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照明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根据国内外的博物馆照明设计经验和规范,以下是常见的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一、总则1.1博物馆照明设计应遵循“慧文明”原则,保护文物展品的安全和保存。

1.2照明设计应以展品的特性和展示需求为基础,注重照明效果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1.3照明设计应考虑参观者的视觉舒适度和保护他们的视力健康。

二、灯具选择2.1照明灯具应符合博物馆特殊环境的要求,如耐湿、防尘、防火等。

2.2选择灯具时要注意其光源的色温、显色指数和平均寿命等参数,以及是否符合照明效果需求。

2.3灯具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考虑避免直射光照射到展品表面,以免造成损坏。

三、光线控制3.1应根据不同展品的特性和展示需求,对光线的色温、亮度、光束角度等进行调整和控制。

3.2使用调光设备和控制系统,以便根据展览的不同需求和时间变化调整照明亮度。

3.3使用光线开关和传感器,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能源节约管理。

四、照明布置4.1展览区域的照明布置应符合展品的内容和设计要求,与展品形成较好的对应和协调。

4.2照明设计应注重强调展品的重点、层次和讲述的主题。

4.3展品区域的照明应避免强烈的反射和阴影,以确保观众可以清晰地观看展品。

五、安全与保护5.1照明设计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如使用防水插座、合格的电源线、漏电保护器等。

5.2应避免使用紫外线和红外线等对展品可能产生损害的光源。

5.3照明设计应考虑文物展品的日常保护需求,如控制光线照射时间、热量产生、紫外线和可见光照射等。

六、环境与能源6.1照明设计应注重节能,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和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

6.2照明设计应考虑自然光的利用,如使用天窗、透明材料等,以减少白天的照明开销。

6.3照明设计应考虑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需求,以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七、人工照明与自然照明7.1照明设计应根据展区的自然光照度和分布,合理安排人工照明的位置和亮度,以保持展览区域的整体照明效果。

7.2人工照明的昼夜变化应与自然光的变化相协调,以适应参观者的视觉适应能力。

浅谈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合理运用

浅谈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合理运用

□申小丽浅谈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合理运用摘要:随着现代化博物馆的不断发展,陈列展示照明设计日益完善。

笔者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展品艺术氛围的营造;二、避免或减少光学辐射对文物类展品损害的问题;三、眩光、阴影等不良因素对展厅环境影响的消除问题。

并根据山西博物院的具体情况举出实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照度色温光学辐射眩光照明设计是博物馆展览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它可以调整展览环境并能控制展品的展示效果,从而影响观众对它们的感受。

照明设计是展览形式设计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不是在展柜已经安排好、展品已经最后确定后再加上去的东西,而是伴随整个展览的形式设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照明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它涉及了光学知识、物理学、几何学、美术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要对技术设备和文物保护等知识有相当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突出展品、营造展览氛围、体现展示效果。

笔者作为一个陈列展示照明的初学者,就现有水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浅陋之处尚请方家指正。

照明设计必须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展品艺术氛围的营造;二、避免或减少光学辐射对文物类展品损害的问题;三、眩光、阴影等不良因素对展厅环境的影响的消除问题。

一、展品艺术氛围的营造(一)根据展品的特性决定适宜的照度、色温。

博物馆照明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照度,在博物馆各展厅展出的展品类别各不相同,不同类别的展品因其材质、色彩等不同,其感光度也不相同,同时也基于对文物的保护,因此国家文物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标准编号为GB/T23863-2009),规范中制定了博物馆展品相应的照度,同时还规定了展厅展览时和非展览时全部光照的年总曝光量(表1),来控制展品受光时间,减少光辐射对文物的损害。

在博物馆照明设计中,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的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国际博物馆协会要求照度值应与色温相匹配,照度较高时选用高色温光源,照度较低时宜选用低色温光源。

博物馆照明工程分析方案

博物馆照明工程分析方案

博物馆照明工程分析方案一、前言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宝库,是收藏、展示和教育的场所。

而博物馆的照明工程对于展品的保护、观众的舒适以及展览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照明工程的原理、技术应用、设计要点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照明工程的原理1. 博物馆照明的特点博物馆的照明不同于一般商业场所的照明,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展品的保护性要求高,需要避免紫外线和热辐射对展品的不良影响;- 对观众的舒适性要求高,需要提供柔和、均匀的照明,避免眩光和光污染;- 对展览效果的要求高,需要根据不同的展品特点和展览主题进行精心设计,以突出展品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2. 照明工程的原理博物馆的照明工程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同时,还需要降低能耗、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照明效果。

