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普通用卷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

三、熔化和凝固一.填空题:1.物质从变为的现象称为熔化;从变为的现象称为凝固。
2.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两句对联中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3.冰在熔化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松香熔化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由上可知,固体分两类:和,它们的重要区别是。
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选填“熔化”或“不熔化”)。
由此可知,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二是能继续。
5.对某种固体加热时,它从45℃开始熔化,到80℃才熔化完,则这一固体属于,这种物质的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是℃。
6.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食物,的效果好一些,这是因为。
二.选择题: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C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8.用电烙铁对收音机断开的电路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熔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9.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冻坏,其原因主要是()A.水蒸发吸热B.水凝固放热C.水的凝固点较低D.水可以保持菜窖湿润10.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根据表中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铅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40℃的气温C.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D.-210℃的氧处于固态11.甲、乙两个装满冰块的水盆,甲盆置于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则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高C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高低12.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冬季气温有时为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 .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 C.酒精的沸点比水银的沸点低 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3.冰的熔点是0℃,则0℃的冰可能处于 ( )A .固态B .液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4.下述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条件的是 ( )A .液化,熔化B .汽化,熔化C 液化,凝固 D.汽化,凝固 15.下列图象中,能反映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 ( )三,实验与设计:1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某固体熔化 图象,由图可知:(1)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第2min 时呈态,对它加热,温度 ;(3)该固体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固体可能是 ;(4)在第6min 时,该物质呈 态;在第10min 时,该物质呈 态。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熔化与凝固同步测试题(无答案)

第2节融化与凝结一、选择题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水结冰时必定要放热B冰.块汲取热量时必定在融化C.放热的水必定在凝结D处.于0℃的冰必定在融化2.经过热传达,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以下列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这是非晶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C.t=0时辰物体内能为零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3.如图是海波的融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B海.波在CD段是气态C.海波的熔点是48℃D.6min时海波已所有融化4.以下列图,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融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能够用来丈量开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第1页5.用同一热源加热某种物质,使其从固态变为液态,直至沸腾。
整个过程物质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t1与t2对比,物质的内能同样.因为温度同样B.从t2到t3到t4,物质都处在沸腾的过程中C.在t1和t2之间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D物.质抵达熔点后不需要再汲取热量还能融化6.以下相关热现象的解说错误的选项是〔〕A.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后的水蒸气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高升的原理工作的高空中的冰晶着落变为雨滴时内能增添了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7.以下列图,在 A、B、C、D四个图像中,此中属于晶体凝结图像的是〔〕A. B.C.D.8.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四周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那么(〕A.有些冰会融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结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没法判断二、填空题第2页9.我公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因为气温较____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________热,因此气温降低,令人感觉严寒.10.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大概是________,此温度下为何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丈量气温________.11.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以下列图.试剖析:〔1〕这是融化图象仍是凝结图象?________;〔2〕这类晶体的熔点是多少?________;〔3〕这类物质液态时是什么名称?________;〔4〕凝结的时间有几分钟?________;5〕第5分钟时处于________态.12.常用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以下表所示,北方漠河地域冬天最低温可达﹣54℃,测此地冬天最低气温应选________温度计,测1标准大气压下开水温度应选________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13.液体温度计是依据 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到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晶体物质在融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14.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严禁吸烟〞、“不要使用〞等.这是为了防备火花点燃汽油惹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简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中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________高.15.划分晶体和非晶体主要依照是看物质能否有固定的________16.在景色名胜区庐山的寒冬常常会出现“雨凇〞现象,这类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飞扬的雨滴,吸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在我国东北的松花江畔,寒冬却常常出现“雾凇〞现象,第3页它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吸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从物态变化来看,“雨凇〞、“雾淞〞的形成分别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小明发此刻山顶上是云雾缭绕的情景,而此时山脚下却其实不见云雾,由此可推测出山顶的气温比山脚________〔选填“高〞或“低〞〕.三、实验研究题17.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融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以下表所示.请回复以下问题.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物质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56〔1〕依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能够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物质的温度抵达42℃时,其状态是__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18.