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的课文
《触摸春天》课文读后感

《触摸春天》课文读后感(通用 15 篇)今天我们学完《触摸春天》这篇课文。
讲的是:一个叫肃静的盲童用手去触摸春天,用心灵去感受生命的一件事。
读完文章,使我思绪万千。
春天是漂亮的,也是夸姣的,春姑娘把世界抹得五彩缤纷。
一位盲人在春天中的小道上走,他的眼前却一片漆黑,那是多么可惜呀!在我们身边,时常会发现这样的人,有的双目失明,有的双耳失聪,有的因车祸失去了双腿,有的因疾病夺去了双手。
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残疾。
有的怨天尤人,报复社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自暴自弃,糟塌生命,给亲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这些人既可怜又可恨!世界上也涌现出许多身残志坚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奏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如:张海迪五岁高位截瘫,通过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上万字的书― ― 《轮椅上的梦》;国家优秀运动员桑兰跳马时意外受伤,平生与轮椅相伴,但是她笑对人生,战胜了病魔,鼓起了生命的风帆;患有肌肉萎缩性疾病的霍金,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一颗超新星。
他们把自己的人生活得多姿多彩,永远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我曾经读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也想把这三天光明送给肃静。
我想她肯定会过的很充实。
她可能会去曾经走过的小区,看看五颜六色的花朵,一定会非常高兴;她可能会去书的海洋,阅读许多她喜欢的书籍,在知识的天空纵情的翱翔;她可能会到小溪边散步,看见鱼儿在水里无拘无束的游来游去,一定会发出欢乐的笑声。
虽然三天会很快过去,但是对肃静来说却是平生难忘!让我们多多匡助那些需要匡助的人吧!让他们心里充满爱的阳光,用爱和坚毅谱写一曲最为华丽的生命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了《触摸春天》这篇课文。
课文中的肃静是个盲童,她不像别的双目失明的人一样整天待在家里,而是亲近大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
她虽然是个盲童,但她像健康的儿童一样,走路不会磕磕绊绊,并且走得很流畅。
她会像普通人一样在花丛中穿梭,连一只人们很难抓住的胡蝶,也被她内心的平静和善良吸引住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触摸春天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触摸春天课文
党妈妈要带领智慧和孤独去触摸春天,她带领他们穿过一条条田园小径,来到了春天
的王国。
一大早,党妈妈带领智慧和孤独来到了一片嫩绿的田野。
田野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五彩缤纷,香气扑鼻。
智慧和孤独不禁兴奋地探头看着花儿,仿佛在和它们对话。
党妈妈带着智慧和孤独来到了一片花海。
花海里有一片湖水,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
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智慧和孤独都感到了春天的活力和美丽。
智慧和孤独沿着湖边散步,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一片草地。
这里的草地绿得发亮,春风
吹过,草地像波浪一样起伏。
不远处,有孩子们在放风筝,他们笑得很开心。
智慧和
孤独无比羡慕他们,他们也想放风筝,和这片草地一起起舞。
智慧和孤独继续往前走,前方是一片樱花林。
樱花盛开的时候,像一片粉红的云彩,
仿佛置身于仙境。
智慧和孤独被樱花的美景所震撼,他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柔美。
党妈妈带着智慧和孤独来到了一座山上。
山上有一片桃花林,桃花盛开时,像一片红
色的海洋。
智慧和孤独感受到了桃花的热情和奔放,他们也想成为一朵桃花,给春天
带来更多的色彩和生机。
通过触摸春天,智慧和孤独对春天有了更深的理解。
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春天让世界充满了美丽与欢乐。
智慧和孤独深深被春天的魅力所吸引,他们决心要用
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春天。
《触摸春天》小学课文原文