因此,在设计照明工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理:- 能量效率原理:选择并应用节能照明设备和控制技术,以降低能耗;- 色彩还原原理:保证照明设备能够准确还原展品的色彩,以确保观众对展品的真实感知;- 防护原理:采取措施保护展品免受紫外线和热辐射的侵害;- 舒适性原理:照明设备应具备较好的均匀性、柔和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观众的视觉舒适。

三、照明工程的技术应用1. 照明设备的选择在博物馆照明工程中,常见的照明设备包括LED灯、钨卤灯、金卤灯等。

其中,LED灯具有节能、寿命长、色温可调节等优点,逐渐成为博物馆照明工程的首选。

LED灯也可按照展馆的需求来实现不同的灯效,以便更好的展示不同的展品。

2. 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博物馆的照明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化、集中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可以根据展览的需要进行精细调节,以节约能源、延长设备寿命和提高照明效果。

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展品的特点定制不同的展览场景,以提升展览效果。

3. 照明设计的技术要点在博物馆照明设计中,需要考虑展品的特点、展览主题、观众的视觉需求等方面,以设计出合理、美观、优质的照明方案。

博物馆照明设计注意事项探究

博物馆照明设计注意事项探究

博物馆照明设计注意事项探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照明设计在博物馆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体验和人们对展品的看法和评价。

因此,本文将从博物馆照明设计的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博物馆照明设计的目的1、保证展品的安全性博物馆每年都会展出很多价值高昂的展品,这些展品都需要得到妥善保护。

一般博物馆都会监测展厅内的温度、湿度和辐射等因素,其中照明设计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展品所需的光线强度、颜色温度和色彩饱和度都需要进行仔细的计算和调整,以保证展品不会因为过强、过热或过多的光线而受到损坏。

2、保证观众的视觉体验照明设计在博物馆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展品的保护,还要考虑观众的感受,以创造出最佳的观展环境。

例如,在某些展览中,如名画展览或雕塑展览中,不仅需要保证展品的真实还原,还需要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视觉体验,让观众可以充分欣赏到展品的美妙。

因此,照明设计需要针对展览的主题和展品的特点进行精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3、降低展馆的能源消耗博物馆需要保持开放状态,通常的开馆时间较长,因此照明设计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助于节约展馆的电力使用。

例如,可以使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调整光线强度或光线的方向,以渐进式的方式控制光源的亮度,将光直接投射到需要的地方,避免光的浪费和能量的浪费。

二、博物馆照明设计的原则1、良好的色彩再现在照明设计中,颜色再现是首要的重点。

色彩在展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决定着展览效果和观众的感受。

为了保证良好的色彩再现效果,照明设计师需要根据展品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光源和照明方式,同时也需要了解照明系统的光学参数,比如颜色温度和色饱和度等,以达到最优的展示效果。

2、适合光线亮度光线亮度是影响观众感受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博物馆的一般照明设计多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悬挂在展馆顶部的总体照明,另一部分是针对特定展品设计的局部照明。

博物馆照明

博物馆照明

博物馆照明照明特点:给观众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考虑对展品的保护,减少光辐射,(包括可见光辐射、红外辐射、在外辐射)的损害照明质量的要求:1,照度均匀度2,眩光限制3,光源的颜色4,立体感5,陈设室表面的颜色和反色比照度均匀度:对于平面展品,最低照度与平面照度不应小于0.8,但对于高度大于1.4米的平面展品,则要求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4。

只有一般照明的展室,地面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7.眩光限制:在观众观看展品的现场中,不应有来自光源或窗户的直接眩光或来自各种表面的反射眩光。

观众或其它物品在光泽面(如展柜玻璃或画框玻璃)上产生的映像不应妨碍观众观赏展品。

对油画或表面光滑的展品,在观众观看的方向不应出现光幕反射。

光源的颜色:应选用色温小于3300K的光源做照明光源。

在陈列绘画、彩色织物、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一般显色指数(Ra)不小于90的光源做照光源。

