雨云(Cb)、浓积云(TCU)B、浓积云(TCU)、层积云(Sc)C、积雨云(Cb)、层积云(Sc)正确答案:A6.在温度低于-40℃时,温度越低,过冷水滴的变化情况为A、过冷水滴变少B、过冷水滴变多C、过冷水滴没有变化正确答案:A7.以下哪种因素对飞机的颠簸强度无影响?A、飞行速度B、大气温度C、飞机的翼载荷正确答案:B8.在日常航空天气报告中,电码“SHRA”表示的意思是A、强雷暴B、阵雨C、积雨云正确答案:B9.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水滴或冰晶,使地面能见度在1~5km之间的是A、轻雾B、雾C、浅雾正确答案:A10.造成我国长江流域初夏的连绵梅雨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是A、西南涡B、江淮气旋C、东海气旋正确答案:B11.雷暴在积云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是A、升降气流并存B、云中充满上升气流C、频繁的闪电正确答案:B12.在低空逆温层下,当相对湿度较高时,常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A、波动气流,有层积云和间歇性小雨B、平稳的气流和因雾、霾或低云而造成的低能见度C、弱风切变和因下雨而造成的低能见度正确答案:B13.过冷水滴的形成条件是A、气温在-10℃-40℃,相对湿度大于80%B、气温低于-10℃C、气温低于0℃,相对湿度大于100%正确答案:C14.在北半球6000米高度由高压区飞向低压区,航线上应吹A、顺风B、右侧风C、左侧风正确答案:C15.生成积雨云的必要条件除了气体升力作用外,还有A、稳定或不稳定大气B、含过多凝结核的不稳定大气C、不稳定的潮湿大气正确答案:C16.积状云包括()A、积雨云、层积云、高积云、淡积云B、浓积云、碎积云、卷积云、层积云C、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碎积云正确答案:C17.下列哪个仪表是判断飞机遇到风切变时最灵敏的仪表A、转速表B、姿态表C、空速表正确答案:C18.卫星云图上的高空急流云系中出现了横向波动云线,说明A、高空急流中风速很强,会有严重颠簸B、高空急流经过的地区出现了波动C、高空急流中的卷云将演变成卷积云,对流将发展正确答案:A19.根据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大气分为A、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散逸层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C、对流层、平流层、暖层、散逸层正确答案:B20.在对流运动的初期形成的云是A、淡积云B、碎层云C、浓积云正确答案:A21.何种情况下最可能形成平流雾A、从海洋上吹来的微风中有冷空气B、迎风坡温暖,潮湿气团C、冬天气团从海洋飘向陆地正确答案:C22.某次飞行的高度是9000米,飞行前,飞行员要了解航线高度上的气压和风的分布情况,他应参考A、500百帕等压面图B、200百帕等压面图C、300百帕等压面图正确答案:C23.关于准静止锋,下述说法哪个正确?A、准静止锋常在一个地区造成持续的阴雨天气B、准静止锋中冷锋云系和暖锋云系连在一起C、准静止锋常造成梅雨天气正确答案:A24.白天有平流雾移到沿海机场,什么原因使平流雾消散或抬升而形成的低云A、地面辐射冷却B、气温露点差减小C、地面风速≧8米/秒正确答案:C25.卫星云图上,下面何种天气系统呈现出螺旋状云系A、高空槽B、活跃的冷锋C、成熟的气旋正确答案:C26.METAR ZSSS 120500Z 32006MPS CAVOK 30/26 Q1008= 依据上述METAR 报,ZSSS站报告的地面能见度是A、大于等于10公里B、大于5公里C、小于10公里正确答案:A27.在飞机快要穿过下击暴流时,将受到何种气流的影响?A、下沉气流,飞机升力减小B、强顺风,空速减小C、上升气流,飞机抬升正确答案:B28.机组在起飞时获悉,他们的目的地机场正处在一条静止锋的锋面之下,他们可以想象目的地机场此时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层状云,小雨,有低云或雾造成的低能见度B、有积状云,阵雨和雷暴,能见度好C、有卷云,辐射雾和强的乱流正确答案:A29.卷云在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上的颜色分别是A、白色、灰色B、灰色、白色C、黑色、白色正确答案:B30.飞机颠簸易出现在A、层状云中B、高空急流C、逆温层正确答案:B31.寒冷的冬季在我国北方地区飞行,真高()表高。
气象知识学知识题(有答案解析)

气象知识学知识题(有答案解析)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题: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1) 、(2) 、氩和(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 ,夏天比冬天(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3) 千米。
答案:(1)氮(2)氧(3)二氧化碳(4)紫外线(5)长波(6)低(7)低(8)水汽(9)温度(10)降低(11)平流(12)升高(13)1200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象学复习思考题第⼀章⼤⽓概述1.名词解释:⽓温垂直递减率(γ):在垂直⽅向每变化100m⽓温的变化值。
⽓温随⾼度增加⽽降低,平均⽽⾔,每上升100m,⽓温下降0.65℃,这称为⽓温垂直递减率,也称⽓温垂直梯度。
饱和⽔汽压(E):在⼀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中的⽔汽含量是有⼀定限度的,如果⽔汽达到此限度,空⽓就是饱和状态,这是的空⽓成为饱和空⽓。
饱和空⽓产⽣的⽔汽压⼒成为饱和⽔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
相对湿度(U):空⽓中的实际⽔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汽压的⽐值(⽤百分数表⽰),即U=e/E·100%露点温度(t d):在空⽓中⽔汽含量不变,且⽓压⼀定时,使空⽓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简称露点。
