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年报合同范本

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报编写委托合同书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就

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并遵照执行。

一、标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1、甲方委托乙方完成2012年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报编制工作。

2、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的质量和技术要求要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定和技术标准。

3、报告编制按现行标准、规程、规范和技术条例,在甲方

提供的基础资料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乙方按合同规定的进度、质

量要求提交报告,计算基准日为__年月__日。

4、乙方负责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送审报告、评审会答疑和取得有效批文等。

5、评审通过的矿产资源储量年报须向甲方正式提交 _______ 份,电子版—份。

二、履行的地点和方式

合同履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的履行方式:合同双方共同完成承诺的协作事项。

三、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

(一)甲方责任

1、提供本次编制工作所需全部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并对

资料的真实性作出书面承诺。

2、按照合同规定及时支付费用。

3、乙方人员在甲方现场工作时,甲方协助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4、如果矿山划定的矿区范围界桩及矿业权核查时布设的控

制点已被破坏,须引用国家控制点重新布控时,甲方须承担此项费用,费用不含在储量年报编制费用内。

(二)乙方责任

1、根据国家、自治区、市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2、定期向甲方报告委托事项的进展情况,并按照合同规定

的进度向甲方提交报告并对报告质量负责。

3、及时完成由于工艺系统的调整所需的相应工作。

4、最迟______________ 提交送审稿,用作专家评审。

5、完成送审稿后,负责评审相关工作,另一方给予必要的配合。

6、专家评审后,将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修改、补充和完善,并进行备案。

7、报告须能通过国土资源部门的抽检和审查。

四、技术成果的分享及保密

1、合同双方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转让给本合同外第三

方使用。

2、本合同及报告涉及的内容不得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透漏给合同双方外的任何第三人。

3、本合同履行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图表、数据等资料和其他有形成果的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许可其他任何第三方使用。

五、风险责任的承担

1、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全部或部分失败而造成的损失,风险责任由合同双方承担。

2、由于甲方原因致使工作返工或误时,其费用及损失由甲方承担,乙方顺延交付报告书。

3、由于乙方编制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造成返工时,所需费用(包括评审费)由乙方全部承担,甲方不再为此支付任何费用,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还应赔偿相关损失。

4、乙方无故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因乙方的原因导致合同解除或者乙方中途停止工作,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除应退还已经支付的编制费用外,还应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六、验收、审定标准和方法

按照国土资源部门相关文件规定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进行评审和验收,乙方根据评审意见的要求修改完善报告书。

七、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工作费用共为:人民币_________ 万元(含评审专家会务费),

大写 ______ 万元整。

合同费用份二期支付:合同签订生效后三日内,支付50%工作费用,人民币 ___________ 元整(大写: _________ 元整);报告完成

提交有关国土资源部门评审通过后,费用一次性支付完毕,人民

币 _____ 元整(大写:_________ 元整)。全款付清后由乙方提供

发票。

八、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1、违反本合同约定,本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未约定的,违约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2、乙方自本合同生效后必须按本合同约定期限完成。否则,逾期一日,按合同价款的千分之二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若因审批机关原因或甲方提供资料推迟、变更方案等原因造成总工期后延的则不计违约金。

3、甲方按照本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费。否则,逾期一日,按合同余款的千分之二(每日)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4、若因审批机关原因或甲方提供资料推迟、变更工作内容等原因造成总工期后延的则不计违约金。

九、争议的解决方法

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甲乙双方均可向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

1、本合同未尽事宜,合同双方协商解决。

2、本合同一式肆分,双方各执贰份。

3、本合同经双方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合同条款履行完毕,合同终止。

矿山储量年报

××××××××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2015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提交单位:××××××××采石场 编制单位:××××××××采石场 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 2015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年报编制单位:××××××××采石场 单位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查人: 年报提交单位:××××××××采石场 年报提交日期: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目录 一、前言 (1) 1、目的任务 (1) 2、工作要求及依据 (2) 二、矿山概述 (2) 1、矿区交通位置 (2) 2、矿权设置情况 (3) 3、开拓方式和生产能力 (3) 4、年度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 (5) 5、矿权保有的资源储量 (5) 三、矿山地质测量工作 (5) 1、地质测量工作方法 (5) 2、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6) 四、探采对比 (7) 1、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变化情况 (7) 2、矿体及矿石变化情况 (8) 五、资源量估算 (9) 1、工业指标、估算方法、估算参数的确定 (9) 2、资源量估算结果 (11) 六、结论及建议 (12) 1、结论 (12) 2、建议 (12)