对照明辨色要求不高的场所,可选用一般显色指数不低于60的光源做照明光源。

立体感:对于立体的产品,应表现其立体感。

立体感应通过定向照明和漫射照明结合来实现。

展示表面的颜色和反射比:墙面宜用中性色和无光泽的饰面,其反射比不宜大于0.6.地面宜用无光泽的饰面,其反射比不宜大于0.3。

顶棚宜用无光泽的饰面,其反射比不宜大于0.8。

展室的天然采光设计:侧面采光系数(Cmin)应为1%,顶部采光系数(Cav)应为1.5%不应有直射光源进入展室。

天然光产生的照度不应超过标准值。

应减少天然光中的紫外辐射和红红外辐射,使紫外线的相对含量小于7.5vw/m。

顶层宜采用天窗采光。

必须设置人工照明作为辅助照明之用。

展品的保护:1,应减少灯光和天然光中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使光源的紫外线含量相对小于7.5vw/m,。

2,对于对光敏感或特别敏感的展品,除了限制其照明水平不大于标准值之外,还应减少其曝光时间。

闭关时,展品应处于无光照明状态。

3,对于密封在真空中的惰性气体的环境中,并保存在特质的展柜或特设的展室内的对光特别敏感而又特别珍贵的国家特级保护文物,必须在特别需要时,才允许在规定照度下时期曝光。

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

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

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一、照明设计在博物馆的重要性。

你知道吗?博物馆的照明设计那可太重要啦。

就像给那些珍贵的文物啊、展品啊穿上一件合适的衣服一样。

好的照明能让这些展品瞬间“活”起来,就好像它们在跟你讲述自己的故事呢。

要是照明没搞好,那可就糟透了,就像一个美女被遮在阴影里,大家都看不到她的美啦。

比如说那些古老的字画,光线不对的话,可能都看不清楚上面的字和画的细节,这多可惜呀。

而且照明不好还会影响观众的参观体验,大家在昏暗或者光线刺眼的地方看东西,眼睛累不说,心情也不好呀。

二、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亮度要求。

在博物馆里呢,不同的区域对亮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像展厅的公共区域,亮度可以稍微高一点,这样大家走来走去不会觉得黑灯瞎火的,方便又安全。

但是呢,在展品展示区,可就要小心啦。

对于一些不怕光的展品,比如说青铜器之类的,亮度可以适中,能让大家看清楚上面的纹路就好。

可是对于那些特别脆弱的展品,像古代的丝绸啊、纸质的文物啊,亮度就要低一些喽。

不然光太强了,就像大太阳一直晒着它们,时间长了,它们可就受不了啦,会褪色、损坏的。

这就好比你不能让娇弱的小花朵直接暴晒在烈日下一样,得给它们合适的光照。

三、照明的颜色温度。

照明的颜色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哦。

你有没有发现,不同的光线颜色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博物馆里,暖色调的光呢,会让人感觉很温馨、很舒服,就像在家里一样。

这种光比较适合展示一些古老的、有历史感的展品,像那些古老的陶瓷啊,在暖光下就好像带着岁月的温度。

而冷色调的光呢,会让人感觉很清爽、很现代,比较适合一些现代艺术的展品展示。

但是不管是暖光还是冷光,都要根据展品的特点来选择,不能乱搭。

要是把应该用暖光的文物用冷光来照,那就好像给一个穿着古装的人戴上了一副现代的眼镜,看着特别别扭。

四、照明的角度。

照明的角度也是个大学问呢。

从上面照下来、从侧面照或者从下面往上照,效果那可完全不一样。

一般来说,从正上方稍微偏一点的角度照射展品是比较常见的。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博物馆是展示、保护和研究人类文化历史和自然历史的重要场所,而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对于展品的展示和观众的舒适体验至关重要。

以下是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方面。

1.展品保护: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应遵循展品保护的原则。

首先,应避免直射光照射到展品上,因为长期强烈的光照会导致展品颜色的褪色和材料的老化。

其次,应注意光源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这些辐射也会对展品造成损害。

因此,博物馆照明设计中应选择无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的光源。

2.照明平衡:博物馆的照明应能够平衡展品的照明和环境的照明。

展品的照明应明亮、均匀,以突出展品的细节和特色。

环境的照明应柔和、均匀,以营造出舒适的参观环境,并且不干扰观众对展品的观察。

3.色温和色彩还原:照明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展品的色温和色彩还原需求。

色温是指光源的颜色表现,一般分为冷光和暖光。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展品,如绘画、文物、自然标本等,应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色温。

