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

合集下载

北宋东京内城里坊布局新识

北宋东京内城里坊布局新识

第35卷第4辑2020年10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Vol.35,No.4Oct.,2020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北宋东京内城里坊布局新识贾鸿源(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提要]通过爬梳文献,对北宋东京内城里坊,尤其是左一厢与右一厢所领部分里坊的位置与范围、内中建筑名物等予以增补或重新考订,并指出目前学界东京内城里坊复原成果中的讹误。

在此基础上,对北宋东京内城里坊的面积大小、坊界划分特点等进行相应总结,指出北宋东京相较于唐雍、洛二京,其里坊制度的实施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

[关键词]北宋;东京内城;里坊;空间位置[中图分类号]K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05(2020)04-0051-13[收稿日期]2019-05-20[作者简介]贾鸿源(1989-),男,山东即墨人,历史学博士,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唐宋都城历史地理。

一引言作为“唐宋变革”里坊样态转型的代表性时代,北宋都城东京的里坊制度,是学界多所关注的问题。

东京城由外而内,包含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垣,而内城以宣德门南下御街为界,分为街东开封县左军二厢、街西浚仪县右军二厢。

其中左军二厢又以宣德门前至旧曹门大街为界,分为街南左军第一厢、街北左军第二厢;而右军二厢也以宣德门前至梁门大街为界,分为街南右军第一厢、街北右军第二厢(见图1)。

及至太宗至道元年(995)十一月下令改撰坊名,史称东京诸坊“分定布列,始有雍、洛之制”①,而内城诸坊中仅乐台、宝积、安业、利仁四坊沿袭宋初旧名(见表1)。

关于北宋东京的内城里坊相关问题,学界着力最多,其研究范围,除涉及内城里坊的物理空间考证、坊内官署住宅分布外②,街市坊巷形成过程、坊内生活、人员信息空间交流等,也成为新的研究方向③。

国家文物局关于北宋东京城遗址建控地带内开封郭庄新城建设项目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北宋东京城遗址建控地带内开封郭庄新城建设项目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北宋东京城遗址建控地带内开封郭庄
新城建设项目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24.01.11
•【文号】文物考函〔2024〕55号
•【施行日期】2024.01.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北宋东京城遗址建控地带内开封郭庄新城建
设项目的批复
文物考函〔2024〕55号河南省文物局:
《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再次上报开封郭庄新城建设项目涉及北宋东京城外城城墙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设计方案的请示》(豫文物〔2023〕46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在北宋东京城遗址建控地带内实施开封郭庄新城建设项目。

一、请你局指导相关单位根据以下意见对所报方案进行修改:
(一)进一步论证环壕上部商业建筑实施的技术可行性与可逆性,为未来保护利用工作留足空间。

(二)建议通过地下遗存构成与地表景观要素空间对位关系,标识展示外城城壕与东侧城墙,构成“城与壕一体”展示区。

二、请你局组织专业考古研究单位,在项目拟建区域开展必要的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发掘项目需另行填报考古发掘申请书。

三、修改完善后的项目方案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四、请你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组织专业机构参与指导,确保文物安全。

项目实施中如有文物遗存等重要发现,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组织研究,提出调整方案。

此复。

国家文物局
2024年1月11日。

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

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

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引言北宋东京汴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都城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境内。

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汴梁城具有独特的城市特征。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

城市规划汴梁城的规划十分严谨,城市的形状呈长方形,东西宽,南北较长。

城内有皇城、内城和外城三个区域,各自设有城门。

皇城是皇帝的行宫所在,是城市的核心区域。

内城是贵族、官僚和富商居住的地方,也是商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外城则是普通百姓的居住区域。

建筑风格汴梁城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大量使用悬山、斗拱、飞檐等传统建筑装饰方式,形式庄重而美观。

城内有许多宫殿、祠堂、庙宇等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相国寺、大观楼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活动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街道布局汴梁城的街道布局规划十分有序,主要道路分为东西和南北两条大街道,贯穿整个城市。

两条大街道在城内划分出多个街区,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功能。

城内的小巷道路密布,连接了各个街区,方便市民的出行和交流。

农业和手工业汴梁城周边的农田发达,以水稻种植为主,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自产。

此外,汴梁城还发展了盛行的手工业,特别是绘画、陶瓷和丝织品等行业,这些手工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商业活动汴梁城是北宋时期的商业中心,各类商品交易繁荣兴盛。

