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
北宋东京城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北宋东京城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北宋东京城管理研究
背景介绍:
北宋时期,东京城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富庶的都市之一。
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布局,还设有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涵盖了城市公共事务、战争安全、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等各方面。
因此,对于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管理体系和经验,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研究问题和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北宋东京城的管理体系及其经验,主要研究问题包括:
1. 北宋东京城的城市规划和布局。
2. 北宋东京城的行政管理制度。
3. 北宋东京城的公共事务管理。
4. 北宋东京城的商业贸易管理。
5. 北宋东京城的文化娱乐管理。
研究方法:
本文将以历史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剖析北宋东京城的管理体系和经验。
预期结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北宋东京城管理体系和经验做出全面的说明和评估,揭示当时城市治理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天城市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同时,该研究也可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管理的发展。
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

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张驭寰北宋东京城是北宋的都城,又名汴梁城。
其位置在今之河南开封,即是今日之开封城,它是在北宋东京城内城为基础建设起来的。
当年北宋、金战争之时,金人将北宋的东京城,几乎打平了,除佑国寺塔、繁塔之外,全部为明代重建起来的。
北宋东京城的规模有多大?全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城内大街小巷、河道、桥梁、寺院、祠庙、皇宫、住宅、园林……全部是什么?什么名称?经笔者十数年间研究,又数次赴开封考察,查阅文献,将全城的面貌进行全面复原研究。
绘成一幅北宋当年全城的平面图。
在文革时期已遗失,近年笔者又重新分析、重新研究、又重新绘制成图。
以解决北宋都城的空白点。
全城规模:全城是一座矩型城,它是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非常整齐。
第一道城即是宫城也是皇城,南北长!""#,东西宽$%"#。
合&里,同时也是根据街坊推测出来的,另外参照百岁寓翁:《枫窗小牍》记载,周围’里,宫城尺度也是相差不多。
至于宫城的布局完全可以另外做出平面复原图。
宫城并建有角楼。
第二道城,为内城,即是旧城,也就是明清时代开封城的位置。
对于全城尺度之确定,这是最主要的根据。
它是明代沿北宋内城的位置建造的。
(!)!年("月)日笔者率研究生李明在开封,从早)时到开封城南门开始对明清城墙步侧,到晚)时,对开封城整整走过一圈,用步测结果开封城南北长%!""#,东西宽%*""#,合%(里。
这与《东京梦华录》所记:“旧京城方圆约%"里,也是相差不多”。
第三道城即是外城也叫新城。
是根据实地调查的几个点,有遗迹之地点,来确定的。
同时据《东京梦华录》载:“外城方圆*"余里。
”调查结果,计算出外城为*+里,这与记载相差不多。
外城有马面,每百步设马面战棚。
由此确定全城宫、内城、外城三种尺度,作为基本的概念最后确定的。
这三个城的城门、数量、位置、门名……详见复原图。
古代城市结构复原的GIS分析与应用_以北宋东京城为例

第9卷第5期2007年10月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ONSCIENCEVol.9,No.5Oct.,2007收稿日期:2006-05-15;修回日期:2006-12-03.资助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基金(2004 ̄2009年度)、国家科技部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工程项目(2004DKA20180-02-08)资助。
作者简介:王一帆(1981-),男,河南新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GIS。
E-mail:wyfky@yahoo.com.cn古代城市结构复原的GIS分析与应用———以北宋东京城为例王一帆1,2,孔云峰1,3,马海涛3(1中澳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开封4750041;2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3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开封,475004)摘要:空间综合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GIS正成为一种新的历史学研究工具。
本文以北宋东京为例,讨论了运用GIS进行古代城市结构复原可行性。
基于开封市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运用地图学方法、GPS、GIS技术,探讨了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复原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操作步骤。
东京城GIS的初步实现表明:以现有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资料为基础,在GIS环境中重现古代城市空间,可以整合历史学研究成果,不仅实现历史研究成果的共享,而且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方法。
关键词:GIS;东京城;城市空间结构1引言古代城市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
历史研究中,不少学者利用史料和考古发现,以文字和地图等方式描述历史城市场景,分析历史问题。
古城复原需要使用大量证据材料,在图纸上反复地进行定位、测量与空间推理。
受传统地图工艺的限制,相关成果的进一步讨论和应用具有很大局限性,制约着相关研究的进展。