附图目录 图号图名比例尺1 宣城市民主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采现状图及资源量估算图 1∶1000 附件目录 1 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附表目录 1 ××××××××采石场截至2015年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表 2 资源量估算总表 3 2015年度消耗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一、前言 1、目的任务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 《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补偿征收管理的通知》土资发[2006]87号) (国土资发[2013]77号)以及《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3]1676号)精神,摸清宣州区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掌握矿产资源储量消耗,及时发现和制止越层越界开采行为。在宣城市国土资源局宣州区分局的大力支持下,采矿权人××××××××采石场按有关规范要求于2015年12月对其采矿权证范围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进行动态检测工作,编制2015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本次工作任务是在充分收集、整理矿山以往开展的各项地质勘查、开采和利用等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蚌埠市东方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安徽省××××××××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2014年度矿山储量年报》为依据,采用地形地质测量(采坑)等工作手段和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矿山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以及采矿现状等变化情况,估算矿山采矿权证范围内累计查明资源量、消耗资源量、保有资源量,发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编制、提交《××××××××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2015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及相关附图、附表、附件等资料。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申报资料要求(终稿)

勘查报告申报资料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制定本《勘查报告申报资料要求》。凡报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的勘查报告,须按本要求组织资料。 勘查工作及报告编写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特别强调:勘查野外工作必须经勘查投资人组织验收,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报告编制前应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且经过综合研究;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目的和要求、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矿业权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制提纲,送勘查投资人批准。勘查投资人应出具批准文件,做为勘查报告编制依据。 勘查报告申报资料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和原始资料等组成。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包括电子版和纸介质两类(不含地形地质图等涉密资料,涉密资料纸介质带到评审会上审查,会后带回)。 纸介质要求:1、质量要求:报告形式构成、组成技术文件分类、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的格式内容以及报告的编辑、制印版式和制印质量要求,应符合《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94)的要求。2、数量要求:根据资源储量规模,大型报告,文字报告9份,附图2套,另加资源储量估算图3套;中型报告,文字报告7份,附图2套,另加资源储量估算图2套;小型报告,文字报告7份,附图2套,另加资源储量估算图1套。大、中、小型报告的附表、附件各2套。评审备案必备材料(第六条)2套。 电子版要求:1、格式要求:正文应提供PDF格式和WORD格式;表格应提供可读计算过程的电子表格和PDF格式;附图除电子格式外,同时提供位图(JPG、TIF、PDF等其中一种)格式(用MAPGIS成图的,应提供字库和系统库);附件和原始资料均应提供原件扫描位图(JPG、TIF、PDF等其中一种)格式。各类电子文件格式应统一。2、数量要求:包括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的电子文档,数量为文字报告数量的基础上增加2份。原始资料电子文档3份(主审、后续、后续助理)。 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和原始资料除应符合规范要求外,结合评审中心历年报告评审情况,特强调提出以下要求。

2015《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提纲及说明

《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提纲(2015年试行)1、矿山慨况 1.1、采矿权慨况 1.1.1、位置与交通 1.1.2、采矿权设置 1.2、地质慨况 1.2.1、矿区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 1.2.2、水工环地质 1.3、开发利用慨况 1.3.1、开拓与开采 1.3.2、开采水平与采区(矿块)划分 1.3.3、设计三率指标 1.4、矿山地质测量与生产慨况 1.4.1、矿山地质测量 1.4.2、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 2、探采对比 2.1、探采对比的基础 2.2、探采对比 2.2.1、矿体厚度对比 2.2.2、矿石品位对比 2.2.3、其它对比 3、资源储量估算 3.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计算参数、矿体圈定原则 3.1.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3.1.2、估算方法与对象 3.1.3、估算参数的确定 3.1.4、矿体圈定原则与块段划分 3.2、储量动态检测的依据 3.2.1、依据的地质(核实)报告 3.2.2、备案资源储量 3.3、资源储量估算 3.3.1、备案后逐年开采动用资源储量 3.3.2、本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估算 3.3.3、本年末资源储量 3.3.4、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 3.4、三率估算 3.4.1、开采回采率估算 3.4.2、选矿回收率估算(或矿石加工) 3.4.3、综合利用率估算 3.4.4、废石混入率与采矿贫化率估算 4、结论与建议