城内设有许多市场和商业街,商人们经营着丰富多样的商品,包括丝绸、药材、珠宝等。

市民和外地商人纷纷来汴梁城购买商品,使得商业活动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

文化繁荣北宋时期,文化繁荣是汴梁城的一大特征。

汴梁城内有许多文化机构和学府,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前来求学和创作。

北宋的文化精英们纷纷在汴梁城中心聚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容,也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社会秩序和治安汴梁城在北宋时期秩序井然,治安良好。

城内设有许多衙门和警察局,维护了城市的社会秩序和治安。

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

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

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
樊莉娜
【期刊名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5)004
【摘要】北宋时开封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城郊也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并出现了新的景象.本文初步划定了东京城郊的大致范围,对其发展情况进行了复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口的增长、交通的便利、城市消费需求的刺激以及政策方面是城郊发展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5页(P48-52)
【作者】樊莉娜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工程系,河南,三门峡,4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
【相关文献】
1.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 [J], 朱金;潘嘉虹;朱晓峰
2.经济发展对北宋东京城格局的影响 [J], 张帆
3.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都城城市旅游发展状况 [J], 马媛媛
4.试析北宋东京汴梁勾栏发展及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J], 刘钊
5.北宋东京城郊的礼仪活动与农业生产 [J], 黄嘉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东京城的州桥及两岸繁华

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东京城的州桥及两岸繁华

北宋东京城的州桥,桥上常年可谓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两岸更是繁华无限。

州桥的旁边就是大相国寺和州桥夜市,附近更有诸多酒楼、瓦子、饮食店铺、生活用品商铺等,街道和桥面上还有驮着物品到处游走贩卖的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州桥的辉煌与湮灭州桥,又称天汉桥、汴桥、天津桥,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中山路中段。

一般认为州桥始建于唐代,由唐代汴州节度使李勉所建。

宋代视汴河为天河,改桥名为“天汉桥”,因其正对御街,又名御桥,但百姓仍习惯性地称之为州桥[1]301。

当时的东京城,水陆交通发达,州桥下面的汴河则是汴州的水路要道。

来自各地的富商巨贾常常乘船或是驱赶车马而来,汇集于州桥一带的商业区。

北宋的州桥无疑是都城中心的要道,桥上及汴河两岸饭馆酒楼林立,州桥夜市至深夜三更,灯火通明。

据张知甫的《可书》记载,北宋神宗时期,州桥曾有过一次修葺。

“章惇方柄任,用都司贾仲民之议,起州桥二楼,又改桥作石岸,以锡铁灌其缝,宋用臣过之大笑而去。

”[2]此一番修葺后,基本就是《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模样了。

关于北宋之后州桥的命运,学者徐伯勇认为,北宋亡后,金人曾对宋宫和御路有所改建,大内、御路东移,桥基也跟着稍微东移。

庙碑亦淤入地下丈许,至1982年重新被挖出[3]。

学者徐伯勇基本上认为明末的那场洪水将州桥完全封存至地下,但对州桥之后的下落没有提及。

学者杨庆化则对州桥明末那场洪水之后的状态进行了重新考证,其结论是明末那场大水之后州桥并没有消失,清初州桥虽然残破,但仍然存在。

光绪八年时,关帝庙庙址已靠东,与金代桥基稍东移的记载相符。

一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虽然“州桥”及“州桥河”变了模样,但仍然存在。

最终,州桥是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才逐渐被填埋[4]。

至此,州桥走完了它的一生,正如一个人的壮年时期,州桥把最辉煌的时刻留给了北宋的东京城。

二、北宋东京城汴河上的州桥北宋东京城的州桥位于宋都御街与汴河的交汇处。

御街是北宋东京城的中轴线,汴河是从外城墙西水门进入城墙内的,自西向东流动,横穿都城,最后从东水门方向流出。

北宋东京城的特点

北宋东京城的特点

北宋东京城的特点一、引言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而东京城作为北宋的首都,更是凝聚了北宋时代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北宋东京城的特点。

二、东京城的位置和规模2.1 位置东京城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一带,地处黄河中游的平原地区。

这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既方便了政治、经济的交流,又便于对外扩展和防御。

2.2 规模东京城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城区面积广达数百平方公里,城墙高大厚实,环城护城河围绕。