色彩还原是指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照明设计应选择具有高色彩还原指数的光源,以保证展品的真实呈现。

4.照明控制: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中,照明系统应具有灵活的照明控制功能。

通过调节光源的亮度和方向,可以创造不同的光影效果,以突出展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此外,照明系统应具备适应日光变化的能力,以保持展品照明的稳定性。

5.节能环保:博物馆作为文化和历史的守护者,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节能环保。

照明设计中应选择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的LED光源,以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照明系统应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照明的精细化管理和定时控制,以进一步减少能源浪费。

6.合理布局: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应结合展品布局和空间特点进行合理布置。

不同类型的展品需要不同的照明方式和角度,照明设计师应根据展品的特点进行灯具的设置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展品的美感和独特性。

综上所述,博物馆的照明设计规范包括展品保护、照明平衡、色温和色彩还原、照明控制、节能环保和合理布局等方面。

博物馆灯光设计展示照明具体要求有哪些?

博物馆灯光设计展示照明具体要求有哪些?

博物馆灯光设计展示照明具体要求有哪些?
1.博物馆灯光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照明和居家照明设计,作为展现类空间,博物馆照明和美术馆有着相通的地方。

光柏士灯光设计师建议: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中心在于更好的展现展品的细节、表现物件的美,一起要避免灯火辐射对展品的损坏!而关于基础的照明、指向,这些只是十分基础的要求。

然而,我们都知道,要想更好的表现展品的细节和美感,高水平的照度、显色性,就成了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中心问题。

2.博物馆是各种文物、历史遗物和艺术品的收藏维护、研讨、展示和宣传的组织,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妥善维护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产业,必须尽可能地使之免受光学辐射(包括可见辐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的损害。

3.照明的终究成果给观众创造一个杰出的视觉环境,同时要保证展品应有的照度,还要尽量减小光学辐射对展品的损害。

要处理处理这一问题的矛盾就对灯具产品和光源的选择等照明设计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博物馆的照明质量主要包括照度、显色指数、色温与照度的搭配、均匀性、立体感、眩光、对比度等。

同时,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必须遵循有利于观赏展品和保护展品的原则,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博物馆照明设计要求
摘要: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来愈丰富,人们重新认识了博物馆的价值,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了博物馆,博物馆的消费群体日渐扩大。

面对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如何为观众提供内容丰富的展览、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已成为博物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重要课题上,博物馆照明设计与展陈设计、策划设计应该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博物馆是各种文物、历史遗物和艺术品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的机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妥善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财产,必须尽可能地使之免受光学辐射(包括可见辐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的损害。

照明的最终结果给观众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同时要保证展品应有的照度,还要尽量减小光学辐射对展品的损害。

要解决处理这一问题的矛盾就对灯具产品和光源的选择等照明设计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博物馆根据展陈种类有综合与专门两种。

专门博物馆如美术馆、绘画馆、自然博物馆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原址或古代遗址陈列馆。

动物园中的水族馆、爬虫馆亦属于此类。

博物馆根据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设计的,二是直接利用一般性展览馆改造的,三是利用其他古旧建筑设立的。

而第三种建筑形式的博物馆照明设计由于要更多的考虑对原建筑的保护相对会更加复杂。

(例如,故宫博物院的照明设计)。

博物馆照明的方法也有三种:一是以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这种类型占较大的比例;二是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三是全部采用人工照明的,这种类型所占比例较少,在我国的历史较短,大约才20多年。

其中天然采光的方式有四种:一是高侧窗采光;二是侧窗采光;三是高侧窗和侧窗并存;四是天窗采光。

人工照明的方式有五种:一是一般照明;二是区域照明结合一般照明;三是定向区域照明;四是定向区域照明结合一般照明;五是展柜照明。

博物馆的目的是把丰富的资料、珍贵的文物、实物、模型或复制品等收集起来,加以观赏和保管,它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场所。

在博物馆的内部,有门厅、文物展厅、文物库房、准备室、会议室、研究室、图书室等各种房间,由于使用功能的不同,它们对照明的要求也不相同。

灯光设计在博物馆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展厅中则显得更为重要。

不同种类的博物馆应有不同的展陈主题,这也决定了不同的照明设计主题。

博物馆的照明质量主要包括照度、显色指数、色温与照度的搭配、均匀性、立体感、眩光、对比度等。

同时,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必须遵循有利于观赏展品和保护展品的原则,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的要求。