将GIS应用到古代城市复原中具有许多独特优势:(1)能够方便地在进行距离的精确测量;(2)允许随时添加新的证据,动态更新数据库,自动完成地图的重绘;(3)采用分层的方式管理空间数据,灵活地解决了复原中多种学说的管理和表达问题;(4)以位置为联系,GIS实现了复原城市结构与相关研究材料的统一管理;(5)GIS能基于属性数据,方便地制作专题图,为历史学家研究城市结构演变规律、保护古城遗迹、合理规划古城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6)扩展了3D显示、漫游和历史演变过程的模拟。
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的研究

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的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指导教师:***20090501 @燃河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宣德门是北宋东京皇城的正南门,它来源于唐汴州城鼓角门,原来为两个城门洞,后来历经五代,直至北宋,城门洞由两个扩展为三个,最终为五个。
宣德门由门楼、左右两朵楼、东西阙楼及两侧斜廊组成,呈“凹”字形的平面布局。
它在北宋东京皇宫的建筑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形制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来的金中都、元大都,直至明清北京城的皇宫城门形制均有影响;也是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宫殿制度演变的重要资料。
另外,宣德门还是展示皇权和“君民同乐"的场所,这种功用后来影响到明清紫禁城午门。
宣德门的遗址至今仍淤埋地下,该遗址位置涉及N.-II二宋东京皇宫的位置与范围,因而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本论文选取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从宣德门的历史沿革、结构形制、功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宣德门的结构形制进行复原,辨析宣德门的遗址位置。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1章: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结构安排及创新之处。
第2章:采用历史学式的研究方法,对宣德门在唐、五代、经北宋、金至明不同时期的名称与城门形制的沿革,进行探讨。
第3章:采用谱系学式的研究方法,对宣德门在宋画、北宋铜钟和文献资料中的具体形象与结构形制进行分析。
依据《营造法式》中的规定,用建筑学的方法,分别从城墩结构与城楼结构等方面,对五个城f-]N的宣德门进行复原研究。
本章为论文的重点内容。
第4章:主要探讨宣德门的功用。
分别从城门的启闭制度,肆赦、受献、卤簿仪仗、观灯、赐酷等活动,显示出宣德门是皇帝显示皇权和“与民同乐"的场所。
e燃北宋东京皇城宣褂J研究第5章:采用考古学式与谱系学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宣德门的“五门”之制及门前广场与御街的建置对辽中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紫禁城的影响进行论述,使人们认识到宣德门的形制在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形制演变的重要性。
中国城市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城市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杭州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体现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指标是()。
参考答案:城市化率2.根据“施坚雅模式”的分析,中国的商业城镇和市场分布呈现出的层级结构为()。
参考答案:六边形3.对城市规划功能主义持批判态度的代表性学者有()。
参考答案:简.雅各布斯;涂尔干·埃米尔4.城市规划师的社会角色是()参考答案:规划管理者;规划编制者5.城市是人们因生活与生产聚居在特定的地方而产生发展出来的。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公元前五世纪时,哪一场战争推动希腊城邦走向繁荣的顶点()。
参考答案:希波战争2.较之王政时代,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市建设的发展,体现在当时的城市建设组织方式上:()。
参考答案:由元老院委托检察官与私人承建商订立合同,由国库出资,私人承建商承建。
3.现代“都市”是指;()参考答案: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具有城市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它的综合要素和特色要素的聚集度高,知名度高,发展水平高,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及对外交流中心。
;它既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成就的综合体现,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互联互通的重要窗口和形象载体。
4.直至唐代,城内市区的主要特点有的且,实行市坊制。
()参考答案:周围一般都被高高的市墙圈起;四面设门,按时开关。
;市区内不建住宅,坊区即住宅区不建商店5.营寨城时罗马帝国时期军事扩张的产物。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大机器首先在英国得到应用的时间()参考答案:19世纪30年代末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___.()参考答案:《共产党宣言》3.城市为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__的全面运转提供了空间场所()参考答案: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4.资本三级环程指的是____.()参考答案:第三极环程;初级环程;次级环程5.在雷蒙德·威廉斯看来,乡村与城市的不同意象和阐释代表了不同阶级和立场的人们对变动中的社会的反应。
古代城市结构复原的GIS分析与应用——以北宋东京城为例

成地 图 的重绘 : 3 采 用分 层 的方 式 管理 空 间数 据 , ()
灵 活地解 决 了复 原 中多种 学说 的管 理 和表 达 问题 :
f) 4 以位置 为联 系 . I G S实现 了复 原城 市结 构 与相关
研究 材 料 的统 一 管 理 :5 G S能 基 于 属性 数 据 , () I 方 便 地制 作 专题 图 . 为历 史学 家 研究 城 市结 构 演 变规 律 、 护 古城 遗 迹 、 理规 划 古 城 建 设 提供 了新 的 保 合
究 成 果 的 共 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且 为 历 史学 研究 提 供 一 个 新 方 法 。 而
关 键 词 : I : 京 城 ; 市 空 间 结 构 GS东 城
1 引 言
古 代城 市在 发展 与 演变 过 程 中 . 留下 了丰 富的 物 质 财 富 和精 神 财 富 _ 是 人类 文 明 的主 要 载 体 之 l 】 .
