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复习教案汇总

合集下载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光现象的章节,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详细内容涉及: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视深与视距。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用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彩虹、透镜成像等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多少?(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3)光的折射:透镜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光的色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学生讨论:针对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

(2)简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3)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并解释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规律,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通过光学现象的探讨,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白纸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中倒影、彩虹、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现象,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光的传播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进行学习。

3. 光的反射教学活动: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现象,并进行随堂练习。

4. 光的折射教学活动:讲解折射定律,演示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光的折射。

5. 光的色散教学活动: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观察彩色光谱,解释色散现象。

6. 光的波长与频率教学活动:讲解光的波长、频率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

4. 光的色散:白光分解为彩色光谱。

5. 光的波长与频率:光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规律。

(2)画出光的反射、折射示意图,并解释其原理。

(3)解释光的色散现象,以及与光的波长、频率的关系。

2. 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折射。

(2)反射示意图: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界面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折射示意图: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界面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射角遵循斯涅尔定律。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光现象章节复习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光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镜子、水槽、光线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光现象的图片,如太阳光、彩虹、镜子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回顾(5分钟)简要回顾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引导学生通过笔记本进行记录,巩固已学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进行光现象的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和分享(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本质;(2)了解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现象;(3)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与波长的关系。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光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和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光的传播方式、光的本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衍射、光的干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光现象,如阳光照射进屋子、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本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衍射、光的干涉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实验探究:以光的折射为例,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准备一块玻璃板,用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将玻璃板竖直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引出光的折射规律,并让学生自己总结。

4.同步练习: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和应用题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并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5.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的例子,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6.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各种现象,并进行简洁的归纳概括。

四、教学评价:1.做题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解题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实验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价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评价:通过学生在拓展应用中的观察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出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

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

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光现象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路图解决问题。

易错点:1、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常判断为与镜面或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中误认为像的大小规律是近大远小。

3、“倒影”与影子混淆。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课件展示精美图片:这些美轮美奂的风景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自然地引出本节复习内容——第四章光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精美图片,回顾光现象这一章的几个重要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总结方法【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专题一知识点聚焦:(小组抢答比比谁记得准、答得快)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根据成因分为光源和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水母属于天然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_________(是或不是)光源。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光现象》的总复习,内容涉及教材第八章“光的传播与现象”全章,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学演示仪、光源、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学生用光学器材、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光学演示仪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平面镜反射实验进行演示。

(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凸透镜、三棱镜等实验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针对所学内容,设计光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5. 课后作业布置与解答布置课后作业,对作业进行讲解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与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2. 光学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

(2)画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1)如:水中筷子变弯、阳光透过树叶产生的光斑等。

(2)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光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光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光现象》总复习中,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涉及第十二章《光与眼睛》和第十三章《光的性质》两章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透镜成像。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透镜成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回顾光的传播规律。

2. 知识点回顾(15分钟)(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5)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讲解透镜成像的计算题,强化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2.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2)计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并根据成像规律判断物体与像的关系。

2. 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月食等。

(2)凸透镜焦距为正值,成像为实像;凹透镜焦距为负值,成像为虚像。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光现象》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等子章节的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使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及其成像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对色彩形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彩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激光准直、镜子反射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具有哪些性质。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激光穿过烟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2)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照相机等实际应用。

(5)光与色彩: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形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镜子扩大空间感?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

5. 光与色彩:三原色、色彩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性质。

(2)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A.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凹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眼镜的度数与透镜的焦距成反比。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速度为3×10^8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复习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 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5. 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7. 了解物体的颜色。

二、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整体把握
(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种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

(3)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激光准直
(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m/s ,这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光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速度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大。

1.光的传播
四、相似对比(火眼金睛)
1、“影子”与“倒影”
影子倒影成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特点黑色,有物体的形状,是光不能照到的地

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明亮,彩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相同点
1)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3)反射角、折射角都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 不同点
界面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 返回 原介质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 进入另一种介质 方向 改变 斜射进入时方向 改变 ,垂直射入时方向不变 速度
不变
改变
角度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折射角可能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小结:空气中的角大于水中的角,水中的角大于玻璃中的角。

光 路 图
O 2
A
B
N
12
M
N
P
Q
O
空气玻璃
1
B
A
其他 光射到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会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它们分别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例1. 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是( )
【针对练习一】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 A. 光的反射;a 区 B. 光的折射;b 区 C. 光的直线传播;a 区
D. 光的直线传播;b 区
【针对练习二】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例2.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

如图所示,
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 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
应为()
A. 1m
B. 1.5m
C. 2m
D. 3m
【针对练习一】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B. 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C.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D. 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看见反射光线
【针对练习二】小洋家买了一辆崭新漂亮的小汽
车,她高兴极了,把车的里里外外都观察了个够。

通过观察,小洋发现小汽车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
物理知识,下面是她列出的几项,请你帮她补充完整.前面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避免因__________________而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
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A. 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 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 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 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知识点三:光的折射
例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针对练习一】如图所示,一直角三棱镜顶角为30°,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从AC边又射入空气中,请画出从AC边出射的光线。

【针对练习二】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
10°20°30°40°50°60°70°80°i
折射角 6.7°13.3°19.6°25.2°30.7°35.1°38.6°40.6°(1)请你结合下图,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并且分居于法线两侧;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P 点。

请你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知识点四:物体的颜色
例4. 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________色。

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

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光速,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的实验结论。

·操作: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三个实验
1.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

如果你的视力正常,则当你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cm。

2.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3.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0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