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 《数据的表示(二)》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 《数据的表示(二)》课件


13

160
85
89

14

159
90
84

15

162
91
89

学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性别
女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身高 (厘米)
162 157 160 164 161 162 164 163 154 172 153 156 163 164 161
英语成绩情况
20
成绩



15
人数
22
5
3
10
5
0



成绩
(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 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 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成绩 68分 72分 75分 78分 79分 80分 81分 82分 83分 85分
人数 1
1
1
2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二)
课前准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 类书籍? 文学类(A)、漫画类(B)、 科普类(C)、历史类(D)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 结果如下:(投影片) AA B C D A BAA C B AA C B C AA B C AABAC D AAC D B AC D AAAC DA C BAAC C DAAC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 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
8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数据的表示2-导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数据的表示2-导学案

60~70


111
(3)组距是10,各组是2030,3040,
x x.
≤<≤<
四、总结反思:
1、频数直方图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频数直方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练习:
1.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如果视力在(含和)均属正常,那么全市有
多少名初中生视力正常?
2.为了了解某校500名初三毕业生的数学成绩,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整理后绘制如图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随机抽查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2)随机抽取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3)不及格的人数有多少占抽查人数的比例是多少
(4)若80分以上的成绩为良好,试估计一下500名初三毕业生成绩良好的人数是多少?
3.根据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分析,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步行的人数最少,仅为90
B、步行的人数为50
C、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
D、步行与骑自行车的人数之和比坐公共汽车的人数要少
课后反思:
222
333。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6.3《数据的表示2》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6.3《数据的表示2》

《数据的表示(2)》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与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并能初步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2.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处理与表示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表示与处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难点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讨论、演示法为辅,设计“实验—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情境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下表是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英语成绩仅分为三个等次,因此,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均可以简洁表示英语成绩.问题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通过观察、讨论,不难发现语文成绩多且层次差距较大,若再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显然非常繁琐.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教师由此顺势切入课题.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放手给学生完成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即给予肯定与鼓励.由问题1的易于解决,到问题2中学生产生的困惑,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入课题,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利用多媒体出示解决上面问题1时所列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引出频数概念.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解答问题2,列表与所画条形图非常复杂.这样引导学生尝试把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段简单化处理,进而探索得到频数直方图的知识.问题情境:对于问题1,小明采用了表格的形式,小颖采用了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的表格和条形统计图)这里的“人数”表示优、良、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因此也称为频数.对于问题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你能不能帮助小明想一个好的办法,较简便地解决问题2呢?试试看!教师鼓励学生想出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类似地作分段处理,再画统计图表进行表示,从而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参照教材的过程,自己独立制作表格和频数直方图.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练习1:请将前面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练习2:请将前面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适当点拨,做好辅导工作.四、勤学多练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71页的习题6.4,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重要性,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的图表绘制。

但他们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处理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重要性,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重要性,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复杂数据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案例材料,制作PPT,设计好课堂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整理和表示这些数据。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以下问题:a.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的?b.这些数据是如何整理的?c.这些数据是如何表示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对给定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表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并分析其优缺点。

2017年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

2017年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
-强调扇形图各部分所占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数据转换为扇形图的扇区。
2.教学难点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表示。
-理解并掌握百分比和频率在统计图中的应用。
-准确读取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
举例: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例如在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时使用扇形图。
-解释百分比和频率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在条形图和扇形图中的应用,如如何将频数转换为百分比。
-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如通过条形图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大小,通过扇形图判断各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
难点突破策略:
-使用实际案例和图表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加深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数据表示的兴趣。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将新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条形图和扇形图的引入,使得原本抽象的数据变得具体和直观,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课堂上,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我发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条形图和扇形图制作方法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从图表中提取信息,这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条形图和扇形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表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描述两种方式,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图表和数学描述来表示和展示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是很深入。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图表的绘制,例如条形图、折线图等,但是对于如何利用图表来表示和展示数据,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示不同的数据,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来展示数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描述两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图表和数学描述来表示和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和数学描述来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来解释和理解世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描述两种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和数学描述来展示数据,以及如何利用图表和数学描述来分析数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据的表示方法这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描述两种方式,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利用图表和数学描述来表示和展示数据。

3.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和数学描述来展示数据。

【导学案】6.3数据的表示2 新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6.3数据的表示2 新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6.3数据的表示(2)学法指导留意课本中重要例题,能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作出条形统计图一.预学质疑(设疑猜想.主动探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请用“正”字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籍的人数,根据统计的结果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要做学疑之星,提价值性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你认为模糊或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二.研学析疑(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问题一】课本P168的表格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2)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问题二】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小组内试着用图表和条形统计图合作完成,完成后组内交流.你能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成绩段60~70 70~80 80~90 90~100人数再将上表在下面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成后与课本对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三.导法展示(巩固升华.拓展思维)1.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2)如果视力在4.9-5.1(含4.9和5.1)均属正常,那么全市有多少名初中生视力正常?四、小结反思(自主整理,归纳总结)五、促评反思(反思评价、课外练习)1.从某市中学参加初中毕业考试的学生成绩中抽取4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数如下:90,86,61,86,73,86,91,68,75,65,72,81,86,99,79,80,86,74,83,77,86,93,96,88,87,86,92,77,98,94,100,86,64,100,69,90,95,97,84,94.(1) 将数据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数段数量59.5-64.564.5-69.569.5-74.574.5-79.579.5-84.584.5-89.589.5-94.594.5-99.599.5-104.5。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黑龙江省大庆27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教案(2012新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利用表格整理数据,能作出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问题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二、新课引入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三、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你能帮小明改进吗?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四、练习提高 做一做请将上面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五、课堂小结(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 (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 (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每组中只含最小分钟值,但不含最大分钟值(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6.4 1、2、3随堂检测1.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组距是2,各组是2830,3032,≤<≤<x x ; (2)组距是5,各组是2530,3035,≤<≤<x x ; (3)组距是10,各组是2030,3040,≤<≤<x x .解:选(2)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第(1)组距太小操作麻烦;第(3)组距太大,不能很好说明问题.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直方图:2.江涛同学统计了他家10月份的长途电话明细清单,按通话时间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他家这个月一共打了 77 次长途电话; (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 43 次;(3)通话时间在 0~5 分钟范围最多,通话时间在 10~15 分钟范围最少.3.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32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154 157 159 166 169 159 162 158159 155 164 159 160 162 157 162159 165 157 151 146 151 160 157 161 158 153 158 164 158 163 149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16914623-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决定组距与组数:当组距为4时,=23 5.754∴可分为6组4.:(1)全班有 53 名同学;(2)组距是 20 ,组数是 7 ;(3)跳绳次数x 在100140≤<x 范围的同学有 34 人,占全班同学 64.15 %;(精确到0.01%)(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教学反思:答:(5)该班跳绳成绩中等的(每分钟跳x <100140≤范围的同学)约占64.15%,跳绳成绩差的(每分钟跳x <6080≤范围的同学)很少,跳绳成绩特别好的(每分钟跳x <180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