饱和差(d):在⼀定温度下,饱和⽔汽压与实际空⽓中⽔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
d=E-e2.⽓候与天⽓有哪些不同?①⽓候:⼀个地⽅较长时间内发⽣的天⽓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包括极端状态,⼀般⽐较稳定。
⼀个地⽅的⽓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
②天⽓:⼀个地⽅较短时间内⼤⽓状态和⼤⽓现象的综合成为天⽓,⼀般具有多变性。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①平流层:a.⽓温随⾼度的上升⽽升⾼b.空⽓以⽔平运动为主c.⽔汽含量较少,⼤多数时间天⽓晴朗,有时对流层中发展旺盛的积⾬云也可伸展到平流层下部②对流层:a.⽓温随⾼度上升⽽降低b.空⽓具有强烈的对流作⽤c.⽓象要素⽔平分布不均匀4.臭氧,⼆氧化碳,⽔汽和⽓溶胶的⽓候效应。
①臭氧:a.⼤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温度的垂直分布。
(b.臭氧层的存在使地球上的⽣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物有机体的⽣存起了保护作⽤。
)②⼆氧化碳:a.CO2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但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使得地表辐射的热量⼤部分被截留在⼤⽓层内,因⽽对地表有保温效对空⽓和地⾯有增温效应。
b.在所有温室⽓体中,CO2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占到53%。
气象学考试题(含答案)

第三篇《气象学》一、填空题1、气象学就是研究地球外围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的科学。
2、大气以下面四种形式储存能量显热能、位能、潜热能和动能。
3、湿度可用多种方式来表征,常用的有水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比湿、饱和差、露点温度等六种。
4、实验证明,蒸发速率决定于蒸发面的性质、大小,蒸发面上空气的相对湿度,风速、气压、蒸发体的温度及水中所含杂质的多少等因素。
5、玻璃液体温度表球部的容积越大,毛细管横截面越小,视膨胀系数越大,则灵敏度越高,读数越精确。
6、在同温同压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的密度小。
7、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现象有云、雾、露、霜、雾凇、雨凇等。
8、影响太阳直接辐射的因子是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地理纬度。
9、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因子是纬度和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海拔高度。
10、凝结高度是指未饱和湿空气在其绝热上升到变为饱和状态开始发生凝结的高度。
11、动力引起的垂直运动,根据其形成条件,主要有地形引起的、辐合辐散引起的和波动引起的三种。
12、云的形成和消散的公式形式为上升运动+水汽→云形成、下沉运动→云消散。
13、云的分类方法基本上有二种,一种是形态学分类,另一种是发生学分类。
按照形成云的上升运动的不同形式,将云分成对流形成的云、大范围的规则上升运动形成的云、波动形成的云、乱流形成的云四大类。
14、气象学上把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一大团空气称为气团。
15、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测温时,被测物体的热容量越大、温度表的热容量越小,则测出的温度越接近被测物体原有的温度。
16、在北半球,反气旋区的梯度风应按顺时针方向沿等压线吹,气旋区的梯度风应按逆时针方向沿等压线吹。
17、在其他条件相同,水滴冰晶共存时,其大小变化是:冰晶增大,水滴减小;冷、暖水滴共存时,暖水滴减小,冷水滴增大;大小水滴共存时,大水滴增大,小水滴减小。
18、空气增热和冷却有绝热过程与非绝热过程,其中非绝热过程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分子传导,辐射,水相变化,对流,乱流。
气象学习题库(附答案)

气象学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飞行员想要了解航线高度的风场形势和气压系统的分布情况,他应参考A、卫星云图B、高空风及温度预报图C、相应高度的等压面图正确答案:C2.空中等压面图的黑色线和红色实线所表示的分别是A、等压线和槽线B、等高线和等温线C、等压线和等温线正确答案:B3.哪种云会导致最强烈的颠簸A、塔状云B、雨层云C、积雨云正确答案:C4.若飞机进入雷暴云下的下冲气流中,将会碰上A、飞机乱流B、逆风切变C、垂直风切变正确答案:C5.下述何种情况说明飞机从一种气团进入了另一种气团?A、在短时间内温度和风向都有明显变化B、穿过了高空急流C、飞过山区时碰上了扰动气流正确答案:A6.容易生成辐射雾的地区是A、湖面上B、陆上潮湿的谷地C、山岗上正确答案:B7.地转偏向力在风的形成中的作用是A、使风速减小B、对风向和风速都没有影响C、使风向偏转正确答案:C8.在下面何种条件下能形成霜A、聚集层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且露点温度低于冰点B、聚积层有露水,且温度低于冰点C、聚集层的温度在冰点或低于冰点,并有小水滴落下正确答案:A9.低层重要天气预报的高度规定是A、从FL100至FL210B、从地面至10000mC、从地面至FL100正确答案:C10.与逆温层相联系的大气特征是A、不稳定的空气层B、高度升高温度降低C、稳定的空气层正确答案:C11.METAR ZGGG 120800Z 05004MPS 280V100 7000-TSRA FEW(cb)BKN030 31/24 Q1013 TEMPO 2000 TSRA SCT026CB BKN030 在以上的METAR报中,FEW(cb)BKN030的含义是A、少云(积雨云),多云,云底高900米B、少云(积雨云),多云,云底高3000米C、少云(积厢云),阴天,能见度900米正确答案:A12.