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房
中药房工作流程

中药房工作流程中药房是中医药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流程对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药房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中药材采购、中药制剂加工、中药配药、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库存管理等环节。
下面将对中药房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药房的工作流程始于中药材的采购。
中药材的采购是中药房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中药质量的优劣。
中药材的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选择正规的中药材供应商,对中药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做好中药材的入库登记和存储管理。
其次,中药房进行中药制剂加工。
中药制剂加工是将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炮制、研磨、配制成中药制剂的过程。
在进行中药制剂加工时,要严格按照中药制剂的配方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接下来是中药配药环节。
中药配药是根据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要求,将中药制剂按照一定的配方和用量进行配制的过程。
在进行中药配药时,要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配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然后是中药质量控制环节。
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房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中药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测。
在中药质量控制环节,要对中药材、中药制剂和配制好的中药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中药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是中药库存管理。
中药库存管理是对中药的入库、出库、库存量和有效期等进行管理和监控。
在中药库存管理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库存档案和库存管理制度,做好中药的库存统计和盘点工作,确保中药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房的工作流程包括中药材采购、中药制剂加工、中药配药、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库存管理等环节。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服务质量提供保障。
希望中药房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药房工作制度

中药房工作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中药房的工作流程,保障中药房的安全、高效运行。
中药房作为医院重要的药房之一,承担着中药处方配制、质量控制和药品管理等任务,对患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2. 工作范围中药房的工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中药处方配制•药材采购和管理•药品质量控制•中药复方的配制和调剂•中药房库存管理3. 工作流程3.1 中药处方配制•接收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核对中药处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处方制定合理的配方•按照标准操作流程配制中药•配制完成后复核处方的正确性•将配制好的中药装入合适的包装盒中,并标注相关信息3.2 药材采购和管理•根据工作量和需求制定采购计划•与供应商洽谈,并选择合适的药材供应商•定期检查采购的药材质量,并做好记录•按照正确的方式储存和管理药材•定期进行库存盘点,记录并整理库存情况3.3 药品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药典要求制定药物操作规范•建立药品质量控制的标准流程•定期检查药品质量,确保药材的纯度和无污染•对不符合标准的药材进行处理3.4 中药复方的配制和调剂•根据医生的要求,制定复方的配方•按照标准操作流程配制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人员复核配方的准确性•配制完成后核对复方的正确性,并标注相关信息3.5 中药房库存管理•建立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库存的准确性•针对库存情况定期进行盘点•对库存过多或过少的药品及时处理•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并进行合理安排4. 工作标准4.1 工作时间中药房的工作时间为医院正常营业时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加班抢救患者,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4.2 工作要求•中药房工作人员应具备中药学专业知识和相关证书•中药房工作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职业道德标准•中药房工作人员应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中药房保管人员应保证库房的安全和环境整洁4.3 工作纪律•中药房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中药房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中药房工作人员应按规定时间上岗,不得迟到早退•中药房工作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工作证,不得擅离岗位•中药房工作人员应对工作中的错误和失误负责并及时纠正5. 总结本文档旨在规范中药房的工作流程,确保中药房的安全和高效运作。