《矿山储量年报》编写说明 本年报编写提纲基本按照《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中,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格式的正文要求进行设置有关章节,力争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以开采动用资源储量估算和三率指标估算为重点。 年报开头需简单说明矿山储量动态管理与编制《矿山储量年报》的目的与任务及项目来源。 “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制度,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Xx地勘单位受xx公司xx矿的委托,开展了本年度矿山储量动态地质测量工作。对本年度施工工程(巷道或露天剥离)和开采动用资源储量范围进行了实测圈定,核实资源储量变动的数量及原因,落实资源储量变动的具体地段和部位;及时掌握和分析资源开采利用状况,查清资源储量损失的数量及原因和地段;按国家统一要求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报表,更新资源储量估算图和采掘(剥)工程现状(平面)图,编制矿山储量年报。” 1、矿山慨况 1.1、采矿权概况 1.1.1、位置与交通 简单说明矿区距所在县级城市的方向、距离,矿区所在乡镇、村;简单说明矿区距最近铁路火车站、集运站的方向、距离,距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国体矿产资源储量各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储量估算方法的定义: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软件的统称。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放法的主要种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垂直断面法,有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先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等值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断块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各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

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发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一般不常应用。 (2)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计矿产资源储量。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传统。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里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断面结构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 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 的体积和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 (1)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1)工业指标: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主要有下列个项: 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和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和加工得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和地区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边界品位:边界品位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计算公式为:K=M×C。(K-最低米百分比(m%);M-矿体可采厚度(m);C-矿石工业品位(%))。 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驾驶的最大允许厚度。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26号) 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00七年二月六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作者:

-----------------------日期: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共20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

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4.采空区、压覆区的核实 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

储量计算方法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方法 邓善德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一、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矿体的自然形态是复杂的,且深埋地下,各种地质因素对矿体形态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储量计算中只能近似的用规则的几何体来描述或代替真实的矿体,求出矿体的体积。由于计算体积的方法不同,以及划分计算单元方法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储量计算方法在。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多角形法(或最近地区法),断面法(包括垂直剖面法和水平断面法)及等值线法等,其中以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和断面法最为常见。现将几种常用的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1.算术平均法 是一种最简单的储量计算方法,其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算术平均的方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石的储量。 算术平均法应用简便,适用于矿体厚度变化小,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矿产质量及开采条件比较简单的矿床。 2.地质块段法

它是在算术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储量计算方法,此方法原理是将一个矿休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根据矿石的不同工业类型、不同品级、不同储量级别等地质特征将一个矿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厚度的理想板状体,即块段,然后在每个块段中用算术平均法(品位用加权平均法)的原则求出每个块段的储量。各部分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地质块段法应用简便,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矿体的不同部分的储量,通常用于勘探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由单一钻探工程控制,钻孔偏离勘探线较远的矿床。 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和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陡的矿床,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平缓的矿床,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因为计算较为繁琐,所以一般不常应用。 3.开采块段法 是以坑道为主要勘探手段的矿床中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由于矿体被坑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块段,即将矿体化作一组密集的、厚度和品位一致的平行六面体(即长方形的板状体)。因此实质上开采块段法仍是算术平均法在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计算储量时,是根据块段周边的坑道资料,(有时还包括部分钻孔资料)分别计算各块段的矿体面积,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矿石体重等,然后求得每个块段的体积和矿产储量,各块段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 开采块段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不同质量和研究程度的储量及其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doc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 及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介绍(摘要) 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规范历史 1954年翻印了原苏联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规范,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按用途分为开采储量(A1)、设计储量(A2、B、C1)、远景储量(C2)及地质储量;勘探阶段划分为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初步普查前为区域地质调查,详细勘探后为开发勘探; 1959年编制了《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此外,还有地质储量。其中,A1级为开采储量、A2、B、C1级为设计储量、C2级为远景储量,A1、A2、B、C1又称工业储量。 1977年编制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将储量级别分为A、B、C、D四个级别,两总则的内容除了储量分类分级外,还规定了地质勘探阶段(初勘和详勘)勘探工作的原则和要求。指出各级储量比例应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矿床规模、矿山建设规模和开采技术条件等综合考虑,并强调要实行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生产建设单位的“三结合”,以便共同研究解决矿山和勘探区段的选择、高级储量的分布和比例、工业指标以及有关勘探工作和建设设计的要求等问题。1983年原地质部搞资源总量预测工作时,又划分出了E、F、G三个级别,据全国储委办公室1982-1986年组织的储量分类分级专题研究,经过条件的对比,认为其中的E级大致相当1972年两总则中D级的一部分;在此期间,煤炭部、冶金部、建材部、化工部、核工业部等也编制了本部门的规范,大体与地质部的规范相当,只有些个别差异,如,1980年煤炭部曾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将储量分为二类四级,即A、B、C、D级,实际上A级相当于前述的B级,其余各级别也均相应降低一个级别;1980年二机部的“铀矿地质勘探规范(征求意见稿)”,将储量分为二类五级,眼A、B、C1、C2、D级,其C2+D级相当于前述的D级; 1987年全国储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矿产勘查工作分段划分的暂行规定”、“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暂行规定”,将地质勘探阶段划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表 3),强调了在地质报告编写中必须增加技术经济评价章节。 1992年编制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将金属、非金属和煤等所有固体矿产包括在一个统一的总则中。将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和尚难利用(表外)两大类,其中,将能利用储量又划分为a亚类和b亚类,前者为目前能利用的,后者为目前暂难利用的,将储量级别划分为A、B、C、D、E5个级别,A 级为备采储量、B级为首期开采依据储量、C级为中期开采依据储量、D级为后期开采依据储量、E级为远景储量。 二、对于我国以往储量分类及勘查规范的评价 (一)优点:①门类齐全。我国以前共编制了45个单矿种规范(涉及了84个矿种),从普查到勘探,从野外施工、原始资料编录到地质报告编写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同时还有各专业、行业的规范和规定。 ②内容十分丰富。如,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地质研究程度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③易于操作。 (二)缺点:静态性强、动态性差;国家计划性强、注重完成任务,市场经济性差;储量与资源概念模糊,不易与国际对比;行业分工过细,各行其是;注重储量规模,忽视经济意义,工程网度及各级储量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3.08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