城区内有着繁华的商业区、密集的住宅区和壮丽的皇宫、官宦人家。

三、东京城的城市规划3.1 严谨的规划东京城的城市规划非常严谨,大致呈现出东西走向的规模庞大的长方形,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为皇家和官府所在地,外城为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

3.2 街道和街面东京城内的街道宽阔整齐,鹅卵石铺就的街面平整有序。

街道两旁有整齐的老槐树,给城市增添了绿意。

3.3 城市设施东京城内有高大的城楼、城门和护城河,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城内还设有监狱、市场、祭坛等设施,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四、东京城的社会组成4.1 官僚文士东京城是北宋时期官僚文士的聚集地,百官们在这里办公和居住,他们的生活丰富而奢华,给东京城增添了无限魅力。

4.2 商人和手工业者东京城的商业区聚集了众多商人,各种物品琳琅满目。

手工业也十分发达,有陶瓷、铁器、丝织等产业。

4.3 平民居民东京城的平民居民多居住在城市的外城区域,他们过着勤劳朴素的生活,大多以种田为生,也有一些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

五、东京城的经济特点5.1 商品经济的繁荣东京城的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各种物品从全国各地流通到这里进行交易,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和买家。

5.2 货币经济的兴盛北宋是一个货币经济兴盛的时期,东京城作为北宋的首都,货币经济更是发展迅猛。

各个行业的商人和手工业者都使用货币交易,给东京城带来了大量财富。

单元17(五代宋元考古:宋代)

单元17(五代宋元考古:宋代)
北宋东京城平面实测图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2
北宋东京皇城平 面实测图
北宋皇城遗址发掘现场
《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城门(左) 与仿建的城门(右)
2.南宋平江府城 -苏州。北宋末年开始为平江府城,在唐城 基础上改建。今旧城大体沿袭南宋苏州府, 保存了一南宋绍定二年(1229)线雕的 《平江城图》。 -遍布河渠(“东方的威尼斯”),河、街 平行。“前街后河” 。 -城中部有子城,也环以壕沟,全为砖砌, 属地方衙署所在地。

白沙宋墓
-河南禹县白沙 镇发现的北宋 末年(元符二 年,1099) 赵大翁墓是此 类墓葬中最豪 华者。
-前后二室,前 室方形,后室 六角形,有复 杂的仿木构结 构。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6
第 2号墓墓室结构透视图
第 3号墓墓室结构透视图
第三号墓南壁上部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8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3
奉节绍圣四年向氏夫人墓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4
奉节绍圣四年向氏夫人墓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5
安丙M1青龙
安丙M4伏听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6
安丙M4表演俑、M2侍女俑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7
宋墓特点 -大型墓较少,中小型墓无明显等级差别 -壁画内容生活气息浓厚,随葬品少(与当 时流行纸明器有关) -北宋中期以后,城镇附近出现大批贫民墓、 火葬墓(如开封附近的漏泽园),反映了 城市下层人口的增加。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市井——北宋东京研究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市井——北宋东京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2 7 K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7 9 5 2 0 ) 3 0 2 — 3 10 — 0 X( 0 9 0 — 1 2 0
南 漕 粮 及其 他 漕 运 财 物 的仓 库 区 , 比较 容 易 “ 仓 成市 ”。在 因
《 东京梦华录 》 : 自东水门外七 里 , 载 “ 至西水 门外 , 河上
“ 河纲 船 久 例 附 载商 货 人 京 , 重 船 留 阻 ”问题 严 重 官方 汴 致 ,
津桥税海商 。” 【 到五代年间 , 周世宗修筑东京 的外城 , 这时 , 城郊草市作为必须考虑的内容甚至被写进了皇帝 的诏令口 迨 。
至 有 宋 , 京 与 地 方各 路 的陆 路 联 系 及 漕 运 沟 通更 加 便 利 , 东 尤

