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常见症状及治疗
中暑的分类及 处理方法

中暑的分类和表现及处理方法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一:可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等症状。
2。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热射病:1、热射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41℃以上)、无汗和意识障碍,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老年体弱慢性病患者,在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中暑先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呈紫绀脉搏快脉压增宽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后期扩大对光反应迟钝,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或肝肾功能衰竭。
2、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后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实验室检查有血钠和氯化物降低尿肌酸增高3、热衰竭:常发生在患者对热不适应,体内常无过量热蓄积,患者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有口渴、胸闷、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二:解除中暑的方法:1、迅速把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坐下或躺下,宽松衣服,安静休息。
2、迅速降低患者体温,可用冷水擦声,在前额、腋下和大腿根处用浸冷水的毛巾或海绵冷敷3、给患者饮用加糖的淡盐水或者清凉饮料,补充因大量出汗而失去的盐和水分.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酒精类饮料4、若患者已经失去神志,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
如以上的抢救措施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5、患者病情严重时要注意呼吸、脉搏,并尽快呼叫急救车送医院。
高温天气中暑的主要症状

高温天气中暑的主要症状高温天气中暑的主要症状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2、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3、重度中暑:(1)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
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
临床表现为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
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2)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
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预防中暑的四种方式有哪些?一、运动要适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练确实可以提高人体心肺功能,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力,以热逼寒,恢复阳气。
但是要注意防暑,在确保安全条件下进行。
最好选择在早上或者傍晚进行,要注意做好散热措施、随时补水。
初练者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练得太猛。
二、及时补水空气中温度达到33度时,人体自然转态下就会出汗,而三伏天,日均气温都等达到35度左右,最高气温能达到38度以上,所以,出汗较多,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
对于运动的人,出汗量更大,可以喝些淡淡的盐水,或者绿豆盐水,也可以多吃些瓜果来补充水分。
饮食方面注意以清淡为主。
三、空调温度不要开太低室内空调温度开得太低,倒是内外温差较大,人们进出比较频繁,人体调节功能下降,所以容易中暑。
中暑病人健康教育

中暑病人健康教育标题:中暑病人健康教育引言概述: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当人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无法有效散热时,会导致体温升高,出现中暑症状。
中暑病人需要及时得到救治和合理的健康教育,以避免病情恶化。
一、中暑病人的症状及危害1.1 中暑病人常见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升高等。
1.2 中暑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1.3 中暑病人的症状可能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加重,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二、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2.1 发现中暑病人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冷毛巾或冰块敷在额头、颈部等部位。
2.2 让中暑病人多喝水,可以适当给予含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帮助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2.3 如果中暑病人症状严重,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三、中暑病人的康复与预防3.1 中暑病人在康复期间需要避免暴晒,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
3.2 中暑病人康复后应注意多补充水分,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
3.3 预防中暑病人发生的关键在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停留。
四、中暑病人的心理疏导4.1 中暑病人在治疗和康复期间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
4.2 中暑病人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学会放松自己、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4.3 家人和朋友在与中暑病人交流时,应注意言行举止,避免刺激和伤害患者的情绪。
五、中暑病人的健康教育重要性5.1 中暑病人及其家人需要了解中暑的症状和危害,学会正确的急救措施,以便在发生中暑时能够及时处理。
5.2 中暑病人在康复期间需要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避免出现心理问题,促进康复。
5.3 中暑病人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可以减少中暑病人的发生率,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如下:1、先兆中暑:一般可有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惫、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对于先兆中暑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体温可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甚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四肢湿冷的表现,以及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除口服淡盐水和含盐清凉饮料并休息外,可静脉补充5%的葡萄糖盐水,但速度不能太快,需要密切观察直至恢复。
3、重症中暑:可有头痛、头晕、恶心,之后有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弱后缓慢,以及血压偏低,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高热和意识障碍,体温可大于41℃。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应静脉补充5%的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必要时可补充血浆,可使用电风扇、空调降温,并按摩患者的四肢和躯干,促进循环散热,给予吸氧、体外降温,可使用冰帽或装满冰块的塑料袋,紧贴两侧颈动脉处和双侧腹股沟处降温,全身降温可使用冰毯或用冰水擦拭皮肤。
此外,还需要注意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
1、症状:中暑的原因与机体自身热量产生增加、周围环境温度上升和散热障碍有关,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头晕、多汗和口渴,如果体温上升速度过快,还会导致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四肢湿冷和大量出汗。
2、治疗:需要尽快转移到阴凉以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当中,可以用湿毛巾擦拭皮肤,能够加快热量的散发,如果体外降温无效,可能需要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
如果仍不能减轻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处理方法:1、一旦发生中暑,先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给予物理降温,除去衣服,用凉水或冰袋擦拭皮肤表面,起到降温作用,同时可以口服冰盐水或使用异丙嗪、氯丙嗪进行降温;2、注意补液,神志清楚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含盐的饮料进行补充液体,如已发生热衰竭、热射病等意识障碍的情况,要通过静脉给予补液,补充由于中暑导致的液体丢失;3、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如要防止皮肤的褥疮、防止感染,维持脑功能、肾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等。
中暑急救措施

