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习题集参考答案(第四章)

工程材料习题集参考答案(第四章)

习题集部分参考答案4合金的结构与相图思考题1.何谓合金?合金中基本的相结构有哪些?答: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中基本的相结构有固溶体、金属化合物两类。

2.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有何区别?答:相组成物是指组成合金中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能均匀一致的部分。

组织组成物是指显微组织中具有某种形貌特征的独立部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相组成物是不涉及金相形态的。

3.固溶体合金和共晶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有什么特点?答:固溶体晶体结构与组成它的溶剂相同,但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造成了晶格畸变,阻碍了晶体滑移,结果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且大多固溶体还保持着良好的塑性。

而共晶合金组织为二相混合物时,合金的性能与成分呈直线关系。

当共晶组织十分细密时,硬度和强度会偏离直线关系而出现峰值。

共晶合金熔点低,流动性好,易形成集中缩孔,不易形成分散缩孔,铸造性能较好。

4.合金的结晶必须满足哪几个条件?答:合金的结晶需要满足结构、能量和化学成分三个条件(或者叫三个起伏)。

5.纯金属结晶与合金结晶有什么异同?答:相同点:形成晶核、晶核长大;能量和结构条件。

不同点:合金结晶还需要“化学成分条件”;从结晶的自由度看,纯金属结晶是一个恒温过程,而合金的结晶常常在某个温度范围内进行。

6.固溶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影响固溶体的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答: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溶剂)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按固溶度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置换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分布特点可分为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

影响固溶体的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很多,目前比较公认的有①原子尺寸因素;②晶体结构因素;③电负性因素;④电子浓度因素。

7、试述固溶强化、加工硬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答:固溶强化是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造成了晶格畸变,阻碍了晶体滑移,结果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增加。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

2001 ——2002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110 分一、名词解释(5分×8)1、金属玻璃2、金属间化合物3、离异共晶4、晶界偏聚5、科垂尔气团(Cottrell Atmosphere)6、孪生7、反应扩散8、变形织构二、问答题1、(10分)标出hcp晶胞中晶面ABCDEF面、ABO面的晶面指数, OC方向、OC方向的晶向指数。

这些晶面与晶向中,那些可构成滑移系?指出最容易产生滑移的滑移系。

2、(10分)判断位错反应在面心立方晶体中能否进行?若两个扩展位错的领先位错发生上述反应,会对面心立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3、(10分)写出非稳态扩散方程的表达式,说明影响方程中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

4、(10分)指出影响冷变形后金属再结晶温度的主要因素。

要获得尺寸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有那些主要措施,为什么?5、(15分)试述针对工业纯铝、Al-5%Cu合金、Al-5%Al2O3复合材料分别可能采用那些主要的强化机制来进行强化。

6、(15分)请在如下Pb-Bi-Sn相图中(1)写出三相平衡和四相平衡反应式;(2)标出成分为5%Pb,65%Bi与30%Sn合金所在位置,写出该合金凝固结晶过程,画出并说明其在室温下的组织示意图。

7、(20分)Cu-Sn合金相图如图所示。

(1)写出相图中三条水平线的反应式,并画出T1温度下的成分-自由能曲线示意图;(2)说明Cu-10wt%Sn合金平衡和非平衡凝固过程,分别画出室温下组织示意图;(3)非平衡凝固对Cu-5wt%Sn合金的组织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8、(20分)低层错能的工业纯铜铸锭采用T=0.5T熔点温度热加工开坯轧制。

(1)画出该材料分别在高、低应变速率下热加工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示意图,并说明影响曲线变化的各种作用机制;(2)开坯后该金属在室温下继续进行轧制,画出此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示意图,并说明影响曲线变化的机制;(3)开坯后该金属要获得硬态、半硬态和软态制品,最后工序中可采用那些方法,为什么?2002 ——2003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110 分钟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64 学时 4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材料 2000 级 总分 100 分,占总评成绩 70%一、填空(0.5X30=15分)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密排面是____,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配位数是____,晶胞中原子数为___,把原子视为半径为r 的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是点阵常数a 的关系为_________。

