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主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一)

合集下载

探析警犬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探析警犬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探析警犬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董 明牡丹江铁路公安处,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 要:警犬对于我国公安事业而言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需格外重视警犬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本文简要分析了警犬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并提出通过及时注射防治疫苗、合理设计集训活动、善于观察警犬状态等措施,提高警犬传染病防控效果。

关键词:警犬传染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犬类传染病会严重影响警犬的身体状况,甚至引发警犬死亡,使其无法为我国公安事业继续做出贡献。

所以,警犬使用单位需要高度重视警犬传染病的防控效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警犬患病率,以此保证警犬能在良好的状态下继续体现出自身的实用价值。

1 警犬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1 狂犬病常言道:“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而警犬作为具有特殊价值的一种犬类,它们与普通犬类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动作敏捷度还是身体素质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并且在嗅觉方面也能为人们提供重要帮助。

所以,我国公安事业格外注重警犬的应用,通常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或是搜查毒品及重要物证时会利用警犬加以辅助。

然而,警犬作为犬类自然也极易感染传染病,一旦染病将对我国公安事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故而需积极加以防控。

其中狂犬病,是一种破坏性较大且对人体威胁性较强的传染病。

它最主要的流行特点是潜伏期较长、致死率极高。

在警犬染上狂犬病后会全身麻痹、狂躁不安、异常兴奋,最终器官衰竭而亡。

1.2 犬瘟热病犬瘟热病也是警犬中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传染疾病,由犬瘟热病毒致病,一般在警犬集训活动中感染率较高。

由于不同国家优质品种的犬类会在集中训练时进行接触,所以极易诱发犬瘟热病。

当警犬感染上犬瘟热病后会出现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甚至会严重影响警犬的消化系统,一经感染,警犬的死亡率将超过80%。

由于犬瘟热病传染性极强,发生二级感染的可能性也较大,故而彻底治愈的可能性不高。

1.3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在各种牲畜中都是死亡率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类型。

浅谈犬瘟热的临床治疗与防控措施

浅谈犬瘟热的临床治疗与防控措施

畜 牧 兽 医2020年第2期新农民浅谈犬瘟热的临床治疗与防控措施郭 良(河南省林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南 林州 456550)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成为人们调剂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随着宠物犬数量的激增,加上大多数犬主人缺乏养犬常识和疏于管理,使宠物犬很容易患上传染病而死亡,给犬主人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损伤。

其中,犬瘟热是危害犬类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普及犬瘟热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对于防控犬瘟热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犬瘟热;传染病;治疗;预防1 发病机制犬瘟热是由泛噬性病毒—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犬病,该病毒侵入动物体内后,首先感染免疫细胞,然后转移到淋巴结,病毒随着被感染的免疫细胞经淋巴系统到达全身各个组织,经不同组织,如膀胱、呼吸道和肺脏的基底层上皮细胞进而扩散到上皮组织,从而感染特定宿主细胞,病毒随后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尿、粪等散布到周围环境。

2 临床症状病犬早期特征是体温呈“双相热”型,表现为:体温先升高39.5-41℃,持续2天,以后下降至常温,病犬状态变好,食欲恢复。

2-3天后再次发热,持续数周,即是双相型发热。

第二次发热后,病犬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眼鼻流出浆粘性分泌物等。

随着病情发展,能引起病犬鼻镜干燥和皲裂、鼻内脓性炎症、呼吸不畅、肺部有捻发音和啰音等呼吸道症状,或者引起病犬上吐下泻,排出带黏液的干粪或稀便,严重的甚至可见血便等消化道症状,病犬因此会迅速的脱水、消瘦、全身乏力、精神不振。

有的病犬还会出现皮肤病变,表现症状为在腹下和大腿内侧出现米粒大小的水泡,随后水泡变为脓疱,并慢慢结痂。

病情发展到后期,病犬经常会出现神经性症状,常见的症状有颈部强直、肌肉痉挛、共济失调、咬肌反复节律性颤动等。

3 病理变化解剖病犬大多可见肺脏点状出血,眼结膜、上呼吸道和肺脏等发生卡他性或者化脓性炎症。

胃、肠等消化道常见卡他性或者出血性炎症,肠粘膜上可见点状或带状弥漫性出血,肾脏有点状出血,肝、脾肿大,胸腺明显缩小,有的病犬鼻和脚底的表皮因为角质层增生而出现角化病。