中暑急救措施
标题:中暑急救措施
引言概述: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中暑的症状和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暑的症状和五种急救措施,匡助读者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中暑病人。
一、中暑症状
1.1 皮肤潮红、热干
1.2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1.3 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二、急救措施之歇息
2.1 将中暑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
2.2 让病人躺下歇息,头部稍微抬高
2.3 给病人喝清凉水,但不要强迫饮水
三、急救措施之降温
3.1 用湿毛巾或者冰袋敷在病人额头、颈部和腋下
3.2 给病人擦拭凉水,匡助散热
3.3 不要用冰水浸泡病人,以免引起体温骤降
四、急救措施之补充水分
4.1 给病人喝盐水或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4.2 避免给病人喝含咖啡因或者酒精的饮料
4.3 定时给病人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加重
五、急救措施之就医
5.1 如果病人浮现严重中暑症状,及时就医
5.2 医院会采取进一步的救治措施,如静脉输液
5.3 预防中暑是最重要的,避免在高温天气长期暴露在阳光下
结论:中暑是一种严重的急救情况,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拯救病人的生命。
通过了解中暑的症状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中暑的危害。
希翼本文的内容能够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暑急救措施,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
中暑现象及处理中暑的方法有哪些

中暑现象及处理中暑的方法有哪些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中,导致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发一系列症状。
一旦中暑,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暑现象以及处理中暑的方法:
1.中暑现象:
-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 身体无法适应高温,体温升高,皮肤红肿。
-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力丧失。
- 意识模糊、晕倒。
2.处理中暑的方法:
- 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处休息,远离高温环境。
- 松开患者的衣物,保持通风。
- 给患者喝温凉的水,但避免过快喝水。
- 用冷毛巾或冰块敷在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和腿部等大动脉的位置,帮助散热。
- 如果患者有意识模糊或昏迷的现象,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持呼吸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孩童、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预防中暑非常关键,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保持适当的
水分摄入并避免剧烈运动。
中暑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中暑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中暑概述中暑(heatillness)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症状的疾病。
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大汗、口渴等,重症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晕厥、昏迷、肌痉挛、高热等表现。
早期治疗或轻中度症状者通常预后良好,并发多器官衰竭或昏迷时间较长者预后不良。
英文名称:heat illness其它名称:暑脱相关中医疾病:发热、暑厥、脱证、阳证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多汗、乏力、头晕、头痛、口渴。
恶心、呕吐、肌痉挛、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晕厥、昏迷主要病因:产热增加、获取热量增多、散热障碍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脑 CT、脑脊液检查重要提醒:重症中暑患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发现后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中暑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三种类型。
二、中暑的发病特点三、中暑的病因病因总述: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根据外界环境,通过控制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的体温的相对稳定,而在某些情况下,机体出现产热增加、获取热量增多及散热障碍时,可引起中暑。
基本病因:1、产热增加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比静息状态时增加20倍,如强体力劳动、运动和军训的人群,身体产热明显增加;发热、寒战、震颤、脓毒症、惊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拟交感药(如苯丙胺、麦角酰二乙胺)和饮酒也能产热,升高体温,易促发中暑。
2、获取热量多环境温度升高时,一些年老体弱多病人群,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及随意调节能力减退,不能对自身体温进行调节,人体从环境中获取的热量增加,从而引起中暑。
中暑急救教案