如图甲所示,是研究萘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复以下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是为了使试管中的萘受热___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涨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实时记录各个时辰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械外,还需要的丈量仪器有________.〔3〕萘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给萘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的萘所处的物态是________态.〔4〕由图乙的图象可知,萘是一种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四、综合题19.以下列图的是某晶体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依据图象可知:第4页〔1〕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2〕该晶体融化过程连续的时间是________;〔3〕该晶体在B点的内能________A点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综合考虑下表中各方面的要素,经过剖析,回复以下问题.要求不单要说明你的看法,还要求情楚原因.(注意: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均用1表示最强,9表示最弱.1〕哪两种金属的导电性能好?在你以为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中,哪一种合适做导线?2〕哪两种金属的导热性能好?生活中常用的各样锅是用什么金属做的?为何人们炒菜时愿意用铁锅而不肯用铝锅?3〕哪一种金属的密度最小?生活中什么地方使用这类金属?综合评论为何用它?第5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 5.2熔化和凝固 练习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2熔化和凝固练习一、单选题1.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凝华2.如图所示是热学物理实验中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研究晶体海波熔化时用乙装置较好B. 乙图水沸腾时将酒精灯撤掉,发现水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吸热C. 丙图当水沸腾后把酒精灯撤去,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打气,水又重新沸腾D. 丁图右侧试管内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水蒸气液化吸热3.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 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 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4.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液化C. 蒸发D. 升华5.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 水的凝固过程B. 海波的凝固过程C. 玻璃的凝固过程 D. 蜡的凝固过程6.下雪后,护路工人为了便于清除积雪,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这是由于撒盐后()A. 使积雪的温度上升到0℃而熔化B. 提高了冰的熔点C. 降低了水的凝固点D. 积雪会吸收盐放出的热量而熔化7.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 海波的沸点是48℃B. 海波在BC 段吸收了热量C. 海波在CD段是气态D. 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8.关于自然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初冬松花江畔“树挂”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放出热量B. 冬天的室外,小雪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吸收热量C.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需吸收热量D. 初春时节,哈市路面的冰雪逐渐消融是液化现象,需放出热量9.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对于实验的完成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说明错误的是()A. 用温度计测量瓶中酒精温度和从瓶中拿出来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探究蒸发吸热B. 探究液化时,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说明只有温度高的水蒸气才能液化C. 研究碘的升华、凝华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防止液体碘出现D. 观察冰、烛蜡的实验中,冰与烛蜡应碾碎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10.以下现象放热的是()A. 冰雪消融B. 樟脑丸变小C. 水沸腾D. 霜的形成11.(2016•柳州)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 “雾凇”的形成B. “雪花”的形成C. “露珠”的形成D. “冰柱”的形成1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3.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14.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15.(2016•滨州)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冰是晶体B. 冰的熔点是0℃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二、填空题16.在下列空白处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发生________急速吸热变为干冰的蒸气:使空气温度急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_变为小冰粒,或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_变为小水珠,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下降过程中冰粒遇到暖气流又________变成水滴,水滴降落形成了雨.17.固体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其中熔化时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是________.18.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________段是冰的熔化过程,________段是水的沸腾过程,已知冰的比热容是 2.1×103J/(kg•℃),在对100g冰加热的前2min内冰吸热________J.19.下列生活实例中请你挑选2个,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①夏天,自来水管会“出汗”;②夏天喝加了冰块的可乐会更凉爽;③1000m长跑下来,小雨出汗了,一阵风吹过,感到挺凉,他赶紧穿上外套;(1)解释场景:________(2)解释场景:________20.通常情况下,液化气是气体,人们是用________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2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________.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________或________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变成水是________过程需________热.三、解答题22.在古装宫廷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炎炎夏日,宫内小主们为避暑降温要在屋内放置冰块、地面要洒水,侍女要扇扇子.请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解释.并写出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23.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四、实验探究题24.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熔化和凝固 练习(有答案) (1)

5.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60℃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2.如图所示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以下是小轩同学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B.物体第6min时刻比第4min时刻内能小C.水的比热容小于冰的比热容D.图象中EF段是错误,因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测不出温度,故绘不出气体的图象3.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48℃的海波()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以上都有可能4.纯铁的熔点是1535℃,则1535℃的铁()A.是固态B.是液态C.是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是非晶体B.该物体的熔点为80℃C.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D.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的内能不变6.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B.C.D.7.下图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8.