2 09 ) 00 2
要 : 宋 东京城在 中原 古代 城 市 , 至在 中国古代城 市 中, 北 甚 无疑 是 独具魅 力 的一 个。 孟元 老 《东京 在
梦华录》 等文人笔记 中, 记述 了一个商业街 市发达、 民俗生活繁阜的文字中的东京城。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则为我 们提 供 了一 个更 为具体 的 图像 东京 。对 画 中虹桥 “ 市” 其 周边 的 沿汴 “ 市”与历 史典 籍记述 之 桥 及 河 关联性 、 北宋 东京 清明坊 与 张择 端 画作 之 关联 性进 行探 讨 , 够补 充前人 在 北 宋 东京城 市 史、 能 民俗 史研 究 中 的不足 , 而丰 富 中原历 史遗 产 的 内涵 , 进 并在 文化 支持 方 面为 中原崛起 添砖 加 瓦 。 关 键词 : 宋 东京 ; 北 清明 上河 图 ; 汴河 ; 桥 ; 井生 活 虹 市
其是到 了真宗年间, 当东京城 内 “ 侵街 ” 自家屋宅的现象 日 为 益增 多[ 城内宅屋用地紧张时 , 3 ] 、 东京城郊 的土地与空 间势必 会得 到更多的关注 ,因此城郊草市乃至聚落的发展就遇到了 新的契机 。 就汴 河 与 东京 外城 的东 水 门来 说 ,东 京 的物 质 生 命 线——汴河流贯东水 门,而近东水门内外沿汴河一线就是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
张驭寰
北宋东京城是北宋的都城,又名汴梁城。

其位置在今之河南开封,即是今日之开封城,它是在北宋东京城内城为基础建设起来的。

当年北宋、金战争之时,金人将北宋的东京城,几乎打平了,除佑国寺塔、繁塔之外,全部为明代重建起来的。

北宋东京城的规模有多大?全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城内大街小巷、河道、桥梁、寺院、祠庙、皇宫、住宅、园林……全部是什么?什么名称?经笔者十数年间研究,又数次赴开封考察,查阅文献,将全城的面貌进行全面复原研究。

绘成一幅北宋当年全城的平面图。

在文革时期已遗失,近年笔者又重新分析、重新研究、又重新绘制成图。

以解决北宋都城的空白点。

全城规模:全城是一座矩型城,它是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非常整齐。

第一道城即是宫城也是皇城,南北长!""#,东西宽$%"#。

合&里,同时也是根据街坊推测出来的,另外参照百岁寓翁:《枫窗小牍》记载,周围’里,宫城尺度也是相差不多。

至于宫城的布局完全可以另外做出平面复原图。

宫城并建有角楼。

第二道城,为内城,即是旧城,也就是明清时代开封城的位置。

对于全城尺度之确定,这是最主要的根据。

它是明代沿北宋内城的位置建造的。

(!)!年("月)日笔者率研究生李明在开封,从早)时到开封城南门开始对明清城墙步侧,到晚)时,对开封城整整走过一圈,用步测结果开封城南北长%!""#,东西宽%*""#,合%(里。

这与《东京梦华录》所记:“旧京城方圆约%"里,也是相差不多”。

第三道城即是外城也叫新城。

是根据实地调查的几个点,有遗迹之地点,来确定的。

同时据《东京梦华录》载:“外城方圆*"余里。

”调查结果,计算出外城为*+里,这与记载相差不多。

外城有马面,每百步设马面战棚。

由此确定全城宫、内城、外城三种尺度,作为基本的概念最后确定的。

这三个城的城门、数量、位置、门名……详见复原图。

每个城在城墙外,都有护龙河,即是护城河。

河岸栽着杨柳,都已碧绿成阴。

道路分析:全城道路十字相交,道路宽度分为三类:主要道路,南北方向()条,东西方向有((条,主干道三条即是中心街,即是从南薰门内到宣德门,经过南薰门里大街、御街、过龙津桥,进入朱雀门(又曰明德门、尉氏门,也就是内城的正南门)。

进入朱雀门那一段叫作天街,再进入为州桥(又名天汉桥,而是汴河上的桥)进入朱雀门即到达宣德门(宫城的南门)这一条大街*"#宽。

次干道为南北方向的大街,两城门间直通的只有两条,东城的从宣化门直通陈桥门;西城的从载楼门直达安肃门,其它各条大街都不直通,而且也没有城门可通。

东西方向直通的大街也有两条:在南城者,从新郑门直通新宋门;北城的由固子门直通东北水门,这几条大街和宽度为%’#。

三类大街即是一般的大街,每条都不能贯通全城,从文献查出的,又能找到位置的,详见复原图。

其它小街小巷,大部分查不到位置。

除此之外,全城城区有大的’条斜街。

全城街坊尺度,大体相仿,每坊为&""#, &""#,这是基本数字。

河流系统:北宋东京城有一大的特点,全城有四大河流进入城中,我们先民对城池环境设计在(*""年前,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这是
我国古代城池规划上的一个开创,从那时直到今天引水入城已不断出现,这是继承传统手法。