模拟 总 之 . G S环 境 中进 行 古城 复 原更 为 简便 在 I 高效
事 . 名 的有伦 敦 城 G S 纽 约 城 ‘ 字 地 图 , 著 I ̄, 数 洛
杉 矶 和城 市历 史 知识 问题 网站③ 】日本东 京 G S] 【, 8 I[ 9 .
收 稿 日期 :0 6 0— 5 修 回 日期 : 0 6 1— 3 20—5 1 : 2 0— 2 0 . 资 助 项 目 :河 南 省 高 等 学 校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工 程 基 金 (0 4 2 0 2 0 ~ 0 9年 度 ) 、国 家 科 技 部 中 国地 球 系 统 科 学 数 据 共 享 工 程 项 目 ( 0D A 08—20) 助。 2 4 K 2 10 0 — 8资 0
北宋东京福田院述略

北宋东京福田院述略作者:马芸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03期摘要:北宋是我国古代慈善救济制度最为完备的朝代之一,东京福田院的设立即为其官方慈善救济的先声。
它源于唐代悲田养病坊,是宋代最早的官办救济养老机构,平时救济城内鳏寡孤独废疾老弱者,寒冷季节也临时收养乞丐和无依者。
福田院由僧人主持,四厢使臣协同管理,左藏库、内藏库定期拨付的“贫子钱”和开封府界绝户土地租税是其主要经费来源。
此外,为保证冬巡的顺利实施,中书省为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
关键词:北宋;东京;福田院;慈善;救济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3-0084-05北宋东京福田院,一般认为源于唐代两京悲田养病坊(亦称“病坊”“养病坊”“悲田院”)。
学界对福田院的专门研究较少,多着眼于福田院之后的居养院、漏泽园、居养法、慈幼局等方面的研究。
然而作为北宋官方慈善救济的先声,考察东京福田院的制度沿革和管理运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宋代慈善救济事业体系的了解。
一、福田院的由来及性质“福田”是佛教名词,在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中被释为:“田以生长为义,人若行善修慧犹如农夫于田下种,能得福慧之报,故名福田。
”[1]《优婆塞戒经》将福田分为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
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
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
”[2]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各有别称,分别为恩田、敬田、悲田。
种福田、得果报体现了佛教的布施因果律,即今世种福田,来世受福报。
“福田院”顾名思义,也与福田布施有一定关系。
有材料表明至少在唐代就有了“福田院”的称谓,如李昉在《太平广记》中提到了晚唐扬州福田院的情况:高骈镇维扬之岁,有术士之家,延火烧数千户,主者录之,即付于法。
临刃谓监刑者曰:某之愆尤,一死何以塞责!然某有薄技,可以传授一人,俾其救济后人,死无所恨矣。
时骈延待方术之士,恒如饥渴。
开封城市历史演变

开封:历史上的一个繁华梦开封城市建设历史演变班级:0809072班小组成员:王秋艳 080907227徐倩倩 080907235张晓慧 080907243开封:历史上的一个繁华梦----------------------------------------------------------------------------------------------------------------------开封城市建设历史演变论文摘要关键词:北宋都城、汴京、城市建设、开封、发展演变摘要:开封位于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中游豫东平原的南岸,又名汴梁,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七朝故都”由此而来。
她在历史上有过启封、大梁、浚仪、东京、汴京、祥符等名称。