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实验中,小强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其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图像是()A.B.C.D.9.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10.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在标准大气压环境下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逐渐降低二、多选题11.下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温度一直升高C.停止吸热,温度不变D.熔化持续了12min三、填空题12.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1. C2. C3. A4. B5. A6. A7. C8. D9. B 10. D11. C12. 凝固13. 降低14. 非晶体15. 热效应;熔化;摩擦做功16. 热胀冷缩;-3℃;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7. 晶体18. 熔化;温度19. 酒精蒸发吸热;利用水凝固时放热20. 熔化;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21. 受热均匀;晶体;7;固液共存22. 使冰受热均匀;-5;固;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小于;不会23. 晶体;液;不变;增大24. 固液共存;增加;4.2×103;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石棉网的余温可以继续加热25. 均匀;保持不变;比热容;小;14;98;小于;液化;试管有余热26. -4;热传递;4.2×104;〕因为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等于27. 碎冰;使冰块受热均匀;固液共存;小于;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变大;低于;不能;试管中的水温度到达沸点后与烧杯中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28. A 和B ;细;大于;1:3;2.529. 48;液态30. 水深度以没过试管里的物质为准,不要太多,试管不能碰到烧杯低;小于;小于【解析】1.解:A 、蜡烛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故A 错误;B 、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 错误;C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 正确;D 、冰川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故D 错误;应选C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4〕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液化现象、凝华现象的了解与掌握,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反映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表达的新课标的要求.2.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第2节 熔化与凝固 同步测试题

第2节熔化与凝固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结冰时一定要放热B. 冰块吸收热量时一定在熔化C. 放热的水一定在凝固D. 处于0℃的冰一定在熔化2.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下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是非晶B. 此过程是液化过程C. t= 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D. 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3.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 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B. 海波在CD段是气态C. 海波的熔点是48℃D. 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 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5.用同一热源加热某种物质,使其从固态变成液态,直至沸腾。
整个过程物质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t1与t2相比,物质的内能相同.因为温度相同B. 从t2到t3到t4,物质都处在沸腾的过程中C. 在t1和t2之间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D. 物质达到熔点后不需要再吸收热量仍能熔化6.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后的水蒸气B.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C. 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D. 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7.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图像中,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像的是()A. B.C. D.8.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A. 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 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 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 无法判定二、填空题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____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10.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大约是________,此温度下为什么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________.11.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1)这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 ________;(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________;(3)这种物质液态时是什么名称? ________;(4)凝固的时间有几分钟? ________;(5)第5分钟时处于 ________态.1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如下表所示,北方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温可达﹣54℃,测此地冬季最低气温应选________温度计,测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应选________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熔点/℃沸点/℃酒精﹣117 78水银﹣39 3571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到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14.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中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________高.15.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主要依据是看物质是否有固定的 ________16.在风景名胜区庐山的严冬经常会出现“雨凇”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吸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在我国东北的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凇”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吸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从物态变化来看,“雨凇”、“雾淞”的形成分别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小明发现在山顶上是云雾缭绕的景象,而此时山脚下却并不见云雾,由此可推断出山顶的气温比山脚________(选填“高”或“低”).三、实验探究题17.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物质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2℃时,其状态是__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1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是为了使试管中的萘受热___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3)萘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给萘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的萘所处的物态是________态.(4)由图乙的图象可知,萘是一种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四、综合题19.如图所示的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1)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2)该晶体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 ;(3)该晶体在B点的内能________ A点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综合考虑下表中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要求不仅要阐明你的观点,还要说清楚理由.注意: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均用1表示最强,9表示最弱.