中药房的主要工作内容

中药房的主要工作内容中药房,这个地方可真是神奇!一走进来,满屋子的药香扑面而来,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仙境。
药材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的瓶瓶罐罐像是在开派对。
你有没有想过,药房里到底是干嘛的呢?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中药房的神秘面纱,看看这里的主要工作内容吧。
1. 药材的采购与管理1.1 采购药材首先,药房的第一步工作就是采购药材。
这可不是随便从超市买菜那么简单哦。
中药材的采购讲究的是“时令”和“道地”。
像什么人参、枸杞,这些可得从正宗的产地来。
你说,一个好药材,得有个好出身嘛!所以,药房的采购员可得多费些心思,四处跑去找那些质量上乘、价位合理的药材。
别忘了,采购的时候还要和商家砍价,争取到最好价格。
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给患者更好的福利。
1.2 药材管理药材买回来了,接下来就得好好管理。
药材的储存可有学问,得分开存放,干燥通风,不然可就容易发霉,变质。
你想啊,病人等着用药,结果给他拿出一堆坏药,那可就尴尬了。
药房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定期检查库存,还要记录药材的使用情况,确保每一种药材都在保质期内。
说白了,药材的管理就像在养小宠物,要细心、耐心,才能让它们健康成长。
2. 中药配制2.1 开方与配药说到中药房,配药绝对是重头戏。
医生开好方子后,药房的师傅们就要开始忙碌了。
他们仔细查看每一味药材的分量,像是调酒师在调配一杯鸡尾酒。
每一味药都有它独特的功效,搭配得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这个过程就像做饭,太多太少都不行,火候也得掌握好。
听说,配药的时候,师傅们还有自己的小秘诀,像是秘密配方一样,独家传授给徒弟。
2.2 煎煮与包装配好药后,接下来就是煎煮。
这时,厨房的味道就更加浓烈了。
煎药的过程需要耐心,水温、时间都得讲究,不能心急。
你别小看这一步,煎出来的药汁可是直接关系到药效的。
煮好的药液还得仔细过滤,分成小瓶,贴上标签,写上服用说明。
每一瓶药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宝盒,装着患者的希望。
师傅们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开玩笑说:“这可是我亲手做的,喝了它,病就得跑得快快的!”3. 客户服务与咨询3.1 接待顾客中药房可不仅仅是个药铺,它也是个服务窗口。
中药房基本标准

中药房基本标准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药房基本标准一、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二、部门设置三、(一)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
四、(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的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中药制剂室。
三、人员(一)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到20%,中医医院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到60%。
三级医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药人员不低于50%,二级医院不低于40%。
(二)中药房主任或副主任中,三级医院应当有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二级医院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负责人至少应具备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
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煎药室负责人应为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煎药人员须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有条件的医院应有临床药学人员。
四、房屋(一)中药房的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二)中药饮片调剂室的面积三级医院不低于100平方米,二级医院不低于8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的面积三级医院不低于60平方米,二级医院不低于40平方米。
(三)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
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
中药房管理制度官方版(5篇)

中药房管理制度官方版中药库工作制度(一)中药库房负责全院中药材、饮片的保管供应工作,根据用药的基本目录和临床、科研用药需要,有计划地采购药材,饮片,做到品种齐全、不脱销、不积压,保证医疗用药需要。
(二)入库药材、饮片必须认真验收(对品种、真伪、数量、价格、产地、等级都要认真查对,与采购合约不符或质量不合格者不予入库)。
(三)发出药材、饮片,需凭领单,填清实发数量,并进行核对,发货人和核对人签字后方可发出。
(四)在库各种药材、饮片,要分类、定点,妥善管理,原药材与饮片要分库储存。
饮片要按照其性质、性状分类保管,易虫蛀、霉变的药品必须特殊保管。
各类药材勤查、勤翻、防潮、防霉、防蛀、防鼠。
(五)入库和出库药品要及时做电脑出入库登记。
并定期进行盘库清点,做到帐物相符,发现积压、变质药品要及时报告、处理。
(六)加强与药房联系,及时通知临床科室暂缺或新到的药品品种。
(七)建立差错登记本,发现差错事故及时登记。
重大差错事故要向领导汇报,并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处罚。
(八)做好库区安全和卫生工作,防火防盗。
库内严禁吸烟。
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库区,不得在库区会客。
定期或不定期对库房进行清扫,保持库房整齐、清洁。
(九)爱护库区公物,严格温湿度计使用与记录,保持库区干燥,定期进行安全防患教育,熟悉各类灭火器的使用。
对各类数据应及时进行登记整理,每年按分类装订成册备查。
