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实验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实验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实验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基础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分析,具备基础工程的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基础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基础工程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影响,培养对基础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2.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包括基础工程的受力分析、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基础工程的承载力和沉降控制。

3.基础工程的类型和设计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特殊基础和基础防护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各种基础工程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比较。

4.基础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基础工程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基础工程领域的创新和研究成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向学生传授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实际工作原理和性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基础工程知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和计算,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工程事业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和计算,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2.第二章: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讲解基础工程的受力分析、承载力和稳定性。

3.第三章: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4.第四章: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讲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流程、技术和质量控制。

5.第五章:基础工程的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问题,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

4.实验法:安排基础工程的实验课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工程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基础工程案例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施工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念与分类: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基础工程概述2.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如挖掘、浇筑、打桩等,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3.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工程案例解析4. 基础工程质量管理:讲解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5. 基础工程环境保护:介绍基础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第四版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第四版

2017年度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公路桥梁桩基础设计1. 课程设计教学条件要求本设计对象为某公路桥梁,该桥梁的上部结构设计已经完成,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

要求同学选择(或由任课教师分配)一个基础,按给定的条件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计算工作。

2. 课程设计任务2.1工程概况某公路桥梁设计采用桩(柱)式桥墩,初步拟定尺寸如图1所示。

该桥梁上部结构为25米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梁桥。

桥面宽7米,两边各0.5米人行道。

该桥墩基础由两根钻孔桩组成,旋转钻成孔。

桩的设计直径d(即钻头直径,精确至0.1m)自选,桩底沉渣厚度控制为t=(0.2~0.4)d。

在局部冲刷线处设置横系梁,其断面尺寸可按构造等要求确定,高度约1.0m。

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质资料:标高20.00以上桩侧土为软塑亚粘土,各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重γ =18.5kN/m3,土粒比重G s=2.70,天然含水量w=21%,液限w L=22.7%,塑限w p=16.3%;标高20.00以下桩侧及桩底均为硬塑性亚粘土,其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重γ =19.5kN/m3,土粒比重G s=2.70,天然含水量w=17.8%,液限w L=22.7%,塑限w p=16.3%。

2.3 设计荷载(1)一跨上部结构自重G1=2000×(L/20)1.2 kN(取整),其中L为跨径;(2)盖梁自重G2=350kN;(3)局部冲刷线以上桩重应分别考虑最低水位及常水位;汽车荷载应考虑最不利荷载组合(双孔和单孔布载);人群荷载尚应考虑最不利情况;荷载布载长度为梁长(L-0.1)m。

(4)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汽车可能产生的横向偏心距为0.55m,单。

)=5kN;图22.4 材料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拟采用C25,混凝土弹性模量E h=2.85×104MPa,可选择的钢筋有HPB235和HRB335。

2.5 具体任务要求如下:(1)确定桩的长度,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翟聚云)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翟聚云)
沉降计算
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设计计算书要按时(星期五下午)上交。
3.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3.1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4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2、3,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基坑底距地面深度9米。
课程设计成绩按平时成绩和评阅成绩综合评定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按计划完成设计任务,计算书字体工整无误为优;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按计划完成设计任务,计算书字体工整基本无误为良;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较少,基本能按计划完成设计任务,计算书错误较少为中;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较少,基本能按计划完成设计任务,计算书不工整错误较少为及格;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不能按计划完成设计任务,计算书不工整错误较多为不及格。
12
0.4
25
15
10.2
260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表3
土层代号
名称
厚度
m
含水量w
(%)
天然重度
(kN/m3)
孔隙比e
塑性
指数
Ip
液性
指数
直剪试验
(直快)
压缩模量Es
(mpa)
承载力特征值fa(kpa)
内摩
擦角
粘聚力c
(kpa)
1-2
杂填土
2.0
18.8
2-1
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细砂
15.0
28.2
18.9
0.87
13.5
0.75
21
14
4.6
120
2-2
灰黄色粉质粘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资料1、地质及水文(1)河床土质:从地面(河床)至标高32.5m为软塑粘土,以下为密实粗砂,深度达30米。

(2)水文:地面(河床)标高为40.5m,一般冲刷线标高为38.5m,最大冲刷线为35.2m,常水位42.5m。

2、土质指标表1 土质指标规范规定:钻(挖)孔灌注的摩擦桩中心距不得小于2.5倍成孔直径,所以取:承台尺寸:7.0m×5.0m×2.0m。

(1)拟定采用四根桩,设计直径为1.0m。

(2)桩身及承台混凝土用20号,其受压弹性模量E h =2.6×104Mpa。

(3)平面布置图如下图1所示:图1 平面布置图4、荷载情况(1)上部为等跨25m的预应力梁桥,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上纵桥向荷载为:恒载及一孔活载时:∑N=6103.4KN∑H=310.25KN(制动力及风力)∑M=4123.6KN(竖直力偏心、制动力、风力等引起的弯矩)恒载及二孔活载时∑N=6503.24KN(2)桩(直径 1.0m )自重每延米为 78.11154)0.1(2=⨯⨯=πq KN/m (已扣除浮力)(3) 故,作用在承台底面中心的荷载力为:∑N=6103.4+(7.0×5.0×2.0×25)=7853.4 KN∑H=310.25KN∑M=4123.6+310.25×2.0=4744.1KN •M恒载及二孔活载时:∑N=6503.24+(7.0×5.0×2.0×25)=8253.24KN (4)则拟定桩基础采用冲抓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

