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评价通用技术标准
绿色建材的合格评定技术

绿色建材的合格评定技术绿色建材是指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建材。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然而,如何评定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是一个需要技术支持的问题。
绿色建材的合格评定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评价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建材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建材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或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建材的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
2. 资源利用评价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技术是评价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对建材所使用的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建材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资源利用评价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建材的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
3. 健康安全评价技术健康安全评价技术是评价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对建材所含有的有害物质、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等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建材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
健康安全评价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建材的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
4. 绿色标签认证技术绿色标签认证技术是评价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一种权威手段。
通过对建材的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健康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对符合绿色标准的建材进行认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购买指南。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一些绿色标签认证机构,如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中心、美国绿色建材委员会等。
总之,绿色建材的合格评定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建材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健康安全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认证,才能确保建材符合绿色标准,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绿色建材星级标准(一)

绿色建材星级标准(一)绿色建材星级标准引言绿色建材是指在生产、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建材。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绿色建材星级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绿色建材星级标准的定义、分类和评价要求。
定义绿色建材星级标准是一套衡量建材环境友好程度的评价指标。
根据标准的要求,建材可以被划分为1至5个星级,星级越高,代表建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小。
分类绿色建材星级标准根据建材的材料来源、生产过程和可再生性等因素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料来源•本地材料:使用本地采集的原材料制造的建材。
•可再生材料:使用可再生资源(如竹子、麻等)制造的建材。
生产过程•低能耗: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较低的建材。
•无污染: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的建材。
可再利用性•可回收:可回收再利用的建材。
•可降解: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降解的建材。
评价要求根据绿色建材星级标准,建材需要满足一定的评价要求才能被评为相应星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要求:能源消耗•低碳排放:建材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总碳排放量要低于一定标准。
•清洁能源:建材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污染控制•废弃物处理:建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和回收利用。
•排放标准:建材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要符合环保法规标准。
资源利用率•资源回收:建材生产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回收利用原材料。
•水资源利用:建材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结论绿色建材星级标准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置评价指标和要求,可以鼓励建材生产商和使用者选择环保、可再生的建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广绿色建材,共同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以上就是对绿色建材星级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绿色建材是指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资源利用率高,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是对这些材料进行评估和鉴定的参考指标,以确保其具备绿色建材的基本要求。
下面是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资源利用:绿色建材应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尤其是稀缺资源的使用。
通过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损耗、回收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能源效应:绿色建材应具备良好的能源效应,即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耗较低、能源利用效率高。
对于一些特殊材料,如太阳能板、保温材料等,应具备较高的太阳能吸收能力和热传导系数。
3.环境影响:绿色建材应具备低碳排放、低污染、低放射性等特点,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降低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等方式,实现对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
4.健康性能:绿色建材应对人体健康无害。
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释放有害物质,并且具备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能力。
比如,在装修材料中,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应达到国家标准。
5.可回收利用:绿色建材应具备可回收利用或可降解性的特点。
材料的生命周期结束后,能够通过回收或可降解的方式再利用或处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压力。
6.可持续性:绿色建材应具备足够的可持续性,即能够满足当前建筑需求同时不妨碍后代的发展。
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资源的长期供应和对环境的长远影响。
7.有效标识:绿色建材应具备明确的标识和认证方式,方便用户识别和选择。
比如,在中国,绿色建材可以通过中国绿色建材评价体系认证。
总之,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旨在为建筑领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材料选择和指导,从资源利用、能源效应、环境影响和健康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推广和使用绿色建材,可以实现环保、节能、健康和可持续的建筑发展。
