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绪论1.什么是天气和气候?什么是天气学和气候学?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研究天气及其演变规律并预测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学科称为天气学。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 它既包括平均状态, 也包括极端状态。

研究气候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为气候学。

2.小气候和小气候学的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和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绝大部分在紧靠下垫面附近的空气层中进行, 而这个气层的气候主要决定于下垫面(也称为作用面)状况和特性。

因此把在局部地区范围内作用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近地气层气候称为小气候。

并把研究小气候的学科从气候学中分出, 称为小气候学。

第一章大气1.干洁空气的定义是什么?主要成分有哪些?这些主要成分在大气中的来源、分布和作用是什么?(主要是氮、氧、臭氧、二氧化碳)大气中, 除了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 称为干洁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氮是大气中最多的气体, 它能起冲淡氧, 使氧化作用不致过于激烈的作用。

有的植物通过菌根的作用, 可直接将大气中的氮改造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养料。

氧是大气中次多的气体,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

氧还决定着有机物的燃烧、腐烂和分解过程, 以及影响到在大气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

臭氧是氧分子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为氧原子, 然后又与氧分子化合而成。

它在大气中含量极少, 分布也不均匀。

在近地层中臭氧很少且不稳定。

从10km高度开始逐渐增多, 在20km到30km高度处达到最大值, 再往上, 臭氧含量又逐渐减少, 到55-60km高度上就极少了。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使臭氧层增暖, 影响到大气中温度的铅直分布。

同时, 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腐烂分解和生物的呼吸作用。

这些作用集中在大气底层, 因此二氧化碳分布在大气底层20km的气层内。

气象学复习材料

气象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2、大气的结构,垂直分层,组成,对流层的特征、厚度,气温直减率大气垂直分层:散逸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大气组成::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干洁大气(即干空气)。

对流层的特征:①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②空气具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③集中了大约3/4的大气质量;④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量;⑤水平方向上各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⑥地面所观测到的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雪、打雷、闪电、冰雹、台风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内。

对流层厚度:空间上: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 ;中纬地区:平均为10~12km ; 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 ;时间上:夏季>冬季。

气温直减率:描述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常用垂直温度梯度概念,并规定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正值。

故简称气温直减率,用{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 T | 表示:§3、主要气象要素的概念和单位,表示湿度概念的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的概念1、水汽压(e ):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一部分压力。

单位:百帕(hPa )(1)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反映空气的最大水汽的容纳能力。

(2)实际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计算公式:2.、绝对湿度(水汽密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也就是水汽密度。

单位:g/m3 公式:相对湿度(RH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样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单位:g/m3 公式:RH= *100%,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表示空气距饱和状态远近的程度。

饱和差(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单位:百帕(hPa )公式:d= d=0,饱和 d >0,未饱和 d <0,过饱和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从而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温。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在等压条件下,当干空气具湿空气密度时之温度即称为虚温,由此可知其代表干空气的温度,一般由Tv表示。

定义虚温的用意在于,湿空气的分子量会随环境水气量改变而改变,使气体常数(R)成为变数,而较难正确计算出来。

为使计算方便,所以利用干空气的气体常数来计算,因此定义虚温来代替湿空气的温度,如此就不用考虑变动的气体常数了,亦即可以处理掉复杂的水气效应,由此可知,虚温为水气的函数。

因为实际观测环境大气所得的温度为湿空气温度,而所使用的气体常数为干空气气体常数(R),所以实际上状态方程(P=ρRT)(其中R=R*/md) 并不成立(因为其使用干空气气体常数(R),而温度却用湿空气的),所以为使其成立需使用虚温(即干空气之温度),如此才可使R与T均为干空气之值。

由于虚温与实际观测之温度误差不算大(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人仍直接利用实际观测之温度来代替虚温。