蔡河自西南入城,到曲麦桥急转东流,经过龙津桥、横桥子在河上共计(+座桥,河流到宣化门(陈州门)出城向南流去。

汴河自城西入城直达金梁桥,蔡太理由桥进入内城,经过太平兴国桥、州桥、寺桥转向东南出内城角门子,再经上土桥、下土桥、直达大通门便桥,自此出口流向东南方向。

河上也有(+座桥。

金水河从西北方向、西北水门进入、通过内城护龙河与宫城相交有+座桥。

五丈河向城东北斜方向流出,从宫城护龙河流向东北,从东北水门出场面。

有六座桥。

这两条河都与全城护城河相交,构成水网体系。

宫观庙宇:笔者在复原时查阅关于宋代文献得知宫观庙宇的名称与在全城的具体位置已查到的,例如:庙宇有三尸庙、单将军庙、泰山庙、袄庙、白眉神庙、五岳观、武成五庙、东岳庙、城隍庙、醴泉观、玄帝庙、吴起庙、后太庙、德安公庙、三广庙、金龙四大王庙、石灵公庙、德安公庙。

宫有:九成宫、东太一宫、上清宝籙宫、天清宫、五王宫、遥花宫、太和宫、景灵东宫、景灵西宫、中太一宫、北太一宫、南葆真宫、十王宫……。

观有:醴泉观、四圣观、延真观、五岳观、建隆观、佑神观、佑神观、洞源观、会灵观、玉仙观……。

其余庙宫观特别多,仅知其名而找不到具体位置,此图未录。

寺院佛塔:已查到寺院和名又找到在城内具体位置者,有法云寺、大相国寺、上方寺、开宝寺、繁台寺、地踊佛寺、太平兴国寺、显宁寺、婆台寺、保相寺、景德寺、观音寺、乾明寺、报慈寺、太常寺、崇夏尼寺、天王寺、兜率寺、天清寺、仁王寺、大佛寺……。

院有:观音院、兴德院、福田院、三学院、定力院、茆山下院……。

名人宅第;从文献查阅,已具体找到位置者,又查到其名称的,有张附马宅、彭婆婆宅、郑皇后宅、蔡太师宅、孟元老故宅、大将军周景威宅、吕蒙正宅、李诫宅……。

城中名楼:有十三间楼、斑楼、杨楼、白矾楼、宜城楼、长庆楼……("余座。

特别是其中的斑楼、白矾楼是最为出名。

楼阁具体什么?要继续做出复原图以供观察。

园池景观:东京城从宋太祖赵匡胤定都在这里之后,经历(&"多年,对东京城的文化建设达到辉煌灿烂的地步。

其中汴京八景非常有名,也是园林名胜的写照:“金池过雨”,“大河涛声”,“州桥明月”,“相国霜钟”,“铁塔行云”,“汴水秋风”。

“隋堤烟柳”,“繁台春风”。

除此之外,还有:汴梁城,八胜风光:“金梁晓月,资圣薰风,夷山夕照,牧苑新晴,艮岳春云,吹台盛景,百岗冬霜、宣台瑞明”。

在独建园池中,以南薰门外的玉津园,固子门内同乐园、陈州门的奉灵园,新郑门外的下松园、固子门里的芳林园,郑门外的琼林苑,丽景门外的宜春苑,这些都是著名的。

其它如方池、园池、迎祥池、篷莱池、凝祥池、凝碧池、景初园、撷芸园、迎春苑、宣春苑(东御苑)……。

最为有名的还有旧城内东北角的万岁山艮岳。

商店铺面:内容种类甚多,例如:药铺、漆铺、茶、酒、水果、衣物、金银珠宝、书铺、旅店、当铺、瓦子……。

各种店铺分散全城。

其中最繁华的店铺是集中的街巷:例如东角楼街巷,宣德楼之前、西大街、东华门外、潘楼街、太庙街、州桥东街、朱雀门、保康门、牛行街、马行街……。

此外在皇建院街、赵十万街、潘楼东街、录事巷、甜水巷、横街……也都更为繁华。

未入项目:北宋东城京城内的项目在看书中,已查到的项目甚多,大约达到("""多项,在复原时,查到具体位置的已进入图中有&""余项,还有(&*项查不到具体位置,故未列入复原图中。

*&
建筑学报%"""—!
万方数据
册:《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收稿时间:%&&&年$月〕
建筑学报%&&&—’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