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黄肖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摘要】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子研究进展情况,从纤维蛋白单体、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免疫学、基因等方面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前期或形成初期出现的相关因子变化,为预防和早期治疗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5(024)004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严重创伤和骨科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DVT的形成因素主要是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在骨科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患者常伴随有血管、肌肉及其他组织的损伤,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出纤溶激活因子及凝血因子并发生一系列反应,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损伤后由于患者活动困难,循环血液流动缓慢,导致DVT的产生,影响病情康复,形成的血栓脱落则引发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1],DVT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

临床中,DVT的漏诊及误诊率比较高,早期因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故很难及时作出正确诊断,欧州及美国等国家对肺栓塞的漏诊或误诊率高达70%[4].大量的DVT患者临床中未能被及时正确地诊断出来加予及时治疗,导致大量患者因此导致残疾甚至死亡[5].DVT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仪器检查.仪器性诊断手段主要有超声检查、血管造影检查、核磁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