宠物的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宠物的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宠物的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宠物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伴侣,但同时也可能携带一些传染病。

本文将介绍宠物的常见传染病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宠物主人更好地保护宠物的健康。

一、猫的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1.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猫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给猫注射疫苗、保持猫的居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与已感染的猫接触。

2. 猫瘟热猫瘟热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和贫血。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给猫注射疫苗、定期体检检查猫的健康状况,避免与患病猫接触。

3. 猫鼻疽猫鼻疽由鼻疽杆菌引起,感染后猫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给猫注射疫苗、保持猫的环境清洁卫生,避免与患病猫接触。

二、狗的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1. 犬细小病毒感染(CDV)犬细小病毒感染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感染、肠胃炎和神经系统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给狗注射疫苗、保持狗的居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与已感染的狗接触。

2. 犬冠状病毒感染(CCoV)犬冠状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粪便传播,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和食欲不振。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给狗注射疫苗、定期驱虫,保持狗的环境清洁卫生。

3. 犬传染性支气管炎犬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涕。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给狗注射疫苗、避免与患病狗接触,保持狗的卫生环境清洁。

三、其他1. 兔传染性肝炎兔传染性肝炎是一种由土传染性支原体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和腹泻。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兔的饮食均衡、保持兔笼环境清洁,避免兔与已感染的兔接触。

2. 小鸟鸟病小鸟鸟病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和食欲不振。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鸟笼的清洁卫生、定期为鸟注射疫苗,避免与患病鸟接触。

总结:了解宠物的常见传染病以及预防措施对于宠物主人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给宠物注射疫苗、保持宠物的居住环境清洁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宠物常见传染病防控指南

宠物常见传染病防控指南

宠物常见传染病防控指南宠物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陪伴。

然而,它们也容易患上一些传染病,给我们的家庭带来风险。

因此,了解和实施宠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宠物传染病,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一、细小病毒感染细小病毒感染是犬猫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

为了预防细小病毒感染,以下几点需注意:1. 疫苗接种:定期带宠物去兽医处接种相应的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2.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宠物与疾病携带者接触,特别是在公共场所。

3. 卫生习惯:保持犬舍、猫窝和宠物用具的清洁,减少病毒存活的环境。

二、狂犬病防控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可以通过犬、猫等动物的咬伤传播给人类。

为了预防狂犬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注射疫苗:及时给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并按兽医建议的时间进行复种。

2. 宠物管控:避免宠物带到可能存在病毒的地方,如野外、流浪动物区等。

3. 避免咬伤:教育宠物遵循命令,避免发生咬伤事故,特别是对陌生人。

三、猫传染性腹膜炎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猫科动物特有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以下是一些防控方法:1. 家庭清洁:经常清理猫的生活环境,包括猫窝、食物和水盆等,以避免细菌滋生。

2. 猫只隔离:防止患病猫与健康猫接触,避免传播。

3. 提前预防:在猫只去兽医诊所之前接触其他病猫时,应提前储备足够的消毒药物,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

四、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宠物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可通过接触感染源、寄生虫的排泄物等途径传播。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寄生虫:1. 疥癣:定期给宠物洗澡,使用防疥癣的洗浴用品,减少感染。

2. 耳螨:定期清洁宠物的耳朵,避免交叉感染。

3. 肺虫:避免宠物在高感染区域活动,定期进行驱虫。

综上所述,宠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是宠物健康和人类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定期接种疫苗、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和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等方法,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宠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动物传染病学中的常见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措施

动物传染病学中的常见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措施

动物传染病学中的常见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措施动物传染病是一种在动物种群中传播的疾病,严重影响着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昆虫媒介等方式传播给其他动物,甚至对人类也构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动物的健康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寻找并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病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有蹄类动物,包括牛、猪、羊等。

其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口蹄疫的传播,采取以下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加强动物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保持场所的清洁和消毒;- 禁止野生动物与养殖动物的接触;- 对进出养殖场的动物进行必要的检疫和隔离;- 提供充足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增强动物的抵抗力;- 实施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 犬瘟热犬瘟热是一种由犬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狗和其他犬科动物。

该病毒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感染后会导致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死亡。