二、 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初步反算桩的长度,设该桩埋入最大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一般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3,则:N h =[P]=21U ∑i i l τ +λm 0 A{[σ0]+K 2γ2(h 3-3)}当两跨活载时:N h =424.8253 + (38.5-35.2) ×11.78 +21×11.78h (kN) =2102.18 + 5.89h (kN)计算[P]时取以下数据:桩的设计桩径为1.0m ,冲抓锥成孔直径为1.15m ,U=π×1.15=3.61m ,A=π×1.02/4=0.785㎡ , λ=0.70 , m 0=0.8 , K 2=6.0 ,[σ0]=550kpaΥ2=7.2812)]5.322.35([12)5.325.40(-+⨯--+⨯-h h=hh++3.5126.63 (kN/㎡) (已扣除浮力)τ1=30kpa , τ2=110kpa[P]=21×3.61×[2.7×30 + (h-2.7)×110] + 0.7×0.8×0.785×{550 + 6.0×hh++3.5126.63(h+3.3-3)} = N h = 2102.18 + 5.89h所以,则解一元二次方程得:h=9.99m现取 h=10m ,桩底标高为25.20m ,桩的轴向承载力符合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实践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分类、功能及在工程结构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与上部结构、地质环境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基础选型、设计和计算。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工具进行基础工程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项目中有效地与各方进行沟通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增强工程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基础工程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

3. 引导学生关注基础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基础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础工程知识体系,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互动、探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分类、功能及在工程结构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2. 地基与基础设计原理:讲解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处理方法、基础选型及设计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章3. 基础工程设计计算:教授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静力法、动力法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4.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介绍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及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5. 基础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6. 基础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基础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桩基础设计一、设计资料1、某建筑场地在钻孔揭示深度共有6个土层,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见表1。

土层稳定混合水位深为地面下1.0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作用在柱底即承台顶面):kN V k 3200=,kNm M k 400=,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1.5m 。

2、根据地质资料,以第4层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3、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kPa f c 9600=,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kPa f t 1100=,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钢筋强度设计值2/300mm N f y =4、《建筑桩基技术规》(GJG94-2008) 二、设计容及要求:1、按照持力层埋深确定桩长,按照长径比40-60确定桩截面尺寸;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和特征值;3、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4、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5、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6、承台结构计算;7、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和必要的图纸说明; 8、需要提交的报告: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注:1、计算书打印,按照A4页面,上下左右页边距设置为2.0cm ,字体采用宋小四号2、图纸采用3号图幅,图纸说明即为图中的说明3、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装订成一册4、将电子稿按班打包交上来,每人的电子稿名称按照学号+命名表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桩基础设计计算书一、 按照持力层埋深确定桩长,按照长径比40-60确定桩截面尺寸;由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桩插入承台的深度50mm 。

选第四层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设桩进入持力层深度为1.95m 。

则桩的长度L=0.05+3.0+15.0+1.95=2.0m 。

根据长径比40-60选定桩的截面边长b=450mm ,显然40<2000450=44.4<60。

二、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和特征值;Q u = u ∑q isk l i +A P q pk=4×0.45×(24×3+14×15+1.95×32)+1600×0.452=943.92KNRa=Qu K =943.922=472KN三、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初选桩的根数N=VkRa =3200472=6.72根,暂取7根。

易知4.5d=450×4.5=2025mm ,取桩心距s=2050mm 。

采用梅花桩,平面布置如下:承台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为: b c =2050×2+450+450=5000mmh c =2050×2+450+450=5000mm取承台埋深为1.5m 。

承台及其上填土重,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取浮重度。

Gk =γAd =(20×1.0+0.5×(20−10))×5.0×5.0= 625KN 单桩的竖向作用力Nk=Fk +Gk n=3200+6257=546kN 〉Ra=472KN (不可行)当n=8根时,平面布置如下:Nk=Fk +Gk n=3200+6258=478kN 〉Ra=472KN (不可行)当n=9根时,平面布置图如下:Nk=Fk +Gk n=3200+6259=425kN <Ra=472KN (可以)综上,应取9根桩。

四、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1、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的计算。

根据Sa/d=2050/450=4.56,Bc/l=5000/20000=0.25,查表得ηc=0.20 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A c =A −nAps n=25−9×0.45×0.459=2.575mm 2承台下1/2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m 的深度围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 ak =75Kpa ,得桩基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Ra+ηc f ak Ac=472+0.19×75×2.575=508.7KN2、桩基顶的竖向荷载。