Tv=T+W/6。

其中T为实际大气温度,W为饱和混合比值。

表示虚温与实际温度之差距,等于露点温度所在的饱和混合比数值的六分之一。

3、从大气组成推导大气摩尔质量u=?大气是混合气体,大气摩尔质量也就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4、体积相同、P和T相同的干湿空气重量是否一样?干空气状态方程为:湿空气状态方程为:在T,V,P相同的情况下:,得出V相同,所以5、P=1010hPa,e=10hPa,t=27 ℃,求Tv(虚温)。

Tv=(1+0.378e/p)T= 301.12286、当气温为25 ℃,气压为1080hPa,相对湿度f=65%时,求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d(饱和差)、a(绝对湿度)、q(比湿)。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天气: 是指一地短时的大气状态。

2、气候:是指某一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大气的多年统计状态,它既包括多年的统计状况,也包括少数年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

3、气象要素: 定性或定量描述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物理量4、太阳常数: 在大气上界,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常数。

5、太阳高度角: 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大气透明系数: 是指太阳辐射透过一个大气量后的辐射通量密度与透过前的辐射通量密度之比。

7、大气质量: 通常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的比值来表示。

8、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9、地面净辐射: 地面辐射能得总收入和总支出之差值称为地面净辐射。

辐射通量老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10、可照时间,大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射光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条件下照射地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可照时间,亦称可照时数或昼长。

12、日照时间:一天中太阳光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

13、热容量: 单位体积物质温度每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

14.导热率: 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的热量,1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16、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17、Y气温垂直梯度: 高度每相整100m,两端气温的差值。

18、Ym(湿绝热直减率): 湿绝热过程中,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气温的差值。

19、Yd(干绝热直减率): 干绝热过程中,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气温的差值。

20、积温: 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21、有效积温: 作物在某时间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22、活动积温: 作物在菜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23.空气湿度: 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复习资料绪论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称为天气。

3、气候: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它一般用气候要素的统计量表示。

4、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5、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1)研究与农业相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农业气象要素:在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称农业气象要素,重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有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7、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8、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是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气体是氮(N2,容积78.09%),氧(O2,容积20.95%),氩(Ar ,容积0.93%),还有不定的二氧化碳(CO2,平均容积0.03%),臭氧(O3)和各种氮的氧化物,此外,还含有很少量的氦、氖、氩、氪、氢等。

9、大气污染: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某些物质(如粉尘微粒、各种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卤化物、有机化合物等)进入大气,使大气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或危害各种生物的生存,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设备、建筑物等的现象。

10、大气成分中的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在气象学和生物学上有何意义?二氧化碳:由于大气中的CO2能强烈地吸收红外线,使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中的很大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的温度因之升高或使降温速度减慢,因而大气向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增多,地面的平均温度因此而升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臭氧:①可以吸收掉过多的太阳紫外辐射,不致太多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对生物构成伤害,又能透过少许的紫外线杀灭地面对动植物有害的一些病菌。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天气、气候、天灾等各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气象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参考。

1. 大气层的构成及特征: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围层四个部分。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部分,也是天气发生的主要区域。

平流层则较为稳定,不易出现大气运动。

2. 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大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

3. 湿度的测量和计算:湿度通常可以用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实际水汽含量与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比值,露点温度则是指当空气冷却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4. 大气的运动和风的产生:大气的运动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形成风,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气压差、地转偏向力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5. 暴雨和雷电的成因:暴雨通常发生在气压低、湿度高、温度适中的环境下,而雷电则是由云内的正负电荷分离所引起的。

6.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冰雹、洪水等多种类型,防范方法包括做好气象预报和监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

以上只是气象学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提高应对天气变化和灾害的能力。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天⽓:以⽓象要素和天⽓现象表⽰的瞬间或者⼀段较短时段内的⼤⽓综合状况天⽓过程:指天⽓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太阳常数:当⽇地处于平均距离(约1.5亿km)时,在⼤⽓上界、垂直于太阳⽅向,单位⾯积上的太阳辐射通量。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投射于单位⾯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热容量(Cv): 分重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有效积温:作物某个⽣育期或全⽣育期有效温度的总和降⽔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量。