为了控制犬瘟热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定期对犬类进行疫苗接种,包括初次接种和加强免疫;- 限制犬只与患病犬只的接触;- 对犬舍和常用工具进行定期消毒;- 加强对犬只的营养管理,增强免疫力;- 早期发现病例并及时隔离和治疗。

3.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

该疾病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会导致猪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为了控制猪瘟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确保引进猪只的来源可靠,并对其进行检疫和隔离;- 限制猪只与野猪的接触;- 严格控制人员和工具的进出,以防止交叉感染;- 对猪只进行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4. 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家禽,尤其是鸭子和鸟类。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瘟热,是一种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并对犬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是关于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的一些内容。

诊断:
1. 临床症状:患犬出现高热、呕吐、腹泻、食欲不振、鼻流泪液、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通过病毒抗原检测或RNA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可以确定病毒感染。

治疗:
1. 对症治疗:给予患犬足够的休息和营养,保持体内水平稳定,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并预防继发感染。

2. 支持疗法:根据犬的具体情况,可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解热药物、抗炎药物等进行治疗。

3. 免疫治疗:可根据犬的免疫状态,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来提高犬的免疫力。

防控措施:
1. 疫苗接种:及时给犬类注射疫苗,建立免疫防线。

常见的犬细小病毒疫苗包括一价疫苗和复合疫苗,可以根据兽医建议选择适当的疫苗。

2.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病毒的犬只,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健康犬只。

3. 环境消毒:对于病毒感染的环境,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以破坏病毒的生存环境。

4. 健康管理:定期对犬只进行体检,保持犬只的健康状态,提高整体免疫力。

5. 个体防护:饲养者应与犬只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病犬直接接触等。

对于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应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通过疫苗接种、隔离措施、环境消毒、健康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犬细小病毒的传播。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CPV)是一种常见的犬类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为犬细小病毒(CPV)。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疫苗史以及实验室检测。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常为黄色水样或血性)、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脱水等。

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血凝试验等。

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包括补充液体、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控制继发感染等。

抗生素的使用应慎重,仅在出现继发感染时才使用。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输液、止血药物、免疫增强药物等治疗。

防控措施是预防犬细小病毒病最重要的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犬细小病毒病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通常在犬龄6-8周开始接种第一针疫苗,接种周期为2-4周一次,通常需要完成2-3针疫苗接种。

2. 环境消毒:犬细小病毒可以在环境中存活数月之久,因此需要定期对犬舍、犬具、地板等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

3. 隔离感染犬:对于被确诊为犬细小病毒病的犬只,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其与其他动物接触。

同时要注意对其粪便、呕吐物等进行正确处理和消毒,以防止病毒传播。

4. 多次疫苗接种:由于犬细小病毒病的疫苗免疫效果可能不稳定,建议在狗狗幼崽期重复接种疫苗,以增加保护效果。

5. 犬只健康管理:定期对犬只进行健康检查,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环境卫生,加强锻炼和适当补充营养,提高犬只的免疫力。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包括临床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测、支持治疗和防控措施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犬只的健康。

养犬场的犬瘟热防控策略

养犬场的犬瘟热防控策略

养犬场的犬瘟热防控策略犬瘟热是一种由犬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严重威胁到犬只的健康。

对于养犬场来说,犬瘟热的防控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养犬场内的犬只免受犬瘟热的侵害,以下是一些防控策略的详细介绍:1.犬只的隔离管理- 将新进犬只隔离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它们没有携带犬瘟病毒。

通常建议隔离观察至少两周时间。

- 隔离区域要与养犬场的其他区域隔离开来,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 在隔离区域内,应提供明确的标识,标明隔离时间和隔离犬只的信息,避免混淆。

2.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犬只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 建议在犬只出生后6-8周开始接种第一针犬瘟疫苗,然后按照兽医的建议接种其他疫苗,如细小病毒疫苗、传染性肝炎疫苗、狂犬疫苗等。

- 疫苗接种后,定期进行复检以确保免疫效果。

3.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对养犬场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犬只经常接触的区域,如犬舍、游戏场等。

-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可选用稀释的漂白水、过氧乙酸等,对病毒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 防止饲养设施的交叉感染,如避免多只犬只共用食具、水碗等。

4.犬只健康监测- 定期为犬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如果发现有犬只出现犬瘟病毒感染可能的症状,如发热、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传播。