轴心力作用 Nk=Fk +Gk n=3200+3659=425kN偏心竖向力作用 My=Mk+Hk ×1.2=400+50×1.2=460kN ∙mN ik =Fk +Gk n±M xyi ∑yi2±M yxi ∑xi2作用在桩顶的最大、最小竖向力:N min max =472±460×1.856×1.85^2={513.44KN <1.2R =610.4RR 430.56KN >0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

3、 桩基顶的水平荷载。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R Ha =0.75×α3EI vXx 0ax 0a =10mm ,m=4.4MN/mm ,C3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E C =3×104N/mm 2,HPB335级钢筋的弹性模量E s =2.0×105N/mm 2。

b <1R ,b 0=1.5b+0.5=1.5×0.45+0.5=1.175m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αE =E s E c =2.0×1053×104=6.67,ρg =0.7% 方形截面:W 0=b6[b 2+2(αE −1)ρg b 02] =0.456×[0.452+2×(6.67−1)×0.7%×1.1752]=2.341×107mm 3桩的抗弯刚度EI=0.85E C I 0 ,换算截面惯性矩I 0=12W 0b 0 EI =0.85×3×104×12×2.341×107×1175=3.51×108N/m 2 水平变形系数α=√mb 0EI 5=√4.4×106N /m 4×1.1753.51×1085=0.4302(1/m )换算深度αh =0.4302×20=8.6m 查表得v x =2.441,所以,R Ha =0.75×0.430243×3.51×1082.441×10=85.86KN单桩水平承载力H k =Hn =509=5.56kN ≪R Ha =85.86KN(可以)五、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桩心距〈6d ,可以将桩基础是为实体基础,软弱下卧层的计算公式为:σz +γm z ≤f az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孔隙比<0.85,液性质数I L =0.529<0.85,故深度修正系数ηd =1.6,地下水以下的土的浮重度,根据公式γsat =G s +e 1+wγw 及γ‘=γsat −γw则浮重度γ‘=γsat −γw =(G s +e1+w −1)γw γ2‘=(2.73+1.072%1+0.378−1)×10=9.76kN /m 3 γ3‘=(2.74+1.634%1+0.585−1)×10=7.39kN /m 3γ4‘=(2.73+0.788%1+0.273−1)×10=11.43kN /m 3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厚度加权平均重度γm1=(20×1.0+10×0.5+9.76×3+7.39×15+11.43×1.95)/21.45 =8.74 kN /m 3①按扩散作用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p 0k :p 0k=p k −σC =F K +G K′A−σc实体深基础底面积A =(a 0+2R tan φ4)(b 0+2R tan φ4),查表的φ=23°A =(4.55+2×19.5×tan23°4)(4.55+2×19.5×tan23°4)=71.86m 2p 0k =3200+(19−10)×71.86×21.4571.86−8.74×21.45=50.11Kpa②不考虑扩散作用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p 0k :p 0k=p k −σC =F K +G k +G K ′−2(a 0+b 0)∑q sia R Ra 0b 0−γm1(l +d )p 0k =3200+625+20×4.55×4.55×19.5−2×9.1×344.44.55×4.55−8.74×21.45<0(不可行)软弱层顶面以上土的厚度加权平均重度γm2=(20×1.0+10×0.5+9.76×3+7.39×15+11.43×4)/23.5 =8.8.97 kN /m 3两层土的弹性模量之比为E S1E s2=5.22.4=2.17,查表得桩端持力层的扩散角θ=18.4°。

实体基础的计算宽度和长度A0=a0+2R tanφ4,B0=b0+2R tanφ4。

即有A0=B0=4.943m软弱层顶面的附加应力σz=p0k×(A0+B0)(A0+2t tanθ)(B0+2t tanθ)=(50.11×(4.943×4.943)(4.943+2×2.05×tan18.4)×(4.943+2×2.05×tan18.4)=30.78Kpa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 az=f ak+ηdγm2(d−0.5)=75+1.6×8.97×(23.5−0.5)=405.10kpa 易知,σz+γm z=30.78+8.94×23.5=236.4kpa<f az=405.10kpa下卧层满足承载力要求。

六、承台结构计算;相应于荷载标效应组合时作用于柱底的荷载设计值为:F=1.35V k=1.35×3200=4320kNM=1.35M k=1.35×400=540KN∙mH=1.35Hk=1.35×50=67.5kN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柱顶竖向设计值:N=Fn =43209=480kN在偏心荷载作用下 N ik =Fk +Gk n±M xyi ∑yi2±M yxi ∑xi2N min max =N ±(M +Hh)x max ∑x i2=480±(540+67.5×1.2)×1.856×1.852={535.9kN424.0KN 1、承台受冲切承载力验算①柱对承台冲切的承载力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