建筑施工中的新型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是什么

建筑施工中的新型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是什么在当今的建筑行业中,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新型绿色建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
然而,要准确判断一种建材是否真正属于新型绿色建材,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且全面的评价标准。
那么,这些评价标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新型绿色建材的概念。
新型绿色建材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具有节能、减排、环保、安全、健康等优良性能的建筑材料。
与传统建材相比,它们更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人类健康的保障。
在评价新型绿色建材时,能源消耗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越低,意味着这种建材对环境的影响越小。
例如,某些新型保温材料的生产工艺经过优化,能够大幅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关键的评价标准之一。
这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加工和使用环节。
优质的新型绿色建材应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废弃材料作为原料,以减少对有限自然资源的依赖。
比如,利用废旧轮胎制成的橡胶改性沥青,既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又具备良好的路用性能。
环保性能无疑是新型绿色建材评价的核心之一。
建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应释放有害物质,如甲醛、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以免对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建材的生产过程应符合环保法规,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耐久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建材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的维护成本,还能减少因频繁更换建材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一些高性能的混凝土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新型绿色建材的易施工性也很重要。
如果一种建材施工难度大、效率低,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还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浪费。
相反,易于安装和施工的建材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中的碳排放。
此外,新型绿色建材还应具备良好的功能性。
比如,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的建材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具有优异的防火性能的建材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清单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清单
全面
一、综合性能指标
1、材料的耐久性:耐用性、耐腐蚀性、耐棉性等。
2、材料的抗热性:耐热性、热导率、热塑性。
3、导热性:端部绝热性、未热熔封性。
4、弹性稳定性:抗张强度、柔韧性、断裂伸长率等。
5、水分吸收、蒸发的量:吸水率、蒸发率等。
6、电性能:导电性、绝缘性。
7、化学成分:氯、铅、汞等。
8、耐冲击性、承压性等。
二、健康环境人体影响指标
1、放射性:不含放射性元素。
2、有毒物质:不含有毒成分、毒性物质等。
3、异味:不含有异味物质。
4、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要满足有关标准。
5、甲醛:要求在标准范围内。
三、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指标
1、节约资源:使用可再生资源,重复利用。
2、节能环保:使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材料,减少能耗,在材料设计上应考虑节能环保原则。
3、处理有害废弃物:应采取有效的降低有害废弃物排放的措施,实行绿色制造以及可回收技术。
四、安全性指标
1、燃烧性:要求满足国家的燃烧性能要求。
2、抗震性:要求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要求。
3、抗火性:要求满足建筑燃烧性能设计要求。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清单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清单绿色建材是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较小,并且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提供健康、经济和环保效益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清单是对绿色建材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指南,可以帮助设计师、建筑师和建筑业主在建筑项目中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材。
一、资源和材料1.原材料可再生性:建材是否采用可再生资源,如竹木、麻材等。
2.全球循环系统:建材是否符合全球循环系统,如石镜泉酸泉、节能环保、耐用等。
3.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建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情况。
4.建材产生的污染物:建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有害的污染物。
5.回收利用:建材是否易于回收和再利用。
二、健康和室内环境1.VOC排放:建材中是否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甲醛等。
2.辐射:建材是否含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
3.真空吸尘:建材是否易于清洁和维护,避免灰尘积累。
4.噪音控制:建材是否能够降低噪音传播和噪音污染。
5.温度和湿度控制:建材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三、能源效率1.热效率:建材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减少能源消耗。
2.电力效率:建材是否能够提供节能的电力设备和系统。
3.太阳能利用:建材是否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和电力供应。
4.照明效果:建材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节能照明。
四、水资源管理1.节水:建材是否能够提供节水设备和系统,如节水龙头、淋浴器等。
2.雨水收集和利用:建材是否能够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五、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1.绿色建筑设计:建材是否能够与绿色建筑设计相匹配,如屋顶绿化、园林景观等。
2.生态环境保护:建材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生产和运输排放:建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
4.社会责任:建材供应商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
六、经济性和可持续性1.成本效益:建材是否能够提供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益。
2.寿命和维护:建材的寿命和维护成本是否低。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水泥 cecs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水泥 cecs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是当今建筑业发展的热点。
目前,针对水泥建
材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由中国环境标志管理办公室(CECS)颁发的。
第一步,确立标准。
CECS颁发的标准是建立在国际上已经广为认可的ISO14000家族标准基础上的,以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健康与安
全为主要评价标准。
第二步,制定标准体系。
CECS以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材料应用为出发点,制定了相关标准及评价方法,对各种建筑材料的使用、生产、运输等环节均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也涉及到了减少环境污染、节省