(1)哪两种金属的导电性能好?在你认为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中,哪种适合做导线?(2)哪两种金属的导热性能好?生活中常用的各种锅是用什么金属做的?为什么人们炒菜时愿意用铁锅而不愿用铝锅?(3)哪一种金属的密度最小?生活中什么地方使用这种金属?综合评价为什么用它?(4)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2融化和凝固 同步测试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迷信调查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酒精〔〕A. 沸点较高B. 沸点较低C. 凝结点较低D. 凝结点较高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晶体在熔化进程中吸收热量,内能添加,温度坚持不变B. 在热传递进程中,内能小的物体也会放出热量C. 热机的紧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值日的同窗擦黑板时粉尘满天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3.图是某物质凝结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结点也在降低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结点,因此它是晶体C.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动,说明该物质曾经完全凝结D.该图像能够是石蜡凝结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如图表示非晶体凝结图象的是〔〕A. B. C. D.5.以下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由于雪在熔化时吸热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由于水汽化吸热C. 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D. 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6.小明应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求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反时间记载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形状.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剖析错误的选项是〔〕A. 冰是晶体B. 冰的熔点是0℃C. 冰的熔化进程继续了15分钟D. 冰在熔化进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7.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那么〔〕A. 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 有些水会凝结成冰C. 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 无法判定8.如图,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小瓶与烧杯底部间垫一木块,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要外表的水结冰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 都没结冰D. 都已结冰9.如下图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的凝结图像是〔〕A. B.C. D.10.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进程属于以下哪种物态变化〔〕A. 凝结B. 熔化C. 汽化D. 液化二、填空题11.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中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载温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表: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温度/℃98 91 85 79 79 69 79 75 71 67 61小阳由于疏忽,有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剖析实验数据并回答:〔1〕第 ________min的数值是错误的记载.〔2〕该物质 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晶体.〔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在坐标纸上画出该物质的凝结图象. ________〔4〕温度为50℃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5〕由图象可知熔该物质化用时 ________min,在这段时间试管中的奈处于 ________态.12.如下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 冰的熔化过程B. 蜡的熔化过程C. 玻璃的凝固过程D. 海波的凝固过程2.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 一定处于固态B. 一定处于液态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小明用蜡烛和模具浇铸小鱼蜡像,在浇铸蜡像的过程中,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先凝固,后熔化B. 先凝华,后升华C. 先熔化,后凝固D. 先升华,后凝华4.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 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 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 B.C. D.6.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C. 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 盐水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7.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
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以满足),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A. 钠铝合金B. 镁铁合金C. 铝铜合金D. 铜铁合金8.用手的指端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结果()A. 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B. 感到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C. 感到冰更冷,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热D. 可能感到水更冷,也可能感到冰更冷,因为每个人的体温不同,感觉不一样9.冰的熔点是0℃,当环境温度为0℃时,自然界中水这种物质的状态是A. 一定是液态B. 一定是固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 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10.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固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11.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熔化要吸热,但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B.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C.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 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其温度降低12.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A. 沸点较高B. 沸点较低C. 凝固点较低D. 凝固点较高二、多选题1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A. 冰和水B. 铜和固态水银C. 玻璃和石蜡D. 海波和萘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0℃的水不一定能结冰B. 0℃的冰一定会熔化成水C. 0℃时,冰、水、水蒸气可能同时存在D. 0℃时,不可能有水蒸气存在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B. 乙物质的熔点为210℃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放出热量16.人们在比较下雪与化雪时天气的冷暖,感觉到出太阳化雪时反而要冷些,其原因是()A. 下雪时,雪的形成是放热现象,所以人不觉得冷B. 化雪时,雪熔化要吸热,所以人感觉到要冷一些C. 化雪时的气温比下雪时的气温要低,所以人感觉要冷一些D. 化雪时比下雪时要潮湿,所以人感觉要冷一些三、填空题17.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测温原理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 冰的熔化过程B. 蜡的熔化过程C. 玻璃的凝固过程D. 海波的凝固过程2.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 一定处于固态B. 一定处于液态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小明用蜡烛和模具浇铸小鱼蜡像,在浇铸蜡像的过程中,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先凝固,后熔化B. 先凝华,后升华C. 先熔化,后凝固D. 先升华,后凝华4.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 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 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 B.C. D.6.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第2页,共25页A.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C. 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 盐水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7.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