中暑急救教案一、背景介绍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暴露或剧烈运动后,身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的热应激反应。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危及生命。
因此,正确的中暑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二、中暑的症状1. 体温升高:中暑者体温可能超过40摄氏度。
2. 皮肤热红:中暑者皮肤可能发红,出现热疹或热痱。
3. 头晕眩晕:中暑者可能出现头晕、眩晕、意识模糊等症状。
4. 呕吐腹泻:中暑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5. 心率加快:中暑者心率可能加快,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三、中暑急救步骤1. 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立即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2. 降低体温:迅速给中暑者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帮助散热。
3. 补充水分:给中暑者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口服含电解质的饮料或盐水。
4.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中暑者的病情变化,如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及时报警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5. 保持平卧位:中暑者应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四、中暑急救注意事项1. 不要用冷水浸泡中暑者:用冷水浸泡中暑者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影响散热,应采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大血管部位。
2. 不要强迫中暑者进食:中暑者可能出现呕吐等症状,不宜强迫进食,应及时给予补充水分。
3. 不要让中暑者过度劳累:中暑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4. 不要让中暑者单独留在热车内: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中,不要让中暑者单独留在密闭的热车内,以免加重中暑症状。
五、中暑的预防措施1. 避免高温环境: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特别是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运动。
2.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在高温天气中,要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 注意穿着:选择透气性好、吸汗速干的衣物,避免穿着过于厚重的衣物。
4.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中暑的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
1.中暑的概念: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的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
据文献报道,在美国运动员中该病是第三大死亡原因。
2.临床表现:患者可产生全身无力、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体温升高或不高、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或无汗、步态不稳,甚至晕倒、昏迷、抽筋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个等级,即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又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死亡率可高达30%。
3.病因及诱因: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是中暑的主要原因。
对高温环境不能充分适应,高温或烈日曝晒下工作时间长、剧烈运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的措施,本人的热适应差、身体状况欠佳、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水不足都等是中暑或热射病的主要诱因。
4.预防措施:(1)保障官兵充足的能量摄入,注意水盐的平衡,注意营养的均衡;(2)改善野外训练住宿条件,避免过度拥挤,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防止蚊虫叮咬;(3)尽可能保障充足良好的睡眠;(4)除日常体能训练和体育活动
进行锻炼之外,适当缩短野外训练的时间;(5)官兵在执行飞行保障任务中,在高温、高湿、强体力劳动的工作环境我下尤其要预防中暑的发生,应提前补水、补盐,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脱离工作环境,不可带病坚持工作,避免病情加重;(6)饮食上多吃水果蔬菜等水分较高的食物,多喝绿豆汤,山楂汤,酸梅汤等平日常见的消暑饮品。
5.中暑后紧急处理:
自救——户外训练中或训练后,如感觉头晕、心慌、胸闷等应警惕中暑或热射病发生,立即停止训练,采取一切办法尽快降温(迅速帮助中暑者解开腰带,敞开上衣,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中,促进散热,扇风,有条件可进入有空调的房间,口服淡盐水)。
训练结束后自行或互相判断尿液的颜色,是否清亮,几小时后仍无尿或颜色不为淡黄色或无色时应及时就医。
互救——提倡救治“黄金半小时”理念,即在发现患者有中暑症状表现后,在30分钟内予以基础治疗并送至医院救治。
当看见有战士站立不稳时,应立即判断是否发生中暑或热射病。
如怀疑发生中暑或热射病,立即停止训练,对患者采用凉水浸泡法降温;或用凉水擦拭全身直至皮肤发红,并将患者至于通风处,利用蒸发降温。
并针刺足三里、内关、太阳、凤池等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对意识不清昏迷的重度中暑患者,要特别重视头部降温,禁止继
续喂水,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送至医院治疗。
医院救治——1.判定中暑程度;2.快速降温,分为体表降温、体内降温、药物降温;3.液体复苏;4.镇静镇痛;5.神经保护;6.气道开放;7.循环维持;8.合并症处理及支持治疗。
6.后送原则:
1.后送指征:(1)患者体温>40℃;(2)患者行降温措施后体温仍>40℃;(3)患者意识障碍无改善(4)缺乏必要的救治条件。
2.转运前联络:联系后方医疗单位,通报患者到达的预计时间。
3.转运准备:(1)救护车,应配备带空调的救护车,若没有则应将车窗打开;(2)转运人员,一般由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组成。
(3)随行设备。
包括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心电监护。
气管插管及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等。
(4)随行药品。
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安定,芬太尼,及足够的生理盐水和平衡盐溶液。
4.转运处理:在转运前制定以外应急预案,转运过程中随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随时与后方医院进行联络,保证后续治疗的及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