注意事项(一)遇特殊情况如赈灾等或突发情况需调拨药品应经科、院领导同意并办理登记手续,方可调拨药品。
(二)到库药品原则上应即时录入电脑。
(三)库存所有药品必须做到帐物相符,发现有误后应及时查找原因,上报科主任。
(四)对所有原始单据(入库单、____、请领单),供应方提供的各种文件均应妥善保管备查。
处方调配制度一、处方调配工作应由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药剂士或药师担任;处方____和发药审核的对外窗口工作应由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和有调剂工作经验的药士以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中药房管理制度(七篇)

中药房管理制度一、中药房工作制度1、有处方权的医生应将签名模样分别留中药房,药剂人员凭医生处方调配,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2、药剂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负责门诊、住院处方的调配。
调剂人员应由中(西)药士或经过系统培训的具有一定药物知识的人员担任。
3、调配前要认真审查处方中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药名、用量、剂量、服法、配制禁忌,以及是否计价交款(记帐)无误后,方能调配,如有疑问,必须找处方医生问明,并及时更正,签名后再予配方,凡处方内缺味药品,应经处方医生更改后才可调配,调配人员不得擅自改动或代用。
凡超过剂量,违反配制禁忌的处方,调剂室有权拒配。
4、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应付的统一标准去调配。
配方时要按方称量。
一方多剂药,分包要等量。
不得估量抓药,更不能以手代秤。
除定量制成品以及只、条、个、为单位者外,一律用戥称取,每剂药品误差不得超过____%。
周岁以下小儿用药和毒、剧药品必须逐味、逐剂称量。
5、调配过程中,凡矿石、贝壳、果实种子类药品,均需打(杵)碎配发;“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均应按医嘱另包,并在小包上注明煎服方法。
6、凡医生注明急重病的处方,一律给予优先配发。
7、药房应根据工作量配备复核员。
复核人员应认真复核,查对配方有无漏配、错配,确无错漏签名包装。
发药时应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的核对制度(查处方内容、药品质量、配伍禁忌。
对姓名、性别、年龄、用量、用法、剂数、瓶签)。
药房领导要经常深入药房,抽查复核剂质量。
8、毒性中药,按有关麻、毒、剧药管理条例管理。
贵重药品要有专人负责,专柜保管,专册登记,逐方销存,并定期检查销存情况。
9、药品应分类存放,药斗和药瓶应贴品名标签,药品更位,标签随即更改。
新增药品及短缺品种,应及时通知有关科室。
10、补充药品时,原有药品应置放在新补充药品上面,以避免药品积压、保证药品质量。
11、药房的衡量器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固定位置存放,定期检查灵敏度。
中药房规章制度

中药房规章制度
第一条中药房的管理。
1. 中药房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中药的采购、储存、销售和管理工作。
2. 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3. 中药房应当定期对库存中药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药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第二条中药的采购和储存。
1. 中药房应当选择正规的药材供应商进行采购,确保药材的来源和质量。
2. 中药房应当对采购的中药进行验收和入库,确保药材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3. 中药房应当对储存的中药进行分类、标注和保管,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易于管理。
第三条中药的销售和管理。
1. 中药房应当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中药的销售,不得擅自变更或替换药材。
2. 中药房应当建立健全的销售记录和档案,确保药品的使用情况和流向可追溯。
3. 中药房应当加强对中药的管理和监督,防止中药的滥用和误用。
第四条中药房的卫生和安全。
1. 中药房应当定期对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卫生和安全。
2. 中药房应当对中药的过期药品进行清理和处理,防止过期药品对患者造成伤害。
3. 中药房应当加强对中药的质量和安全监控,确保患者用药的
安全和有效。
以上就是中药房的规章制度,中药房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并不断加强对中药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中药房工作制度及流程

中药房工作制度及流程一、工作制度。
中药房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它的工作制度对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药房的工作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值班制度,中药房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值班制度,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专业人员负责中药房的工作。
2. 药品管理制度,中药房的药品管理制度应该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做好药品的分类、存储、配送等工作。
3. 医嘱审核制度,中药房在发放药品时需要对医生开具的医嘱进行审核,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4. 库存管理制度,中药房需要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合理控制药品库存量,避免药品过期或者短缺的情况发生。
5. 安全防护制度,中药房内药品较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避免盗窃和损坏。
二、工作流程。
中药房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取药流程、药品配制流程和药品发放流程。