《触摸春天》小学课文原文
《触摸春天》小学课文原文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

一、教材分析《触摸春天》是四年级语文(上)的课文之一,是一篇感人的散文。
本篇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生活点滴,引导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激发孩子们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
2.通过阅读散文,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培养对春天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通过在校园的观察及感悟,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触摸春天》的内容,体会散文的优美描写。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身边春天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通过观察细节描写春天的景色。
2.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力量。
五、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展示一幅春天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幅春天的图片,你们看它给你们什么感觉?学生:美丽、温暖、生机勃勃。
二、阅读教材(20分钟)(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解读课文。
1.朗读整篇散文,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和意境。
2.分段导读,让学生理解每段内容。
3.引导学生找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描写春天的景色、生活中春天的点滴等。
(3)教师提问1.散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三、感受春天(15分钟)学生们就自己所见所闻,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景色。
四、继续阅读教材(10分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写成语句。
五、描写春天景色(25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几个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
(2)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春天景色,尽量描写出春天的美好。
(3)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描写。
六、回归课文(15分钟)(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将自己的描写与课文中的描写相对比。
(2)请几名学生再次朗读散文,表演出散文中的描写。
七、课堂总结(10分钟)复述散文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散文的特点和描写。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17课触摸春天教案

触摸春天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17课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准备: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环节: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天,谁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
播放影视频资料,春天里的声音,同学们边观看边倾听:/files/41/1%B4%BA%CC%EC%B5%C4%C9%F9%D2%F4.swf2.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
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目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3.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目中的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
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
(板书课题)检查预习,认读生字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小组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并旁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1)出示“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触摸春天》课文教案

《触摸春天》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感受春天的魅力。
2.学会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春天景色,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b.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课题《触摸春天》。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a.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b. 学生分享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重点生字词。
3.学习课文,深入理解a.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意境。
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c. 教师讲解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4.巩固知识,内化拓展a. 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造句。
b.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用文章中的句子表达出来。
5.总结反馈,布置作业a.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b.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c.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家长反馈,评价学生在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享,评价学生对文章所表达情感的体会程度。
3. 通过学生的朗读和书写,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规范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画心的蝴蝶——《触摸春天》课文赏析

摘要:古典诗歌无论从用词、写法、结构、意境等诸方面都堪称经典作品中的精粹。
它以其特殊的表达效果濡染心灵、陶冶性情,能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写作素养,让学生在古典诗词中成长。
关键词:古典诗词;语言;素材;表现手法;作文教学一、古典诗歌的语言优势诗歌的语言凝练隽永,高度概括,富有韵味,是最佳的语言材料积累对象。
1.词汇之美诗歌可以用非常俭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因此,古典诗歌中会有一些用词非常有特色,着字少而意味无穷,用在我们的作文表达上会有奇特的效果。
2.“炼”字之趣古诗文用字精练、优美,含义深长,可谓字字珠玑。
通过反复推敲与斟酌,所“炼”出的字常有难以言说的妙处。
如果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培养古典诗词中推敲字句的精神,那何愁写不出妙语传神的佳作呢。
3.音韵之妙音乐是诗的灵魂。
古典诗词的押韵、节奏、平仄等要求既体现出一种音乐之美,同时也可以感受作者情感的律动,读来朗朗上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有着很强的美育作用。
4.哲思之味中国的古代诗词大都意境深远,蕴涵哲理。
古人善于从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发掘其蕴涵的深刻哲理,从自然现象感悟到人生哲理,并把对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古典诗词和文章的这些内在优势,如果合理运用,必会内化为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古典诗词的素材优势古典诗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现成的意象,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丰富诗词中已有的意象,创造性地再现生活情境,如张晓枫的《不朽的失眠》就是借助《枫桥夜泊》中月、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扩展开来,并结合作者的际遇,细致地描写出了一幅萧瑟凄绝的画面。
《枫桥夜泊》固然是名诗,而借此为契机,展开来写的《不朽的失眠》也便成了散文中的精品。
古典诗词中所涉及的题材极其广泛,可以说囊括了生活常遇的各种境遇和情感,可以作为中学生作文现成的素材。
三、古典诗词表现手法优势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是写作中上乘的借鉴对象。
而这些表现手法在我们的中学生作文的表达中它依然是实用的,可以借鉴的。
扶摸春天课文的内容

扶摸春天课文的内容《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看看下面的扶摸春天课文的内容吧!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
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生动、鲜活的体验性活动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开始,我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让他们从日常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及诗句入手,把学生引入春天的美景中,由此对比想象盲人眼中的春天,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学生在想象与思索中质疑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在解疑的基础上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摸春天的课文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
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