一、展示物品的保护及光源的选择
博物馆对展示品的保护特别重要。

某些外界条件,如照明、辐射光、温度、潮气以及大气中的活动性气体污染等,都可能对展示物品造成损伤。

而光的作用有化学作用和热作用两种。

光化学作用会造成展品表面退色和脆化。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辐射能的光谱特性。

即照明设计中应尽量减少短波成分。

随着入射光线的波长移向蓝光甚至进入紫外波段,光线对展品的损害程度增大。

因为紫外光对物质有很大的破坏性。

因此,博物馆照明中要选用紫外光辐射少的光源。

2、光照到展品上的辐射能强度(照度)的大小和展品照明时间的长短。

即照明设计中要
限制照度和暴露时间,要减少因温度上升而导致的展品损坏。

限制照度和暴露时间是相辅相成的。

100lx的照度作用于展品1000h的破坏程度相当于50lx的照度作用于展品2000h。

光线入射到展品上,一部分被展品吸收,导致展品的温度升高而使其干燥,如果室内空气湿度不足,就会损害展品。

又由于照明的开和关,致使展品的温度反复上升和冷却,产生热胀冷缩也可以损害展品。

热作用来自红外线部分,因此要尽量滤除光源中的红外线。

3、展品材料本身吸收和抗辐射能力的大小。

即照明设计中要考虑不同展品的性质。

不同性质材料的物品对光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不同敏感度的展品考虑使用的光源和不同照度。

对光损伤不敏感的展品照度可较高;对光敏感的展品照度就要受到限制,一般不超过200lx;而对光特别敏感的展品,应保持低照度照明,一般应在50lx以下,在关闭展览时应使作品处在黑暗条件下。

所以,博物馆照明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光源,并尽量滤除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

不同展品选择合适的照度水平。

二、色温的匹配、显色指数要求
国际博物馆协会要求照度值应与色温相匹配,照度较高时选用高色温光源,照度较低时宜选用低色温光源。

我国尚没有对此做出标准。

一般博物馆照明建议使用色温小于3300k 光源。

同时保持统一环境的色温整体性。

在陈列绘画、彩色织物、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一般显色指数(Ra)不低于9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

对辨色要求不高的场所,可采用一般显色指数不低于6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

三、眩光限制
眩光是博物馆照明重要考虑的元素之一。

因为通常博物馆里比较重要的文物会用玻璃隔断或玻璃展柜维护起来,对一些高反射材料,设计师布灯时要尤为注意。

即:
(1)在观众观看展品的视场中,不应有来自光源或窗户的直接眩光或来自各种表面的反射眩光。

(2)观众或其他物品在光泽面(如展柜玻璃或画框玻璃)上产生的映像不应妨碍观众观赏展品。

(3)对油画或表面有光泽的展品,在观众的观看方向不应出现光幕反射。

四、照明方式的结合
单纯的一般照明没有主次明暗之分,照明效果不理想。

而一些特殊的展品又需要特定的投射照明。

故博物馆照明设计中通常采用一般照明与局部重点照明相结合的手法。

而针对一些不同展陈方式设计的博物馆空间(例如墙面展示、柜内展示和柜外展示),展陈照明的手法采用背景照明、普通照明和局部重点照明相结合的照明手法,同时兼顾布展、清扫和应急照明模式。

同时把握好不同照明方式之间的照度比例。

在国际、国内照明设计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照明已经不能只单单考虑、尊崇某些照明质量和照明参数的规范,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具有很强的工艺要求,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

单一的建筑学配置或单一的照明技术都不能很好实现最终的照明效果,设计师应该把照明技术、展陈主题、艺术效果和观众的心理结合考虑,综合设计。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渴求,使博物馆又重新回到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之中,如何以新的面貌面对广大观众,为他们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精神食粮,是新世纪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也是博物馆照明设计的发展方向,照明设计最终应以“人”为本,关注普通观众的思想和感受是我们在进行博物馆照明设计时首先要做到的,打破原有设计的偏见和框框,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正是我们照明设计人员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周太明,电气照明设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赵振民,实用照明工程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