1. 患者取药流程:患者到达中药房窗口,出示医生开具的处方单,工作人员接待患者,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处方单信息,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开具的药品信息无误后,开始为患者取药。
2. 药品配制流程: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单,工作人员按照药品配制流程,选取相应的药材,进行配制制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配制的准确性。
3. 药品发放流程:药品配制完成后,工作人员进行药品的包装和标识,然后将药品交给发药窗口的工作人员,发药窗口的工作人员再次核对药品信息和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将药品交给患者。
以上是中药房的工作制度及流程,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进行工作,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畏:两药配伍,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 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
相杀:两药配伍,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
相恶:两药配伍,一种药物能降低或减弱另一 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
相反:两药配伍,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如贝母反乌头。
5.调配处方需经第二人核对并签字,一人值 班时由本人自行核对,双签字后方可发出。 发药复核率应达100%,发生差错时,有原 因分析、总结及改进处理意见并记录。
中药房的工作流程
中药房配药流程
审查处方
计价
检查复核 调配
发药
药师审查
药师计价
调剂人员
药师再次 复核
仔细核对 后发药
审查处方
• 一药方审查项目: • (一)、病人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住址或
3、处方的种类
• 1、法定处方:系指《中国药典》、《局颁 药品标准》(或《部颁药品标准》)所收 载的处方,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 2、协议处方:系指医院医师与药房根据临 床需要,互相协商所制定的处方。协议处 方药剂的制备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淮, 并只限于本单位使用。
医师处方: 系指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 的书面文件。
十八反
甘草反甘逐、大戟、 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
药。
十九畏
• 硫黄畏朴硝, • 川乌、草乌畏 • 水银畏砒霜, 犀角, • 狼毒畏密陀僧, • 牙硝畏三棱, • 巴豆畏牵牛, • 官桂畏石脂,
• 丁香畏郁金。 • 人参畏五灵脂。
4、处方的结构及注意事项
(一)处方的内容: 处方前记 处方正文 处方后记
1.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 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 科别或病室和床位、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 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2.正文:以Rp或R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 数量、用法用量。
计价
• 在新系统未运行以前,我院药房计价方 式均已手工计算方式计价。
方剂调配
调配处方
• 调剂是中药房工作的重要环节,调剂人员接 方后首先查验是否已交款。调配方时按处 方药物顺序,逐味称量,又称“拼盘”;多 剂处方应先称取总量,然后按等量递减法使 分剂量均匀准确。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应单 独包装,并注明处理方法。若调配中成药处 方,则按处方规定的品名、规格、药量进行 调配。调剂完毕,自查无误后签名盖章,交主 管药师核对。
7.元代政府于大都(北京)各设回回药物院一所 ,
8.明代开国之初,嘉靖十五年改御药房为圣济 殿。
9.清代的医药制度基本上与明代相同,设有太 医院及御药房,但无惠民药局的设置。
10.御药房于顺治十六年(1659)设置,初隶属太医 院。民国时期,
11、国民政府卫生部在南京召开中央卫生委员会会 议,推行歧视中医的方略,虽然未能达到消灭中医 的目的,却使祖国医学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二、《难 经》 —西汉时期
该书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 腧穴、针灸等内容.
三、《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 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
四《神农本草经》—秦汉时期
是我国第一部最早的药学专著。
中药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梁代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三、佐药:佐药是指方中另一种性质的辅 药。它又分:
(一)正佐:协助主药治疗兼证。
(二)反佐:对主药起抑制作用,减轻或消除主药 的副作用。
四、使药:方剂组成原则中的“使药”指
作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1)引经药,既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既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中药处方的用药禁忌
发药时要注意
• 一、 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取药凭证和汤药 剂数;
• 二、向患者交代用法、用量、用药或饮食 禁忌,以及特殊处理药物的用法、鲜药保存 等;
• 三、门诊病人与住院病人应在中药煎煮登 记本上分开登记取药日期、姓名、接药时 间、煎药剂数、浸泡时间、入锅时间、出 锅时间、取药时间、取药袋数、取药人、 发药人都应有详细的登记。
「
中 药 房
简 介
」
.