北宋东京城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一种特殊类型,在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有着非凡创造力和顽强生命力的开封,在经历了一段历史的繁华梦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走向落寞。
现如今,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浪潮下,开始苏醒。
正文:开封附近是我国古代文化最先发展的地区之一。
开封由魏朝发展以来,在北宋时期达到历史顶峰,成为名盛一时的城市。
然而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如诗如梦的繁华岁月,古都开封终于走完了自己城市发展史中最令人神往的路程。
由开封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分为三个级段对开封进行分析。
萌芽时期(北宋以前)据正史记载,开封城出现在春秋郑庄公时代(前743——701年)。
战国时代,七雄逐鹿中原。
地处关中的秦国逐渐强大,六国莫不懔然。
为避强秦压迫,原在山西安邑建都的魏国,于公元前364年迁都大梁,并筑大梁城。
从此给了开封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开封也从此成为一国之都。
这在开封的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公元前225年,秦大将王贲攻魏,决河水以淹大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
张驭寰
北宋东京城是北宋的都城,又名汴梁城。
其位置在今之河南开封,即是今日之开封城,它是在北宋东京城内城为基础建设起来的。
当年北宋、金战争之时,金人将北宋的东京城,几乎打平了,除佑国寺塔、繁塔之外,全部为明代重建起来的。
北宋东京城的规模有多大?全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城内大街小巷、河道、桥梁、寺院、祠庙、皇宫、住宅、园林……全部是什么?什么名称?经笔者十数年间研究,又数次赴开封考察,查阅文献,将全城的面貌进行全面复原研究。
绘成一幅北宋当年全城的平面图。
在文革时期已遗失,近年笔者又重新分析、重新研究、又重新绘制成图。
以解决北宋都城的空白点。
全城规模:全城是一座矩型城,它是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非常整齐。
第一道城即是宫城也是皇城,南北长900m,东西宽720m。
合6里,同时也是根据街坊推测出来的,另外参照百岁寓翁:《枫窗小牍》记载,周围5里,宫城尺度也是相差不多。
至于宫城的布局完全可以另外做出平面复原图。
宫城并建有角楼。
第二道城,为内城,即是旧城,也就是明清时代开封城的位置。
对于全城尺度之确定,这是最主要的根据。
它是明代沿北宋内城的位置建造的。
1989年10月8日笔者率研究生李明在开封,从早8时到开封城南门开始对明清城墙步侧,到晚8时,对开封城整整走过一圈,用步测结果开封城南北长2900m,东西宽2400m,合21里。
这与《东京梦华录》所记:“旧京城方圆约20里,也是相差不多”。
第三道城即是外城也叫新城。
是根据实地调查的几个点,有遗迹之地点,来确定的。
同时据《东京梦华录》载:“外城方圆40余里。
”调查结果,计算出外城为43里,这与记载相差不多。
外城有马面,每百步设马面战棚。
由此确定全城宫、内城、外城三种尺度,作为基本的概念最后确定的。
这三个城的城门、数量、位置、门名……详见复原图。
每个城在城墙外,都有护龙河,即是护城河。
河岸栽着杨柳,都已碧绿成阴。
道路分析:全城道路十字相交,道路宽度分为三类:主要道路,南北方向18条,东西方向有11条,主干道三条即是中心街,即是从南薰门内到宣德门,经过南薰门里大街、御街、过龙津桥,进入朱雀门(又曰明德门、尉氏门,也就是内城的正南门)。
进入朱雀门那一段叫作天街,再进入为州桥(又名天汉桥,而是汴河上的桥)进入朱雀门即到达宣德门(宫城的南门)这一条大街40m宽。
次干道为南北方向的大街,两城门间直通的只有两条,东城的从宣化门直通陈桥门;西城的从载楼门直达安肃门,其它各条大街都不直通,而且也没有城门可通。
东西方向直通的大街也有两条:在南城者,从新郑门直通新宋门;北城的由固子门直通东北水门,这几条大街和宽度为25m。
三类大街即是一般的大街,每条都不能贯通全城,从文献查出的,又能找到位置的,详见复原图。
其它小街小巷,大部分查不到位置。
除此之外,全城城区有大的5条斜街。