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步,精准筛选产品。
根据标准体系,CECS对适用于绿色建筑和其他环保应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认证,认证内容包括材料配制及生产
工艺、产品使用安全、环境友好性等方面。
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的一种,也必须要遵循CECS的评价标准,符合标准的水泥可以获得CECS颁发
的认证证书。
第四步,推广认证。
通过广泛宣传,推广CECS认证,提高绿色
建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促使更多的厂商和消费者选择认证的产品,
促进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
总之,水泥建材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其绿色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产业发
展趋势也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在CECS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下,水泥建材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得到认可,推动绿色建材产业的
发展,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绿色建材标准或者评价体系,将有利于建筑材料健康发展。
如果要将建材从生产、施工到消费者使用以及废弃后处理全过程对环境和人的影响都考虑进去,其评价将是一个庞大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绿色建材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评价实施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如何判断一种建筑材料是否是绿色建材或其“绿色化”的程度是目前需要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
目前国际上绿色建材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两大类:第一类是单因子评价体系。
即根据单一因素及影响因素确定其是否为绿色。
如对人造板材中含有的有害物质限量做出具体数值的规定,符合规定的就确定为绿色建材,反之则为非绿色。
从这个角度讲的绿色建材是指那些无毒无害、无污染、不影响人和环境安全的建筑材料。
这种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对绿色建材内涵的狭义理解,因为评价标准仅凭单一方面的指标,实际上它并不能体现出绿色建材的全部特征。
现在充斥市场的所谓“绿色建材”多属此类。
第二类是国际公认的生命周期(LCA)评价体系。
它是根据绿色建材的定义,从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对自然资源、能源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多方面多因素进行定量的评估。
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材料能否回收利用等;能源主要指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省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室内环境的影响。
这个评价体系原理简单,又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某种建筑材料的绿色化程度,但其数据库的建立和评估软件的建立以及评估过程的复杂程度很高,费用也较大。
目前利用这个评估体系开发出的评估软件有BEES(Buiding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它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下的建筑和防火研究实验室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Buiding and Fire Research Lab) 开发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材评价通用技术标准Technical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征求意见稿)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二0一五年八月前言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交[2014]966号文),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绿色预拌混凝土评价;5绿色预拌砂浆评价;6 绿色砌体材料评价;7 绿色陶瓷砖评价;8 绿色卫生陶瓷评价;9 绿色建筑外墙水性涂料评价。
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应用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邮编:20003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参编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3.1 基本要求 (3)3.2 等级划分 (3)3.3 评价指标体系 (4)3.4 评价方法 (5)4 绿色预拌混凝土评价 (9)4.1 评价指标体系 (9)4.2 评价方法 (10)5 绿色预拌砂浆评价 (14)5.1 评价指标体系 (14)5.2 评价方法 (15)6 绿色砌体材料评价 (19)6.1 评价指标体系 (19)6.2 评价方法 (20)7 绿色陶瓷砖评价 (24)7.1 评价指标体系 (24)7.2 评价方法 (25)8 绿色卫生陶瓷评价 (28)8.1 评价指标体系 (28)8.2 评价方法 (29)9 绿色建筑外墙水性涂料评价 (32)9.1 评价指标体系 (32)9.2 评价方法 (33)1.0.1 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本市绿色建材评价与标识工作,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支撑绿色建筑选材,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上海地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使用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砌体材料、陶瓷砖、卫生陶瓷和建筑外墙水性涂料产品的绿色评价与标识工作。
1.0.3 评价绿色建材时,应统筹考虑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内,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可循环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评价绿色建材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本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0.1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本质更安全、使用更便利,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2 全生命周期 life cycle建筑材料从原材料的采集到建筑材料的自身报废回收所包含的4个阶段:生产制造、施工安装、使用应用、回收再利用。
2.0.3 环境产品声明 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以生命周期评价为方法论基础,提供基于实际生产过程的、经过第三方独立验证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数据报告。
2.0.4 预拌混凝土 ready-mixed concrete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2.0.5 预拌砂浆 ready-mixed mortar专业生产厂生产的湿拌砂浆或干混砂浆。
2.0.6 砌体材料 masonry materials由烧结或非烧结生产工艺制成的实(空)心或多孔直角六面体的用于建筑墙体的块材。
2.0.7 报废混凝土 scrap concrete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检验过程中收集下来,已经无法直接调制后降低设计等级使用的剩余混凝土拌合物和硬化体。
2.0.8 陶瓷砖 ceramic brick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经成形、高温烧成等生产工艺制成的实心或空心板状建筑用陶瓷制品。
2.0.9 卫生陶瓷 sanitary ceramics由粘土或其他无机物质经混炼、成型、高温烧制而成的用作卫生设施的陶瓷制品。
2.0.10 建筑外墙水性涂料 water based coatings for building exterior wall以水为溶剂或以水为分散介质的用于建筑外墙的涂料。
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 绿色建材的评价是以单类的建筑材料产品为对象。
评价单类建筑材料产品时,凡涉及与企业相关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以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厂区的评价结果为准。