地球表面热力性质差异大的地区容易产生的垂直运动是A、系统性垂直运动和波动B、乱流和对流C、波动和乱流正确答案:B13.卷云在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上的颜色分别是A、黑色、白色B、灰色、白色C、白色、灰色正确答案:B14.在北半球与低压区有关的空气环流是A、向内、向上和沿反时针方向B、向外、向下和沿顺时针方向C、向外、向上和沿顺时针方向正确答案:A15.根据地面天气图上分析的等压线,我们能决定出A、降水区域B、气压梯度C、槽线位置正确答案:B16.若在海平面1000英尺高度上地面空气湿度为70℉,露点为48℉,那么积雨云云底端大概在什么高度A、海平面以上4000英尺的高度B、海平面以上5000英尺的高度C、海平面以上6000英尺的高度正确答案:C17.哪种雾依赖于风而形成并存在?A、蒸汽雾和地面雾B、辐射雾和冰雾C、平流雾和上坡雾正确答案:C18.在各个天气报告点之间,()导致高度表设定的变化A、地形高度变化B、科氏力(即地球自转偏向力)C、地表不等温度的变化正确答案:C19.以下哪种因素对飞机的颠簸强度无影响?A、飞行速度B、飞机的翼载荷C、大气温度正确答案:C20.与锋面活动有关的低空风切变,其特征是A、由于暖锋移速较慢,故不会出现低空风切变B、锋面两侧温差越大、移速越快,则风切变越强C、在冷锋移近机场时,低空风切变已经过去正确答案:B21.飞机表面出现的冰珠说明A、在较高高度有逆温现象,伴随冻雨出现B、本地有雷暴C、冷锋过境正确答案:A22.在夏季暖气团不稳定时,在静止锋的层状云系中可产生()。
气象学复习资料答案

复习重在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题量和分值上可能会有微调。
名词解释:5个,10分填空:20分左右选择和判断:20分简答:30分,5个左右问答或分析题:20分,2个第一章概念:气温直减率气温直减率 :实际气层中每升高单位高度时气温的降低值。
单位:℃/100m。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u): f = e/E ×10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相对程度露点:露点(露点温度)(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使水汽达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露点),单位为℃。
能见度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单位:m、km对流层有哪些主要特点?1.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5℃/100m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使近地面的热量、水汽、杂质等易于向上输送,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天气层;4.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水平运动。
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的性质差异很大,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第二、三章概念:太阳赤纬太阳赤纬-太阳离赤道平面的角距离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某测定点地平面的夹角Sin h = sinφsinδ+ cosφcosδcosωφ:北半球为正δ:太阳赤纬-太阳离赤道平面的角距离ω:时角(一天中用角度表示的时间)ω=15°(t-12)h的影响因素:纬度、季节和一天中的时间正午时ω=0,hmax=90°-(φ-δ)h max的影响因素:季节和纬度日较差:一天中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月平均温度之差。
逆温: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为什么说大气对地面具有“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地面放射大气逆辐射。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气象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气候B. 天气C. 大气D. 地球答案:C. 大气2.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气象学的研究范围?A. 雨水的形成B. 气温的变化C. 极光的出现D. 海浪的涌动答案:C. 极光的出现3. 大气层中对地球表面起主要保温作用的气体是什么?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氢气答案:A. 二氧化碳4. 大气环流是由什么力量驱动的?A. 地球自转B. 恒星引力C. 风力D. 水蒸气答案:A. 地球自转5.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气象雷达”是用来测量什么的?A. 降水B. 温度C. 气压D. 风速答案:A. 降水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答案。
1.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气压越高,天气越好。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霾是由大气污染物引起的。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气象台是负责发布天气预报的机构。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 气象学只研究地球上的气象现象,不包括其他行星。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气象学中的“露点温度”是什么意思,并说明它对天气预报有什么意义。