材料成型原理第四章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1. 何谓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它是否仅由平衡分配系数K 0所决定?当相图上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皆为直线时,试证明K 0为一常数。

答: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是指在结晶过程中溶质在液、固两相重新分布的现象。

溶质再分配不仅由平衡分配系数K 0决定 ,还受自身扩散性质的制约,液相中的对流强弱等因素也将影响溶质再分配。

当相图上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皆为直线时K 0为一常数,证明如下:如右图所示:液相线及固相线为直线,假设 其斜率分别为m L 及m S ,虽然C *S 、C *L 随温度变化有不同值,但L m S m L S m T T m T T C C K /)(/)(0****--===S L m m =常数, 此时,K 0与温度及浓度无关,所以,当液相线和固相线为直线时,不同温度和浓度下K 0为 定值。

2. 某二元合金相图如右所示。

合金液成分为C B =40%,置于长瓷舟中并从左端开始凝固。

温度梯度大到足以使固-液界面保持平面生长。

假设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

试求:①α相与液相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 0;②凝固后共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之几?③凝固后的试棒中溶质B 的浓度沿试棒长度的分布曲线。

解:(1)平衡分配系数K 0 的求解:由于液相线及固相线均为直线不同温度和浓度下K 0为定值,所以:如右图,当T=500℃时,K 0 =**L C C α=%60%30=0.5 K 0即为所求 α相与液相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 (2)凝固后共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数的计算:由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下溶质再分配的正常偏析方程)1(00-*=K L L f C C图 4-43 二元合金相图K 0<1C 0K 0C 0/K 0T C *S C *L C 0C T *Tm代入已知的*L C = 60% , K 0 = 0.5, C 0= C B =40%可求出此时的L f = 44.4%由于T=500℃为共晶转变温度,所以此时残留的液相最终都将转变为共晶组织,所以凝固后共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数也即为44.4%.(3)凝固后的试棒中溶质B 的浓度沿试棒长度的分布曲线 (并注明各特征成分及其位置)如下:3. 在固相无扩散而液相仅有扩散凝固条件下,分析凝固速变大(R 1→R 2,且R 2>R 1)时,固相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溶质富集层的变化情况。

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

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
由pbsn相图可知纯sn的熔点为成分中pb的质量分数为在共晶温度下sn在固溶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对应的sn的质量分数为教材p52图311已知ab二元合金相图属于匀晶相图a组元的熔点是300b组元的熔点是600400时液相l中a的质量分数为70固相中a的质量分数是301画出该合金相图并将各区域的相组成标在相图上
共晶温度: 共晶转变 L61.919 97.5
共晶温度以下: 二次结晶 Ⅱ , Ⅱ
室温组织: (+)共晶 [由于 Ⅱ和Ⅱ常与共晶和相连, 显微镜下很难分辨,室温组织为: (+)共晶 ]
2、共晶合金室温平衡组织特征
共晶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两相均匀并交替分布, 根据合金组元的不同,共晶组织的形态各异, 有层片状、棒状、球状、针状、螺旋状等。
反过来考虑:把20%的NaCl水溶液分成浓度分别 为10%和 30%的两份,那么两份的体积分数是多 少?
V1×10%+V2×30%=20%×(V1+V2)
这种方法可推广到固相和固液混合相
如图:成分为C的Ni-Cu合金,缓冷到t℃时,根据相图分 析:(Ⅰ)此状态下存在哪几相?(Ⅱ)各相的成分如 何?(Ⅲ)各相的数量(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
1400
(L+ )
1300
1200
1200
T
1100
1000
1000
900
800
t
800 0
20
40
60
80
100
W (% ) Cu
Cu-Ni合金相图的建立
(二)二元匀晶相图分析
两线:液相线、固相线 1、相图分析 三区:液相、液相+固相、固相
1500
L
1400