全城街坊尺度,大体相仿,每坊为600m×600m,这是基本数字。
河流系统:北宋东京城有一大的特点,全城有四大河流进入城
中,我们先民对城池环境设计在1400年前,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这是我国古代城池规划上的一个开创,从那时直到今天引水入城已不断出现,这是继承传统手法。
蔡河自西南入城,到曲麦桥急转东流,经过龙津桥、横桥子在河上共计13座桥,河流到宣化门(陈州门)出城向南流去。
汴河自城西入城直达金梁桥,蔡太理由桥进入内城,经过太平兴国桥、州桥、寺桥转向东南出内城角门子,再经上土桥、下土桥、直达大通门便桥,自此出口流向东南方向。
河上也有13座桥。
金水河从西北方向、西北水门进入、通过内城护龙河与宫城相交有3座桥。
五丈河向城东北斜方向流出,从宫城护龙河流向东北,从东北水门出场面。
有六座桥。
这两条河都与全城护城河相交,构成水网体系。
宫观庙宇:笔者在复原时查阅关于宋代文献得知宫观庙宇的名称与在全城的具体位置已查到的,例如:庙宇有三尸庙、单将军庙、泰山庙、袄庙、白眉神庙、五岳观、武成五庙、东岳庙、城隍庙、醴泉观、玄帝庙、吴起庙、后太庙、德安公庙、三广庙、金龙四大王庙、石灵公庙、德安公庙。
宫有:九成宫、东太一宫、上清宝宫、天清宫、五王宫、遥花宫、太和宫、景灵东宫、景灵西宫、中太一宫、北太一宫、南葆真宫、十王宫……。
观有:醴泉观、四圣观、延真观、五岳观、建隆观、佑神观、佑神观、洞源观、会灵观、玉仙观……。
其余庙宫观特别多,仅知其名而找不到具体位置,此图未录。
寺院佛塔:已查到寺院和名又找到在城内具体位置者,有法云寺、大相国寺、上方寺、开宝寺、繁台寺、地踊佛寺、太平兴国寺、显宁寺、婆台寺、保相寺、景德寺、观音寺、乾明寺、报慈寺、太常寺、崇夏尼寺、天王寺、兜率寺、天清寺、仁王寺、大佛寺……。
院有:观音院、兴德院、福田院、三学院、定力院、茆山下院……。
名人宅第;从文献查阅,已具体找到位置者,又查到其名称的,有张附马宅、彭婆婆宅、郑皇后宅、蔡太师宅、孟元老故宅、大将军周景威宅、吕蒙正宅、李诫宅……。
城中名楼:有十三间楼、斑楼、杨楼、白矾楼、宜城楼、长庆楼……10余座。
特别是其中的斑楼、白矾楼是最为出名。
楼阁具体什么?要继续做出复原图以供观察。
园池景观:东京城从宋太祖赵匡胤定都在这里之后,经历160多年,对东京城的文化建设达到辉煌灿烂的地步。
其中汴京八景非常有名,也是园林名胜的写照:“金池过雨”,“大河涛声”,“州桥明月”,“相国霜钟”,“铁塔行云”,“汴水秋风”。
“隋堤烟柳”,“繁台春风”。
除此之外,还有:汴梁城,八胜风光:“金梁晓月,资圣薰风,夷山夕照,牧苑新晴,艮岳春云,吹台盛景,百岗冬霜、宣台瑞明”。
在独建园池中,以南薰门外的玉津园,固子门内同乐园、陈州门的奉灵园,新郑门外的下松园、固子门里的芳林园,郑门外的琼林苑,丽景门外的宜春苑,这些都是著名的。
其它如方池、园池、迎祥池、篷莱池、凝祥池、凝碧池、景初园、撷芸园、迎春苑、宣春苑(东御苑)……。
最为有名的还有旧城内东北角的万岁山艮岳。
商店铺面:内容种类甚多,例如:药铺、漆铺、茶、酒、水果、衣物、金银珠宝、书铺、旅店、当铺、瓦子……。
各种店铺分散全城。
其中最繁华的店铺是集中的街巷:例如东角楼街巷,宣德楼之前、西大街、东华门外、潘楼街、太庙街、州桥东街、朱雀门、保康门、牛行街、马行街……。
此外在皇建院街、赵十万街、潘楼东街、录事巷、甜水巷、横街……也都更为繁华。
未入项目:北宋东城京城内的项目在看书中,已查到的项目甚多,大约达到1000多项,在复原时,查到具体位置的已进入图中有600余项,还有164项查不到具体位置,故未列入复原图中。
总观北宋东京城的位置,经过笔者到开封三次考察,又反复地翻阅有关文献,能够做出当年全城面貌的复原图。
全城整体以中轴为对称,沿用《周礼・考工记》王城图的基本原则,城内取消唐以来的夜禁制度,以大街小巷的规划方式为原则,大街两侧都建立商店,各条街道都有商店,种类很多,已成为繁华闹市的风格。
这一座城池的出现,是我国城池建设史上,到此成为一大转折。
通过这次复原,解决了宋代都城的一个空白点。
同时从此以后的城市出现商业街,这与宋以前的封闭式的城市完全不同了。
参考文献
李濂:《汴京遗迹志》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邓之城:《东京梦华录注》
17卷35册:《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收稿时间:200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