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U→ Th+ He
234 90
2.β衰变 (演示 . 衰变 演示) 演示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 粒子的衰变叫β 粒子的衰变叫 衰变,其规律为: 衰变,其规律为:
M Z
X→ Y + e
M Z+1 0 −1
234 91 0 −1
衰变后的新核质量不变,正电荷数比原来加 衰变后的新核质量不变, 1,它在元素周期表内的位置向后移一位。 ,它在元素周期表内的位置向后移一位。 如:
1∶3 ∶
mRn 222×1 37 = = mPo 218× 3 109
5.完成下列衰变方程,并注意它属于何种 .完成下列衰变方程, 反应: 反应: (1) (2) (3) → → → + + + ,属于 ,属于 ;属于 衰变; 衰变; 衰变; 衰变; 衰变。 衰变。
二、半衰期 1.半衰期的概念: .半衰期的概念: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了衰变需 要的时间T叫半衰期 叫半衰期。 要的时间 叫半衰期。设放射性物质的原有质 量为m 量为 o,则: 经过一个半衰期( 其剩余的质量为 其剩余的质量为: 经过一个半衰期 T )其剩余的质量为:
1 1 m0 = m0 n=1 2 2 又经过一个半衰期(T)其剩余质量为 其剩余质量为: 又经过一个半衰期 其剩余质量为:
234 90
Th→ Pa+ e
3.γ衰变 (演示 . 衰变 演示 演示)
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 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不 连续的,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数值, 连续的,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数值,因此也存在 着能级,同样是能级越低越稳定。 着能级,同样是能级越低越稳定。 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 衰变时 衰变时, 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 衰变、β衰变时,住往蕴 衰变 藏在核内的能量会释放出来, 藏在核内的能量会释放出来,使产生的新核处于高能 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 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 光子的形式辐射 出来,因此, 射线经常是伴随 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 射线产生的 射线产生的, 出来,因此,γ射线经常是伴随 射线和 β射线产生的, 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 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 衰 有的发生β衰变 同时就会伴随着γ辐射 这时, 衰变, 辐射。 变,有的发生 衰变,同时就会伴随着 辐射。这时, 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α、 和 三种射 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 、β和γ三种射 线。
原子核的衰变2

M X Z , A MY Z 1, A
+衰变
表达式
衰变能
A Z
X
A Z 1
Y e e
2
Q E0 ( ) ( Z , A) ( Z 1, A) 2me c
发生条件 Q 0, 即M X MY 2me
EC(轨道电子俘获)
E0 ( ) 0
M X Z , A MY Z 1, A 2me
电荷数分别为 Z 和 Z-1 的同量异位 素,前者的原子质量比后者的大两倍电 子质量,才能发生+衰变。
4、EC(轨道电子俘获)
表达式
A Z
X e
A Z 1
Y e
母核 俘获核外轨道上的一个电子, 使母核中的一个 质子 转变为一个 中子, 同时放出一个中微子。
2 2 2
衰变前 静止质量
衰变后
衰变后
动能
静止质量
定义:-衰变能E0 为 反中微子 和 粒子的
动能之和,也就是衰变前后静止质量之差。
2 即: E0 T T c ~ [mX (mY me )]
衰变前后静止质量的质量亏损 以原子质量 M 代替核质量 m ,并忽略电子结合能
(2)、费米理论之 衰变概率公式:
I p dp
g M ij 2 c
3
2
2
7 3
E
0
E
2
p dp
r
2
跃迁矩阵元:
M ij N i e
* Nf
i p p
d
N i e
* Nf
i k k r
第三章 原子核的衰变

二.中微子假说 泡利的中微子假说: 原子核在β衰变的过程中,不仅放出一个β粒子, 同时还放出一个中性微小粒子。 中微子ν : 不带电的中性粒子,质量小得几乎为零。 β衰变三个衰变产物:子核、β粒子和中微子。
pν
β衰变能: 0 = ER + Eβ + E E ν
pR
pβ
pR + pβ + pν = 0
MX −(MY + MHe ) = 0.0058u
E0 = 0.0058×931.5 = 5.402M eV
7
三. α粒子能量与 衰变能的关系 粒子能量与α衰变能的关系 粒子能量与 衰变前,母核静止,动量为零; 衰变后,衰变能分配给子核和α粒子。 由动量守恒定律,
m vY = m vα Y α
子核的反冲能为,
3 0 3 0 2 0 1 0 0 0 1 0 1 0 0 0
208 82
Pb
727
0 E0 = 8.954M MeV eV
部分α放射性数据
α放射性核
238U 226Ra 210Po 222Rn 214Po 212Po
E0 / MeV 4.27 4.86 5.40 5.58 7.83 8.95
T1/2 4.468×109a 1.60×103a 1.384×102d 3.824d 1.64×10–4s 3.0×10–7s
15
一. β衰变的特点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并转变 成另一种原子核的现象,称为β衰变。 β粒子是电子和正电子的统称。 原子核衰变时发射β−粒子,称为β−衰变; 原子核衰变时发射β+粒子,称为β+衰变; 原子核从核外的电子壳层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称 为轨道电子俘获。 俘获K层电子,称为K俘获; 俘获L层电子,称为L俘获;……。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二分之一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不大于一秒,长的可达数十万年。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以下:
N=No×(1/2)(t/T)
其中:No 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 t 为衰变时间
T 为半衰期
N 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
在物理学上,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越短,代表
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
由于一种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达。
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似,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
的原子.
从统计意义上讲,半衰期是指一种时间段 T,在 T 这段时间内,一种元素的一种不稳定同位素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为 50%。
“50%的概率”是一种统计概念,仅对大量重复事件故意义.当原子数量“巨大"时,在 T 时间内,将会有 50%的原子发生衰变,从数量上讲就是有“二分之一的原子"发生衰变.在下一种T 时间内,剩余未衰变的原子又会有50%发生衰变,以这类推。
但当原子的个数不再“巨大”时,例如只剩余 20 个
原子尚未衰变时,那么“50%的概率”将不再故意义,这时,通过 T 时间后,发生衰变的原子个数不一定是 10 个(20×50%)。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惯用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表。
原子核衰变规律2007612简单