答案:露点温度是指当空气在一定压力下冷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开始凝结的温度。
它是衡量空气中含有多少水分的重要指标。
露点温度越低,空气中的水分越少。
在天气预报中,露点温度可以帮助预测降雨的可能性,当空气中的露点温度接近当前气温时,会有较大的降雨可能。
2. 请简述气象学中的“风暴”是怎么形成的,并提供一个实例说明。
答案:风暴是指大气中产生的强风、降水和天气现象。
风暴通常是由气压差引起的,当低气压区与高气压区之间的压力差异较大时,风暴就会形成。
例如,热带气旋是一种强大的风暴,它是在海洋上形成的,当海洋表面温度较高时,水蒸气上升形成云团和暴雨,同时伴随着强风,形成了飓风、台风等热带气旋。
3. 简述气象学中的“云”是由什么组成的,并说明不同类型的云有哪些特点。
气象学复习题(答案)

气象学复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球大气重点:大气成分中的臭氧、二氧化碳、气溶胶粒子和大气结构中的对流层。
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合气体。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1)保护作用;(2)加热作用;(3)温室气体的作用。
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城市比郊区大。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1)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2)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可强烈吸收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和近地气层具有保温、增温效应。
6、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什么是霾?雾和霾有何区别?气溶胶对大气中物理过程和现象的作用:(1)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阻挡地面辐射,减缓地面的辐射冷却。
(3)降低大气的透明度,影响能见度。
(4)充当水汽的凝结核,对成云致雨有重要意义。
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粒子形成的大气混浊现象,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km。
雾和霾区别:(1)能见度范围不同。
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2)相对湿度不同。
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3)厚度不同。
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4)边界特征不同。
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5)颜色不同。
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7、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重在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题量和分值上可能会有微调。
名词解释:5个,10分填空:20分左右选择和判断:20分简答:30分,5个左右问答或分析题:20分,2个第一章概念:气温直减率气温直减率 :实际气层中每升高单位高度时气温的降低值。
单位:℃ /100m。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u): f = e/E × 10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相对程度露点:露点(露点温度)(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使水汽达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露点),单位为℃。
能见度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单位:m、km对流层有哪些主要特点?1.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5℃/100m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使近地面的热量、水汽、杂质等易于向上输送,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天气层;4.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水平运动。
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的性质差异很大,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第二、三章概念:太阳赤纬太阳赤纬-太阳离赤道平面的角距离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某测定点地平面的夹角Sin h = sinφsinδ + cosφcosδcosωφ:北半球为正δ:太阳赤纬-太阳离赤道平面的角距离ω:时角(一天中用角度表示的时间)ω=15°(t-12)h的影响因素:纬度、季节和一天中的时间正午时ω=0,hmax=90°-(φ-δ)h max的影响因素:季节和纬度日较差:一天中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月平均温度之差。
