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李白简介 静夜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课件(共22张PPT)

chuáng
床
xiāng
香
3.学会观察压线笔。 “床”里面的木字一横压横中线写 略 上扬。“乡”第一个撇折沿竖中线起笔, 第二个撇折略微上扬,两个撇折基本平 行,转折处基本对齐。
xiāng
乡
gù
故
学习延伸
一、与同学们讨论下各自的学习心得 二、老师们指点下本课时的重要内容
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带心字底的字你还学过哪些?发现了什么规律?
想忘怎 要点:带心字底的字和人的思想心 情有 guāng
生字。认识“床、故、光”3个字。
“光”和“床”韵母都是“ang”。
“床”是由“广+木"合成,“故”是“古” 加反文旁,都是熟字加偏旁。
(2)我要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字。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 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 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 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 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 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 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语文一年
级
下册
第四单元
8 静夜思
一、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读诗题“静夜
yè
思”,识记“夜”
sī
和“思”。
yè
(1)月亮出现在夜空,认读生字“夜”。
(2)“夜”可以组哪些词?
夜色、夜晚、月....
《静夜思》课件

míng
唐 李白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霜。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朗读小魔法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静夜思 (唐) 李白
如果你离开了爸爸 妈妈,十分想念他们, 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 会是怎样的?
窗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把“月光”比作“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 是铺在地上白白的霜 。
抬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 团圆。在这个安静的月圆之夜, 诗人却独自漂泊在外,他的心 情会怎么样呢?
难过,伤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为什么作者看到月亮就思念故乡呢?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静夜思
“诗仙”
——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我国唐代著名 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 简直就像是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 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jìng yè sī
静夜思
安静的夜晚 思念家乡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 举 头 望· 明 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作者李白相关资料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作者李白相关资料李白和杜甫历史道路的殊途同归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那个用生命来追寻浪漫的李白,是那个迎风立于船头,狂笑高呼“我本楚狂人”的李白,是那个对天长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
他天马行空,他豪放飘逸,他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他澎湃的激情,他飞扬的神采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被感染,被打动。
杜甫,是那个诗录历史的杜甫,是那个“宁苦身以利人”的杜甫,是那个道尽人间悲欢离合的杜甫。
他感时忧国,他绪密思深,他沉郁顿挫。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杜甫和李白的殊途,其源于儒、道的殊途。
儒家、道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两种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
孔孟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人伦关系以及条条框框的做人原则为文人走向圣人之路铺好了砖石,追求的最终理想是“修治齐平”。
老庄则剖析宇宙间自然万物的深层奥义,追求人与宇宙的契合无间,人与“道”的和谐统一,为文人走向仙人之路架好了云梯,探寻的是乌托邦般的“无为而治”。
儒和道代表了中国文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深沉凝重,后者率性恣肆,分别造就了诗圣杜甫和诗仙李白。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时代选择激情,历史选择深刻”,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很难有标准来衡量两者之间的优劣高下,同样也没有标准来评判儒道两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哪个更加深远,它们两者只是不同,这种不同造就的是两个同样伟大的诗人。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向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思想和感情的代表。
李白和杜甫的伟大皆在于此。
李白的诗中,狂放、抑郁、希望、失望相互交织、冲突,他的狂笑长吟中笑出了吟出了他“大济苍生”、“海县清一”的抱负和人们无力笑出吟出的血泪。
李白诗《静夜思》原文翻译赏析

天宝十年
51岁。在梁苑,与宗楚客孙女结婚当在是年或此前。写有《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冬,离梁苑北上幽州,写有《留别于十一兄裴十三游塞垣》诗。
752年
天宝十一年
52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写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赠临洺县令皓弟》、《赠清漳明府侄聿》等诗。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有《行行且游猎篇》、《幽州胡马客歌》等。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写有《北风行》、《远别离》等诗。
760年
上元元年
60岁。自零陵返江夏,有《早春寄王汉阳》、《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等诗文。下寻阳,上庐山,有《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赴豫章,有《下寻阳城泛彭寄黄判官》、《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豫章行》等诗。
761年
上元二年
61岁。暮春,送宗夫人上庐山,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东下重游皖南。有《宿五松山下荀家》等诗,来往于金陵、宣城间,有《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欲投李光弼军未果,写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至当涂依族叔李阳冰。写有《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
740年
开元二十八年
40岁。许夫人约卒于上年或是年。李白带子女离安陆至东鲁。写有《五月东鲁行答汉上翁》诗等。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等隐于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写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等诗。
741年
开元二十九年
41岁。居东鲁,游东鲁各地。
742年
天宝元年
42岁。四、五月间,游泰山,有《游泰山六首》。这一年,元丹丘将李白多年前写的《玉真仙人词》呈给玉真公主,成功地将李白推荐给了玉真公主。秋,李白自南陵奉诏入京,有《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冬,侍从温泉宫。写有《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温泉侍从归逢故人》等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静夜思》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
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
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我会写:思sī(思想)(心思)(秋思)(三思)床chuáng(木床)(床头)(大床)(双人床)前qián(前后)(以前)(从前)(前天)光guāng(月光)(阳光)(光头)(光明)低dī(低头)(低音)(高低)(低三下四)故gù(故乡)(故国)(故人)(故土)乡xiāng(乡音)(同乡)(思乡)(水乡)我会认:夜yè(夜晚)思sī(思乡)床chuáng(起床)光guāng(阳光)疑yí(怀疑)举jǔ(举手)望wàng(看望)低dī(低头)故gù(故乡)易错的字: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多音字:思sī思乡sāi于思地dì地上de轻轻地近义词:望--看思--想举头--抬头反义词:举头--低头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古诗时,首先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而且读出古诗的韵律。
如朗读节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8.静夜思(相关资料)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资料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资料 1 静夜思
静夜思 - 李白五言绝句
所属类别 : 其他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
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原文翻译及其作者介绍

《静夜思》原文翻译及其作者介绍原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成就: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诗词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一年级语文《静夜思》课件

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这首古诗里 哪个韵前
疑是地上霜。
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 层层的白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仰头看那空中的一轮 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 沉思,更加想念起自己 的故乡。
概括主题
古诗《静夜思》以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 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 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 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 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 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 现在我们面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资料宝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 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 则是李商隐、杜牧)。中国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心灵感悟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 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 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 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 炙人口。
随堂练习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中作 秋登宣城谢朓帝城 送友人 登金陵凤凰台
月下独酌 清平调 其一 清平调 其二
清平调 其三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春思
赠汪伦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关山月 子夜吴歌 长干行
蜀道难 长相思 其一 长相思 其二
行路难 玉阶怨 赠孟浩然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渡荆门送别 怨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简介
【生平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