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以满足),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A. 钠铝合金B. 镁铁合金C. 铝铜合金D. 铜铁合金8.用手的指端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结果()A. 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B. 感到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C. 感到冰更冷,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热D. 可能感到水更冷,也可能感到冰更冷,因为每个人的体温不同,感觉不一样9.冰的熔点是0℃,当环境温度为0℃时,自然界中水这种物质的状态是A. 一定是液态B. 一定是固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 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10.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固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11.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熔化要吸热,但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B.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C.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 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其温度降低12.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A. 沸点较高B. 沸点较低C. 凝固点较低D. 凝固点较高二、多选题1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A. 冰和水B. 铜和固态水银C. 玻璃和石蜡D. 海波和萘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0℃的水不一定能结冰B. 0℃的冰一定会熔化成水C. 0℃时,冰、水、水蒸气可能同时存在D. 0℃时,不可能有水蒸气存在第4页,共25页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B. 乙物质的熔点为210℃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放出热量16.人们在比较下雪与化雪时天气的冷暖,感觉到出太阳化雪时反而要冷些,其原因是()A. 下雪时,雪的形成是放热现象,所以人不觉得冷B. 化雪时,雪熔化要吸热,所以人感觉到要冷一些C. 化雪时的气温比下雪时的气温要低,所以人感觉要冷一些D. 化雪时比下雪时要潮湿,所以人感觉要冷一些三、填空题17.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测温原理是______。
南极温度非常低,考察站的工作人员为了测量外界气温,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液体应该选择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
18.据BBC报道,《自然》杂志(NNNNNN)7月2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暖导致海冰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是一个______过程;北极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区寻找食物、哺育幼崽,这或将导致北极熊的数量大幅下降。
如果海冰消失,它们将无处可去,这物种或将于2100年后灭绝。
19.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种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热,凝固要______热。
20.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21.小梦所在的实验小组,设计了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该实验若选用_____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实验小组应选用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如图丙所示,是小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__NNN;加热至第4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____。
第6页,共25页(4)小明想利用乙装置,继续对试管内的水进行加热,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①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
②经过加热,小明发现试管中的水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在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中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的温度计。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发现所测得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NN,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盐水的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1.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_(填写温度变化特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23.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程度不同,这可以用体膨系数N来表示。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体积的变化叫做这种物质的体膨系数。
下面是在压强不变时,某些固体、液体在接近室温时的体膨系数:(1)由上述表格看出,金属的熔点越高,体膨系数就越__________。
(2)一般来讲,液体的体膨系数远比固体的体膨系数__________。
(3)一个玻璃烧瓶,容积为200NN3,刚好装满20℃的水银。
则当该系统的温度升高到100℃时,会有__________ NN3水银从瓶中溢出。
(玻璃的体膨系数是1.2×10−5℃−1)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第8页,共25页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1)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混合液的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混合液的沸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2)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要求先描点,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 (3)用纯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冻液的危害:在低温环境中,一方面纯水更容易凝固;另一方面水凝固时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能会导致水箱破裂.第10页,共25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由图象知,该物质的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AB错误;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玻璃是非晶体,所以C错误,海波是晶体,所以D正确。
故选:D。
(1)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2)掌握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此题考查了熔化或凝固图象的分析,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象,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是非晶体还是晶体。
2.【答案】D【解析】【分析】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都有可能存在。
要解决此题首先需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物质在熔点时,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解答】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所以A、B、C是错误的,D正确。
3.【答案】C【解析】解:用蜡烛浇铸小鱼蜡像的过程中,应该是先将蜡烛化为蜡烛水,这是熔化过程;蜡烛水凝结为蜡像,这是凝固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和凝固。
故选:C。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此题考查的是熔化和凝固现象,我们需要根据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来分析。
4.【答案】C【解析】解:0℃的冰要熔化需要吸收热量,但周围也是温度为0℃,所以没有温度差,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冰不会熔化;0℃的水要凝固需要放出热量,但周围也是温度为0℃,所以没有温度差,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水不会凝固。
故选:C。
水的凝固点是0℃,但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外还需要继续放热,如果没有继续放第12页,共25页热,水只能保持在0℃而不能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