逆温: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为什么说大气对地面具有“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地面放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丢失的能量,使地面失热不致过多,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当太阳赤纬为δ(假设δ>0)时,在地球上哪些区域分别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解释为何晴天天空常呈蔚蓝色,阴雨天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散射(Scattering)是质点受到投射来的电磁波冲击时,引起质点中的电子振动,而向四面八方放射电磁波。
散射作用: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1. 分子散射: d <λ特点(1)选择性,发生在可见光区;(2) 散射能力与λ4成反比。
λ短,散射强(紫光是红光的6.4倍,蓝光是红光的4.9倍)紫光的散射率是红光的散射率的6.4倍,蓝光是红光的4.9倍。
可见,蓝紫光散射率比红橙光要大得多。
这就是晴朗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2粗粒散射: d >λ(质点半径与波长 接近时的散射为粗粒散射)特点:无选择性,与λ无关,对各波长的散射能力相同(混合光)∴大气较混浊时,大气中悬浮较多的尘粒与水滴时,天空呈灰白色太阳高度和昼长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对北半球(φ)≥ 0 ° (N)(1)夏半年(δ≥ 0 °)各地日照时数均≥ 12小时,且纬度愈高,日照时间愈长,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2)冬半年(δ≤ 0 °)各地日照时数均≤ 12小时,且纬度愈高,日照时间愈短,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3)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辐射逆温、平流逆温的形成原因1.辐射逆温(radiation inversion):成因:晴朗少云微风的夜间, 地面辐射变冷,大气自下而上冷却特点:有日变化,一般范围小,时间短日变化(生消过程):在没有大的天气系统影响的情况下,傍晚时逐渐在近地面生成,午夜加强,高度不断升高,日出前达最高,日出后逆温逐渐从下面被破坏,最后完全消失年变化:较复杂,大致,冬季比夏季发展强烈,高度也高。
2.平流逆温暖空气流到冷的下垫面上而形成的逆温。
特点:无日变化、范围广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温度都出现在南极;而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温度出现在极地附近,冬季最冷地区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地区最高温度带并不位于赤道上,冬季5-10°N,夏季20°N左右为热赤道;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而夏季相反;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极逐渐降低;冬季北半球南北温度差大于夏季;第四章概念:降水量:降水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mm)(固态降水指融化后的厚度)。
取1位小数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1.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e≥E)a.增湿过程(e增大)b.降温冷却过程(E减小)2.具有一定数量的凝结核或凝华核露和霜的形成地面与地物表面辐射冷却,贴地层气温降至露点td以下, 就会产生凝结(华) 。
td>0℃→露(凝结),td<0℃→霜(凝华)形成露和霜的有利天气条件:晴朗少云的夜晚或清晨:地面有利于迅速辐射冷却;微风:有利于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进行。
云的分类(依据:云底高度、上升气流)依据云底高度--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层状云、波状云、积状云根据降水的成因和性质,降水分别可以分成哪几类?三、(一)按降水形态分类:雨、雪、米雪、霰、冰雹、冻雨等(二)按降水性质分类1连续性降水:时间长,强度变化小,范围大2间歇性降水:时大时小,时降时止,变化慢3阵性降水:骤降骤止,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分布不均4毛毛雨状降水:雨滴极小,降水量小,强度弱(三)按降水强度分类:小、中、大、暴雨等(四)按降水成因分类(上升气流成因)地形雨、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台风雨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一、(1)充沛的水汽(2)空气的上升运动:绝热冷却→凝结→云输送水汽和凝结核到达一定的高度顶托雨滴,防止过早降落(3)有凝结(华)核(4)发生凝结增长和冲并增长简述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影响降水量分布的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1)有一个赤道降水最大值,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之间,主要是由于气温高,水汽充足,上升气流强,多对流雨而致。
若气流被山地阻挡上升,可形成更大的降水量。
(2)高纬度的降水总量很小:纬度高,气温低,高压控制,年降水量小于300mm。
(3)副热带降水次少,副极地降水次多:副热带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降水少,副极地地区是冷暖空气相交汇的地区多锋面多气旋活动,年降水量在500-1000mm之间。
(4)大陆东岸降水多于西岸降水三要素降水量、降水历时和降水强度,可以定量地描述降水的特性,称为降水三要素。