金属学课程-第4章 习题答案

金属学课程-第4章 习题答案

第4章 习题4-1 分析w C =0.2%、w C =0.6%、w C =1.2%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转变过程,用冷却曲线和组织示意图说明各阶段的组织,并分别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含量。

解:在室温下,铁碳合金的平衡相是α-Fe (碳的质量分数是0.008%)和Fe 3C (碳的质量分数是6.69%),故(1) w C =0.2%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3 6.690.2%100%97.13%6.690.008%197.13% 2.87%Fe C α-=⨯=-=-= w C =0.2%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α-Fe 和P ,其组织可近似看做和共析转变完时一样,在共析温度下α-Fe 碳的成分是0.0218%,P 的碳的成分为0.77%,故w C =0.2%的合金在室温时组织中P 和α的相对量分别为0.20.0218%100%23.82%0.770.0218%123.82%76.18%P α-=⨯=-=-= (2)w C =0.6%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3 6.690.6%100%91.14%6.690.008%191.14%8.86%Fe C α-=⨯=-=-= w C =0.6%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α-Fe 和P ,在室温时组织中P 和α的相对量为0.60.0218%100%77.28%0.770.0218%177.28%22.72%P α-=⨯=-=-= (3)w C =1.2%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3 6.69 1.2%100%82.16%6.690.008%182.16%17.84%Fe C α-=⨯=-=-= w C =1.2%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P 和Fe 3C ,在室温时组织中P 的相对量为3 6.69 1.2%100%92.74%6.690.77%192.74%7.3%P Fe C -=⨯=-=-=4-2 分析w C =3.5%、w C =4.7%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和组织变化示意图,并计算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含量。

第四章课后作业

第四章课后作业

第四章课后作业练习一一、判断题(T 或F )1、溶质再分配既受溶质扩散性质的制约,也受液相中的对流强弱等诸种因素的影响。

2、溶质再分配只影响凝固过程溶质宏观及微观分布及最终成分偏析现象,而不影响凝固组织形貌和晶粒大小,也不影响热裂、气孔等凝固缺陷的形成。

3、图4-1所示成分为C 0的合金熔体,实际凝固结束时,其组织中只有单相固溶体。

4、虽然实际凝固过程中固、液两相成分不可能完全遵从平衡相图来分配,凝固理论认为,固-液界面处成分C ∗与C 的比值在任一瞬时仍符合相应的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 S ∗L 0(处于局部平衡状态)。

这被称为“界面平衡假设”。

图4-1成分为C 0合金的凝固5、“平衡凝固”条件下,凝固后零件断面的成分均匀地为C S =C 0。

所以“平衡凝固”开始时晶体析出的成分即为C 0。

6、对于“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前沿不存在溶质富集层,即界面处及其前方的液相成分处处相同。

7、在“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及液相成分C ∗、C ∗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均始终在不断升高。

S L 8、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以及 “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及液相成分C ∗、C ∗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始终不断升高。

S L 9、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以及液相容积很大的“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当达到稳定状态时,界面处及其前方液相成分均符合0)'(=∂∂t x C L ,且溶质富集层以外的成分均为C L =C 0。