3.1.2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材料产品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安全、便利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提交相应的报告和证明文件。
3.1.3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和证明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
3.2 等级划分3.2.1 绿色建材评价指标体系由控制项、评分项和加分项三大类指标组成。
绿色建材评价总分由评分项得分和加分项得分组成,评分项满分为100分,加分项满分为5分。
总分应按按照式3.2.1-1和式3.2.1-2计算。
Q总 = Q评 + Q加(3.2.1-1)Q评 =Σw i Q i(3.2.1-2)式中:Q总——总分;Q评——评分项得分;Q加——加分项得分;w i——评分项各指标权重;Q i——评分项各指标得分。
3.2.2 绿色建材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沪绿A级、沪绿AA级、沪绿AAA级3个等级,3个等级绿色建材均应满足所有控制项要求。
3个等级按表3.2.2划分。
表3.2.2 绿色建材等级划分3.3 评价指标体系3.3.1 绿色建材评价控制项指标应在产品的基本性能、环境影响和安全健康方面,依据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提出下限要求,并可禁止使用对产品品质或环境有较大不利影响的落后原材料或生产工艺。
具体指标设置应包含以下内容:1 产品质量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2 产品使用安全性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3 产品生产过程中环保相关的基本要求;4 与产品安全生产相关的基本要求;5 其他必要的要求。
3.3.2 绿色建材评价的评分项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
一级指标应包含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五大类指标。
二级指标应围绕绿色建材的内涵与绿色建筑的需求选取,并应涵盖其全生命周期。
指标选取应相对独立,具有先进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具体建筑材料产品的评分项二级指标可结合产品自身特性,从表3.3.2中选取,必要时也可另行设立指标。
表3.3.2 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指标体系3.3.4 绿色建材评价评分项指标应按照重要性程度合理设置的原则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各指标权重的总和为1。
一级评分项指标权重应按照表3.3.4给出的范围进行设置,二级评分项指标权重应结合各建筑材料产品特性进行设置。
表3.3.4 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指标体系3.3.5 绿色建材评价时,应进行加分项评价。
加分项应包含以下两方面指标:1 体现建筑材料产品突出创新性、生产工艺明显先进性且性能显著优异性的指标;2 体现生产过程先进节能减排技术且明显环境影响水平的指标。
3.4 评价方法Ⅰ控制项评价3.4.1 绿色建材评价的控制项指标应按照一票否决制原则进行评价。
评价采取资料审查结合现场核查的方式,具体要求如下:1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或型式检验周期内的国家质监抽检结果,判定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及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产品使用安全性(放射性、有害物质限量等)检测报告结果,判定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及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3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产品生产期间企业厂区的环保监测报告结果,判定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及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 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生产相关证明材料,结合现场核查结果,判定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及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5 根据企业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判定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及本市现行相关规定。
Ⅱ评分项评价3.4.2 绿色建材评分项评价应以每一个二级评价指标为独立的评价单元,满分为100分。
评价方法应符合以下基本规定:1 对于定性的评价指标,可设置指标应满足的基本条件,并根据评价对象满足条件与否来判定其是得100分或0分;2 对于定量的评价指标,可设置三至四个区间范围,并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指标值来判定其应得分值;3 对于部分不能用一个得分条件交待清楚的评价指标,可设置多个得分条件(各条件的总分为100分)来分别进行说明,该指标的最终得分为各条件得分的总和。
3.4.3 绿色建材节能类二级评分项指标的评价采取资料审查结合现场核查的方式,具体要求如下:1 核查评价对象近一年的原材料采购凭证/合同、生产台账和生产记录,计算其原材料本地化和低能耗运输比例,并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2 核查评价企业的能源消耗账单以及同一时期的产品总产量的统计数据,或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能源审计报告,计算单位产品的生产能耗,并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3 核算评价企业近三年的单位产品生产能耗,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4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颁发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
3.4.4 绿色建材减排类二级评分项指标的评价采取资料审查结合现场核查的方式,具体要求如下:1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产品生产期间企业厂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结果,并核查相应的减排措施实际运行情况,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2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产品生产期间企业厂界噪声排放监测报告结果,并核查相应的减排措施实际运行情况,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3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产品生产期间企业厂区的污水排放监测报告结果,并核查相应的减排措施实际运行情况,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4 核查评价企业近一年的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同一时期的产品总产量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相应的减排措施实际运行情况,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5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颁发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6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产品认证、环境产品声明报告,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
3.4.5 绿色建材安全类二级评分项指标的评价采取资料审查结合现场核查的方式,具体要求如下:1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结果,以基本性能指标检测值与设计要求(或标准规定)值的比值为依据,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2 核查评价企业近一年的产品关键质量指标的测试记录,随机抽取不少于10个测试值计算离散系数或标准偏差,并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3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结果,以耐久/耐候性能指标检测值与设计要求(或标准规定)值的比值为依据,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4 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生产相关证明材料,结合现场核查结果,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5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6 根据企业提供的有资质的机构颁发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按照指标得分条件进行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