自然界中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长 短不一,长的可达数十亿年,短的不
足 1 s。
annual 每年的
半衰期的单位为:年(a)、天(d)、小
时(h)、分(min)和秒(s)等。
在一种放射物中,有些原子核衰变得 早些,有些则衰变得晚些,
就是说有的寿命短,有的寿命长。可 以用数学来求出平均寿命值。
解:a)、t1 16.2d 2T1 2; N / N0 et1
N / N0
e(
ln T1
2
2
2T1
2
)
t
e2ln2 1 4
b)、t2 60d;
N / N0 et2
( ln 2 60)
e T1 2
N / N0
0.59%
t
三、有效半衰期:
当放射性核素引入动物或人体内时, 原子核的数量一方面按自身的衰变规 律递减;
dN dt N
dN dt N
实验发现,单位时间内衰变核的数目 正比于衰变前原有核的数目。
用公式表示:在时刻 t 有 N 个核尚 未衰变,则核的衰变率为:
dN dt N
式中λ叫做衰变常数 (decay constant),
dN dt N
因为 N 总随时间减少,故等式右边 必须有负号。
二、半衰期和平均寿命
除了用衰变常数来表示每种原子核 衰变的快慢外,人们在实际工作中 常采用半衰期(half-life)来表征 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快慢程度。
半衰期 —— 放射性核素减 少一半所需要 的时间。
T1 2
ln 2
T1 2
0.693
N0 2
N e T1 2 0
T1 2
ln 2
0.693
λ↑→ T↓→ 核素衰变得愈快。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五章原子核第2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知道原子核的两种衰变类型、衰变规律及实质。 2.理解半衰期的概念及决定因素,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3.知道放射性同位素,了解其应用与防护。 4.知道核反应及其遵从的规律,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
一、原子核的衰变 1.填一填 (1)定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 α 粒子或_β 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 (2)α 衰变
mA=122TTm0=14m0
B 剩余的质量 mB=1222TTm0=12m0
所以mmAB=12,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B
3.[多选]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中的污染物中含有碘 131,碘 131 不稳
定,发生 β 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半衰期为 8 天,关于碘 13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 (1)设29328U 衰变为28026Pb 经过 x 次 α 衰变和 y 次 β 衰变。由质量数 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238=206+4x 92=82+2x-y 解得 x=8,y=6 即一共经过 8 次 α 衰变和 6 次 β 衰变。 (2) 20862Pb 比29328U 的质子数少 92-82=10 中子数少(238-92)-(206-82)=22。 (3)核反应方程为:29328U→20862Pb+842He+6-1 0e。 [答案] (1)8 次 α 衰变 6 次 β 衰变 (2)10 22 (3)29328U→28026Pb+842He+6-1 0e
[易错警示] 关于半衰期的两个误区
(1)错误地认为半衰期就是一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到稳定核所经历的 时间。其实半衰期是大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的统计规律。
(2)错误地认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就是元素质量减少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 时间,该观点混淆了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与衰变后元素的质量的 差别。其实衰变后的质量包括衰变后新元素的质量和尚未发生衰变的质量。
人教版(选修3-5)第2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基本概念、课堂例题、课后作业)

19.2 反射性元素的衰变【重点知识】1.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α衰变:238 92U→234 90Th +42He3.β衰变:234 90Th→234 91Pa + 0-1e4.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基本知识】一、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放出 或 ,则核电荷数变了,变成另一种 ,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分类(1)α衰变:放出α粒子的衰变。
(2)β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
3.衰变方程23892U→23490Th + 23490Th→234 91Pa + 。
4.衰变规律(1)原子核衰变时 和 都守恒。
(2)当放射性物质连续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伴随着γ辐射。
这时,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α、β和γ三种射线。
二、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决定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 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 。
3.应用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这一特点,可以测量其衰变程度、推断时间。
【课堂例题】例1、原子核238 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 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 91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 92U。
放射性衰变①②③依次为 (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例2、(多选)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
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小。
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例3、 (多选)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原子核衰变