•降水量(amount of precipitation) :降水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mm)(固态降水指融化后的厚度)。
取1位小数1个雨日:日降水量≥0.1mm•降水历时:即降水所经历的时间,可用年、月、日、时、分钟为单位,视不同需要确定。
凡降水量必须同时指明历时,如年降水量或日降水量等等。
•降水强度(rain intensity)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mm/h mm/d)在△t降水历时内降水量为△ h时,平均降水强度可用下式计算瞬时降水强度i则按下式计算人工影响降水的方法(一)人工影响冷云降水:a.干冰法:向冷云播撒制冷剂:如干冰,-78.9℃升华吸热b.碘化银法:向冷云播撒人工冰晶,AgI、PbI人工提供大水滴,形成大小水滴共存的环境(二)人工影响暖云降水:a.直接向暖云播撒大水滴;b.播撒吸湿性凝结核,如尿素、Nacl等。
(三)产生乱流:常用爆炸、搅动气流等方法,在云中产生乱流,加快云滴之间冲并增长过程,使形成降水。
如:土炮轰击云层、声波的振动暴雨标准暴雨50.0 ~99.9mm/d第五章概念:风:湍流:风压定律:1、(一)地转风(二)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水平运动白贝罗风压定律:在北半球,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低压在左方,高压在右方。
2、摩擦风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观察者背风而立,高压在其右后方,低压在其左前方。
简述海平面气压场的分布类型及对应天气1.低气压(低压):定义:三维空间上的大尺度涡旋,同高度上,其中心气压比四周低。
天气:阴雨天气2.低压槽(简称槽)定义: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槽线:在槽中各等压线曲率最大的点的连线。
天气:阴雨。
3.高气压(高压):定义:是三维空间上的大尺度涡旋,同一高度上,其中心气压比四周高。
天气:晴好4.高压脊(简称脊):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在脊中等压线曲率最大的点的连线称为脊线。
形如狭长山脊。
对应天气:晴好。
5.鞍形气压区(简称鞍):是由两个高压区和两个低压区相对组成的中间区域,形如马鞍。
对应天气:一般无明显规律,天气多变,常常取决于是偏于高压还是低压,从而具有相应的天气。
空气的水平运动受哪些力的影响?1、水平气压梯度力2、水平地转偏向力3、惯性离心力4、摩擦力在均匀的自转的地球上,北半球形成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一)海陆风成因:海陆表面的热力性质差异条件:晴稳天气,海滨,深入陆地20-50km特点: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风向,白天近地层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二)山谷风成因:由于接近山坡的空气与同高度谷底上空的空气间,因白天增热和夜间失热程度不同而产生的以日为周期的局地热力环流。
条件:晴稳天气、山区特点: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风向,白天近地层吹谷风,夜间吹山风。
山风和谷风合称山谷风。
第六章概念: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锋区(锋面):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形成的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区。
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气团:同一时段,气象要素(T、U、r)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比较均匀,在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相似,在它控制下天气特点大致相同的大范围空气。
气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低、占有三度空间的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反气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高、占有三度空间的的大尺度空气涡旋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天气系统:指主要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具有典型特征并能引起天气变化的的大气运动系统气团的形成条件①大范围性质均一的下垫面,决定气团的性质②比较静稳的环流条件,使气团物理性质趋于均匀化(如半永久性高压)热带气旋的分类热带低压(TD):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风力6-7级热带风暴(TS):近中心最大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STS):近中心最大风力10-11级台风(TY):近中心最大风力12~13级强台风(STY):近中心最大风力14~15级超强台风(Super TY):近中心最大风力≥16级影响我国的主要反气旋冷性反气旋-蒙古冷高压-中心天气晴冷,边缘风大,高压东南往往存在冷锋暖性反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台风的形成条件、台风的移动路径1、广阔的高温高湿的洋面:提供大量高温高湿的水汽,存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只有在纬度高于5°的地区才能出现台风;气流垂直切变小:凝结潜热在有限范围内释放,很快形成暖心结构,保证初始扰动地面气压不断降低;合适的流场:台风的形成要有一个起始扰动,加上摩擦辐合就能产生上升运动,释放不稳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