单位⽤mm/h或mm/d表⽰。

⽓压系统:不同地区⽓压的⾼低不同,使⽓压场呈现不同的形势,统称⽓压系统。

等压线:在同⼀⾼度上⽓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称为等压线低⽓压(⽓旋):简称低压,是由闭合的等压线构成,⽓压值由中⼼向外逐渐增⾼。

空间等压⾯向下凹陷如盆地。

⾼⽓压(反⽓旋):简称⾼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中⼼⽓压⾼,向四周逐渐降低。

空间等压⾯向上凸类似⼭丘。

低压槽:简称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曲率最⼤处的连线称为槽线。

槽附近的空间等压⾯类似⼭⾕。

地转风:⾃由⼤⽓中,在等压线平直的⽓压场下,当⽓压梯度⼒与⽔平地转偏向⼒达到平衡(⼤⼩相等、⽅向相反)时,空⽓沿等压线作匀速直线运动,这种风称地转风梯度风:在⾃由⼤⽓风中,当⽔平⽓压梯度、⽔平地转偏向⼒、惯性离⼼⼒三者达到平衡时的风,空⽓作匀速圆周运动,这种风称梯度风。

焚风:⽓流翻越砍⼤⼭岭时,迎风坡下⾬,经背风坡下沉后形成⼜⼲⼜热的风⼤⽓活动中⼼:由于海陆分布不同,热性质不同,割裂了⽓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些⾼低的区域锋:冷⽓团和暖⽓团交界的过渡层,可以近似地看成⼀个⼏何⾯,叫锋⾯。

锋⾯与地⾯的交界线称为锋线,锋⾯与锋线统称为锋暖锋:锋⾯在运动中,由暖⽓团起主导作⽤,推动锋⾯向冷⽓团⼀侧移动的锋称暖锋准静⽌锋:锋⾯移动缓慢并来回摆动的锋称之为准静⽌锋。

梅⾬:⾃宜昌以东,26-34N之间的江淮流域⾄⽇本南部的狭长区域,在6-7⽉间常出现阴⾬连绵的天⽓过程叫梅⾬寒潮:凡⼀次冷空⽓⼊侵后,使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48⼩时内降温超过10度,长江中下游或者春秋季的江准地区最低⽓温等于或⼩于4度,陆上有⼤⾯积5级以上的⼤风,近海有7级以上⼤风称为寒潮切变线:指低空风场出现⽓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答:⼲燥⼤⼲燥⼟壤⾥充满了空⽓,潮湿⼟壤⾥充满了⽔;⽔的热容量⽐空⽓的热容量⼤的多,使得⼲燥⼟壤的热容量⼩于潮湿⼟壤的热容量。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1太阳系数:在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So=1382w/㎡2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3梯度风:指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质点作曲线除了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4气候:某一地方地球大气的温度,降水,气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值或统计率,以及它们以年为周期的振动5地面净辐射: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辐射之差,也称地面辐射差额6低气压:指与等压面下凹部分相应的是由一组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域,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增称为低压,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减称为高压,7气压梯度力: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于空气体上的力8霜期:指从秋季的初霜日期到春季的终霜日期间的持续日期9分子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太阳辐射能的一部分散向四面八方,称为散射10三基点温度:即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界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上限温度)11小气候:指在具有相同的大气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性质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12大气活动中心: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使有完整向气压地分裂为一个个范围较大的高低压区,它们决定大气的活动和水热交换,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13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及其变化总称是这一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出的大气物理状况14土壤定容热容量:土壤热容量又称土壤容积热容量。

是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升高l℃所需要的热能。

15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可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转化并用于合成有机物质的一定波段的辐射能。

16活动积温:某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17降水量:一定时段内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 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累积的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引论1.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各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大气垂直分层依据:大气温度铅直分布,扰动分布,电离现象等。