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4.采空区、压覆区的核实 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算资源量。 5.样品化验与质量检查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一、地热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要求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和研究程度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方法 进行。概念模型应能反映地热田的热源、储层和盖层、储层 的渗透性、内外部边界条件、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等特征。 依据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勘查开发利用程度、地热 动态,确定地热储量及不同勘查程度地热流体可开采量。 表3—1地热资源/储量查明程度 类别验证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 单泉多年动态资 料年动态资料调查实测资 料 文献资料 单井多年动态预 测值产能测试内 插值 实际产能测 试 试验资料 外推 地热田钻井控制 程度 满足开采阶 段要求 满足可行性 阶段要求 满足预可行 性阶段要求 其他目的 勘查孔开采程度全面开采多井开采个别井开采自然排泄动态监测 5年以上不少于1年短期监测或 偶测值 偶测值

计算参数依据勘查测试、多 年开采与多 年动态 多井勘查测 试及经验值 个别井勘查、 物探推测和 经验值 理论推断 和经验值 计算方法数值法、统计 分析法等解析法、比拟 法等、 热储法、比拟 法、热排量统 计法等 热储法及 理论推断 二、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重点是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包括可利用的热能量)。计算方法依据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进行选择。预可行性勘查阶段可采用地表热流量法、热储法、比拟法;可行性勘查阶段除采用热储法及比拟法外, 还可依据部分地热井试验资料采用解析法;开采阶段应依据勘查、开发及监测资料, 采用统计分析法、热储法或数值法等计算。 (一)地表热流量法 地表热流量法是根据地热田地表散发的热量估算地热资源量。该方法宜在勘查程度低、无法用热储法计算地热资源的情况下,且有温热泉等散发热量时使用。通过岩石传导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可以依据大地热流值的测定来估算,温泉和热泉散发的热量可根据泉的流量和温度进行估算。

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报编写提纲

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报编写提纲 一、封面扉页 (一)报告名称:XX省XX县XX矿矿山储量年度报告(XXXX年)。 (二)报告扉页:报告提交单位、单位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查人、报告提交日期。 (三)报告文字目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 二、正文要求(首次进行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测量的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本次测量目的任务 说明测量的对象、范围、依据与要求等。当年度实地测量次数。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 简要说明矿区位置,原勘探矿区范围、坐标及面积;采矿(探矿)许可证界定的范围、坐标、面积;本次测量区范围、坐标(标高)及面积,三者之间平面上套合关系,地形地貌与交通条件等。 第三节企业概况 企业创建、人员结构、主要生产经营、主要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章地质勘查与采矿 第一节地质勘查工作评述 简述不同时期地质工作、勘查成果、审查批准文件号 第二节开采现状 1、矿区开采范围,有无越界越层开采行为; 2、矿区开采设计方案及开采现状,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利用及开采设计或开采利用方案执行情况:包括伴、共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实际开采规模,暂不能利用资源保护情况等