二、解答题1、图4-2所示,为两种溶质再分配情况下凝固过程固液、液相成分随距离的分布。

(1) 分别指出图(a )及图(b)各属于哪种溶质再分配情况。

(2) 简述图(b)中C s C S =∗、C 的物理内涵及原因。

L L C =∗(a)(b) 图4-2 两种溶质再分配情况下凝固过程固液、液相成分随距离的分布2、图4-3为液相只有有限扩散凝固条件下溶质再分配。

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根据相律,在二元系中,三相共存时, 自由度为零,共晶转变是恒温转变,故是一 条水平线。图中MF和NG线分别为α固溶体和 β固溶体的饱和溶解度曲线,它们分别表示α 和β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的变化。 在图7.6中,相平衡线把相图划分为3个单 相区:L,α,β;3个两相区:L+α,L+β, α+β;而L相区在共晶线上部的中间,α相区 和β相区分别位于共晶线的两端。
从上述对非平衡凝固过程的分析得到 如下几点结论: (1)固相平均成分线和液相平均成分 线与固相线和液相线不同,它们和冷 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快,它们偏 离固、液相线越严重;反之,冷却速 度越慢,它们越接近固、液相线,表 明冷却速度越接近平衡冷却条件。 (2)先结晶部分总是富高熔点组元 (Ni),后结晶的部分是富低熔点组 元(Cu)。 (3)非平衡凝固总是导致凝固终结温 度低于平衡凝固时的终结温度。
枝晶偏析是非平衡凝固的产物,在热 力学上是不稳定的,通过"均匀化退火"或称 "扩散退火",即在固相线以下较高的温度 (要确保不能出现液相,否则会使合金"过 烧")经过长时间的保温使原子扩散充分, 使之转变为平衡组织。
7.3.2 共晶相图及其合金凝固
1.共晶相图 组成共晶相图的两组元,在液态可无 限互溶,而固态只能部分互溶,甚至完全 不溶。两组元的混合使合金的熔点比各组 元低,因此,液相线从两端纯组元向中间 凹下,两条液相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称 为共晶温度。在该温度下,液相通过共晶 凝固同时结晶出两个固相,这样两相的混 合物称为共晶组织或共晶体。
固相平均成分线和液相平均成分 线与固相线和液相线不同,它们和冷 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快,它们偏 离固、液相线越严重;反之,冷却速 度越慢,它们越接近固、液相线,表 明冷却速度越接近平衡冷却条件。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叶荷 11及材料班2013-1—10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一、名词: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平衡结晶: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结晶的过程。

成分起伏:液相中成分、大小和位置不断变化着的微小体积。

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枝晶偏析:固溶体树枝状晶体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脱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也称之为二次结晶。

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成分过冷:成分过冷:由液相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度。

二、简答:1。

固溶体合金结晶特点?答:异分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2. 晶内偏析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冷却速度。

3. 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答:合金成分;液相内温度梯度;凝固速度。

4。

相图分折有哪几步?答:以稳定化合物为独立组元分割相图并分析;熟悉相区及相;确定三相平衡转变性质。

三、绘图题绘图表示铸锭宏观组织三晶区。

四、书后习题1、何谓相图?有何用途?答: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相图的作用:由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哪些相、各个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2、什么是异分结晶?什么是分配系数?答: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之比值。

3、何谓晶内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答: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形成过程: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使前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实际生产中,液态合金冷却速度较大,在一定温度下扩散过程尚未进行完全时温度就继续下降,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布均匀,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组元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度差.影响因素:1)分配系数k 0:当k0<1时,k0值越小,则偏析越大;当k0>1时,k0越大,偏析也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一、本章主要内容:相图基本原理:相,相平衡,相律,相图的表示与测定方法,杠杆定律;二元匀晶相图:相图分析,固溶体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固溶体的非平衡凝固与微观偏析固溶体的正常凝固过程与宏观偏析:成分过冷,溶质原子再分配,成分过冷的形成及对组织的影响,区域熔炼;二元共晶相图:相图分析,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和组织,共晶组织及形成机理:粗糙—粗糙界面,粗糙—光滑界面,光滑—光滑界面;共晶系非平衡凝固与组织:伪共晶,离异共晶,非平衡共晶;二元包晶相图:相图分析,包晶合金的平衡凝固与组织,包晶反应的应用铸锭:铸锭的三层典型组织,铸锭组织控制,铸锭中的偏析其它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的二元相图,有三相平衡恒温转变的其它二元相图:共析,偏晶,熔晶,包析,合晶,有序、无序转变,磁性转变,同素异晶转变二元相图总结及分析方法二元相图实例:Fe-Fe3C亚稳平衡相图,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相图热力学基础:自由能—成分曲线,异相平衡条件,公切线法则,由成分—自由能曲线绘制二元相图二、1.填空1 相律表达式为___f=C-P+2 ___。

2. 固溶体合金凝固时,除了需要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要有___成分_______起伏。