各层特点: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上升100m降低0.65度。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不均。

平流层: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不变或略有上升;25-30km,气温升高较快;平流层顶,气温约升至-3~-17度。

空气铅直运动远比对流层弱,以水平运动为主。

气流平稳,天气晴好,适宜飞机飞行。

水汽、尘埃含量极少,基本无云。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又迅速降低。

出现铅直运动。

顶部逆温。

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空气稀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随高度增加气温迅速升高。

极光现象外层: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

地球引力小,因而大气质点不断向星际空间散逸。

3.气温直减率的定义。

气温直减率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分别表示什么?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气温直减率大于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气温直减率小于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

这时称为逆温层。

气温直减率等于零,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这时称为等温层。

4.名词解释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达到最大含量时的水汽压力。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且气压一定时,使气温降低到达水汽饱和时的温度。

饱和差:在某一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云: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组成的可见聚集体,底部不与地面相接,并有一定厚度。

降水: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

5.饱和水汽压和温度、相对湿度有何关系?在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饱和水汽压是随温度升高而很快增大的;当空气饱和时:U=100%;未饱和时: U<100%;过饱和时: U>100%6.如何用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d=ew-e d>0未饱和 d=0已饱和 d<0过饱和t>td未饱和 t=td已饱和 t<td过饱和7.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

详见课本P8-9 公式1-4 1-5 1-8露点温度:第二章第三章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大气透明度(P)、太阳高度、太阳直接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之窗。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大气透明度:当太阳在天顶时,即m=1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光直射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S与大气上界太阳常数S0之比,可表示为:P=S/S0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

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间的夹角,以h表示。

太阳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相垂直的面上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朝向四方,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之窗:地球辐射中波长为8.5-11微米波段的辐射几乎没有为大气所吸收而能全部透过并进入太空,像大气为这个波段长开了一个窗子,故名为"大气之窗"。

2、为什么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是长波辐射?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1)长波辐射是波长大于4μm的辐射。

由于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变化与200—300k)远比太阳温度低,所以地面和大气发射能量的绝大部分(99%)是波长4—40μm范围内的长波辐射。

(2)①对流层大气能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太阳辐射有各种波段,主要集中在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其中被对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的红外线的辐射能力较弱,紫外、可见的辐射能力较强,但是紫外线大部分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而辐射能力较强的可见光基本能透过大气直接射向地面,使地表增温。

②地面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

所以说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计算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总辐射、反射率、大气透明度、地面吸收的总辐射?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如下:sinh=sinφ·sinδ+cosφ·cos δ·cosωφ是维度,δ是赤纬(太阳倾角或日偏角),ω是时角。

Sb=So·pm·coszSt=Sb+Sd-Srr=Sr/StP=S/SoSt=Sb+Sd-Sr4、影响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因子有哪些?(见第5题)5、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由太阳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两部分组成。

6、什么叫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有效辐射的概念和公式。

有哪些影响因子?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以Ln表示,有Ln=Lo—La 地面有效辐射的大小随地面温度、气温、空气湿度以及云的状况而变化。

7.地面净辐射的概念,地面净辐射的公式和各项的意义。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水平地表面吸收的辐射能与损失的辐射能之差,称为地面积辐射(B)B=(Sb+Sd)·(1-r)-Ln或B= Sb+Sd-Sr- Lo+La其中Sb代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Sd代表漫射辐射通量密度,r是反射率,Sr地面反射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Ln是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Lo-La)。

8.土壤温度的铅直变化类型有哪些?画图并说明。

有两种基本型和两种过度型,基本型是日射型和辐射型,过渡型是早上过渡型和傍晚过渡型。

如图9.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和解释各项的意义。

B=∠E+P-Qs,式中B为净辐射,P感热通量,∠E为潜热通量,E为蒸发或凝结量,∠为蒸发或凝结消耗量,约等于2.5×106J/kg,Qs为土壤热通量。

10.逆温的定义。

常见的逆温有哪几种?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气温直减率为负时),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称为逆温;常见的逆温主要有辐射逆温和平流逆温两种(其余还包括下沉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是晴朗、微风、无云或云层很薄很高,使地面失去保温层,散热快又多,因而降温激烈,微风有助逆温层向上扩散,但风速<2-3m/s,如风大,上下层空气间的湍流交换加强,热量下传,不利于逆温层的形成。