5.养犬人员的培训和宣传- 养犬场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犬瘟热的防控知识和操作技巧,以提高防控能力。

- 在养犬场内张贴宣传资料,提供有关犬瘟热的常识和防控措施,让更多人了解犬瘟热,从而提高犬主人的防控意识。

6.犬只购入及输送管理- 在购入犬只时,要选择正规的犬只供应商,确保犬只健康,无病毒感染。

- 禁止携带有犬瘟热病毒或疑似感染犬瘟热的犬只进入养犬场。

- 对于外来犬只的输送,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并进行相应的检疫。

7.健康证明和登记管理- 对于进入养犬场的犬只,要求提供健康证明,确保犬只健康。

- 每只犬只要进行登记,包括疫苗接种情况、健康状况等,方便日后的管理和跟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犬主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一)
摘要介绍了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狂犬病3种犬类传染病的发生特征;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防控措施,对加强犬类主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狂犬病;防控措施
近年来,养犬数量急剧增加,以狂犬病为主的犬类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据媒体报道,2004年以来,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在某些地区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也表明,狂犬病的病死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且有发展蔓延的趋势。

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对犬类主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畜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常见的3种犬类传染病
1.1犬瘟热
犬瘟热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病毒传染病,病犬以呈现双相热型、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以及呼吸道炎症等为特征1-2]。

部分病例在病的后期呈现神经症状。

该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是当前对犬危害性最大的疫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犬瘟热病毒,对热和干燥较敏感,55℃30min可灭活,阳光直射14h灭活。

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多发,另外,气候突变、阴雨潮湿、冷热不定也是诱发因素。

各种年龄、品种的犬都可感染,但以幼犬最易感染。

病犬和带毒犬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

病犬体温升高,呈双相热型(体温高达40℃以上,持续1~2d后降至常温,2~3d后体温再次升高)。

病犬表现精神沉郁,有明显的卡他性鼻炎和结膜炎症状,鼻孔流水样分泌物。

眼睑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后期可发生角膜溃疡。

病犬常呕吐,初期大便干燥,而后开始下痢,粪呈水样,混有黏液或血液,有的病犬后期可能出现肌痛、肌痉挛、抽搐、共济失调、圈行等神经症状。

1.2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犬传染性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的血液中,病犬和带毒犬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

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季较多见。

1岁以内的幼犬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犬感染后症状轻微,死亡率较低。

本病发病初期体温较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眼鼻有脓性分泌物。

病犬渴欲明显增加,常见的有呕吐、腹泻、腹痛、呻吟、口腔黏膜充血、牙龈出血和扁桃体肿大,胸腹下有时可见皮下水肿等症状,若呕吐和粪便中带有血液,多预后不良,病犬常在1~2d内死亡。

1.3狂犬病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机体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最后全身麻痹衰竭死亡。

该病病毒对各种抗生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过发病和带病毒的犬或其他动物的咬伤、抓伤后感染,当健康动物皮肤黏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犬(畜)的唾液也可感染。

该病临床症状分狂暴型和沉郁型2种。

狂暴型先期表现反常不安、异嗜,但体温无明显变化,唾液增多、采食量减少3]。

怕光、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使唤,约2~4d后表现神经兴奋,攻击人畜,大量流涎、口渴,出现恐水症状,兴奋不安、无目的乱跑。

随后,下颌下垂,舌伸出口外不能采食,尾巴夹在两腿中间,最后麻痹昏迷,衰竭而死。

沉郁型主要表现麻痹较早,病程快,表现喉头、下颌、后躯麻痹,张口流涎、吞咽困难和恐水等症状,经2~4d后死亡。

2防控措施
2.1政府高度重视
养犬数量的快速增加,加之防控措施不力,给一些犬类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犬病防治工作力度,对犬类实行限养、禁养政策,认真贯彻“养好犬、管
好犬、免疫好犬”的综合防治措施。

城镇人口密集地区养犬实行圈养,犬户外活动,畜主一定要随从,切勿放犬游走不定,使之有机会与流浪犬猫接触。

乡村农户养犬实行拴养或圈养;对狂犬病实行计划免疫,实施强制免疫;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实行推荐免疫,并纳入地方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对无免疫证明的犬和游荡的野犬实行扑杀,避免伤害感染人畜4]。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及乡镇兽医站要积极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做好犬类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犬类疫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