4.半衰期的测定 半衰期的测定
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的手印,测定半衰期是确定放射性核素 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的手印 测定半衰期是确定放射性核素 的重要方法. 的重要方法 测出放射性强度A,算出产生 算出产生A的 测出放射性强度 算出产生 的 T = ln 2 核素数目N,据 求出λ 核素数目 据A=λN求出 ,求出 求出 求出 λ 为保证足够的计数以降低统计误差,必须增大 为保证足够的计数以降低统计误差 必须增大N. 必须增大
11
γ跃迁: A A * 核表示 Z 核的“激发态” Z Dy → Dy +1.2M eV 如:
A Z
152 * 152 66 66
* 核 →A 核+ hν Z
12
衰变纲图
64Cu
(T=12.7h) 2mec2
1
+
EC0.34(0.6%)
2 1.34MeV
+
β -0.573(40%)
+α
2 2
能量守恒方程: m
X
c = m Y c + mα c + E a + E r
2
E 0 ≡ E a + E r = [ m X − ( m Y + mα )]c 2
α 衰变能:
= [ M X − ( M Y + M He )]c 2
能量条件: M ( Z , A ) > M ( Z − 2, A − 4 ) + M X Y He
α衰变的位移定则:子核在元素 衰变的位移定则: 周期表中的位置左移2 周期表中的位置左移2格。
β衰变
210 83
Bi
210 84
0 电子) Po + -1e (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自发裂变(SF):自发裂变为两个或多个质量
相近的原子核。
2
二、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1. 指数衰变规律 母核减少,射线强度减弱,都遵从指数衰减。
-dN=Ndt,为衰变常量,是放射性核素的
特征量,表示母核随时间衰减的快慢,对确定
的放射性核素和确定的衰变方式,是常量。
-dN / dt 分子是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
6
衰变常量、半衰期T 和平均寿命之间存在
一定联系,知道一个,另外两个也就完全确定了, 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放射性核素的特征量。
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具有特定值(T值、值), 可以根据测量的值,来判断是哪种放射性核素。
实验表明,原子核的放射性是原子核自身性质 的反映,其特征量以及所遵从的规律不受外界条 件(如温度、压强和磁场等)的影响,也不会由于 核是处于单质中或是处于化合物中而有所变化。
Pb).A=4n+2,4n+2系。
(3)
锕系:锕(28297
Ac)→铅(
207 82
Pb).A=4n+3,4n
+3系。
(4)
镎系:镎(
237 93
Np)→铋(
209 83
Bi).A=4n+1,4n
+1系。
8
1
放射性衰变的分类:
1.
衰变:放出氦核(
4 2
He)的过程。
2. 衰变:-衰变放出电子(e- )和反中微子( e);
衰变放出正电子(e )和中微子( e);电子俘获(EC)
是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的过程。
3. 衰变:即跃迁,放出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 与衰变属于同一类的有内转换(IC),原子核把激发 能直接交给核外电子使电子离开原子的过程。
§18-6 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
一、放射性衰变(radioactive decay) 不稳定的核素自发变化,转变为另一种核素,
同时还放出一定的粒子流,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不稳定核素的自发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或称为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粒子流称为射线。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
限大都可能存在,所以它们的寿命之和为
N
tdt
N0
0
5
核的平均寿命 1 T 1.44T N 0 ln 2
是衰变常量的倒数,是半衰期的1.44倍。
N N 0e-1 37% N 0
经过相当于平均寿命的时间,剩下的母核数
目仅为原先的37%。
当粒子的运动速率接近光速时,从实验室参考 系观测到的粒子的寿命将比一般数据表中给出的 值大ຫໍສະໝຸດ 也就是说,高速飞行的粒子寿命变长了。
4
3. 半衰期和平均寿命
半衰期T 为母核数目衰变掉一半所需时间,或 放射性活度减弱一半所需时间。T 也是放射性核 素特征量,也表示放射性随时间衰减的快慢。
t=T时,N=N0/2
∴
1 2 N0
N 0 e - T
T ln 2 0.693 T与成反比。
对于初始时刻的所有母核来说,寿命从零到无
N
原子核数,分母是当时的原子核总数,表示
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
N N0e- t指数衰减规律,N0是t=0时母核数目。 3
2. 放射性活度 A
表示放射性的强弱程度,
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核的数目。
A
- dN dt
N0e- t
N
A A0e - t
A0=N0是t=0时的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也
是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的。
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贝克勒尔),若1s内有1个 核衰变,则此时的放射性活度就是1Bq,1Bq=1s-1, 常用kBq(千贝克勒尔)和MBq(兆贝克勒尔)作单位。
常用单位Ci (居里),1Ci=3.71010Bq ,实际应 用中常用mCi (毫居里)和 Ci (微居里)作单位。
7
*三、放射系 (radioactive series) 放射性核素衰变为另一种核素,此核素还要继
续衰变,最后到达一种稳定的核素,形成放射系, 也称级联衰变链。已知三天然一人工。
(1) 钍系:钍(32930Th)→铅(28028 Pb).A=4n,4n系。
(2)
铀系:铀(
238 92
U)
→铅(
206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