3、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回采率、贫化率是否达到开采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要求;选冶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回收率。 4、关于矿山开采利用的其他情况,如矿权延续、变更、转让、资源补偿费征收、矿山生产安全等。 第三节资源储量 简述矿山资源储量变化情况。 第四节本次工作评述 工作方法,工作量、质量情况,应用前人资料情况等。 第三章矿床地质 第一节矿区地质概况 简述矿区基本地质情况(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 第二节矿体特征 简述矿体的空间位置、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质量等。 第三节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四章资源储量计算 第一节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 简述不同时期勘查提交与审查批准的资源储量 第二节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 简要说明计算参数、计算方法、圈矿工业指标、矿床圈定与外推原则。 计算当年及历年动用的资源储量(开采量、损失量、勘查增减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 下一年度拟动用资源储量范围及资源储量估算。 如果矿山开采范围是属于一个地质勘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的 一部分、或者采矿权范围没有函盖全部储量计算范围(包括垂深)的情况要特别加以说明和资源储量分割计算。

矿量计算方法

矿量计算方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然 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块段编号 资源储量级别 块段 面积 (m2) 平均厚度(m) 块段 体积 (m3) 矿石体重(t/m3) 矿石储量(资源量) 平均品位(%) 金属储量(t) 备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对于从事地质勘查的同事来说,储量估算是一项必须要面对的工作,虽然比较简单,可是对于像我这样工作经验比较少的人来说,也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所以,最近在学习这块内容的同时,也将它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2.工业指标与勘查类型 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4.矿体的圈定 5.块段划分 6.资源储量估算参数 7. 资源储量计算 8.资源储量估算图件的编制 9.资源储量估算表格的制定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1 勘查阶段:是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 在某一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的勘查程度,具有 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331)、控制的(332) 、推断的(333)资源量类型;详查阶段一般有控制的 (332) 、推断的(333)资源量类型;普查阶段一般有推断的(333) 预测的(334)资源量类型;预查阶段一般有预测的(334)资源

量类型。 1.2 地质可靠程度:是针对勘查块段而言。 每一块段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根据矿床具体特点、选 矿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程间距 综合确定。 1.3 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 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蕙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论。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末开展可行性研究或技术经济分析。 1.4 预测资源量(334) 1.4.1 详查以上阶段不应有334。 勘查境界内应对矿床整体有总体控制,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查明,不应有334 。 1.4.2 普查阶段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对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矿床深部或边部,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1.4.3 334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334是未查明的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1.4.4 (334)再写成3341、3342、334?、3341?等都是错误的。 1.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工程间距问题。几乎所有单矿种勘查规范中涉及工程间距都是以控制的(332)勘查工程间距为准。

河北省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报编写指南【模板】

河北省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报编写指南(试行) 一、封面扉页 (一)报告名称:报告名称由矿山名称+年度+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组成,矿山名称应与采矿许可证中的矿山名称一致。 (二)报告扉页:报告提交单位、单位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查人、报告提交日期。 (三)报告文字目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 二、正文要求(首次进行矿山资源储量测量的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本次测量目的任务 说明测量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依据与要求等。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 简要说明XX区位置,原勘探XX区名称、范围、坐标及面积;采矿(探矿)许可证界定的范围、坐标、面积和标高;本次测量的范围、坐标、面积和标高,三者之间平面上的套合关系,地形地貌与交通条件等。 第三节企业概况 企业创建、人员结构、主要技术经济参数、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章地质勘查与采矿 第一节地质勘查工作评述 简述不同时期地质工作情况、提交的成果、审查批准文件号及资源储量。 第二节开采现状 XX区开采设计方案及开采现状,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资源储量变化情况等。 第三节本次工作评述

工作方法,投入的工作量(应详细列表,有关测量数据等要作为附件列出)、质量情况,应用前人资料情况等。 第三章矿床地质 第一节XX区地质概况 简述XX区基本地质情况(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 第二节矿体特征 简述矿体的空间位置、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质量等, 第四章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保有、动用及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 简要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参数、采用的工业指标、矿体圈定与外推原则等。 计算保有资源储量及当年、历年动用的资源储量(开采量、损失量、勘查增减变化量等)。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说明的问题 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第五章结论 简述资源储量测量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 三、附件要求(首次进行矿山资源储量测量的报告) (一)附图 1.主要图件: (1)交通位置图;(2)XX区地质图(标注采矿许可证范围);(3)采剥(露天开采)或采掘(井下开采)现状图;(4)井上、井下对照图;(5)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6)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7)采样平面图或剖面图;(9)相关照片。 2.主要内容(可参照不同矿种有关矿山地质测量技术规范作相应调整) (1)坐标网(水平投影图)或坐标线与标高水平线(垂直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