目录
• 中药的历史 • 中药调剂 • 十八反 十九畏
• 中药房概念 • 中药房的工作流程 • 中药库房的储存与养护
• 新系统的操作运行
一、中药•历史
(一)、中药的定义
中药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 的药物。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 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 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牡蛎等都是 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 如西洋参。
• 2、医药分开管理始于周, • 3、隋代的药学制度,隋初置尚药局,系专为
皇室服务的医疗机构, • 4、场帝时尚药局即隶殿内省,典御改名为奉
御,。 • 5、唐代因袭隋制,在人员编制上略有增加。
修和药所改称医药和剂局 (简称和剂局) 。
6.南宋沿袭北宋旧制,建炎四年(1130)在临安 (今杭州)设置熟药所。全国熟药所均改为太平 惠民局。
二、努力学习业务,提高业务素质,了解各 种中草药的用途,用法和配伍禁忌,提高 工作质量。
中药调配制度
1.处方调配工作应由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能力的药剂士或药师担任;由实际工作能力强和 有调剂工作经验的药士以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承 担。
2.审方时应仔细阅读,发现问题立即与开具处方的 医师联系解决。掌握“十八反,十九畏”,孕妇 禁忌,用药等配伍禁忌,发现配伍禁忌的应退方 ,不得调配。发现超剂量用药的应要求处方医生 确认重新签名后方可调配。
3.后记: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药品金额以及审计、 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 名。
5、中药处方 组成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 分组成。
一、君药:君药又称主药,是在方剂中针对主 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 中之首. 二、臣药:臣药亦称辅药,有两种意义,一是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 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该书共7卷,载药730种,
南朝刘宋时期 雷敩—《炮炙论》
《雷公炮炙论》三卷,此书为我国最早的中 药炮制学专著,原载药物300种。
唐代政府组织编篡—《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权 力机关颁布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 典。
金元时期—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全书共30卷、收载药物1746种,有药图294幅, 附古今单方3000余首,
(二)悠久的中药历史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 中,通过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 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 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 年的历史,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 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中药房
中药房的历史由来
• 1、中药房古称药铺、医药惠民局、和剂惠民 局、太平惠民局等,
(4)、用时需捣碎的饮片,应称取后置专用 铜冲内先捣碎后分剂量。
(5)、 处方中如有先煎、后下等需特殊处 理的饮片,应单包、并注明用法。
调配处方注意事项
• (1)拿到一份处方,应仔细核对患者 姓名,年龄、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取 药凭证和汤药剂数
• (2)调配处方时应参看处方,精神集中 ,认真仔细,不能凭记忆操作,以防拿错或 称错药物。
• (3)分剂量时应按“等量递减”不可 主观估量或随意抓药调配
复核
(1)、复核:为了保证病人用药有效安全, 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已调配好的药剂在 配方者自查基础上,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 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核对。
(2)调配人员是否签名。经核对无误后复核 人签名,即可装袋,
(3)发药:发药是调剂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发药人员将饮片包装,核对无误后,发给病人。
1、配伍禁忌 2、证候禁忌 3、妊娠禁忌 4、服药饮食禁忌、
4、正名 5、别名 6、并列药名、 7、书写不规范的名称 8、忌口、妊娠禁忌、 服药禁忌、饮食禁忌
配药原则
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 病。如独参汤、清金散。
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 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桂枝。
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载方314首,其中中成药61首。是我国最早的理 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
记载方剂101首,在配方,制法上又有了新的 发展,并首先使用“成药”这一术语。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房》、
共载方7500首,是集唐以前方剂大成之作。
宋金元时期 朝廷组织编著—《太平圣惠 方》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中国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时珍撰,载 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是我国医 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方剂学及中药学的发展
马王堆汉墓出土—《五十二病 方》
现存医方总数283个,是我国古老 的医学方。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
载方13首,其中9个中成药。为方剂学的发展 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中药处方
处方的概念:处方,又称“药方”。 中药处方是载有中药名称、数量、煎服方 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中药制剂的书面文件 ,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既 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 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 ,具有法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