3. 按液固界面微观结构,界面可分为____光滑界面_____和_______粗糙界面___。

4. 液态金属凝固时,粗糙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__垂直长大机制_____,光滑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二维平面长大____和_____依靠晶体缺陷长大___。

5 在一般铸造条件下固溶体合金容易产生__枝晶____偏析,用____均匀化退火___热处理方法可以消除。

6 液态金属凝固时,若温度梯度dT/dX>0(正温度梯度下),其固、液界面呈___平直状___状,dT/dX<0时(负温度梯度下),则固、液界面为______树枝___状。

7. 靠近共晶点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快冷时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称为____伪共晶__。

8 共晶,包晶,偏晶,熔晶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L1→α+β______, __ L+α→β____, ______ L1—L2+α________, ___________γ→α+ L _______。

10 共析,偏析,包析反应式分别为______γ→α+β________,______ α1—α2+β ________,_______α+β→γ______。

11 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溶质分布的有效分配系数k 0=__ C s /C l __14 固溶体合金定向凝固时,液相中溶质混合越充分,则凝固后铸锭成分_偏析最严重__。

15. 在二元相图中,L 1→α+L 2叫___共晶___反应,β→L+α称为___熔晶__转变,而反应α1—α2+β称为____偏析___反应,α+β→γ称为___包析___反应。

19 Fe-Fe 3C 相图中含碳量小于__ 0.0218-2.11% __为钢,大于___ 2.11% __为铸铁;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均由_______F______和____ Fe3C __________两个基本相组成;根据溶质原子的位置,奥氏体其晶体结构是____ FCC __________,是____间隙________固溶体,铁素体是_____ ____间隙固溶体______固溶体,其晶体结构是__ BCC ____,合金平衡结晶时,奥氏体的最大含C 量是___2.11 _______;珠光体是由___铁素体____和__渗碳体__组成的两相混合物;莱氏体的含碳量_____ 4.3% ____;在常温下,亚共析钢的平衡组织是___ P+F ___,过共析钢的平衡组织是____ P+Fe3C ____,亚共晶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是_______ Ld _____,莱氏体的相组成物是____ A+ Fe 3C ______,变态莱氏体的相组成物是___ P+Fe3C +Fe3CII ___ ,Fe 3C I 是从_________液相_______中析出的,Fe 3C II 是从_______A__________中析出的,Fe 3C III 是从____________F________中析出的,它们的含碳量为________ 6.69__________,Fe 3C 主要性能特点是_____硬、脆_________,A 共析反应后的生成物称为______ P ______。

2. 选择1 图1中Ⅲ合金非平衡凝固后的组织为___B___。

A βB β+αIIC β+未转变的α2 要得到细小的层片状共晶组织,必须__A_____。

A 增大过冷度B 降低凝固速度C 增大两相间的界面能图1图23 图2中1,2,3合金在常温下凝固后,枝晶偏析最小的是____C______。

A 合金1B 合金2C 合金33 有枝晶偏析的铜镍合金,___B_____A 枝干富Cu,枝间富NiB 枝干富Ni,枝间富CuC 枝干和枝间都富Cu9 室温下含0.3%C的钢平衡条件下,组织组成物为_____A______。

A F+PB F+Fe3C C (Fe3C)II+P10 铁碳合金中的Fe3C II是从__B__中析出来的。

A 液相B 奥氏体C铁素体 D 珠光体11 Fe3C II含量最多的是___C_____。

A Fe-0.0218%C合金B Fe-0.77%C合金C Fe-2.11%C合金D Fe-6.69%C合金12 亚共析钢于两相区长时加热,( B )变成单相奥氏体。

A 能B 不能3 名词解释负温度梯度,粗糙界面,平衡分配系数,枝晶偏析,均匀化退火,成分过冷,比重偏析,伪共晶,离异共晶,不平衡共晶,包析反应,共析反应,偏晶反应,珠光体,莱氏体,二次渗碳体,正偏析、反偏析、比重偏析4 判断1、固溶体合金形核比纯金属形核难。