11.什么叫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一日中,同一地方的土壤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称为土壤日较差,同样,一日中,同一地方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影响土壤日较差的因子有地面热收支状况和土壤热特性、纬度(低纬度大于高纬度)、季节(夏季大于冬季)、地表面状况、天气状况,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纬度(低纬度大于高纬度)、季节(夏季大于冬季)、地表面性质、天气状况、高度。

12.生物学下限温度、活动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的定义。

如何计算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植物有效生长的下限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又称为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成为活动温度;活动积温是作物或林木某一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全部活动温度的总和;有效积温是作物或林木某一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全部有效温度的总和。

活动积温:y=∑ti≥By为活动积温,ti≥B为活动温度,为该生长发育期始日到终日(1-n)之和有效积温: X=∑(ti≥B-B)式中,X为有效积温,ti≥B-B为有效温度。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1、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道尔顿定律。

蒸散的概念是什么?温度、风速、气压;在有植被的地方,既有土壤蒸发及植物表面截持水分的蒸发,又有植物蒸腾,蒸发与蒸腾之和,称为蒸散。

2、水汽压和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什么?水汽压的日变化:在空气乱流交换不十分旺盛的地区和季节,水汽压与气温成正相关,出现于气温日变化一致的单波型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4-15时,最小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在空气乱流交换比较旺盛的地区和季节,出现了一天中有两个高值和两个低值的双波型日变化曲线,两个高值分别出现在8-9时和20-21时,两个低值分别出现在日出前后和14-15时。

水汽压年变化:一般与气温年变一致,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相对湿度随气温升高而减小,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清晨温度最低时刻,最小值出现在午后温度最高时刻。

一年中,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3、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其达到凝结的途径有哪些?两个条件,即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同时还需要有水汽凝结核的存在;四个途径,即辐射冷却、绝垫冷却、接触冷却和混合冷却。

4、云露霜雾分别是在哪些冷却方式下产生的?云:绝垫冷却露:辐射冷却霜:辐射冷却雾:辐射冷却和接触冷却5、辐射雾、平流雾的定义和形成条件有哪些?辐射雾是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导致接近地面的空气层冷却降温而形成的雾,其形成条件与形成辐射逆温的条件基本相同。

平流雾是暖湿空气移动到冷下垫面上而形成的雾,其形成条件是一天中任何时间,只要有暖湿空气移动到冷下垫面,平流雾就可持久不散。

6、根据上升运动的特点,云可分为哪几类型?云可分为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

7、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的定义。

降水相对变率和绝对变率分别可用来表示什么?降水量是白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水或融化后的固态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聚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降水绝对变率是某一时期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可表示降水量的变动程度。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可表示某地降水量的可靠程度有多大。

8、形成降水的原因有哪四种?地形抬升作用,热对流作用,气旋活动,台风活动。

第五章大气的运动1.名词解释低压:是中心气压低,向四周气压逐渐升高的闭合等压区,其对应的空间等压面是下凹的,形如盆地。

低压槽:是从低压区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不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高的一方突出的部分。

高压:是中心气压高,而四周气压逐渐降低的闭合等压线区。

其对应的空间等压面是向上凸起的,形如山丘。

高压脊:是从高压区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不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低的一方突出的部分。

鞍行气压场:相对的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组成的中间区域。

其空间等压面形如马鞍。

大气活动中心:指影响大范围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常年性或季节性的稳定的高、低压系统。

2.水平方向上,作用于空气的力有哪些?这些力的定义有哪些?每个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起作用?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