(√)2 产生新相,其自由能一定要比母相低才能发生。

(×)3 在一定温度下二元合金中存在二相平衡条件是α相和β相有相同的自由能。

(×)4 晶粒之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枝晶偏析。

(√)5 晶内偏析可通过均匀化退火消除。

(√)6 存在晶内偏析的固溶体相由于其晶粒内各处成分不同,所以不能看成一个相。

(×)8 成分过冷愈大,树枝组织愈发达。

(√)9 任何合金的不平衡结晶总是先结晶的固溶体晶粒含高熔点组元多,而后结晶的固溶体枝晶含低熔点组元多。

(√)10 离异共晶只能在非平衡条件下产生。

(×)11 扩散退火可消除区域偏析。

(×)12 二元合金中的稳定化合物有一定熔点。

(√)在熔点以下不发生分解(√)不稳定化合物都是共析反应的生成物。

(×)13 如右图是A-B二元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产生成分过冷的示意图。

其中To是A组元的熔点(×),Ti是固/液界面处的温度(√),曲线是界面前沿液态合金的液相线温度(×),G是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当G增大时,成分过冷度增大。

(×)14 二元相图中三相平衡时温度恒定,而平衡三相成分可变。

(√)15 宏观上观察,若固/液界面是平直的称为光滑界面结构;若是金属界面呈锯齿形称为粗糙界面结构。

(×)16 无论平衡或非平衡凝固,只要初晶的量很多,共晶的量很少,就可能出现离异共晶。

(√)17凝固时,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方程是:G/R=mc0/D·(1-k0)/k0(√),只有当G/R>mc0/D·(1-k0)/k0时才产生成分过冷。

(×)19 在二元合金中,铸造性能最好的是共晶合金。

(√)20固溶体合金凝固时,在正温度梯度下晶体也可能以树枝晶长大。

(√)21 无论何种成分碳钢组织中铁素体相对量随C%增加而减少,珠光体相对量则增加。

(×)22 莱氏体和变态莱氏体存在的温度范围不同(√),除此之外,二者无其他差别(×)。

23 铸铁平衡结晶过程只有共晶转变而没有共析转变。

(×)24 Fe-Fe3C相图中,含碳量低于0.0218%的合金平衡结晶组织中才有三次Fe3C存在。

(×)25 铁素体与奥氏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溶碳量不同,铁素体少而奥氏体多。

(×)5 问答1 试说明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固溶体合金凝固时可以呈树枝状方式成长,而纯金属则得不到树状晶。

固溶体合金形核除需要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外,还需要成分起伏,非平衡结晶时产生偏析,一般会产生成分过冷,凝固过程是在一个温度区间进行,而纯金属凝固在等温进行。

2、根据铁碳相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合金的化学成分:a.最容易产生枝晶偏析的合金;亚共晶白口铁。

b.Fe3C II含量最多的合金;c.珠光体含量最多的合金;d.莱氏体含量最多的合金。

Fe3C II含量最多的合金、珠光体含量最多的合金、莱氏体含量最多的合金的合金成分分别为含碳量2.11%,0.77%,4.3%。

(2)画出Fe-1.2%C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示意图,并计算出其中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百分含量。

(3)绘出含0.4%C 的亚共析碳钢的室温平衡组织示意图。

1.2%(4)根据Fe-Fe 3C 状态图确定下列三种钢在给定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填入表中) 含碳量 温度℃ 显微组织 温度℃ 显微组织 0.4 770 P+F 900 A+F 0.77 680 P 770 A 1.0 700P+Fe 3C Ⅱ770A+Fe 3C4根据Fe-Fe 3C 相图分析含碳量为0.6%的碳钢其室温平衡组织是什么?计算其相组成物及组织组成物相对含量。

该合金室温下组织组成物为:F +P 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共析温度下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 5计算室温平衡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且F/P=3/1时的含碳量,并示意绘出组织图。

亚共析钢0.58%%1005%1005×=×=PSS W PS P W P α,%1005%,10053×=×=PKK W PK P W C Fe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